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黄艾娇、洪蕾洁执笔的这本《治水人生--高廷耀访谈录》以朴素平实的文字,讲述了高廷耀先生同济求学、为师、科研逾一个甲子的主要经历及其诸多人生感怀。通过对高廷耀先生人生几个重要阶段代表性事件、历程的回顾和讲述,反映先生以一辈子积淀的人生智慧,对人才培养、工科科研、成果产业化、高校治理、国际化合作交流等重要议题的真知灼见。
|
目錄:
|
序言 记者手记 高廷耀访谈录 少时立志好读书 转入同济习专业 乐为助教获益多 初涉治污科研路 环保路上携后生 宽松家庭育两子 洪堡两年开眼界 探索中国治水路 掌门六年尽吾力 诚邀科尔访同济 工程中心促转化 唤醒沉睡母亲河 护佑香港水命脉 开启绿色采油篇 创立基金励后辈 乐享淡泊晚来景 我心目中的高老师 高风亮节敬贤爱才/金正基 亦为良师亦为益友/周增炎 感念师恩/戴晓虎 我一生的导师/马鲁铭 求真求实启后人/何群彪 回忆高先生二三事/陈洪斌 高廷耀教授年谱简编 高廷耀主要论著
|
內容試閱:
|
记得当时有一二九大楼、旭日楼,旭日楼旁边还有个胜利楼(后来拆掉,建了逸夫楼)。一二九大楼原本是一所日本人的中学,旁边都是农田。现在学校大门进来所见的那些行道树,就是那个时候栽种的。操场是有的,后来学一楼、学二楼、学三楼等学生宿舍也建起来了。我们住过一段时间的胜利楼,后来学一楼造好了,我们就搬进了学一楼。学一楼本来在大礼堂旁边,现在已经被拆掉,建起了海洋楼。
当时虽然办学条件艰苦,但对学生的培养还是十分严格的,同学们的学习也很刻苦。那时读的专业课内容,现在看看是很简要,所开设的课程也都比较简单。没有课本,都是老师自己找一些苏联的教材,再参考一下英美的书,然后编写讲义发给同学们阅读学习。那时也没有什么专业课的实验条件,基本上全靠老师课堂上讲授。学生可以去机械实习工厂实习,有测量实习,但没有市政工程方面的实习。现在同济给排水专业的实验室,都是我们毕业留校后自己设计、建造起来的。
严格来说,大学阶段给我打下了很好的数理化、力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物理、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等。因为是土木系,这些都是基础课。作为专业上的事情,是老师们把我领入门。现在来看,那些知识其实还是比较简要的,要想真正学懂、吃透,就要靠自身努力了。
现在回顾起来,我觉得有名望的大学有两个要素至关重要:一是有好的老师,二是有好的校风和严格的人才培养。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当时大学的培养和训练都比较严格、规范,这为我后来的发展打下了比较厚实的基础。老师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我觉得太重要了。有幸遇到学养深厚的老师,得其言传、身教,那真是人生之最大幸事,让你一辈子受用不尽。
比如,当时我们都要上实验课,操作十分严格,有具体明确的实验要求。每个人做完实验后,必须将操作台、实验器具等重归原位,包括清洗玻璃瓶,清洗后还要接受老师的检查,将瓶子倒置,水流得干干净净、不留水渍才算合格。做实验,只有按照严格的规范要求才能做得出来,而且每次做实验,数据肯定不一样,误差要在一定范围内。
交大和同济的老师一直告诫我们:工科是培养工程师的,脑海中必须要有工程师的概念,每个数字都有个精确度的问题。因此,工程师与财务人员对数字的理解不一样,工程数字一定要讲有效位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包括工程制图,图不可以乱画,一条线画下去,画错了不仅是钱的问题,可能工程就垮掉了;而且,并非材料用得越多,工程质量就越可靠,如果用得不对,即便材料多,工程也不一定牢靠。
我觉得好的大学、好的老师对我这些基础性的培养和训练,让我很是受用,后来我也是按照这些要求来教育、培养我的学生。我对学生们讲,我们不要轻易称自己是科学家,我们是工程师,把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转变成实际可用的、工程上可以实践的东西,是我们工科学生应该做到的。我看这个也是同济大学培养人才的一个特色。国家需要拔尖的科学家,更需要大量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同济环境工程、给排水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大量动手实践的锻炼,他们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上手快,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比较强,我认为这正是国家建设所需要的。
我在大学期间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最感有幸的是碰到了许多好老师,其中有几位对我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可贵的品质,真是受益终身。当时最有名气的老师都要给本科生上课,那时老师们的科研不多,主业就是授课。
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位是教我们理论力学的徐芝纶老师。他曾是华东水利学院(即现在的河海大学)的院长、交大水利系的教授。听好老师的课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听不好的老师的课就像一首催眠曲。上徐老师的课,我们同学都争着、抢着坐在教室前排座位,听得津津有味,思想绝对不会开小差,那绝对是最愉悦的体验。徐老师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听完他的课再去看书,一些概念、知识点就非常明了。
所以后来我悟出来,真正有水平的好老师,就是很善于把复杂难懂的问题,用十分简练的语言讲述清楚。
现在看起来,要想跟学生讲个透彻明白,自己首先必须真懂,如果不是自己真懂,那就只能是依样画葫芦、照本宣科,自然也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致。
对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当助教,助教必须为学生课外答疑。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对某个问题不懂,于是提出另外一个想法,我明明知道他所讲的不对,但就是不知如何去说服他。后来我琢磨出来,这只能说明我自己还没有学透、没有真懂。如果一个老师将某个概念、原理真正吃透、彻底弄懂了,只要对方有一个大学基础,自然就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问题讲解清楚,让学生基本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后来我在这方面一直比较留意,这也是身为人师的基本功。
还有几位各有特色的老师对我影响很大,其中一位是杨钦老师。他的讲课风格是跳跃式的拎一拎,在听他的课之前必须先进行自学。如果自学过了再听他的课,会觉得很有意思,他所讲的内容对学生很有启发。但如果没有自学过,同学们会直接感觉听不懂。
P2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