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編輯推薦: |
*的政治经济学前沿理论!
对政治经济学前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着积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学科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它基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对政治经济学的需要背景之下,追踪政治经济学的国际研究前沿,对全球学术界对政治经济学研究进行综述与研究,*后编撰成书,主要是为了促进我们对世界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了解、把握与借鉴,并促进国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
關於作者: |
沈开艳,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博导。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工程学科首席专家,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社科规划系列课题首席专家。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华东师范大学、浦东新区党校兼职教授。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印度尼赫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著名高校作访问学者、接受项目培训。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及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印度经济等。出版有《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海城市功能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等十余部学术著作,在CSSCI上发表经济学论文数十篇,主持和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从2010年起担任《上海经济蓝皮书》主编至今。曾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蓝皮书评比一等奖、二等奖等。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贡献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节 西方政治经济学的起源
第二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四节 新政治经济学: 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回归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动向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新发展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的新发展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新研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现实问题的新研究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流派
第六章 劳动价值论的新研究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数理化研究与斯拉法体系
第二节 劳动价值论的新解释
第七章 现代资本主义困境与全球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第一节 现代资本主义困境与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研究与批判
第八章 经济转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第一节 经济转型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2010年以后的新解释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第九章 收入分配差距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中国收入差距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第二节 收入分配差距原因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第三节 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效率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第四节 社会贫困累积循环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第五节 简要述评
第三篇 中国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第十章 政府与市场改革的理论前沿分析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
第二节 政府改革
第三节 政府与市场作用
第十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前沿分析
第一节 中国改革模式
第二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特征
第三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困局和出路
第十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前沿分析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效率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和影响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出路
第四篇 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第十三章 中国模式的理论前沿分析
第一节 关于中国模式存在与否的争论
第二节 中国发展模式的内涵及其可持续性
第三节 中国模式的国家战略研究
第十四章 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理论前沿分析
第一节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与瓶颈研究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与前景研究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研究的理论前沿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压抑和资产泡沫
第十六章 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保障发展的理论前沿分析
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中的幸福感理论研究
第五篇 多元视角下的政治经济学
第十七章 开放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流派前沿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与市场改革前沿
第三节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十八章 中国信贷与汇率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中国信贷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中国汇率的政治经济学
第十九章 人口与社会保障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经济改革中的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危机
第二节 养老金制度的核心目标与政策设计原则
第三节 退休年龄与失业、性别、制度设计
第四节 匹配缴费方案的经济学考量
第二十章 公共服务领域政治经济学国别比较
第一节 教育领域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住房领域的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 能源领域的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国际理论前沿丛书概述(代序)
当前,社会科学领域正面临大量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理论界的证明和创新。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机构、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近年来,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先行先试高端智库建设目标,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战略构想、十三五规划、国家安全战略、全球治理等领域的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完成了一批中央决策需要的、具有战略和全局意义、现实针对性强的高质量成果。
在创新工程机制下,上海社会科学院结合研究生教学和高端智库建设方向,于2015年初正式启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学术前沿编撰和出版项目,力图反映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探索前沿,为硕士研究生理论积累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提供引导,也为授课教师提供基础性材料。此次组织出版的丛书,是2015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和研究生院共同资助的第二批集中成果,重在梳理国际领域相关哲学社会科学近年的重要观点和成果。丛书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为根本指导思想,以习近平517讲话为原则,以我院60个创新团队为骨干力量编撰。
整个申报评审过程秉承了院创新工程公开竞争,择优选取、差额资助原则,所有立项申请均委托第三方组织评审,根据申报质量进行差额资助,确定通过名单向全院公示。为确保编撰质量,成立了院领导牵头、各研究所所长组织、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领衔、院部相关处室协同四位一体的组织框架和工作机制,为丛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保障。
丛书编委会
2017年4月15日
第一篇 总论
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在近代西方曾是社会科学知识的总汇。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及其结构的不断变化,以经济和政治制度及其结构作为研究主题的政治经济学学科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从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Antoine de Montchrtien)提出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到英法古典学派创立政治经济学体系和马克思(Karl Marx)、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约翰穆勒(John Mill)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到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经济学原理》,直至近十几年来蓬勃发展的新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和内容一次又一次地被修订更新。本篇首先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科和流派对政治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加以说明;进而重点回顾政治经济学思想的起源、发轫、分化和中兴历程,厘清不同阶段、不同观点间的批判继承关系;并借由西方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政治经济学与其他主要经济学分支观点间的区隔和渊源;最后对学科未来发展的前瞻方向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在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始于近代,它是研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资源配置,而且包括社会生产关系,其目的在于揭示社会运动与发展背后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方向。较早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使财富增长以及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以后随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而有所分野。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是研究一个社会生产、资本、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主要在于揭示经济形态社会的经济运动与运行规律。随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所变化。
