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編輯推薦: |
推荐理由1:被哈佛商学院誉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全球趋势预测大师帕特里克迪克松博士,关于未来三五十年甚至百年的全方位史诗性描述。
推荐理由2:以独创的未来立方体模型全方位解析影响人类未来的关键趋势,涉及未来经济、数字社会、金融服务、生物技术、生活方式变化、消费行为、市场营销、公共政策、企业道德等焦点领域。
|
內容簡介: |
洞悉未来世界全景
抢占下一波历史先机
迪克松博士创造性地将遥远的未来形象化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立方体,它的六个面表示驱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六种力量:快速化、城市化、全球化、族群化、激进化和伦理化。
在过去近20年里,迪克松博士借助翔实数据,全视角验证了未来立方体与每一个全球趋势近于吻合。我们既需要了解预测的基础、懂得趋势的关联,又要积极应对超出可预见性的反趋势。
l 医疗器械更加先进,却面临更多病毒性传染病;
l 地缘政治更加动荡,冲突更加频繁;洞悉未来世界全景
抢占下一波历史先机
迪克松博士创造性地将遥远的未来形象化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立方体,它的六个面表示驱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六种力量:快速化、城市化、全球化、族群化、激进化和伦理化。
在过去近20年里,迪克松博士借助翔实数据,全视角验证了未来立方体与每一个全球趋势近于吻合。我们既需要了解预测的基础、懂得趋势的关联,又要积极应对超出可预见性的反趋势。
l 医疗器械更加先进,却面临更多病毒性传染病;
l 地缘政治更加动荡,冲突更加频繁;
l 人类将地争取到更多隐私权,企业家也会改变与员工和客户的关系;
l 自动驾驶汽车将面世,传统的股票交易所将不复存在。
在本书中,迪克松博士强调了在未来三五十年里,我们对客户与市场、政治与人口、科学与技术、机遇和选择等方面的认识都会被彻底颠覆,所有企业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提前应对。对于渴望在新千年求生并发展的企业管理者而言,这本著作也正是他们的案头必备之书;对那些渴望更好地享受科技便利、适应未来社会的个人来说,这本著作也是可靠的生活指导和思想准备。
|
目錄:
|
前 言 未来的真相
2030 年比想象中离我们更近
未来立方体的六个面
从2500 年回望已成为历史的明天
第1 章 快速面 未来是以秒来计算的
未知因素:20 秒颠覆40 年
移动网络:持续而深刻的商业模式革命
量子计算机可以摆脱摩尔魔咒?
大数据时代,生活在云端
银行家为何不起诉穿墙黑客?
无冕王之争:新媒体将掌握舆论
第 2 章 城市面 城市脉动影响全人类
不对称的人口增长
殊途徘徊的欧亚非城市
重新设计人类:基因疗法改变所有人
未来寿命的惊人真相:是社会灾难还是受欢迎的转变?
医疗服务配给之争
第 3 章 族群面 族群力量控制一切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
企鹅广告爆红背后的玄机:针对族群的营销
女孩莫塔的故事:网络红人与视频直播引领时尚风潮
更多的虚拟关系,更多样化的家庭模式
那些使人上瘾的东西
第 4 章 统一面 全球化势不可挡
区域贸易协定扩张,谁是最大受益方?
21 世纪是亚洲世纪
巨型连锁超市主导全球零售业
移动支付 传统银行:金融与贸易、数字技术的大融合
交通出行新变化:不依赖旅行社的旅行
怪老师的课堂: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可能再次上演的安然危机
第 5 章 激进面 革命性力量席卷全球
激进的意识形态滋养未来的恐怖主义
可持续发展主题贯穿未来300 年
一场绿色技术投资的豪宴
2030 年的干渴世界:水资源争夺战可能爆发
华丽上班族:工作模式的巨变
一项伟大主义的诞生
第 6 章 伦理面 人类精神的核心
终极伦理测试破解商业伦理难题
财富能创造一个更加道德的世界
道德问题:企业不可轻触的红线
精神追求塑造所有
如何制定适用于全球的伦理准则?
结 语 如何洞悉未来?
|
內容試閱:
|
第1章 快速面 未来是以秒来计算的
谷歌公司集合最秘密的X 实验室设计、制造与营销团队重金打造谷歌眼镜,一上市,销售数据却令人大跌眼镜,这究竟是新技术误入偏锋,还是管理者陷入决策窘境?腾讯鏖战脸书、阿里巴巴血拼亚马逊、华为手机剑指苹果在无国界的互联网世界里,中国真的会成为超级霸主?
