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NT$
286.0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NT$
484.0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NT$
2195.0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NT$
308.0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39.0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
內容簡介: |
全书六十七个小节,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我国古代计量的标准单位装置原理管理以及文化,体例设计形散而神不散。该书开篇设计小试牛刀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篇尾设计过五关斩六将是对读者阅读效果的检验,这种设计增强了纸面图书与读者的互动性。
|
關於作者: |
郑颖,曾任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普教育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央机关摄影协会会员、中国质检摄影协会会员。出版《游摄天津老楼》《成语典故中的度量衡》等著作。
|
目錄:
|
◎ 小试牛刀
◎ 古代计量的标准与单位
□蚕丝、粟、黍等自然物与古代度量衡标准有何关系?
□古时计量单位最初来自人体吗?
□我国古代的璧羡度尺是尺吗?
□营造尺、量天尺、裁衣尺、鲁班尺都是什么尺?
□我国古代的尺和咫有何区别?
□百步穿杨中的百步有多远?
□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万仞有多高?
□退避三舍是后退三间房子吗?
□一小撮到底是多少?
□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夜半到底是几点?
□腰缠万贯中的万贯真的是很多钱吗?
□石是重量单位还是容量单位?
□我国古时半斤为什么等于八两?
□有个问题叫:一斤苹果多少钱?
□锱铢必较的锱和铢都是什么?
□一刹那是形容词还是时间计量单位?
□我国古人为什么用一寸计量光阴?
□我国古时一刻钟就是十五分钟吗?
□小时和时辰有何关系?
□有没有每个字都是计量单位的成语?
◎ 古代计量的装置与原理
□黄钟黍在我国古代度量衡中有何作用?
□哪个国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卡尺?
□我国古代度量衡器具中的概为何物?
□曹冲称象揭示了什么原理?
□我国古代用什么秤称量金银和贵重药材?
□中国古代的权是秤砣还是砝码?
□我国古代计时工具漏刻与西方钟表谁更准?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做事要讲规矩,那么什么是规矩呢?
□北京故宫太和殿门前的古代计量装置是什么?
□中国古代用什么计量里程?
□陀螺仪与我国古代被中香炉有何关系?
□我国现存最早的以度审容标准器是什么?
□中国古人如何认识和测量风向风速?
□中国古人如何认识和测量湿度?
□中国古人如何认识和测量温度?
□中国古人如何认识和测量比重?
□中国古人如何认识和把握误差?
□我国古人发明的指南车和司南是同一原理吗?
◎ 古代计量的管理与文化
□中国古代计量为什么通常被称为度量衡?
□哪几部史籍曾被誉为我国古代度量衡三大正史?
□古代计量的雏形是由计数开始吗?
□中国古代有计量器具的检定校正制度吗?
□我国古人怎么保证市场公平交易?
□民国时期度量衡领域的甲、乙制是怎么回事?
□民国时期度量衡领域的一、二、三制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一年中八月有31天而二月要么28天要么29天?
□公历、阳历,农历、阴历,阴阳历都是咋回事?
□什么是车同轨?
□尺和丈在中国古代有什么特殊寓意?
□称心如意体现了怎样的度量衡文化?
□中国传统秤杆上的秤星有什么特殊寓意?
□俗语一推六二五怎么来的?
□中国古代权衡有什么特殊寓意吗?
□我国古人报时是晨钟暮鼓还是晨鼓暮钟?
□人到六十岁为什么称花甲?
□南方人常说的里弄从何而来?
□时节与古代计量有何关系?
□地方这个词与度量衡有什么联系?
□队伍为什么不称为队肆或队陆?
□中医脉象与古代规矩衡权有关系吗?
□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实测子午线的人是谁?
□圆周率为什么称祖率,在度量衡上有何应用?
□我国第一枚计量专题邮票中有哪些古代计量元素?
□中国近代屈辱的海关度量衡是怎么回事?
□我国少数民族有自己特有的度量衡吗?
◎ 过五关斩六将
后记
附录1 艾学璞先生审校手稿(节选)
附录2 主要参考资料
|
內容試閱:
|
◎ 古代计量的标准与单位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和对其改造中,创造了分、寸、尺、丈、引......龠(yu)、合(gě)、升、斗、斛(h)......铢、两、斤、钧、石......以及年、月、日、时、刻......等等计量的标准和单位。特别是《汉书?6?1律历志》收录了王莽时期刘歆条奏审度嘉量衡权的主要内容,记载了我国古代计量尤其是度量衡单位、量值、标准的科学导出体系,它被后世奉为圭臬ni,被誉为世界古代计量发展史上科学文明的奇葩。
□蚕丝、粟、黍等自然物与古代度量衡标准有何关系?
谈中国计量不得不溯源到中国古代计量,谈中国古代计量又不得不看重其主体度量衡。度量衡标准的选择,中国古人经历了由自然物标准到人造物标准的变化,吴承洛先生在其所著《中国度量衡史》中曰,中国历代所取以为度量衡之标准者,大别之有二类。其一,取自然物以为标准者......。其二,取人为物以为标准者......。
取自然物以为标准者,以丝毛为则,以穀(gǔ,谷)子为则。《孙子算经》载,度蚕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十毫为厘,十厘为分,量量之所起起于粟。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cuō),十撮为一抄,十抄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衡称之所起,起于黍(shǔ),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这其中蚕丝粟黍均为自然物。可见,蚕丝粟黍在我国古代度量衡标准的探索过程中,曾经被作为早期的计量标准使用过。其实取自然物以为标准者,除了蚕丝粟黍外,更直接的是以人体为则。《史记?6?1禹本纪》载,禹身为度,称以出,即确定以大禹的身高为尺度标准、体重为重量标准,这样才能像《管子?6?1轻重戊》所载那样商九州之高,像《史记?6?1夏本纪》所载那样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在《大戴礼记?6?1主言》中记载的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等也都是借助人体取得测量标准的记述。不过,现在看来,以人体或其他自然物为计量标准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正如吴承洛先生所云,总之:(人)体因人而异,丝则有粗细,均不足为校验之用。
另外,取人为物以为标准者有大致三种类型,即一曰,以律管为则......二曰,以圭璧为则......三曰,以货币为则。以律管为则,如《史记?6?1律书》记载的,王者制事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以圭璧为则,如《考工记?6?1玉人》记载,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以货币为则如大泉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等。直到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由国际权度局用铂铱合金制造的营造尺和库平砝码原器以及副原器运抵中国,可以说此时中国才有了最早的高精度的度量衡基准器[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