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NT$
259.0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NT$
302.0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NT$
467.0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NT$
250.0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NT$
374.0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NT$
286.0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NT$
484.0
|
編輯推薦: |
位于厦门岛南边的曾厝垵村经历了从传统渔村到海防前哨再到如今*文艺的旅游目的地的多次转型,实现了城中村的华丽转身。曾厝垵滨海向洋的地理位置、丰富多元的民间信仰与宗教观念、风格各异的华侨历史建筑与遗址以及曲折变幻的海防文化都成为曾厝垵独特的文化资源,也是曾厝垵世代传承不辍的活的家底。王日根、何瑞福主编的《曾厝垵村史同文书库》系统梳理了曾厝垵村人口、生业、四季民俗、人生礼仪、信仰观念的历史源流,揭示了曾厝垵海洋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和谐共存性,同时也为城中村的改造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为旅游者深入理解曾厝垵的魅力提供了一个具有人文色彩的导游指南。
|
內容簡介: |
王日根、何瑞福主编的《曾厝垵村史同文书库 》对当下被誉为中国*文艺渔村的曾厝垵村进行 了全面系统的历史文化扫描,涉及曾厝垵村的地理位 置与环境状况,曾厝垵村村民的生计模式、家族观念 、受教育程度、漂海历险,以及海外拓展与返乡构建 祖祠、家庙等各类建筑等方面。可资为政者作借鉴, 乐游者作指南,治学者存真史。
|
目錄:
|
第一章何处寻访曾厝垵 第一节曾厝坟地理位置 第二节曾厝垵建置沿革 第三节曾厝垵地名的由来 第四节曾厝蝼民众的生计模式 第二章何以滋养曾厝垵 第一节曾经的农业与工业 第二节渐行渐远的渔业 第三节富有生机的文创与旅游 第三章曾厝垵人如何安排生活 第一节衣食住行 第二节生产节律 第三节生老病死 第四节四时八节 第四章曾厝坡在历史名人的掩映下 第一节对忠孝节义的旌扬 第二节对富侨大商的推尊 第三节史籍对应仕者的彪炳 第四节曾厝垵铭记的外乡名人 第五章嗅嗅曾厝垵浓重的侨味 第一节侨乡华侨的乡愁所系 第二节侨批侨眷的生活所寄 第三节红砖厝华侨的文化审美 第四节番仔楼洋装与斗笠的交响 第五节乌烟厝华侨的心灵依归 第六章不断发展的曾厝坡教育 第一节渔村何谈教育 第二节民国和平期曾厝埃教育的起步 1912年1月一1937年7月 第三节走过烽烟的曾厝埃教育 1937年7月一1949年10月 第四节两岸对峙下曾厝坟教育的曲折发展 1949年10月至今 第七章曾厝坡的庙与祠 第一节曾厝埃的宫庙 第二节曾厝按的宗祠 第八章曾厝墙为何信仰纷杂 第一节佛教信仰 第二节道教信仰 第三节民间信仰 第四节天主教 第五节基督教 第六节曾厝坟宗教信仰特点 第九章曾厝坡的海防文化 第一节明代曾厝嫔海防地位的显现 第二节清代曾厝埃海防前沿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民国前期曾厝蝼海防建设 1912年1月一1937年7月 第四节抗战时期曾厝垵的海防 1937年7月一1945年8月 第五节解放战争期间1945年8月一1949年10月 第六节两岸对峙时期1949年10月一1978年12月 第七节改革开放以来1979年1月至今 简短的结语