很多人都感受到,经济、全球性事件、行业、社会因素及政治的变化速度极快,快到你甚至来不及察觉其中的风险,或者抓住这些变化中蕴含的某种机遇。一个新趋势从早期萌芽到全面显现的过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短,因而使长期预测变得更为复杂。
发达地区现金充裕,人们较为随心所欲,而且越来越缺乏耐心。个人生活节奏以分钟来衡量,重大事件以秒来计算。50 亿人通过数字设备进行交流。除睡觉外,他们平时在手机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人们普遍痴迷于即时信息、回复、新产品和新朋友。
数字化带来的压力或对数字产品的沉迷将成为焦虑、抑郁和精神病发作的最常见源头,特别是在年轻人中。近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13% 的智能手机用户沉迷于手机,平均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长达4 小时,因此忽视了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其他方面。预计在未来,能在瞬间解除压力、放松心情并令人焕发活力的方式会增加许多。
有人说,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从未改变得如此之快,人们感受到的压力一定已接近人类可以忍受的极限,但这并非事实。自然灾害或局部战争爆发时,对于更剧烈、更快速及更震撼的变化,很多人都应付得很好,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吃惊。
事件压倒战略 对每一位领导人而言,快速的变化都是巨大的挑战。所有大企业的战略都面临着被事件压倒的危险。就在你主持某次董事会会议期间,情况可能已发生了改变。管理层的灵活性、动态策略、自适应组织、突发事件及风险管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多数管理者并不清楚他们当前拥有的技术。当他们面对新的手机应用程序或在线工具一脸困惑时,又有更新的技术问世了,他们不得不狼狈地学习下一代技术。信息超载让他们无时不刻感受到压力。在这种情形下,能够更快掌握下一代工具并找到更好的方式来理解持续的信息攻击就意味着成功。
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将无法完成从旧到新的转变,日渐萎缩并最终消亡。技术盲及不适应剧变的领导人所带领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对一个在行业内工作了整整10 年或更长时间的企业领导人而言,这样的结局令人困惑。
对持续变化的反应 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那些不改变的事物将会增值。一座座城镇、政府建筑、教堂、清真寺、庙宇和古迹预计会列在受保护建筑的名单上。有一些老传统会让我们想起熟悉的过往,它们在人群中的普及性预计会增长。
甚至古树也会得到更多照顾,未被污染的湿地和丛林也会得到关注。负担得起修缮费用的人会将老房子改造得环保而节能,老房子持续受欢迎。
未知因素:20秒颠覆40年
我们的世界已成为一个链接的世界,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小事件也可能在顷刻之间引发巨震。
单一事件可能演化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历史时刻,比如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今天的我们仍然能在世界不同地方以数百种不同方式感受到其深刻而长远的后续影响。
几秒钟足以改变历史。持续时间约为20 秒的日本福岛地震导致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出现裂缝。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日本宣布放弃核能,德国也有类似的决定,这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将超过40 年。而与此同时存在的是,英国和中国热衷于核能。正如我之前说过的,对事件的情绪化反应远比事件本身重要得多。
2014 年,乌克兰发生了推翻当选总统的动乱。由于局势极度混乱,克里米亚的军港可能会被北约控制。基于这一担忧,俄罗斯闪电夺回克里米亚(1957 年开始由乌克兰管辖)。随后,欧盟马上采取行动,降低未来50 年对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依赖。这一行动激起了乌克兰的地区冲突,并引发了人们对新冷战的担忧,而制裁对俄罗斯和欧盟同时造成了伤害。
2001 年,纽约的世贸中心遭受恐怖袭击,此后,全球反恐联盟形成,引起了地区性的战争以及中东、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持续的反美热潮。
生日悖论与风险管理
每一年,在每一家大企业里,都存在着许多发生概率不大但潜在影响巨大的风险或未知因素。
如果你有一张风险清单,罗列着400 种风险,在某一年某一种风险爆发的概率仅为1%,那么你平均每年能看到4 次重大事件的发生。在某些年份里可能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而在另一些年份里,有可能一个月就发生好几次。
但在这个全球化的一体世界里,每种风险都与其他众多风险存在关联,尽管这种关联并不明显。因而,为了应对多种风险同时爆发的风险,未雨绸缪就显得尤为重要。
你可以先想想这个问题,然后再翻看后面的答案:10 个人中两人的生日为同一天的概率是多少? 70 人中两人的生日为同一天的概率呢?答案是:10 个人中两人的生日为同一天的概率为10%,在23人中此概率为50%,而在70 人中此概率高达100%。我们把这种概率事件中的风险叫做巧合风险,这些数字源于一个被广泛研究的统计学问题,叫做生日悖论。
为什么标杆管理如此危险
每一家大企业都需要管理风险,并向股东汇报。不幸的是,正如我们在2008 年金融危机中看到的那样,美国银行雇用了几百位风控经理,但仍遭受了金融危机的侵袭为什么会这样?
