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售價:NT$
255.0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NT$
257.0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NT$
155.0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NT$
614.0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NT$
406.0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NT$
359.0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NT$
359.0
《
偏爱月亮
》
售價:NT$
207.0
|
內容簡介: |
本书修订版在现象、范畴、理论三个层次上,做了一次当下视野中的寻美之旅。从我们自身的人生之美入手,依次对生活美学、社会美、自然美进行了现代解读,在对比中剖析了*能代表中国审美追求的意境之美和*能代表西方审美追求的悲剧之美,观照了*有现代色彩的怪诞之美,*后归结到对西方美学精神和中国美学精神的体味中。 本书适合高校学生和各层次有审美关怀的读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王德岩,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主任、文化素质教研室主任
|
目錄:
|
目录
第一讲诗意地栖居人生美001第一节人生何为002
一、 从敬畏生命谈起002
二、 作为过程的人生003
三、 追问: 人生的意义004
第二节十全九美006
一、 十全十美是一种理想006
二、 缺憾也是一种美008
三、 追求的空间009
第三节美在过程011
一、 美在过程011
二、 美无终结012
三、 对真的追求012
四、 对善的缔造013
第四节诗意栖居014
一、 超越的精神014
二、 审美的心态015
三、 发现的眼睛016
思考题017
参考文献017
推荐阅读书目018
第二讲生活美学019第一节生活美学的六大特性020
一、 生活美学的基础性021
二、 生活美学是时尚的023
三、 生活美学有着典型的民族性025
四、 生活美学的开放性026
五、 生活美学的多元性027
六、 艺术审丑化,生活审美化028
第二节生活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031
一、 美善合一的中国文化031
二、 中国生活美学的礼仪传统032
三、 生活的艺术037
思考题039
参考文献039
推荐阅读书目039
00大学美育讲义第二版目录00
第三讲和谐地生存社会美041第一节人之美042
一、 人的内在美042
二、 人的外在美044
三、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047
第二节伦理美048
一、 交往是美丽的049
二、 建立和谐美好的关系050
三、 道德规范的价值052
第三节职业美054
一、 职业美的因素054
二、 工作着是美丽的056
第四节公德美058
思考题060
参考文献060
推荐阅读书目060
第四讲自然美061第一节美学史上的自然062
第二节环境美学、景观美学、生态美学与自然美066
第三节如何欣赏自然美069
第四节自然的审美实践073
一、 文学中的自然美073
二、 自然美与旅游077
第五节走向未来的自然美080
一、 生态视角是自然美的现代前提081
二、 自然美是生态美学的学科根据083
三、 自然美作为当代美学的新起点083
思考题084
参考文献084
推荐阅读书目085
第五讲意境(上)087第一节什么是意境088
一、 意境迷宫088
二、 意义之轴089
第二节意境由来历史上对意境的认识096
一、 中国古代的意境理论096
二、 现代美学中的意境理论097
思考题106
推荐阅读书目106
第六讲意境(下)107第一节意境的结构108
一、 生成结构: 妙悟象外108
二、 组合结构: 虚实相生110
三、 观照结构: 以大观小111
四、 时间结构: 瞬间永恒113
五、 文化结构: 道、玄、禅中、印、西116
第二节意境的界限120
一、 文类界限121
二、 时代界限121
三、 文化界限123
思考题125
推荐阅读书目125
第七讲生存,还是毁灭悲剧艺术127第一节悲剧的诞生128
一、 酒神颂与古希腊悲剧128
二、 悲剧在西方的流变132
三、 不局限于舞台的悲剧135
第二节关于悲剧的内涵136
一、 好人遭到毁灭136
二、 正义的狡计137
三、 回归世界生命的本原141
四、 历史的局限143
第三节悲剧类型145
一、 命运悲剧: 你无法逃脱145
二、 性格悲剧: 一失足成千古恨147
三、 社会悲剧: 凶手是谁?149
第四节关于悲剧的本质与价值150
一、 悲剧的本质: 悲剧人物承担由命运带来的苦难151
二、 悲剧的效果: 恐惧、怜悯152
三、 悲剧的价值: 振奋155
思考题162
参考文献162
推荐阅读书目162
第八讲苦难中的呼唤中国传统悲剧艺术163第一节关于中国悲剧精神164
一、 不死的神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悲剧精神164
二、 九死不悔史传文学中的悲剧165
三、 悲叹中的执着诗文中的悲剧精神167
第二节中国舞台悲剧169
一、 中国悲剧历程169
二、 中国传统悲剧中的伦理173
三、 中国传统悲剧中的命运观180
第三节悲剧的艺术价值185
一、 无奇不传185
二、 有情世界189
三、 苦难中的振奋194
第四节关于团圆之趣197
一、 团圆的文化成因198
二、 团圆结局有无合理性203
三、 中国有没有悲剧204
思考题210
参考文献210
推荐阅读书目210
第九讲怪诞艺术211第一节西方怪诞艺术: 从否定到肯定213
一、 被否定的对象213
二、 被肯定的对象217
三、 怪诞艺术兴起的背后221
第二节怪诞艺术: 徘徊在原始与现代之间222
一、 原始思维与怪诞艺术222
二、 语言符号与视觉形象226
