|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一部隐含西方哲学史发展路径和运用解释学方法系统理清中国传统译论的专著,对于迄今为止的各家研究,从新的角度加以关注和评论。
|
內容簡介: |
本书内容涉及从东汉的道安到当代的傅雷,从中国的佛经翻译到外国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约两千年的翻译历史。书中精选十家有代表性的译论进行详细解析和现代阐释,多数情况下也会考察包括内政外交和学术背景在内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于迄今为止的各家研究,则会从新的角度加以关注和评论。历史分期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外部的政治社会系统,分三期;一个是内部的学术研究系统,分四期。二者之间有重叠部分,而以后者为主线。整个著述采用了历史评价、理论评判和理论的创造转化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努力实现基本论题、概念范畴、理论形态的现代转换。在传统译论的界定和分期中,兼顾了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学术文化渊源和译论本身的沿革关系,讨论了传统译论的优势、不足及终结等问题。*后部分纳入了作者近年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新译学尝试的初步成果,涉及重新认识佛经翻译的伟大传统及其理论成果,考察中国当代译学建设的应对策略和发展趋势,以及笔者本人对于文学翻译笔法、表现手法和翻译标准的构建系统,权作沿着民族化方向进行新的译学探讨的一个标本,供译界批评讨论。总之,本书是一部隐含西方哲学史发展路径和运用解释学方法系统理清中国传统译论的专著,指归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译学遗产,促使国学传统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理论转化,旨在为建立中国现代译学理论和普遍的科学的世界译学准备条件。
|
關於作者: |
王宏印(笔名朱墨),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翻译研究中心主任,英语语言文学学位点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历任教育部高校英语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指导员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专家会员,天津市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汉语诗坛》(双语)艺术顾问,《中华人文》(英文)编委。主要从事中外文化典籍翻译与中西翻译理论研究,兼及人文社科类比较研究及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以中外诗歌翻译和新诗研究为基点,兼有新诗创作和散文作品《彼岸集》、《朱墨诗集》创作卷、翻译卷,共出版各种学术书籍60多部,发表学学术论100余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