多年来,许多企业都信赖标杆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让企业根据竞争对手或行业的整体状况来评估自身的表现,如盈利能力、增长率、回报率、聘用条款、员工流动率、客户满意度、风险偏好等。然而,这种方式会在不经意间演变为导向灾难的快车道,使行业内的企业携起手来盲目共进,如同一群旅鼠,最终齐刷刷地站在同一个悬崖边上。
次贷危机爆发前的一两年,我曾对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银行的数百位高级风控经理发表演讲,并说出了自己深感忧虑的问题:银行业的主要风险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后来,我有机会与几位风控经理交谈,他们认为我的担忧不无道理,同时向我解释了他们无法采取相应行动的原因。比如,若他们向董事会建议,银行需要对某类打包放款产品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那么他们得到的答复常常会是这样的:
但正如标杆管理表明的,我们所冒的风险与整个行业相同,而且监管机构也不反对。如果我们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明年的经济回报会降低,分析师会批评我们,我们的股价会应声下跌。
风控管理人员必须独立思考、视野开阔而且保持审慎的态度。他们要对行业内外的各种趋势了如指掌,不被制度所蒙蔽,不随波逐流,敢于持不同的见解,并且勇往直前。主要未知因素的例子:
◆ 病毒性瘟疫迅速传播,病例遍及全球;
◆ 朝鲜政府垮台,发生大规模移民和社会骚乱;
◆ 在又一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后,欧元区解体;
◆ 持续的网络攻击使政府、电信、公共事业、交通运输、银行等部门陷入瘫痪,时间长达数周;
◆ 向以色列发起的大规模持续性军事行动;
◆ 有核武器或者肮脏武器的恐怖分子对大城市的威胁;
◆ 与911事件造成的影响类似的恐怖袭击;
◆ 使电信或者IT 网络陷入瘫痪的太阳磁暴;
◆ 影响地表温度的巨型火山喷发;
◆ 涉及资产额超过4 万亿美元的投资机构出现重大失误;
◆ 强国判断失误,导致区域冲突;
◆ 大流星击中大城市,如1908 年的一颗流星将俄罗斯境内830 平方英里的区域夷为平地,2013 年又一颗能量超过广岛原子弹的流星袭击了俄罗斯。
上市企业将考虑退市的方式
许多跨国企业的运营只着眼于未来12 个月,很少考虑更长期的规划。根据法律要求,上市企业每季度要公布季报,如有明显的不利事件发生,企业领导人要提供营利预警。如此久而久之,领导人便形成了短期思维。
因此,正如我们在最近爆出的许多经济丑闻中看到的,企业决策不可避免地与时机相关联:为了不损害分析师的评级,如何将投资延后至另一个季度,或者以其他方式巧妙地公布数据。企业几乎不可能实施长远的战略,因为这样的举措往往需要5 ~ 10 年才能盈利。
根据上一年度的营利状况支付巨额薪酬的制度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短视问题。而且当奖励制度与其他形式的激励比如即将兑现的股权相挂钩时,结果将呈现得更为复杂且不利。监管机构预计会更多地介入,迫使上市公司基于几年而非当年的营利状况支付高管薪酬。
当然,CEO 们大权在握的期限也会缩短。美国大企业的CEO 平均任期仅为5 年,欧盟为7 年。
与这种情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也曾与许多家族企业、控股权仍在家族手里的上市公司合作过,这些企业的状况非常不同:我祖父80 年前创立了这家公司,我每天都在担心,当我把公司传给孙子时,公司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会发现,执掌公司一二十年的企业领导人做出的决策往往比较长远,会着眼于未来三五十年。这样的企业通常有强烈的方向感和目标感,能够赢得员工的忠诚,而且在行业里平稳运营了许多年。当然,家族控股也有缺点,包括现任领导人拒绝卸任、新的管理层人才匮乏、股权不明晰等。
我多次说过,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希望自己所在的公司能够私有化,甚至考虑过退市的方式。在未来,这样的考虑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会采取不同模式的所有权,包括私人股权我知道这种方式会因投资者的复杂情形而面临令人身心俱疲的长期压力。有些公司和联合利华一样,已经不再公布周详的季报了,力图重塑理性和明智。
学院派经济学的死亡
对经济学这门学科和经济学家而言,第三个千年的前10 年和前500 年是非常尴尬的时期。许多经济学教授对日渐累积的危机视而不见,更说不上准确地预测危机持续的时间了。
次贷危机爆发前,我曾在多次演讲和多篇文章中提到过,人们对基于衍生工具或此类金融产品发生的全球贸易缺乏了解,由此酿成了巨大的风险,而且风险仍在进一步扩大。此外,在广泛的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对冲基金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但相关监管非常松懈,这同样会导致巨大的风险。
我还发出过警示:全球市场的不稳定将很快到来,一些新兴市场的货币体系存在严重问题。除了这些,我还警示过通缩的冲击。我预测, 通缩的影响如此强大,以至于2% 的通胀目标常常会显得过低,在经济衰退时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
2008 年,雷曼兄弟破产,次贷危机爆发,上述我预测的事情逐步呈现于人们的视野中。然而,我无法预测此次危机对全球造成的影响会有多深重,政府和银行的清偿能力会遭受多大的打击,也无法预测此次危机会持续多长时间。以下是未来10 年能够塑造全球经济的主要因素:
1.优于预期的全球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新兴市场的发展,除2009 年外,全球经济在危机年份里依旧保持着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速有所放缓,但从未低于6%。短期油价的下跌有助于增长的实现。
2.掌握万亿资金等待支出的全球性公司。次贷危机期间,全球跨国公司节省了大量现金。到2014 年,最大的跨国公司持有的资金总额超过2.8 万亿美元,其中,超过4 500 亿美元存放在谷歌和苹果等美国西海岸六巨头的国际账户里。预计未来5 ~ 10 年,大规模的现金支出会大幅增加。
3.伺机投资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扩张。到2014 年,中国、挪威、阿联酋、沙特和新加坡等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总和超过6 万多亿美元,仅中国就持有超过4 万亿美元,其中1 万亿美元是美国国债。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将迅速实现多样化,进入房地产、大宗商品、矿产、技术设施、医疗卫生、物流、技术公司等领域。
4.私有财产价值增长。仅在英国,2014 年私有房地产的价值就超过6 万亿美元,而且由于较低的利率,房价还在上涨。65 岁以上老人自1980 年以来坐拥的免税资本利得超过2 万亿美元。未来10 ~ 15 年,大量财富会被传递给下一代,或者在股权释放后变成动产或不动产。许多国家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5.央行将对通胀持较为宽松的态度。对通缩的担忧意味着,银行会加大刺激力度,直到确定经济已经出现强劲的复苏。由于20 世纪20 年代的历史,各国对类似德国发生的那种恶性通胀较为恐惧,
但是,在2020 年之前的某些阶段,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胀率将降为零,或者出现紧缩。针对俄罗斯的更极端的制裁、中东的大规模冲突或者中国经济的迅速放缓等方面的冲击,欧洲显然并未做好真正的准备。英国等国家特别倾向于鼓励高通胀,以便减少国债,因为许多债券的利率较低而且是固定的。与此相反,许多新兴国家将通胀视为心腹大患,因为他们缺乏应对通胀的技术和本地资源,并且中产阶级的需求强劲。
6.中产阶级消费者人数增长。进入新千年以来,经济增长创造的新中产阶级消费者人数超过5 亿,他们将进一步推动需求的增长。
7.巨大周期中的繁荣与萧条。在几代人的时间里,除非有突发重大事件发生,比如爆发肆虐全球的流行性疾病或者地区冲突,全球将出现一次规模最大的经济繁荣期。而在5 ~ 10 年后(经过万亿美元的刺激后),全球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大萧条将会随之而来。经济危机的加剧会推迟大繁荣和大萧条的到来。更大规模和更长期的经济周期将持续至2035 年之后。
8.大规模债务违约的风险加大。尽管不断有新规定出台,但高风险金融交易再次呈现迅速增长之势。这些交易钻法律的空子,所交易的金融产品更复杂、更具迷惑性,而且主要通过影子银行(开展银行类业务、但不像银行那样被监管的企业聚合体)出售。这些都可能在未来对经济造成冲击。2014 年,全球债务规模是全球经济总规模的两倍。
英国、日本、瑞典、加拿大和美国的债务总和约占各自GDP 的250%。以前,这种规模的债务一般通过鼓励通胀和允许货币贬值的方式来处理。
9.下一代技术对经济的刺激。到2040 年为止,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绿色技术、生物技术、机器人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新技术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由此产生70 万亿美元的价值。同一时期,仅仅绿色技术和能源节约就可以缩减超过40 万亿美元的支出。这个数字可能因原油价格的变化而提高。尽管由于全球经济低迷,环保技术发展,油价曾多次跌至70 美元以下,但大部分时间里,油价高于125美元一桶。
10.到2030 年,亚洲的经济总量将大于欧洲和美洲的总和,这一事实将主导本书要论及的大部分其他趋势。在积极而雄心勃勃的政府决策推动下,国家将把大量资源投入到重要部门以促进创新,从而加速亚洲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例如,中国将主导全球风力涡轮机的生产,而韩国将在数字化和生物科技领域投入巨额资金。
修正千年周期,全球财富再平衡
我们正目睹着财富在全球的再平衡。1500 年,印度和中国的GDP 总和占全球的50%,到了1900 年,这一占比降至17%,被工业革命后的欧洲所超越。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印度和中国的发展状况不过是千年周期中对上一个500 年的修正部分。
然而,短期内的现状仍然是这样的:欧盟和美国的GDP 总和仍占全球的60%、全球贸易的33% 和全球服务销售额的42%。
在这个全球财富的再调整阶段,更多新兴经济体发现,为了实现增长而匆忙废除既有的贸易和货币限制可能会导致这样的后果:全球化市场交易者的赌巢里一片混乱,国家无力应对惑众的谣言、失控的情绪、不良的预感和消极的舆论,内部冲突可能加剧。
我曾参加过联合国和世界经济论坛召开的会议,在会议上,大多数新兴国家的领导人都被要求系统性地废除本国的经济管制,以便融入经济全球化。但是有时候,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获得的奖赏却是被国民视为本国经济遭受劫掠的罪魁祸首。
不稳定且混乱的市场
一些国家会出现更大的反全球化浪潮。一些人会认为,不稳定的大量货币流和其他市场力量会使他们沦为经济的奴隶。全球每天的货币交易额超过5.3 万亿美元,但菲律宾、秘鲁、波兰、英国等国家对抗投机者的外汇储备不足800 亿美元,在货币攻击下坚持不了几天。
2001 年2 月,我在土耳其发表过一次演讲。当时的土耳其货币贬值幅度超过10%,利率飙升至3 000%,央行损失了50 亿美元。