三、 当真与虚拟229
第三节怪诞艺术的总体特征: 反常与变异230
一、 怪诞艺术形象的反常性特征231
二、 怪诞艺术形象的变异性特征234
三、 关于怪诞艺术的接受效果241
第四节怪诞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245
一、 自由愿望的满足246
二、 陌生惊奇的创造248
三、 深层自我的关注250
思考题253
参考文献253
推荐阅读书目253
第十讲西方美学精神(上)255第一节柏拉图的美学思想257
一、 柏拉图的理式论 258
二、 审美认识论259
三、 艺术创作论260
四、 艺术功能论262
第二节康德的美学思想263
一、 基本哲学思想263
二、 美学的出发点以人为中心的目的论264
三、 美的分析265
四、 崇高的分析268
五、 艺术与天才理论269
思考题270
参考文献270
推荐阅读书目270
0大学美育讲义第二版目录0
第十一讲西方美学精神(下)271第一节尼采的悲剧精神和美学思想273
一、 尼采的基本思想273
二、 尼采的悲剧美学274
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美学与文化279
一、 消解深度280
二、 解构主体281
三、 走向复制283
四、 审美泛化284
思考题285
参考文献285
推荐阅读书目286
第十二讲中国美学精神(上)287第一节中国美学之诞生288
一、 审美意识的诞生288
二、 审美观念的诞生290
三、 美学思想的诞生292
第二节自然审美: 比德畅神293
一、 中西自然审美观比较293
二、 比德观念的生成295
三、 畅神观念的展开298
思考题301
第十三讲中国美学精神(下)303第一节社会审美: 礼乐服饰304
一、 文明秩序与诗礼乐304
二、 文明秩序与服饰305
三、 美的社会与人生307
第二节艺术审美: 山水田园308
一、 中西艺术观比较308
二、 艺术对自然的重构310
三、 艺术的生命精神312
思考题315
推荐阅读书目315
后记316
|
內容試閱:
|
序言美育到了大学,变得不再那么单纯。除了指点美的所在,对于美育这个事本身,也要有些道理可讲。特别是很多专业跟艺术、文学之类一点关系没有的学生,除了听听你说美是什么,都会问一句: 为什么要美育?前一个问题我们是有准备的,有哲学的、美学的、艺术学的很多回答方法。后一个问题反而更不好说。但我们理解,这个问题不是代教育部回答为什么要把美育列入教学大纲,为什么要设美育课,而只是关心我为什么要美育。每一本书、每一本教材都是有自己所期待的隐含的读者的。能够这样问的同学,是我们的理想读者。这样的问法,与我们这本教材的想法合契。当我们说美育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谁呢?主要不是像哲学、艺术、文学这样在专业上与审美有特殊关联的学生,而是在专业中可能压根想不起美这回事的人。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在未来自己工作之外,学习的好坏和工作的成败之外,大家都要面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这个人,不是指的身份、职业、年龄、关系组成的那个抽象的人,而是活生生的,承载着自己的行住坐卧、喜乐忧惧、病痛命运的那个完整的人。我们有时会忘记它,但最终要面对它。它承受着我们的幸福。在大学中,专业是特殊的,这特殊的一面,有许多老师在教我们当如何学、如何走。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完整的人的这一面,是更普遍的问题。我们希望我们的美育课、我们的教材,面对这个问题,能成为一条小径,大家漫步其中,不是走入幻境,而是回到自己,在美中得到丰富、慰藉甚至安顿。一个更完整、更丰富的人,也是一个更幸福的人。这样一个人,不仅要有专业,有技术,还要有趣味。丰富的感性,十足的个性,事事处处,都有一个活泼泼的人在。也因此,他们创造的技术,也会是有趣味的技术,令人感到温暖的技术。00大学美育讲义第二版序言00不仅要有趣味,还要有品位。趣味是个人的事,品位意味对一个群体的认同。这个人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社会存在,当趣味提升为品位而不失去自我,我的存在就得到升华和扩大。不仅要有品位,还要有观念。大学是一个人的理性思维养成期。感性和理性的充分涵容是现代美育最核心的意义。不仅有审美的趣味、高雅的品位,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审美观中包含着成熟的理性。趣味告诉你喜欢什么,但审美观则超越了喜欢不喜欢,有了与他人共通的标准,即便是不喜欢,我也知道它是好的。趣味是各美其美,审美观的成熟使我们走向了美美与共,我们在美中辨别,也在美中相互包容与欣赏。不仅要有观念,还要有理念。理念是最根本的文化观念。每一种文化中根本的观念就那么几个。要最充分地理解美、体验美,我们最终要进入文化的视野之中。美中有文化,美中有道。所谓文化,所谓道,才是我们这个整体的生命的最终安顿处。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这本教材的美育小径,以对完整生命的观照为中心,发轫乎人生之美的追问,落足于身边当下的生活之美,由个人生活进入与他人共同的生活,这就是社会之美,由个人生命扩展为宇宙间更广大的生命,这就是自然与生态之美。由丰富的现象和生动的体验,进而去把握更深刻的观念,我们选择意境和悲剧这两个能代表中西文化审美精神的范畴进行了剖析;由观念更进入文化,我们概要而完整地考察了中国与西方的审美精神,考察了审美之道。至此我们的完整生命,才有一个美的归宿和安顿。这也是我们的完整思路。最后我们以现代美育的奠基人席勒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席勒: 《美育书简》)游戏,就是我们的审美状态。现代美育的初心,就是回归到完整的人。
编者2017年3月
