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东北与近代大国关系

書城自編碼: 301261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軍事
作者: 夏庆宇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546128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4-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

售價:NT$ 354.0
锦衣玉令
《 锦衣玉令 》

售價:NT$ 510.0
米沃什与布罗茨基:诗人的友谊
《 米沃什与布罗茨基:诗人的友谊 》

售價:NT$ 406.0
法国小史
《 法国小史 》

售價:NT$ 499.0
五凉王国的七张面孔
《 五凉王国的七张面孔 》

售價:NT$ 359.0
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
《 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 》

售價:NT$ 250.0
物理光学漫步——衍射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故事
《 物理光学漫步——衍射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故事 》

售價:NT$ 874.0
人类起源简史:破译700万年人类进化的密码
《 人类起源简史:破译700万年人类进化的密码 》

售價:NT$ 354.0

編輯推薦:
对旧史料做出新解读,以独特的角度观察近代史,采取新的方式叙述故事。
作者以近代国际关系史中硝云弹雨的中国东北为例,解读国家利益会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国际关系又会对国家利益起到怎样的反作用。将1895《马关条约》签订起至1955年苏联军队撤出旅顺军港之间60年的历史,清晰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归纳分析三个阶段中东北地区国际关系与国家利益间的风起云涌,进一步揭示当今政治局势的核心问题。
內容簡介:
本书围绕一个具体的案例即与中国东北有关的近代国际关系史对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中国东北堪称近代史上中俄(苏)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因此中国东北的近代史可以充分反映中俄(苏)之间的关系变化,进而可以揭示中美、中日、中朝关系,更有助于理解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本书所涉及的时段主要从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东北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军队撤出中国东北止。通过观察与中国东北地区有关的近代国际关系史,总结出这种复杂关系的某些侧面,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为国际关系学科的研究做出贡献。
關於作者:
夏庆宇,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目錄
目录
导论 通过东北之国际风云探讨国家利益、国际关系
第一章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
第一节 甲午战争不是中、日之间的战争8
第二节 俄国帝国主义者为什么怂恿日本帝国主义者率先侵略满洲?13
第三节 近现代史上中国东北与台湾的两次奇妙关联18
第四节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同盟条约22
第五节日、俄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地位的第一次交替26
第六节日、俄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地位的第二次交替31
第七节利益使然:日、俄在中国东北由敌对转为合作37
本章小结41
第二章 从一战到二战
第一节中国东北地区发生的十月革命44
第二节十月革命对苏俄的国家利益造成了短暂的负面影响48
第三节苏联对中国东北的态度53
第四节苏俄是如何巩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的60
第五节张氏父子的反苏情节及中东路事件64
第六节二战前夕美、日矛盾暂时取代苏、日矛盾68
本章小结75
第三章 苏联为何在新中国成立后同意撤出中国东北
第一节原因之一:二战后出现的美、苏对抗格局80
第二节原因之二:解放战争时期中、苏两党关系迅速拉近94
第三节原因之三:中、苏两党共同信仰共产主义106
本章小结124
第四章 对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第一节 国家利益第一悖论:国家利益本身会相互矛盾128
第二节 国家利益第二悖论:国家利益的得、失会互为因果134
第三节 国家利益第三悖论:国家行为并不必然符合国家利益154
本章小结164
结论
內容試閱
序言
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对外行为,最终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笔者相信,观察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者们一般都会认同这一看法。然而本书认为,这种看法过于简单化(因此也并不总是正确的),远远无法反映现实国际关系中某一国家的对外行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将通过观察与中国东北地区有关的近代国际关系史,总结出这种复杂关系的某些侧面,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为国际关系学科的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东北这一地理区位概念,是由于俄国对清王朝在东北亚地区的疆域进行大肆侵略而形成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俄国在近代史上未曾从清朝的东北部边疆地区掠走大面积领土,那么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的边界黑龙江、乌苏里江就会是中国的内河而非界河,也就无所谓现在中国人经常提到的中国东北地区了。
当前的中国东北是一个地理界限非常明显的区域,这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大体是这样的:在西部、北部的兴安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北部的黑龙江(及其支流额尔古纳河、乌苏里江),东部的长白山脉(及因长白山脉的存在而形成的图们江、鸭绿江),南部的渤海、黄海的环绕之下,静卧着东北平原。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立性较强,本书将中国东北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体。
本书描述的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中的中国东北,换句话说,就是与东北地区有关的国际关系史。近代史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的名称是满洲,直到今天,英语文献中仍主要使用Manchuria这一词汇来指称中国东北地区。满洲一词当然是受到了清王朝的影响。为了体现历史的时代感,本书有时会使用满洲一词。
本书所涉及的时段主要从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东北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军队撤出中国东北止,其中也会少量涉及现代史的内容。在19世纪之前,俄国早已对清朝的东北部边疆地区进行了侵略,但是当时俄国的侵略行径主要以侵占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外的清朝领土即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之外的中国领土为主,由于本书所关注的是列强在历史上曾经对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的侵略,故从甲午战争开始叙述。之所以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叙述的截止点,是因为在此之后迄今中国东北再未受到外国侵略,其在国际关系史中曾经扮演过的重要角色暂时告一段落了。
须要指出,本书归属于政治学科而非历史学科。本书并无任何新史料,但是笔者认为这并不代表本书没有意义。本书的意义就在于:会对旧史料 做出新解读,会用一种独特的角度观察旧史料,会采取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叙述故事。在历史研究中,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对相同的历史材料,不同的解读者会做出不同的解读,得出不同的结论。以本书所涉及的问题为例,著名学者沈志华认为:苏联在新中国刚成立时开展的中、苏结盟谈判中丧失了中长铁路及旅顺、大连出海口,因此苏联为了在朝鲜半岛寻找出海口而对朝鲜的统一半岛的行动采取了支持的态度。受沈志华教授的这一观点启发,本书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论认为:当中国加入朝鲜战争而与美国发生对抗后,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再也难以改善,因而中国不得不依靠苏联、在对苏交往中丧失讨价还价的能力。此外,苏联支持朝鲜统一朝鲜半岛的行动,其初衷还是让苏联的军队继续留在中国东北。认为在中国对美作战不力的时候,中国会在战略上、军事合作上向苏联低头,这样苏联的军队就会获得继续留在中国东北或再度进入该地区的机会、中国东北也有可能继续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或苏联拥有特殊存在感的区域,而且后来的事态的发展确实使苏联实现了此目的。1952年9月15日,中苏交换了《关于延长共同使用中国旅顺口海军基地期限的换文》,因此,朝鲜战争的爆发使苏联的军队可以继续留在中国东北。苏联通过支持朝鲜统一半岛的行动而实现了苏军继续留在旅顺的目的,从而苏联可以继续利用这个对苏联来说最佳的、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只不过斯大林在1953年去世,此后赫鲁晓夫执政时由于需要得到中国对其的支持,才主动提出苏联的军队撤出中国东北。
历史学的研究往往关注于找到新的史料,发现新的史实。但是有些研究者用力甚勤,研究的基础工作做得非常扎实,但是即便占有了海量的史料,也难以从中找到一条描述历史真相的线索;有些研究者即便接触较少的史料,也能猜出历史的真相;有些研究者能从同样的史料中解读出其他研究者解读不出的内容。这或许就是历史研究的不同境界吧。相信通过本书的描述,读者会对东北地区曾经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中扮演过的重要角色有新的认识,也会对国家利益的复杂性、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的复杂性有新的认识。