1992 年9 月,英格兰银行也在一天之内损失惨重。为了阻止货币的进一步贬值,该银行一小时内买进了20 亿英镑。在承认阻击失败前,它已损失了34 亿英镑。与此同时,乔治 索罗斯甚至将不属于自己的10 亿英镑卖给了该银行。我们也看到,在俄罗斯近年来也出现了类似的风险。
为了在变化莫测的市场持续获得(或避免失去)巨额财富,一些金融大鳄不时试图攻击某些国家的央行。类似的攻击会越来越多。我们将看到,既有对大宗商品价格、公司股票卖空交易的投机性攻击,也有针对整个交易所稳定性的攻击。试图遏制此类攻击的新规定会出台,例如强迫投资者披露市场上的头寸信息,或者减缓与计算机链接的过量交易的速度。
得益于强大的外汇储备和紧密的联盟关系,与10 年前相比,许多亚洲国家具备更强大的防御货币攻击的能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持续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市场力量会持续增强。
移动 网络:持续而深刻的商业模式革命
当前的媒体上充斥着许多关于电信和IT 产业耸人听闻的预测,这些预测大多不过是无稽之谈。事实上,我们仍处于移动数字世界的初级阶段。在接下来几代人的时间里,这些技术的真正影响恐怕到2030 年之后才会逐渐显现。
这是基于常识的看法。现在,移动电话用户的数量比地球上的总人口还多。超过30% 的人将拥有至少一部智能手机许多手机的价格低于100 美元,品牌知名度相对不高。到2025 年,一半以上新智能手机的价格可能低于70 美元,而且还会迅速下降。我们后面将谈到,银行和电信部门甚至会赠送免费的智能手机。
越南是一个将会受下一波移动手机浪潮深刻影响的典型国家。该国的人工成本仅为中国的一半,然而9 000 万人拥有超过1.1 亿张SIM 卡。数百万人从未接入过有线网络,也从未听说过宽带,直接开始使用移动网络。
英国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使用语音通话或电子邮件,火爆的社交媒体已经将这些旧模式取而代之。
电信和IT 业将朝着设备体积更小、移动性能更好、功能更强大、价格更便宜、运行速度更快且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方向发展。我们预计,到2025 年,在世界许多地方,线上和线下生活会进一步融合,消费行为、零售业、个人银行、社会关系、决策、学习和娱乐方式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网络如何重新定义时间
互联网让人们变得没有耐心。我在全球各地演讲时,大多数听众反映,在网速太慢时,他们会在忍耐不超过4 秒钟的时间里按下浏览器的后退键。这意味着在短短4 秒钟内企业会损失90% 的客户。即便不失去客户,这也意味着客户对此非常不满。到2025 年,90%的发达国家的年轻网络用户会在1.5 秒内按下后退键。客户是否失去耐心会对每一笔业务产生影响。
客服热线也是如此。大多数人讨厌按太多的键,每一秒钟都至关重要。一位企业领导人告诉我,浪费他人的时间是盗窃行为,安装浪费时间的系统是社会犯罪。然而,在这些企业领导人中,仍有很多人对我透露,他们给客户安装的恰恰是这样的糟糕的系统。这种双重思维真是奇特。当然,这是一个经典的制度性失明的案例,也是一种近乎疯狂的行为。因为现在,能使我们获取来电号码的技术很便宜,通过大数据可推测手机号码的拥有者以及呼叫的可能原因,如此呼叫便可被自动引导给合适的客服人员。
以分、秒为计时单位,彻底反思业务关系,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将赢得巨大的竞争优势。那么,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找到店员,帮你解决问题?买单要等待多久? ATM 机多久出钞?完成一笔在线交易要多长时间?回复一封电子邮件呢?获得一份书面的成本评估文件呢?反馈合同呢?
为了加速并简化程序,以提升客户体验,企业将付出巨大的努力。多点击一次网页就有可能失去销售机会。每一秒钟都如此重要,增加一次选择意味着销量降低。即时的身份核验将非常普遍,利用移动设备上的生物传感器,预授权的消费限额能够即时得到确认。
到2025 年,语音和文本之间的转换将成为所有商务手机的标配。语音信息被即时发送给手机、邮件账户等。各种形式的短信将在个人交流中取代电子邮件。如果想要领先于竞争对手,企业就要更多使用短信。文字信息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比声音或视频更有效,这也是我们预计短信量会快速增长的一个原因。传统的电信商业模式将被彻底颠覆。
到2025 年,在许多发达国家,超过90% 的网络流量来源于视频。在英国,BBC iPlayer、Netflix 和YouTube 产生的流量占据该国网络流量的50% 以上。
两小时的高清视频流量相当于一亿封电子邮件、数万张照片或许多天连续不断的语音产生的流量。因此,忘了因语音、短信、网页浏览等收取的费用吧,提供这些服务的成本与提供流畅的视频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电信运营商正变为视频提供商
未来5 年内,手机消耗的数据流量将增长1 000 倍。将有500 亿部手机与5G 网络连接,以每秒10G 的速度运行。这意味着,用手机下载一部完整的高清电影,不到3 秒就能完成。
电信运营商[1]正在努力拓展新业务,比如帮助企业运行IT 服务,提供综合的数据存储,进入银行领域等。
移动支付: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的大考
我们看到,近年来移动支付数量暴涨,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在非洲,每4 人中就有1 人使用手机钱包账户。非洲正在彻底改造大众市场银行业务,亚洲紧随其后。
令人纠结的是,电信公司可通过网络在一个月内完成1 亿次支付,但它们实际上并没有赚到钱。真正完成这些支付过程的到底是谁?谁向客户提供财务报表?谁得到了大数据?谁与客户建立了联系?
