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NT$
840.0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NT$
225.0
|
內容簡介: |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唐宋八大家之一。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 文*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吴永喆、乔万民选注的《 唐宋八大家苏辙》共收辑苏辙文章一百零四篇,每 篇文章后有评介及注释。
|
目錄:
|
苏辙生平及创作简介 缸砚赋 登真兴寺楼赋 超然台赋 服茯芩赋 墨竹赋 黄楼赋 和子瞻沉香山子赋 卜居赋 铜雀砚铭 自写真赞 壬辰年写真赞 管幼安画赞 历代论 尧舜 管仲 知罃赵武 汉高帝 汉武帝 汉光武上 汉光武下 刘玄德 孙仲谋 晋武帝 祖逖 唐太宗 狄仁杰 唐玄宗宪宗 兵民 燕蓟 夏论 周论 六国论 秦论 汉论 三国论 晋论 隋论 唐论 周公论 老聃论上下 燕赵论 蜀论 北狄论 西戎论 西南夷论 王者不治夷狄论 形势不如德论 礼以养人为本论 刑赏忠厚之至论 六孙名字说 上皇帝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昭文富丞相书 上曾参政书 上两制诸公书 上刘长安书 答黄庭坚书 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自齐州回论时事书 为兄轼下狱上书 御试制策 君术 臣事上 臣事下 民政上 民政下 齐州闵子祠堂记 上高县学记 齐州泺源石桥记 光州开元寺重修大殿记 筠州圣寿院法堂记.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杭州龙井院讷斋记 东轩记 武昌九曲亭记 吴氏浩然堂记 黄州快哉亭记 黄州师中庵记 南康直节堂记 洛阳李氏园池诗记 太子少保赵公诗石记 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 遗老斋记 藏书室记 待月轩记 坟院记 孟德传 丐者赵生传 颍滨遗老传上 巢谷传 古今家诫叙 洞山文长老语录叙 元祐会计录叙 代三省祭司马丞相文 祭文与可学士文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乞罢左右仆射蔡确韩缜状 乞牵复英州别驾郑侠状 再乞责降蔡京状 乞葬埋城外白骨状 乞责降韩缜第七状 言科场事状 乞诛窜吕惠卿状 苏辙传
|
內容試閱:
|
苏辙生平及创作简介苏辙,四川眉山人,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年号 颍滨遗老,谥文定。他是苏洵最小的儿子,是苏轼的 弟弟,与他的父兄一道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三苏 。苏辙生于宋仁宗至元二年,对此,他的哥哥苏轼 记得最清楚,六十年之后,他还作赋赠物以祝贺弟弟 的生日。苏辙生于己卯,苏轼曾称呼他为卵君。
苏辙少时与哥哥苏轼一同就学于四川眉山的学者 刘巨。他当时在眉山一带以教授为业,从游者至百人 。苏洵命两个儿子跟他学习,受益匪浅。后来,母亲 程氏为苏轼、苏辙二兄弟讲学,教育他们要以古代的 名士为榜样,坚守道义,刚直不阿,对苏辙兄弟后来 处世的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辙与哥哥苏轼少年时代就感情甚笃,这种友谊 一直保持终生。苏辙说苏轼对他是抚我则兄,诲我 则师(《东坡先生墓志铭》)。而苏轼也说苏辙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初别子由》)兄弟 二人少时一起读书,苏轼读书每有心得,有与人言者 ,有不与人言者;不与人言者,与苏辙言之,可谓知 苏辙甚深。
苏洵赴京考试落第后返回故乡,绝意功名,潜心 读书,同时精心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他写了一篇《 名二子说》,对两个儿子的前程作了一番预测,表达 了他对两个儿子未来前程的希望。他写道:轮、辐 、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 去轼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 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苏洵的这篇文章,对他两个儿子的未来预测得确 实比较准确。苏轼一生豪放不羁,锋芒外露,确属 不外饰那种类型的。结果他的一生坎坷异常,屡遭 贬谪,因文字得罪,几乎被杀。而苏辙一生冲淡平和 ,含而不露,在官场中虽几经沉浮,但始终处于祸 福之间,最后在隐居中度过了晚年。