第三讲和谐地生存社会美0大学美育讲义第二版第三讲和谐地生存社会美0马克思曾指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构成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我们要想追求社会生活的和谐美好,就需要探讨社会美。第一节人之美社会美的一切表现形式,归根结底都是人之美,故而我们以为,人之美是社会美的核心。人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即会创造外物之美,成为审美主体;也会以审美的眼光塑造和反观自身,成为审美的客体。莎士比亚在其名著《哈姆雷特》中,就对人之美进行了热情的礼赞: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优雅的外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作为上多么像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个天神!这段话无疑就是把人类作为审美客体来观照的。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常以诸如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各种形式,来塑造各种关于人的美的形象;哲学家则以自己理性的思想光辉,挖掘人类的不同凡响的美的因素。我们在此所要探讨的人之美,也主要是把人作为一种审美客体,来进行审美分析和探讨。一、 人的内在美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有些人第一眼看上去相貌平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其交往的不断加深,慢慢就会觉得原来他是如此的富有魅力,其魅力或缘于他善于助人,急人所急的品性;或因为他富有智慧,知识渊博而又谦虚质朴;或在于他的诙谐幽默,乐观开朗,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等等。总之,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的这位朋友,是如此的富有魅力!这种往往不能一眼洞穿的人之美,我们称之为内在美。内在美也叫心灵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一个人的人生理想、思想品德、学识修养等内在素质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是人的一种隐性的特质。内在美反映人的本质,因此也是社会美的本质。(一) 正确的人生理想是人的内在美的核心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几乎都曾有过这样那样的理想,如长大要当科学家、宇航员、医生、教师等。问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理想,我们会说因为科学家能让科学进步,宇航员能探索宇宙的奥秘,医生能治病救人,老师能传播知识等。所有这些理想,都是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进步,因此,都是正确的理想,因而也都是美好的。当然,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生理想。那么,究竟如何衡量这些理想美与不美?我们以为,主要是看这些理想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我国北宋范仲淹在其《岳阳楼记》中,提出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赵中立,许良英.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48.他们的这种高尚的人生理想,为我们所深深赞赏。因为其超越了趋利避害的生物本性,充分地体现了作为人的高贵品质,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接受了高等教育,肩负着振兴祖国的重任,我们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追求,切不可只为了一己的私利,目光短浅,蝇营狗苟。我们应时刻以居里夫人的名言来激励自己。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人类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对于这种人来说,无私地发展一种事业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于他们不可能去关心他们个人的物质利益。(二) 高尚的思想品德是人的内在美的重要内容品德是人的自觉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背景下形成的,品德美的核心是善。现在我们国家所提倡的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社会公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邻里团结等家庭美德;以及勤俭节约、坚韧不拔、与人为善、博爱仁义、刚正不阿等个人品德都属于品德美的范畴。一个人具有上述优秀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必定具有美的心灵。故而所有这些对于塑造人的内在美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想立足社会,将来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就必须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此基础上,方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理想。让我们时刻谨记: 要做事,先做人。