在英国,到2020 年,以手机完成支付的人数将超过2 500 万,然而这一创新会因客户的困惑、谨慎和习惯而受阻,例如非接触式支付卡的普及非常缓慢。请关注移动支付平台的新成员PayM,到2017年,英国90% 的银行账户都可能使用它。
10 亿美元的穿戴式设备市场
正如我几年前预测的,手机屏幕的大小正发生变化。最优的尺寸应是多大?这一问题曾引起广泛的争论。
穿戴式设备的发展要比预测的缓慢得多,因为它们缺乏杀手级的应用程序,缺少一个让你的衬衫、腰带、裤子和鞋走向数字化的令人信服的理由。没错,我们已经看到,这些设备在某些方面已使用了应用程序,比如测量心率或步行距离的应用程序,但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只不过是皮毛而已。谷歌眼镜则被视为噱头,遭遇滑铁卢式大溃败。尽管如此,到2023 年,穿戴式智能设备的使用人群将超过2.5 亿,比如佩戴可拍摄现场的腕带或者综合了手机功能的智能手表。越来越多身患严重慢性疾病的人将主要在家里完成对疾病的监测,包括血氧、血糖水平、心律等,但健康的正常人不会这样。
如何为智能手机和各种可穿戴设备制造出大量的低成本传感器,这是一个难题。谷歌公司研发出测量血糖水平的智能隐形镜片,用非常细的线做成天线传送监测结果。家庭健康监测将以应用程序(模块化)为基础,同时与其他应用比如家庭安防应用建立联系。
产品趋同,创新放缓
对电信运营商而言,趋同是可怕的游戏,它意味着趋同的设备价格和功能,趋同的手机式样和感觉,趋同的操作系统和工作方式。
这也意味着每个设备都拥有无人使用的数百种功能。
趋同与创新相对立。从定义来看,真正的创新是以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给客户提供更出色的服务。历史给出的教训是,由于竞争对手对同一事物趋之若鹜,所有成功的创新都会被迅速复制。
趋同意味着,由于其他方面都很相似,降价成为让产品脱颖而出的唯一方式。而这意味着企业将沿着令人悲哀的趋势行进,一直滑至利润的底部。
因此,在未来几年内,电信市场会迎来数百个新进者,这些新成员都在复制好东西,而能存活下来的很少。一两位新成员会变得家喻户晓,在5 ~ 10 年里白手起家,仅凭价格就赢得了一切。今天的电信业巨头届时将面临巨大的利润压力。
在移动设备领域,真正的创新的步伐将有所放缓,因为人们的手指长度、口袋的尺寸不会有太大变化,人类的视听方式也已被自然所限制,而在此范围内,每一种设备都已称得上尽善尽美了。
大部分设备仍具有大多数人很少使用的过多功能,这使生活变得过于复杂。触屏平板电脑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使用的简单性,这就是为什么iPad 消费者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群体是65 岁以上人群的原因。
许多IT 系统仍然出售漏洞百出的软件,这些软件存在不兼容或失灵的问题,这确实匪夷所思。若汽车或飞机上发生同样的情形,制造商可能会因此身陷囹圄。
常有IT 企业或电信公司邀请我谈谈对未来的看法,通常情况下,我的看法与其他人有很大差异。
在针对尚不完善的产品进行创新之前,应先弄清楚现有产品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它们正常工作,并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客户将越来越无法容忍复杂的产品,简洁会成为每一家成功的IT 企业和电信企业的核心价值。
尽管如此,真正的科技创新仍然举步维艰。最近几年,我一直在订购一份发行量很大的欧洲杂志。原本每一期都应附赠最新潮的小工具、应用软件、游戏或其他有突破性的玩意,但事实是,由于赠品选择困难,该杂志已改为每3 个月才附送一次赠品,但仍没有足够新颖的东西可供附送,更别指望每个月都能附送了。我收到的赠品也不过是采用另一种视网膜显示技术的智能手机,又一款帮助人们穿行于繁忙街道时使用的导航应用,又一款音乐流媒体服务,测试睡眠质量的又一种方法和像素更高的摄像头。
大多数所谓的创新不过是对其他厂商优秀产品性能的复制,或者基本设计不变而提升规格或其他功能。复制、改动或修补产品远非用户真正的期望。
许多智能手机用户每天睡觉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和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都是查看手机。他们每天查看手机屏幕的次数超过200 次。未来会怎样呢?