一、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icsPolitical Economy.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litical_economy.),广义地说,是研究一个社会生产、资本、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词语的人是法国的重商主义经济学家A.蒙克莱田,他于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是研究国民财富的产生和分配的科学。根据恩格斯的定义: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没有交换,生产也能进行;没有生产,交换正因为它一开始就是产品的交换便不能发生。这两种社会职能的每一种都处于多半是特殊的外界作用的影响之下,所以都有多半是各自的特殊的规律。但是另一方面,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作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在于揭示经济形态社会的经济运动与运行规律,引导人类发展的基本走向。现代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科中的一个名词,可以指用多种不同而又相关的方法在西方,政治经济学经常指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的跨学科研究解释政治、政治环境和经济体制,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或混合经济体制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根据经济学的JEL分类系统,有关政治经济学包括: 一是各类经济体制中的政府角色或资源分配中的权利关系;二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学影响;三是政治进程中的经济模型,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公共选择模型,研究投票人、政治家和政府机构在自利目标下的行为模式,逐渐形成宪政经济学(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ics)。
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常用政治经济一词来代表,主要出现在国家或地区政府中政权的政治或经济价值。因为这些政权或管理体制与社会和经济资本存在相互影响,研究范围缺少一个标准的经济价值(例如,语言、性别或宗教的政治经济),通常采用马克思主义《资本论》批评中的概念。这种方法进一步阐述了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尤其是有关发展问题研究手段的学者,例如安德鲁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和以马利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世界体系理论。在政治学领域,这个词是指现代自由主义、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解读经济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二、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西方政治经济学
最初出现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使财富增长以及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虽然没有指明研究对象,但斯密的《国富论》实际就是把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作为研究对象的。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应该包括社会经济活动两个方面关系的内容,即既包括资源配置问题或经济运行机制问题的研究,也包括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分析。但是,由于受到阶级立场、时代和方法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他们在研究国民财产的生产与分配时,总是撇开财富的社会形式去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研究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即资源配置(或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而很少涉及生产关系方面,即经济制度方面的问题。正如约翰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结为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包括直接或间接地研究使人类或人类社会顺利地或不顺利地追求人类欲望的这一普遍对象的一切因素所起的作用。而且,在说明经济规律时,穆勒把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区分开来。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不以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社会的制度问题。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的,这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是很不相同的。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我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恩格斯也指出,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诚然,这个或那个经济学家在个别场合也曾觉察到这种联系,而马克思第一次揭示出它对于整个经济学的意义,从而使最难的问题变得如此简单明了,甚至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现在也能理解了
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关系,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以某种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综合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建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志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政治、法律、宗教、文学、艺术、社会意识等社会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经济基础决定。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它能够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同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作为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结合的统一体。因此,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研究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作用;研究生产力,就要研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由此可见,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研究。
(三) 新政治经济学
虽然学者对新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从事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者都认为,新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与个人、政治学与经济学、国家与市场这三方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政策选择、发展、环境、经济转轨、国际组织、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关系等问题。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可以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新政治经济学依然处于成长过程中,其体系结构尚未成型和统一,西方学者对于它的对象、范围、研究主题的界定也不一致。黄新华.新政治经济学论析: 概念、领域与意义[J].学习论坛,2012,(11).例如迪帕克莱尔(Deepak Lal)和H.明特(H. Myint)认为,新政治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阶段,其要旨是把经济学原理应用于以前被看作是政治科学所研究的领域,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作为规范经济学一部分的社会选择;(2)作为实证经济学的公共选择;(3)制度和组织经济学,包括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布坎南(Buchanan)认为,新政治经济学可以称之为政治学的经济学或政治学的经济理论,它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1)公共选择;(2)产权经济学;(3)法和经济学或法律的经济分析;(4)规制的政治经济学;(5)新制度经济学;(6)新经济史学。.新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安德鲁盖保尔(Andrew Gamble)在《新政治经济学》的论文中,对新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容作了系统的阐述,认为新政治经济学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国际政治经济学;(2)国家理论;(3)比较政府-产业关系;(4)公共选择。而《新政治经济学》杂志在其1996年创刊号上的社论中,则把新政治经济学的内容界定为四个方面: (1)比较政治经济学;(2)环境的政治经济学;(3)发展的政治经济学;(4)国际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比较多的,从历史来看,政治经济学综合采用了演绎与归纳、实证与规范的研究方法。随着时间发展,政治经济学在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同时,也采用了其他学科新的研究方法,从而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
一、 综合采用归纳与演绎、实证与规范的研究方法
归纳法是从研究个别经济现象中得出一般的结论,演绎法是运用一般原理去研究个别的经济现象。亚当斯密在方法论上坚持两重性,现象描述法以归纳外部现象,抽象法以解释本质。李嘉图在研究方法上始终一贯地坚持抽象法,约翰穆勒总结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时,借鉴西尼尔(Nassau William Senior)纯经济学的原则中以最少牺牲获得最大利益的思想,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和假设前提。同时认为,政治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所采用的方法是归纳演绎法。
任何社会科学的分析都是以一定的行为假设为前提的,新政治经济学在对下述一系列人的行为假设的肯定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假设模型,把各种事实联系起来,经过演绎推理,逐步推导出研究结果。这些关于人的行为假设有:经济人假设、需求偏好多样性假设、有限理性假设、机会主义倾向等。通过这些假设,新政治经济学把政治领域与经济过程联系起来。可以说,新政治经济学所得出的一系列观点,都是在这些行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导的结果。
实证方法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包括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理论实证的任务是提供一个概括的体系,对显示经济关系本身究竟是怎样的问题作出理论上和逻辑上的分析和解答,说明经济在实际上如何运行;经验实证指对理论实证得出的理论或假说进行检验的过程。理论实证的目的在于获得系统的理论认识,经验实证的目的在于检验理论,确证其真理的成分和谬误所在进而修正错误。
规范分析是把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发挥其作用的不可或缺的桥梁。例如,重商主义是一种鲜明的政策体系,重农和古典学派的理论分析都明显地服务于各自的政策主张;斯密、李嘉图等都不仅是理论家,而更是具有创见的政策建议者。政治经济学说明客观经济生活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它,只有强调规范分析才能进一步体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现实价值,当然,规范分析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
二、 组织制度分析方法
社会科学中组织制度研究方法由来已久。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都采用过这种方法。新政治经济学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将其广泛应用于国家、市场、中介组织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考察。新政治经济学在讨论制度变迁、经济绩效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特别关注由特殊的制度给发展和变迁所创造的障碍、刚性和机会,并在宏观层次上研究特殊的制度和组织形式,试图对决定部门和地区不同经济实绩的因素,以及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存在、解体和转换的因素作出比较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