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周群*的《徐渭大家精要》介绍了徐渭1521- 1593,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田水月、天池漱生等。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又异彩纷呈,在诗文、戏曲、书法、绘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最大成就,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 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开创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影响最大。
|
目錄:
|
第1章多舛的命运、多艺的人生 一、早年学履 二、胡幕生涯 三、病狂与入狱 四、北游经历 五、贫病晚年 第2章学宗阳明:徐渭的学术思想 一、师法王畿、季本与惕亦自然的工夫论 二、为学求中 三、诠解《参同契》方法蠡测 第3章抒写真我的文学思想 一、真我与文学本体论 二、真我的表现方式 第4章状写时代、人生与艺术的诗歌 一、无物不可咏的内容 二、亦庄亦奇的艺术风格 第5章称显于时的骈文与开晚明风气的小品文 一、经世之文 二、小品文 三、骈、散文的审美特征 第6章曲坛奇葩:《四声猿》与《南词叙录》 一、猿鸣四声的婉曲寓意 二、最早的南戏专论:《南词叙录》 第7章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徐渭的书论与书艺 一、书法多门 二、自成系统的书论 三、精奇伟杰的书法艺术 第8章水墨大写意绘画艺术 一、以写意为本的画论 二、首开水墨大写意的画风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徐家虽然不是门庭显赫,但也是一个富足之家,徐氏一族大多是富厚寿考之人。但据徐渭的诗文所载,其祖先在明初受牵连而被放逐到贵州龙里卫充军,而世为军籍。徐渭之父名徐鏓,字克平,弘治二年 1489以贵州籍贯应乡试,中武举人,后任巨津州知州治所在今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西北巨甸,官至夔州府今四川奉节县同知。徐鏓平生喜爱清劲之竹,号竹庵主人,可见徐鏓当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徐渭乃徐鏓之庶出。徐鏓原配夫人为童氏,童氏生二子:一为徐淮字文东,一为徐潞字文邦。童氏去世后,徐鏓鳏居十二年之后续娶云南江川县的苗氏为妻,苗氏无嗣。据徐渭记载,苗氏生性绝敏,略知书,持身严毅尊重,莫不敬惮。徐鏓晚年纳苗氏婢女为妾,生徐渭。但是,徐渭出生刚百天,徐锶即去世。大约在徐渭十岁时,因徐氏家道中落,徐渭的生母苗氏被迫离开了徐家,直到嘉靖二十八年1549,徐渭才将生母接回奉养。在生母苗氏离开徐家的漫长岁月里,嫡母视徐渭如己出,对其钟爱有加,徐渭对嫡母苗宜人的教养十分感激,云:其保爱教训渭,则穷百变,致百物,散数百金,竭终身之心力,累百纸不能尽。渭粉百身莫报也。同样,嫡母对徐渭的影响也不难想见。
长徐渭达二十九岁的嫡兄徐淮是另一位对徐渭关心殊甚。且影响较大的人。当嫡母去世之后,徐渭随徐淮生活。徐淮无子,兄视之如己子。根据徐渭所作的《伯兄墓志铭》记载,徐淮一方面性情耿直,沉毅寡言,有长者之风;另一方面,又洒落散宕,性嗜丹术,优游放任,乃至遍游名山,足迹几遍天下。
期求得与神仙偶遇。徐淮的烟霞之趣、散宕性情在徐渭的身上也留下了些许印记。徐淮虽然对徐渭关爱有加,但他以高蹈潇散的性情持家,其结果便不难想象。徐淮又喜施贷,贷或十百金,不责券,人往往负之,亦不改,以故渐散其赀数千金殆尽。因此,徐家的窘迫之境也愈加严重。徐渭幼失父爱,继而又母子别离,这对于其幼小心灵的摧折无疑是颇为严重的。
幼年的徐渭在嫡母苗宜人及伯兄徐淮等人的呵护之下,体会到了真情的温暖,也曾度过了一段欢娱快乐的时光,徐渭在其后的诗文中对此也时有记载,如《郭恕先为富人子作风鸢图》诗云:风吹鸢线搅成团,挂在梨花带燕还。此日儿郎浑已尽。记来嘉靖八年间。徐渭还与同里数童子,时常骑竹马游戏于街巷之中,乃至风尘缕缕,昏蔽一巷。
徐渭早年即聪慧过人,六岁入小学读书,即学习《大学》、唐诗,日诵千余言。八九岁时又随当时的塾师陆如冈学时文,陆氏对徐渭的过人才华深为惊叹,批文道:是先人之庆也,是徐门之光也。十六岁时,徐渭即拟扬雄《解嘲》而作《释毁》。徐渭少年时还多方习艺,培养了对艺术的兴趣与感悟,如他从王政习琴,王政仅教其一曲《颜回》,他便自会打谱,一月即学会了二十二首曲子,并自谱《前赤壁赋》一曲。他又向乡老陈良器习琴。在读私塾时,与萧女臣交谊甚深。萧氏乃一疏狂之士,喜好秦汉古文、老庄诸子、仙释经录及古书法。可见.幼年的徐渭天才早慧,显示了卓荦的才华,并在人文荟萃的绍兴,受到了多方面学术文化的滋养。(P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