事实上,设备和大脑之间的链接相当迟缓。人们的阅读速度不会因智能设备而加快。实际上在许多情形下,使用智能手机的阅读速度不及正常阅读。阅读打印的文字要比阅读屏幕上的文字更快,在移动设备上打字的速度也比较慢。
为了使人们在不查看口袋里或手腕上的屏幕的情况下就能获知即时信息,企业会不断创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一直对谷歌眼镜这样的粗笨之物持怀疑态度,但人类确实需要重新思考界面。
更多类型头部佩戴的显示器会出现,可由手势控制。所有这些最终都会受到直接式数字大脑界面的威胁,后者中第一个此类设备是游戏玩家的头盔,可用脑电波控制动作。
生物数字技术改造大脑
正如我在15 年前预测的,我们已看到,生物数字大脑技术业已取得迅猛发展。这种技术使脑细胞融合到芯片表面,并且与移动应用程序相链接。1993 年,科学家首次进行了此类实验。当时的科学家将微型芯片植入几只老鼠的大脑内,之后老鼠之间便能以光速传递思维,比如对食物和水的要求。
最近,关在北卡罗来纳州和巴西笼子里的老鼠,虽然远隔万水千山却能彼此沟通。几只老鼠被链接在一起,形成一张脑力网,老鼠们可借此通力解决问题。
现在,头部植入耳蜗芯片的人已超过45 万,每年增加的人数超过5 万。这些耳蜗植入物与耳朵内的听觉神经相连接,能成功地恢复某些类型的中度听力损伤且不会造成任何脑损伤,也不会引起癫痫或其他副作用。
单凭意念发送电子邮件或者图片
一些将芯片植入大脑的视觉皮层或者与眼睛内的视觉神经相连接的实验让盲人具有了初步的视力。我见过一位瘫痪者,他单凭意念就可控制手臂、手掌甚至手指的动作。发挥作用的不是植入他大脑内部的芯片,而是手臂内的芯片,该芯片可以感应神经的激活。
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已能使人只靠意念就向远隔千里的人发送简单的信息了。他们的做法是,用一个头盔探测使用者的电波,而其他头盔可以感应前者大脑组织的思维闪烁。
从目前的趋势看,到2050 年,生物数字芯片将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相对正常的部分,使用这类装置的人可能会超过2 500 万,目的主要是恢复听力或者视力,以及克服脑部或者脊髓的损伤。对少数采用此技术的人而言(生活富足但充满好奇心),目的不过是为了拓展思维境界,提高记忆力和智力以及思维的速度和专注性。该技术的一大挑战是,将芯片直接植入大脑组织会使大脑受到刺激,增加罹患癫痫的风险。
普通却奇怪的数字洞察力
数字洞察力会给人何种感觉?想象一下,当你在街上行走时,一种难以名状的直觉告诉你,你想去的店铺就在右手边不远处,或者你的直觉告诉你,你的心率提高到了每分钟约80 次,或者察觉到刚从你身边经过的人是某位熟人的亲属。
大多数人会对植入本人大脑内或者他们的孩子大脑内的芯片感到心理不适。那么芯片植入对健康的危害呢?或者芯片遭到黑客攻击的风险呢?这又是一个不仅和创新相关而且和情感相关的案例。你可以拥有世界上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发明,但如果不能使人们克服情感上的抗拒,那么也会遭遇不期而至的失败。
对电磁辐射的担忧
低剂量电磁辐射对身体有伤害吗?人们会对此越来越关注。这些辐射来自电线、移动电话、植入的芯片以及其他设备。有人指出,癌症和频繁且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存在某种关联。这样的研究暗示,打电话时挨着手机一侧的头部更易长肿瘤。
会有更多证据显示,手机辐射会影响脑功能和其他细胞的功能。人们会采取法律行为,尽管对个人而言正常使用手机的风险看似极低,而且随着电话变得不再那么风行且被网络通讯、移动网络等取代,这样的风险还会降低。
移动端视频创造流量奇迹
几年前我曾预测,个人视频会变得非常重要,但我错估了现场视频被认可的速度。
人们喜欢上传录制的视频。为了匹配个人形象,还会仔细检查、编辑和选择视频。YouTube 用户每分钟上传的视频播放时间超过100小时,每个月使用YouTube 的人数高达10 亿,每人每月平均观看视频的时长为6 小时,其中40% 的视频是通过移动设备观看的。
目前,YouTube 80% 的流量产生于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但与任何电视网络相比,在18 ~ 25 岁的美国年轻人中,YouTube 的普及程度最高。
人们痛恨现场视频的原因
尽管存在上述预测,但我认为,与关系亲密的家人和朋友之间的视频通话相比,大多数在工作场所录制的现场视频不受欢迎,原因在于这样的视频会泄露信息。
要明白其中的原因,只要看看使用具有内置摄像头手机的人的数量,再看看他们视频通话的次数,把这些数字和喜欢语音电话会议甚于视频会议的人数做比较就可以了。
视频通话揭示的事实远远超出你的认知。通话前你是否梳过头发?你看起来是否醉醺醺的?身为居家男性,是否刮过胡子?对方会否看到水槽里几天没洗的碗筷?会否看到你家孩子只有狗狗陪伴?
