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我国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地理位置、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社会发展水平状况,从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土壤化学角度出发,对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进行系统的评价研究,并分析工程实施前后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提出治理对策。
|
關於作者: |
国政:男,1971年1月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博士,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后。主要进行生态经济和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
目錄:
|
本书以我国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地理位置、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社会发展水平状况,从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土壤化学角度出发,对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进行系统的评价研究,并分析工程实施前后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提出治理对策。
|
內容試閱:
|
护工程和开展天然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工程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管理和政策问题。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日益深入,现有的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和二类调查为基础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以木材采伐利用为核心,森林面积、蓄积为监测重点,已经难以满足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际需要。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效监测与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系统的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环境效果、管理水平、社会经济影响、政策落实等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和评价。这也使得政府有关部门难以及时有效、全面的了解工程实施效果,进而影响到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天然林保护管理部门和单位也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管理目标和方向,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预期效果和目标。因此,制定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效监测与效益评价标准,使之符合天然林自然发生变化规律、社会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天然林分类体系,同时满足天然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要求的监测评价体系和方法,对于促进和保障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11研究背景本课题依据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即天保工程一期)工程区和2000年国务院批准的天保工程区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系指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和东北、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工程实施范围为长江上游地区(以三峡库区为界)的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6省(区、市)和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小浪底库区为界)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7省(区),共13个省(区、市)的734个县、61个森工局(场),实施期为20002010年。天保工程一期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累计投入资金达598亿元,其中,中央投入560亿元,占936%;地方配套38亿元,占64%。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工程范围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共5个省(区)的86个国有重点森工企业、16个地方森工企业,以及部分地方国有林场和县级林业局(场);实施期限为20002010年;累计投入资金588亿元,其中,中央投入559亿元,占951%,地方配套29亿元,占49%(图1-1)。Fig1-1thesketchmapofNFPPinChina
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工程实施后,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科学合理的评价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效,对于及时掌握该工程实施的生态效果,了解工程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开展天然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客观、动态、科学地评价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生态效益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对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意义我国自从1998年启动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以来,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质量得到一定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在维系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评价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的成效,对于及时掌握该工程实施的生态效果,了解工程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和开展可持续经营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是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工程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管理和政策问题。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成效监测与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系统的对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生态环境效果、管理水平、社会经济影响、政策落实等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和评价。这也使得政府有关部门难以及时有效、全面地了解工程实施效果,进而影响到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管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管理部门和单位也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管理目标和方向,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到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的预期效果和目标。因此,本研究为我国不同区域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生态恢复与经营效果的正确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同规模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措施效果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国林业工程的科技含量,有利于科学有效地保护和恢复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将为国家制定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深入系统地研究和完善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准确地评价天保工程所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对于客观反映天保工程的运行质量,为下一步国家制定政策,运作阶段性目标任务,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研究内容本课题以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地理位置、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社会发展水平状况,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从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土壤化学角度出发,采用遥感影像宏观监测与地面调查微观监测相结合、自然环境因子调查与社会经济因子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进行效益监测和全面、系统地评价,并分析天保工程实施前后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提出治理对策,为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在本研究中,先是运用专家打分法建立了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层次24个指标组成,而后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权重分析,得出我国天然林保护即天保工程综合效益中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并做出了分析,通过本项研究建立的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对天保工程的生态、经济及社会三大效益进行评价。