苏辙在少年时就体现出了写作的天才。一日,苏 轼与苏辙各作了一篇文章,苏轼作文的题目是:《却 鼠刀铭》,而苏辙写的是《缸砚赋》,父亲苏洵看完 后,赞赏苏辙的这篇文章写得好,命他用好纸修改誊 写,装饰好了以后钉于他所居住的墙壁之上。
苏轼年十九岁娶了当地青神的王弗为妻,第二年 ,苏辙娶了比他小两岁的史氏为妻,那一年他十七岁 。
宋仁宗至和元年,张方平出守成都。苏洵带着他 写的著作以布衣身份前往拜见,得到了张方平的极大 赏识。在张方平等人的劝说和推荐下,苏洵决定再到 京师寻求入仕的出路,更主要的是陪着他的两个儿子 到京城应试。苏洵在《上张侍郎第一书》中写道: 洵有二子轼、辙,龆齿授经,不知他习,进趋跪拜, 仪状甚野,而独于文字中有可观者。始学声律,既成 ,以为不足尽力于其间。读孟、韩文,一见以为可作 ,引笔书纸,日数千言,全然溢出,若有所相。年少 狂勇,未尝更变,以为天子之爵禄可以攫取。闻京师 多贤士大夫,欲往从之游,因以举进士。洵今年几五 十,以懒钝废于世,誓将绝进取之意。惟此二子,不 忍使之复为湮沦弃置之人。今年三月,将与之入京师 。 嘉祐元年三月,苏辙随父兄一道入京赶考。他们 父子三人首先来到成都拜别张方平。苏轼以前曾陪苏 洵来成都拜见过张方平,而苏辙这次是第一次见到这 位父亲的恩公。张方平不仅对苏洵有知遇之恩,而且 还发现他的两个儿子也是罕见的人才。苏洵曾请教张 方平,他的两个儿子从乡举考试开始可不可以。张方 平批阅了苏轼和苏辙的文卷后说:从乡举,乘骐骥 而驰闾巷也。他认为苏洵二子直接参加朝廷设立的 六科考试,犹不足骋其逸力尔。《瑞桂堂暇录》 中还有这样一段有趣的记载:苏氏父子入京前到成都 拜谒张方平,当时苏轼、苏辙刚刚学习怎样应对制科 考试,张方平与兄弟二人谈话后,甚奇之。第二天, 张方平忽出六题,令人交给苏轼、苏辙,让他们兄弟 二人按题作文,而张方平悄悄在壁间窥视他们。兄弟 二人得题后,各坐致思。苏辙得题后有疑惑之处,指 着题让苏轼看。苏轼也不搭话,只是举笔倒敲桌子, 意为《管子》注。苏辙疑而未决,又指着第二题让苏 轼看,苏轼挥笔勾去。两个人再也没说话,开始专心 答题。写完后交上来,张方平阅后甚喜。勾去的那一 题,是没有出处的,张方平只是有意试试他们。第二 天,张方平对苏洵说:你的二子都是天才。长者明 敏尤为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后来苏辙 做官果然比苏轼大。从那以后,苏轼、苏辙兄弟都爱 戴张方平,而苏辙感激尤深,他曾写道:予年十八 与兄子瞻东游京师。是时张公安道(张方平)守成都 ,一见以国士相许,自尔遂结忘年之契。 苏洵父子带着张方平等人写给欧阳修的举荐信离 开成都,经阆中,出褒斜谷,又经过横渠镇、凤翔驿 ,过长安,出关中,五月抵达京师。适值京师发大水 ,直到秋天水退,他们才见到了欧阳修等人。
当时,苏轼与苏辙年纪轻轻,初来京师,几乎无 人知晓。他们兄弟俩住在开封兴国寺专心应考。父亲 苏洵忙于在外边干谒达官显贵。通过苏洵,苏轼兄弟 二人认识了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并得到了他们的极 大赏识。梅尧臣在赠给苏洵的诗中写道:岁月不知 老,家有雏凤凰;百乌戢羽翼,不敢呈文章。盛赞 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是雏凤凰,高翔于百鸟之 上。
嘉祐二年正月,欧阳修以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 士知贡举,结果,苏轼、苏辙兄弟双双考中。然后又 经过宋仁宗的御试,苏辙赐同进士及第,苏轼赐 进士及第。仁宗回宫后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子孙得了 两个宰相。 苏洵看到自己亲手培养的两个儿子皆中高第,实 现了自己多年梦寐以求而难以实现的夙愿时,心情复 杂地说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 ,小儿如拾芥。(《史阙》)。
三苏父子一时名动京师。
P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