会否看到洗衣筐里堆积如山的脏衣服?若是家人间的现场视频通话,此类信息泄露会令人着迷而且倍感愉快,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着孩子们到处打闹或者与小伙伴一起玩耍,通过视频畅游花园并留意到很多变化,感受家庭的氛围,分享彼此的体验,这是多么珍贵的幸福。
中国很快将主导网络世界
未来50 年,网络对日常活动的影响进一步加剧,文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通过各种途径与网络产生深刻的关联。
未来10 年,10 ~ 20 个全球品牌会完全主宰大多数人的网络世界。这样的主导品牌在今天可能是亚马逊、谷歌、YouTube、脸书、易趣、阿里巴巴和领英。这些公司的实际价值在于其品牌知名度,而且每家公司都面临着下一代竞争对手的威胁。
近年来,普通话超越英语成为网络用户最常用的语言,已有5亿多网络用户使用普通话。漫步在北京、上海或昆明的街头,你会亲眼目睹革命性的变化。大多数年轻人一边埋头盯着手机,一边沿街前行或横穿马路,许多人时时刻刻都紧握手机。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2015 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高达5 400 亿美元,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国,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商务市场。
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网络零售商,以大约50% 的高速实现年销售额的增长。阿里巴巴2014 年的年销售额约为800 亿美元,同期亚马逊的销售额为1 000 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销售额将很快超过易趣和亚马逊全球销售额的总和,约占中国GDP 的2%。该公司的股票市值将超过1 500 亿美元。每天有6 亿注册用户和1 亿店主在阿里巴巴活动,代表了中国80% 的电子商务。阿里巴巴的移动业务收入在12 个月内增长了10 倍,占总销售额的13,而上一年该比例仅为12%。同时,中国智能手机店主的数量在短短6 个月内从1.36 亿增加到了1.88 亿以上。
但要注意,中国出现了新的非常聪明的电子商务竞争对手,如腾讯和小米。为了生存,这些竞争对手会以极具吸引力、简单而聪明的创新来争取足够大的市场份额。这样的创新迎合了数亿人对未来几天或几周的想象,使阿里巴巴现有的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看起来土里土气。大多数新产品会通过并购的方式,被人们熟知的大品牌所吸收。
谷歌将设法管理你的整个生活
未来20 年,谷歌将在许多新领域设定创新的步伐,包括无人驾驶汽车、下一代生物技术以及智能家居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谷歌已收购了众多小公司。举个例子,谷歌斥资5.5 亿美元收购了DeepMind 公司,后者的业务是教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谷歌还斥资32 亿美元买下了Nest Labs,该公司是家用无线局域网智能设备行业的领头羊。
截至2014 年,谷歌的安卓系统占手机操作系统市场72% 的份额,同期苹果仅占14%。谷歌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审查,尤其是在欧洲。由于谷歌在欧洲搜索引擎市场的份额高达90% 以上(在美国则为68%),欧洲担忧谷歌会滥用其垄断地位。而一些国家如俄罗斯,正试图实行更严格的网络审查(因担忧反社会行为)。在谷歌与美国间谍机构有合作的消息曝光后,它将和其他大型美国IT 公司一样,继续感受阵阵凉意。为了阻止谷歌日益扩张的实力,欧盟也将持续采取措施。
更多人利用网络发家致富
预计未来会有许多新的网络亿万富翁诞生。通常情况下,从开始创业到并购或上市,他们会历经4 ~ 5 年。大多数人以天才的创新获利,这些创新显著地补充了业内巨头如谷歌、亚马逊、易趣、脸书、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大多数情形下,至少一半的价值被锁定于忠实的用户群,他们能使公司的买家扩展到新的社区。
这样的发明会彻底改变客户在个人银行和网上支付、理财、个人通讯、照片处理、存档、音乐处理、笔记或捕捉思绪、语音识别、文档创建、健康监测和自动化家居等方面的体验。其中一些最成功的发明将出现在需求非常确定的领域,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使用Uber 方便打车,使用Airbnb 方便住宿。一个漂亮、雅致且酷炫的网站或用户界面,通常是它们成功的秘诀。YouTube 并不是第一个视频流媒体网站,但却是迄今为止使用起来最简单、最有趣的网站。
线上娱乐持续火爆
那么,视频、电影、音乐、戏剧、电视直播和其他类型的娱乐在未来会有如何的改变呢?手机已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视频和电视的消费模式,同时,由于在线流媒体和数字下载,音乐产业也在经历最剧烈的转变。
音乐产业的年产值仍高达650 亿美元,而且,人们每年花费在新唱片上的支出为150 亿美元,但大唱片公司正处于危机之中。40%以上的全球音乐产业销售额来自数字领域,在一些国家这一比例超过了50%,但仍不足以弥补音乐产业线下销售的缩减。
许多大型音乐唱片公司将被社交媒体音乐所淘汰。年轻的听众希望所有音乐都是免费的,或者近乎免费。音乐市场满是才华横溢、在家从事创作的音乐家,他们创作了大量免费的娱乐作品,希望有朝一日被某家唱片公司相中,将其签约旗下。
过去,大唱片公司会给许多小乐队投资,希望其中的一两支能脱颖而出,但未来,唱片公司选择签约的乐队会非常少,而且签约对象都是在网络上获得初步成功的乐队。
到2020 年前,唱片公司仍将主导全球唱片销量,但85% 的收入将来自极少数超级成功乐队。大多数有前途的艺术家将被迫绕过唱片公司,与发起人和活动组织者进行合作,开展直销活动。到2020 年,预计8 000 万~ 1 亿人将通过Spotify 这样的服务平台付费收听无限的流媒体音乐,但大多数音乐家从每次播放中获得的收入不会超过0.002 美元。
传统的音乐流媒体当然是广播,而且广播将继续给庞大的观众群带来娱乐,因为将其作为家中或车内的背景音乐很方便。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数以万计的人可同时分享同一首歌,它能给人带来陪伴的感觉。
现场音乐产业一年的产值是250 亿美元。2013 年,全球范围内的演唱会上座率提高了26%。更多火爆的音乐会将会举行,例如2009 2011 年U2 举办的360 世界巡回演唱会,门票收入高达7.36亿美元,吸引了世界各地720 万人现场观看。
大多数成功的艺术家会通过演唱会、赞助、广告、出席商业活动等方式获得大量收入。更多顶尖艺术家将通过各种渠道分发他们的音乐作品,以获得更高收入。 [1]本书所指的电信运营商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电信运营商,还包括移动
商,并偏重指后者。(除特别说明外,本书其余注解均为译者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