(2)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生态因子研究以我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区为对象,系统收集资源(包括森林、土地和气候等)的监测数据,特别是实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前后的资源情况,分析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群落特征变化、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土壤恢复效果、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水文效应等的研究,揭示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阐明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对资源状况的影响规律。(3)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价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的行业标准,采用价值计量法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评价,定量评价天然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6个方面的生态效益;研究评价基本单元(如经营单位)及其随尺度(如林业局、林管局、区域或大工程区与全国)变化规律;定量评价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实施前后、实施的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的工程措施等对上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综合评价我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4)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在本研究中,运用了和前面研究相同的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价值计量的方法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①生态效益评价。森林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森林的种类也千差万别。因此,在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中,各地所包括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森林的景观游憩等方面进行评价。②经济效益评价。评价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地方政府、林业企业和职工的收入变化、林农收入的变化,以及天保工程实施后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主要从林木产品效益、林副产品效益、职工年均收入、林业产品总产值的增长率、产业结构变化、投资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价。③社会效益评价。社会效益是指由于森林资源本身的存在或者在开展林业生产过程中,为社会提供的贡献,反映了森林所产生的间接效益和影响。包括对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与稳定、人民的健康、文化教育及精神生活的改善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从林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例、林业职工就业率、公众对天保工程的认知度、恩格尔系数等方面进行评价。14研究方法141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方法以森林生态服务及其价值理论为指导,确立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与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在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机制研究基础上筛选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主要对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评价。一般来说,目前,对森林生态环境效益价值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Vitousek,1986;Woodwell,1993;Nabhanetal,1993;Adger,1995。(1)直接市场法直接市场法把环境质量看作是一个生产要素,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而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产品价格和生产水平的变化。而价格和产出的变化是可以观察到的,并且是可以测量的,而且是可以用货币价格(市场价格或影子价格)加以测算的,所谓直接市场法,就是直接运用货币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环境质量变动进行测算的一类方法。采用直接市场价值法,不仅需足够的实物量数据,而且需足够的市场价格或影子价格,但就目前而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往往缺乏相关环境变化的基础数据,且市场价格经常是扭曲的,故采用直接市场法来评价森林环境价值存在较多的限制。市场价值法包括机会成本法、生产率变动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资本法等。机会成本法。边际机会成本法由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组成。资源是有限的,选择了这一种使用机会就放弃另一种使用机会,也就失去了后一种获得效益的机会。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把其中获得的最大效益称为该资源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法主要针对自然资源,在核算时既考虑使用者本人开发资源所付出的代价,又反映了资源开发对他人的影响以及后代人由于不能使用该种资源所需付出的代价,比较客观全面地体现了某种资源系统的生态价值。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具有稀缺性的生态类型,而且涉及的条件比较多,不易操作。生产率变动法。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对相应的商品市场产出水平有影响,因而可以用产出水平的变动导致的商品销售额的变动来衡量生态环境价值的变动。即产出水平的变动量乘以产品市场价格或影子价格,来计算环境变化的效益和损失。影子工程法。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影子工程法是在生态环境破坏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以此工程投资来计算破坏的经济损失。人力资本法。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有多方面影响,人力资本法就是专门评估反映在人身健康上的环境价值的方法。市场价值法是指对有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产品和功能进行估价的一种方法,通过市场来体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该法先定量地评估某种生态服务功能的效果,再根据这种效果的市场价来评估其经济价值。根据正负生态效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效益评价法:先计算出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值,如涵养水源量、CO2固定量、农作物增产量;再运用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子价格,如涵养水源的定价可根据水库工程的蓄水成本、固定CO2价值根据工业固定CO2的市场价格、农作物增产价值根据农产品价格,最后计算出其总的经济价值。另一类是环境损失评估法:它是与环境效益评估法类似的一种生态经济评估方法。例如,评估森林保土保肥的经济价值时,可用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后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生产力下降的损失、土壤中营养元素(N、P、K等)的损失来估算。两种方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获得的公益效果上考虑,另一方面从损失的公益效益上考虑。据具体情况可适当采取其一。例如,当生态破坏的公益损失比较明显和容易定量时,就可采用环境损失评估法。市场价值法是在估算中最常使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没有市场价格的产品或服务只能通过其他方法进行转化才能适用。另外,还要结合考虑一系列经济指标,因此使用时常常受资料限制。(2)替代市场法当研究资源环境没有直接的市场价格时,通过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虽然所选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是有效的,涉及的因果关系也是客观的,但替代物市场可能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环境因素只是其中之一,因此消除其他因素对替代物市场价格的影响,是替代市场法面临的主要障碍。替代市场法主要包括旅行费用法和资产价值法。恢复和保护费用法。恢复和保护费用法是根据保护和恢复某些生态功能所需费用而进行的生态功能的评估,即当某一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费用,或者为确保某一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的费用。这种方法往往由于没有所需费用的先例而难以操作。如果资料齐全、费用清晰则该有法是服务功能评估效果较好的评估方法。旅行费用法。旅行费用法简称TCM,基本思路是:通过观察游客的来源和消费情况以及各出发区游林率与相关社会经济条件,推出一条游憩需求曲线,求出游憩商品的消费者剩余,以此作为游憩效用价值。费用支出法是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消费者所支出的费用来衡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对旅游文化娱乐功能的估算,通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交通、观赏、食宿、购物等方面的花费,对生态系统的游憩功能进行评估。由于受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反映旅游者对于旅游区的支付意愿,而且这种方法也只适用于游客较多的地区。资产价值法。资产具有多重特性,资产的价格体现着人们对其各种特性综合评价。