|
內容試閱:
|
李氏始德器公迁居曾厝垵后繁衍生息,人丁逐渐 兴旺起来,但是到了宋元之时出现了一次大灾难,几 乎使李氏遭受灭顶。《李氏族谱》记述了这个历代相 沿的传说,因吾姓,本山名日李处山,族谱被焚, 据古老传闻,祖传数代,本山遭大水,一巨鳗死悬树 上,阖族宰食,死无遗类。这个故事讲的是,因为 李氏定居之故,他们所处的大山被命名为李处山,在 生活了好几代后,有一天突然遭遇大水,冲来了一只 巨大的鳗鱼悬挂于大树之上,李氏族人将其宰杀食用 后,纷纷死去,村中之人无一幸免。曾厝坡李家得以 延续是当时有一族人在外游学,归来后再散枝叶,并 将香灯传至港口社。族谱记载:幸一儒士成昭公先 在潮州游学,回乡娶亲,移居山下,今尊为一世祖也 ,长广义公,次广定公,三广睿公,四广成公。我广 成公于大明永乐七年己丑进赘于港口社下溪大厝马长 者之家。今我港口社尊为本房二世祖也。从上文的 故事可知,元代之时,李氏已生活于曾厝坡片区当不 成问题。大水与食巨鳗的记载也流露出一些 海洋的气息。
宋元时期,曾厝坡地区有人活动还可通过宗教碑 刻、曾家族史记载等予以证实。在西边社有一供奉保 生大帝的鹫峰堂,堂中有《重修鹫峰堂碑记》,该碑 立于道光三年1823年,碑文日:吾乡建鹫峰堂以 祀吴真君及列神,肇自宋代,中间兴复不一,已登前 记,无庸赘言。宋代西边社已有建庙堂祀奉吴真君 ,以消灾祛病、祈求平安,此不难说明这一时期该区 域已有人群聚集。《鹭江志》在记述金交椅这一 古迹时言:金交椅,在溪边社山顶,宋幼主常登山 坐此。下有穴甚深黑。相传有刀剑之类,里人人穴取 归,夜辄现怪,投还始息。此则信息主要是为了表 达厦门与元兵追击南宋幼帝有关的古迹,但它却告诉 我们宋末元初时溪边社已有里人。
曾厝垵之地名源于宋末元初的曾处安,1271年元 朝建立后不断派兵追剿南宋势力,曾厝坡曾家始祖曾 光绰避乱至嘉禾里,将其栖身之地取名为曾处安,寓 意处之得安。此有两条证据可佐,一据厦门新垵《邱 曾氏族谱》的记载,光绰公五世孙迁荣公曾明入赘 到新垵邱家,作为新坡曾姓的开基祖,后世子孙以 邱曾联姓,奉光绰公为开基始祖。现曾厝垵《曾氏 族谱》已散佚,新垵《邱曾氏族谱》有光绰公迁人曾 厝坡,并把该地叫曾处安的记载。道唯娶王 氏生一子渊,事宋执政兼同知枢密院,渊娶李氏生一 子光绰,官枢密院使,见元伯颜、董文炳屠常州,絮 家随端宗皇帝人闽,景炎元年择居同安县嘉禾里之南 高浦村,今志日曾家澳,幕天席地,帽石钓鱼自乐, 其地原名高浦村,世虽变乱,曾氏到此亦得安,故名 曾处安,别号禾浦。曾厝坡曾氏一支称为创垂堂 ,宗祠内《曾氏族史摘录》碑刻记载,十七世渊公 不只光绰一子,还有次子光英,光英公择居厦门曾营 ,这一派称崇圣堂。二据村中《拥湖宫碑记》记 载:宫原建自元代,系曾家始祖光绰因兵乱,率亲 族由江苏常熟县到此避难而定居,初名曾处安。 曾处安从何时转变至曾厝垵已实难考。处之 音与闽南方言厝十分相近,厝在闽南乃房 屋之义,后进一步延伸为同姓聚集区,厝之前 冠之以姓的村落命名方式在厦门非常普遍,如何厝 黄厝吕厝等。又则,曾处安为曾姓聚集之 地,所以在传播过程中,人们习惯使然,处就演 化为厝了。安字变成垵与闽南一带地名 的命名习惯不无关系,人们常将近海坡地或小山坡的 聚集地称为垵,在厦门到处可见带垵字的地 名,如前垵、后垵、新垵、庄垵、黎垵等。《中华人 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福建省》指出,福建省地名以自然 实体、地理特征为通名占相当比重,近海坡上后山 坡为垵,如曾厝垵、新垵、后垵。
P24-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