导论 通过东北之国际风云探讨国家利益、国际关系
本书将围绕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探索,即国家利益会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国际关系又会对国家利益产生怎样的影响。然而,本书探讨这个问题的方式并不是采取单纯就理论而理论的空对空的方式,而是围绕一个具体的案例即与中国东北有关的近代国际关系史来展开讨论。
如果询问国人中国东北与中苏关系有没有关系?相信一般都会得到肯定的回答。但如果问中国东北与朝鲜战争的爆发有没有关系?中国东北与中美关系有没有关系?中国东北与台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有没有关系?可能一些人的回答就不会那么肯定了。通过研究与中国东北有关的近代国际关系史,可以发现后几个问题的答案。这段历史也能够反映出国家利益对中国、苏联、美国、朝鲜等许多国家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影响。这是因为,中国东北堪称近代史上中俄(苏)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因此中国东北的近代史可以充分反映中俄(苏)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进而可以揭示中美、中日、中朝关系,更是有助于揭示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本书展开讨论的历史时段是从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马关条约》签订起至1955 年苏联军队撤出旅顺军港之间的60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一条铁路所发挥的影响力极其重要,这条铁路最初称为大清东省铁路,亦称中国东省铁路、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东清铁路、东省铁路、中东路或东铁,从1945年中苏谈判开始称为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铁路。(由于该条铁路的名称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变化,因此在相应的时间段内,本书会分别使用中东铁路、中长铁路等提法。)这条铁路最初只修筑了干线,这条干线西起满洲里,中经哈尔滨,向东延伸至绥芬河。中东铁路干线向西出国界后与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相连接,向东进入俄境内的海参崴。后来又修筑了自哈尔滨向南延伸,经长春至大连、旅顺的支线。中东铁路走势呈T字形状(其中干线全长1480 多公里,支线全长940多公里),穿过了中国东北平原的全部核心地区并且联通了亚洲太平洋西海岸线北部最优质的军港军顺港和商港大连港。可以说这条铁路占尽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利,谁获得了它,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因此本书所涉及的这段历史也可以说就是从19世纪末俄国筹备中东铁路的建设起至该铁路在新中国成立后完全回归中国止之间的历史。此段历史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日本于二战中战败之前,主要是俄国(苏联)与日本围绕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的斗争史。(在行文中,本书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界将这一阶段分为两部分。)第二阶段,在日本战败后,美国与苏联曾短暂地围绕中国东北展开博弈,这场博弈助推了国共内战的出现,但随着中华民国在大陆的覆灭,这段博弈史告一段落。尽管如此,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和苏联仍然在围绕拉拢新中国进行角力这种角力可能表现得并不显著。第三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中长铁路、旅大完 全收回中国,这段历史的主题是新中国争取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殊权益、苏联则对此予以抵制,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的一边倒、中苏同盟的形成、中美关系的疏远、台湾问题的产生与朝鲜战争的爆发,甚至还预示了中苏同盟的破裂。因此,东北的近代史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与世界强国及周边国家特别是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这段历史,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中国东北(特别是该地区的中东铁路、旅大)乃是中苏(俄)关系中的关键问题的前提之下,中、苏(俄)两国之间的国家关系却出现了一次不正常的转变。那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俄国(苏联)、日本、美国等大国围绕对中国东北(特别是中东铁路)的控制权曾展开了长期的、激烈的斗争,特别是俄国(苏联)为实现其对中东铁路的控制权而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煞费苦心的侵略活动,这显示出俄国(苏联)对该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的看重。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却放弃了对中长铁路、旅大的控制权(即相当对放弃了对中国东北的觊觎之念),而且在做出放弃苏联在中国东北 的利益的决定的时候即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的关系至少在表面上不仅没有出现恶化,反而达到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最好水平。如果观察俄国(苏联)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一贯立场,可以说,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反常的。
