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內容簡介: |
《微电影创作影视传媒专业基础教材》的内容力图贴近时代,契合应用技术型大学中的教学需求,能够满足90后同学自我表达和个性展示的欲望。另一方面,因为微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分支,还尚属非主流艺术。人们对微电影虽然后关注,但关于微电影的理论,只是零散和琐碎的,也难以找到适合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微电影专业书籍,因此,《微电影创作影视传媒专业基础教材》希望能使微电影这个充满时代气息的词汇以专业教育的形式走进戏剧影视课堂,这也是《微电影创作影视传媒专业基础教材》的创新性所在。
|
目錄:
|
第1章 微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定义与探源
第二节 新世纪前的微电影创作
第三节 新世纪后的微电影创作
第四节 微电影发展的动因
第2章 微电影的种类和特征
第一节 微电影的种类
第二节 微电影的特征
第三节 微电影的发展前景
第3章 微电影的策划
第一节 创作观念:从自创到定制
第二节 商业理念:融入广告品牌意识
第三节 互动融合:互动意识的深层渗透
第四节 文化传播:微电影与社会文化的对接
第4章 微电影的剧本
第一节 故事表达
第二节 叙事方式
第三节 叙事技巧
第5章 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
第一节 微电影拍摄设备的配置
第二节 微电影拍摄的技术分析
第三节 微电影拍摄的用光
第四节 微电影拍摄的后期制作
第6章 微电影的传播和营销
第一节 分众传播:渐离院线的生存之道
第二节 基于口碑传播的自愿分享模式
第三节 多种媒介联动的渠道策略
第四节 微电影的传播效果
第7章 微电影的批评
第一节 微电影批评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 微电影批评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微电影的批评角度
第四节 微电影的批评类型和批评方法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微电影创作影视传媒专业基础教材》:
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普通大众拍摄微电影开始成为普遍现象,这是由于微电影在制作上不受资金、技术等太多的限制,只要有一定文化、兴趣、时间和一部摄像机(甚至是智能手机),都可以制作微电影。微电影的制作呈现出全民参与的特点,并已经在拍摄主体和数量上超过了我们所熟悉的导演和其创作的短片。
筷子兄弟(肖央、王太利)是目前微电影创作领域最为知名的组合,2010年凭借《老男孩》在互联网一炮走红。这部仅投资了70万元的微电影,却创造了观影人数过亿的纪录,按照票价20元来计算,可实现票房收入20亿元,这在中国电影票房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当然只是一种假设,但不可否认的是筷子兄弟在《老男孩》这里实现了拍片的理想(虽然此前他们拍摄过音乐短片《男艺妓回忆录》《你在哪里》)。正如王太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他自己就是一个在北京漂泊的普通一员,24岁的他带着500元到北京,最后不得不落寞地回到家乡,27岁时我再度抵达首都,当时带着1800元,其中600元钱买了呼机,300元用于住宿,还剩下900元,就这么开始我的创业旅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肖央、王太利要想拍摄电影,在很多时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机遇却垂青着怀抱梦想的他们。雪佛兰公司与优酷视频准备拍摄11度青春系列短片,筷子兄弟去申报了这个项目,最后他们凭借歌曲《老男孩》成功入选并拍摄了同名的故事短片,继而很快获得了广大影迷的喜欢。这就像《老男孩》里的肖大宝和王小帅,他们去参加欢乐男声的目的不仅是去赢取一部科鲁兹和5万元,而且还有着了却中学时代那次夭折的演出的心愿,实现梦想成为他们拍片的最好理由。正如故事短片《李雷和韩梅梅》的片尾所言:请相信在这个城市,平凡的你总能主演出一部热气腾腾的温情戏。
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是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一个电影节,自设立以来就受到海内外大学生的热烈参与和广泛关注。首届大赛仅在两个月时间里,就收到来自海内外131所高校共计471部微电影短片、317部短剧本,这些大赛作品充分展现了当下华语大学生电影短片的整体水平。该电影节评委、著名导演黄健中就认为:这个平台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为实现梦想做出的努力。唐季礼此认为,电影行业最缺乏的是人才,目前大学生的一些电影短片让他看到了未来中国电影的希望。大学生的电影创意值得欣赏,虽然由于资金、时间、年龄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大学生拍出来的微电影整体上有待提高,但还是有一些亮点所在,而大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呈现了自己的理想。依靠一部DV起步的卢正雨,就是依靠大学时代参加短片大赛积累经验并逐渐成长起来的青年导演。他在湖南工业大学攻读多媒体设计专业时,就开始在校园里拍摄微电影,后来创作的多部作品很快在互联网上传播,在大学生中声名鹊起。2006年的动作喜剧《高手》获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优秀故事短片奖,2007年的《莫小白的水怪日记》获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13年的《绝世高手》获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微电影奖。
香港、台湾的微电影创作也和大陆一样,呈现出由少数专业电影人创作逐渐向更为广泛的普通大众来拍摄的转变。例如,金穗奖每年评审一次,是台湾发掘与培育影像艺术创作人才的重要电影奖项,重点对那些运用新题材、新技巧和新观念进行创作的非商业故事短片、纪录短片等进行奖励。在1978年至2012年的最佳获奖短片导演中,有部分专业电影人,更多的是一些普通的电影爱好者,其中不乏大学生和公司员工。比如最初几届获得奖项的《台湾沿海鱼类生态的张昆雄、《背影》的邱才彦、《火车上的故事》的张锦隆、《机器人》的洪理夫、《晨梦》的万仁、《光影精灵》的侯守谦、《种蛋》的许石泉、《蚀》的曾敬超、《路上的月光》的陈孟挥等,就大多是如此,后来有的还在业界产生了一定影响;近年来获奖的《樱时》的蔡旭晟、《神画》的邱奕勋、《光之塔》的纪柏舟、《熟男》的蔡至维、《彼岸》的陈秋苳、《我是只小小鸟》的李春永、《四轮伯的Country Road》的邱士展、《待以名之的事物》的黄亚历、《房间里的战争》的梁闳凯、《那一年曾做错的事》的范扬仲等,多数是刚刚毕业的普通员工或正在就读的大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