在其他特性相同的条件下,环境质量的差异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资产的支付意愿。同样影响资产价格。因此,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条件下,可以用周围环境质量的不同而导致的同类资产价格差异,来间接反映环境价值。影子工程法又称替代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影子工程法是指在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后,人工建造一个替代工程以行使原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用建造新工程的费用来估计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所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由于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功能中许多属于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的公共商品,要对其进行价值评估首先要寻找这些产品和服务功能的替代市场和替代方式,再以市场上与其相同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影子价格)来估算其价值。例如,森林水分调节功能的价值可用其总水分调节量乘以修建单位蓄水量的水库的库容成本之积来估计。(3)假想市场法在替代市场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人为创造假想市场来衡量环境质量及其变动的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其主要代表是条件价值法CVM,也叫意愿调查法。意愿调查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向调查对象询问对资源环境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补偿的意愿;另一类是询问表示上述愿望的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并从询问结果推出支付意愿。具体包括:无费用选择法、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和优先性评价法。假想市场法从理论上反映调查对象的支付意愿,在假设情况下采取的行动,而不是实际的市场行为。另外,意愿调查法还受调查对象环境意识、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及调查者的态度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而使评价结果出现偏差。条件价值法也称问卷调查法、意愿调查评估法、投标博弈法等,属于模拟市场技术评估方法,它以支付意愿WTP和净支付意愿NWTP表达环境商品的经济价值。条件价值法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下,假设某种公共商品存在并有市场交换。通过调查、询问、问卷、投标等方式来获得消费者对该公共商品的WTP或NWTP,综合所有消费者的WTP和NWTP,即可得到环境商品的经济价值。例如,在估算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时,询问被调查者在特定的条件和情形下,若有机会获得这种产品或服务时,将如何为其定价。即调查被询问者对该产品或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最后将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口统计等方面的特性联系起来,进行可靠性检验,以确定其定价的合理性。可通过询问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进行。条件价值法已经演绎出若干种技术,其中,一些常见于市场研究中,所有这些技术都试图弄清人们对待环境状况所赋予的货币值。在很多情形下,它是唯一可用的方法。根据获取数据的途径不同,条件价值法又可细分为: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人力资本法、享乐价格法、优先评价法和专家调查法等。投标博弈法。投标博弈法要求调查对象根据假设的情况,说出他对不同水平的环境物品或服务赔偿时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投标博弈法被广泛应用于对公共物品的价值评估方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投标博弈法又可分为单次投标博弈和收敛投标博弈。在单次投标博弈中,调查者要向被调查者解释要估价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特征及其变动的影响。比较博弈法。比较博弈法又称权衡博弈法,它要求被调查者在不同的物品与相应数量的货币之间进行选择。在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中,通常给出一定数额的货币和一定水平的环境商品或服务的不同组合。该组合中的货币值,实际上代表了一定量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价格。给定被调查者一组环境物品或服务以及相应价格的初始值,然后询问被调查者愿意选择哪一项。被调查者要对二者进行取舍。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不断提高(或降低)价格水平,直至被调查者认为选择二者中的一个为止。无费用选择法。无费用选择法通过询问个人在不同的物品或服务功能之间的选择来估算环境物品或服务的价值。该法模拟市场上购买商品或服务功能的选择方式,给被调查者两个或多个方案,每一个方案都不用被调查者付钱,从这个意义上,对被调查者而言是无费用的。人力资本法又称工资损失法。人力资本法是通过市场价格和工资多少来确定个人对社会的潜在贡献,并以此来估算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损失。环境恶化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主要有3个方面:因污染致病、致残或早逝而减少本人和社会的收入;医疗费用的增加;精神和心理上的代价。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健康的人在正常的情况下,他参与了社会生产,创造了社会财富,在他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他本人也获得一定的收入。但是,如果由于环境遭到破坏,他过早地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那他对社会的贡献率为零,甚至是负贡献,从社会角度上看,这就是一种损失。这种损失,常以个人劳动价值作为等价估算。人力资本法是在假定人们完全没有趋避行为的情况下,用暴露人口的健康损害风险反映环境价值损失的方法,尽管该方法存在难以反映受害者的疾病痛苦等精神损失的缺陷,但它直接使用了市场信息,具有客观性强、应用价值较大的优点。享乐价格法。享乐价格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房产本身数量与质量,距中心商业区、公路、公园和森林的远近,当地公共设施的水平,周围环境的特点等。享乐价格理论认为:如果人们是理性的,那么他们在选择时必须考虑上述因素,故房产周围的环境会对其价格产生影响,因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房产价格可以估算出来,以此作为房产周围环境的价格,称为享乐价格法。142主要生态因子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主要有RS(遥感)与GIS(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法及模型方法三大类。遥感技术。多光谱与多时相是遥感图像的主要特征,遥感技术不仅可以迅速获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同时还可以清晰描述土地土地覆盖变化的特征及其分布,也正因为如此,遥感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主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宇航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ESA)等国际遥感组织已经构建了系统的、比较完善的全天候、多尺度的对地观测体系,目前,利用3S技术,通过人机交互式对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解译、识别是开展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重要动向。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及制图功能,如果将遥感比喻为原料提供者,那地理信息系统便是一个大型的加工厂,遥感将载有土地覆盖信息的影像运输到GIS软件中,GIS通过多种应用模块将这些信息存储、整理后提取所需信息进行空间分析,以此达到对地表覆盖及其变化信息的相应研究。模型方法。构建模型是深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原因的重要方法,主要分为系统诊断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与土地利用变化综合评价模型三类。其中,系统诊断模型包括基于经验的概念化诊断模型及基于统计数据的统计诊断模型,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领域中运用最广,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空间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土地利用变化综合评价模型侧重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区域水循环影响模型、生物多样性影响模型等。143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ThomasLSaaty教授发明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简单实用的多准则评价(决策)方法。AHP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的评价系统,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以评价指标为代表构成一个有序的层次结构,然后,针对每一层的指标,运用专家的知识经验、信息和价值观对同一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对比,再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15研究技术路线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研究对象,首次以我国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网络和资源监测数据为基础,在综述国内外有关森林综合效益的研究、国内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国内外林业重点工程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生态经济学、恢复生态理论、生态服务及其价值理论与方法,采用现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标准,系统评价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