那么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会在放弃自己看重的利益的同时又保持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当时中、苏的关系真的友好吗?人们难免会产生上述疑问。这是因为,按照通常的理解,国家在国际政治博弈中所欲实现的便是国家利益。为了实现国家利益,某些国家之间会出现斗争关系或合作关系。无疑,获得对中长铁路、旅大的控制权并进而维持苏联在中国 东北特殊存在感乃是苏联的一种国家利益。中、苏围绕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长铁路、旅大的控制权的博弈属于零和博弈在博弈中一方控制了中长铁路和旅大,另一方便必然失去之。就一般情况而言,为了实现这种零和博弈式的、非此即彼的、不可得兼的国家利益,中俄(中苏)之间必然会出现斗争关系,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俄国(苏联)与中国围绕中东 铁路的控制权而开展的长期斗争便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一种常态。然而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苏联放弃中长铁路的同时中苏两国关系又出现了一个阶段的友好局面;因此,相较于1949年之前中、苏两国围绕中东铁路而进行斗争的状态而言,这后一种状态就可以说是一种变态。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变态的出现?事实上,苏联在建立中苏同盟时在中长铁路的利益受到了损失,那么苏联为什么甘愿本国的国家利益受到损失,而与此同时两国的关系却至少在表明上未曾受到影响?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开展一定研究的问题。
本文意欲以中东铁路的历史为线索,分三个部分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第一阶段是从中东铁路筹备建设开始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前。在此阶段,中东铁路一直是世界大国特别是东北亚大国极力争夺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中东铁路甚至成了有关大国的国家实力的测量仪。例如,中东铁路为日本所控制时,必然是日本在与俄国的实力对比中相应占据强势地位的时期,反之中东铁路为俄国所控制时则必然是俄国占上风之时;而中东铁路被日、俄两国瓜分时,也必然是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地区势均力敌之时。东北亚大国乃至世界大国围绕中国东北地区的中东铁路展开的激烈争夺恰恰说明中东铁路的重要战略意义,更说明了有关国家特别是俄国(苏联)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甘愿放弃对中东铁路的争夺的。对这一论点的论证也就为探讨本文的核心问题苏联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决定放弃中长铁路、旅大做了第一层铺垫。
第二个阶段是从1917年苏俄政权成立至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止。在这部分重点探讨苏维埃政权取代沙皇政权后,苏维埃政权对中东铁路的强占态度不仅与该国此前的沙皇政权别无二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苏联政府在1929年宣布因中东路事件与中国南京政府断交,这是在沙俄时代亦未曾出现过的情况。而且在这个阶段,苏、日两国对中东路的争夺进一步升级。随着日本的帝国主义野心在二战前极具膨胀,日本甚至在二战前取代苏联统治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以及中东铁路干、支线。但日本并未得意太久,苏联也并未放弃该路,苏联在二战末期出兵中国东北,重新夺回了对中长铁路、旅大的控制权,可想而知,苏联是不会轻易将这些利益交还给中国的。这就为探讨苏联为什么会在新中国成立后无偿放弃中长铁路、旅大做了第二层铺垫。
第三个阶段是从日本投降起至1954年中长铁路完全回到中国的怀抱止。此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在苏联放弃中长铁路、苏联的国家利益受损的时候,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又呈现出极端友好的局面?在这种友好的局面下,又涌动着怎样的波诡云谲的狂澜?中国东北(主要是中长铁路、旅大)作为苏联的重大利益之一,怎样影响了中、苏、朝、美之间的关系?中长铁路收回中国后,中国的国家利益遭受了哪些损失?这些损失例如:中国在朝鲜战场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中国的国际生存环境转差,中国与美国暂时彻底决裂,中国丧失了收复台湾的机会等。由此,本书试图对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做一些理论上的总结。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