(三) 丰富的学识修养,也是增添人的内在美的重要因素像亚里士多德、达芬奇、爱因斯坦、孔子、张衡、纪晓岚、陈寅恪等古今中外的著名学者、科学家,甚至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之所以受人景仰,名垂青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富有学识,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今社会,注重知识经济,科学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拥有智慧、博学多识、富有修养、不畏险途、勇攀科学高峰,用自己的知识为人类的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更加为人们所尊敬和爱戴。他们是智慧的化身,拥有美丽的内心世界。我们大学生现在正值大好青春年华,是学习知识,加强修养的黄金时期。古人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想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先把自己修炼成一个真正具有力量的人。而知识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这种力量也是增添我们人生内在美的重要因素。所谓学海无涯,我们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修养,内在美才能更加充实完善。二、 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相比,人的外在美是一种显性的特质。外在美是靠人的视觉与时代的审美观决定的,包括人的容貌美、形体美、风度美等。发现一个人的内在美常常是需要时间的,而对于人的外在美,则往往只需瞬间审视,即可获知。(一) 容貌美在外在美中最为引人注目容貌美主要指人的面部容颜之美。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了他人的容貌而痴迷,甚至于发动战争,冲冠一怒为红颜。例如,发生于古希腊的特洛伊战争,据说就是为了争夺美女海伦而引发的。并且当希腊联军看到海伦后,都觉得她那么漂亮,为她战争十年太值得了。而中国古代的唐明皇,晚年为了杨贵妃,竟然从此君王不早朝,结果大唐盛世的局面一去不返,葬送在安史之乱的历史烟云中。现代的一些影视明星,也常常因为容貌出众而拥有众多的粉丝。更有数不清的人为了自己的容貌而煞费苦心,他们或化妆易容,或服食美容补品,想留住青春的容颜。追求美丽的现代人,甚至不惜忍痛去做整容手术。可见,很多人对于容貌美是非常重视的。那么什么样的容貌是美的呢?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 美丽的面孔实际上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所有面孔的合成品,容貌美以本民族、本区域同性的平均值为最美。然而,人的审美标准非常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并非固定不变的。例如,我国古代民间,常以女性的嘴小为美,称为樱桃小嘴樱唇,然而现在,人们未必会觉得嘴巴小就一定是美的,有些影视明星的嘴巴绝非樱桃小嘴,但人们依然认为她们非常美丽,于是出现了很多大嘴美女。一般而言,五官的协调与肌肤的健康润泽往往被认为是容貌美的重要因素。(二) 形体美是人类最重要的审美对象之一西方自古希腊、罗马时代就诞生了众多美丽的人体雕塑,如著名的《维纳斯》《掷铁饼者》等。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卫风硕人》中,就塑造了一个身材修长的美女形象,对其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许多艺术家、哲学家等也对人的形体美以极高的赞誉。如黑格尔就认为人体美是自然美的顶峰,罗丹则认为没有比人体的美更能激起富有官感的柔情了。可见,人类对自身形体之美极为迷恋,并自古希腊起就对人体美的规律进行探索,他们发现人体美的原因在于整体统一,多样和谐。而通过对维纳斯的测量,以及对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的研究等,人们惊讶地发现其形体各部分比例都符合黄金分割率。近年来,不少学者在研究黄金分割律与人体美的关系时,发现身体健美的人的容貌和形体结构中有许多与黄金分割律关系密切的点、三角形、矩形及指数等。如肚脐是人体上下部分的黄金分割点,脐以上与脐以下的比值是0.618;喉结是头顶至脐部的黄金分割点,其上下部分之间的比值也近似0.618。膝关节是足底至脐之间的黄金分割点等。人体如果比例失调或者左右不对称,就会让人感觉很别扭,毫无美感可言。当然,人体美最为重要的因素则是健康、自然。如《诗经》中的美女硕人,就具有高大修长、皮肤白皙的健康美。同样,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女神雕像,也都是高大丰腴、臂膀结实、双腿修长、腹部圆润稍突。可见在人类的童年时期,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喜欢那种高大健康,略显丰腴的美女,可以说,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是自然、健康的。然而到了后代,东西方历史上都有以残害女子的肢体,而达到当时人们所认为的形体美的标准。如中国女子的缠足和欧洲女性的束腰。据说缠足大约始于五代至宋朝,女子从幼年时代就把脚趾折到脚下缠紧,使其慢慢折断,以至于停止生长,整个过程无疑是非常残酷的,是对女性健康的极大摧残,对其人身自由也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而这所谓的三寸金莲,现在看来,乃是毫无美感可言的畸形,当时却作为美女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欧洲大约从十四、十五世纪开始的蔓延数个世纪的束腰风习,对于女性健康的摧残则更甚于此。据说法国王妃凯瑟琳德美第奇,由于她的腰围传说中束到了40厘米,所谓的上行下效,欧洲女性立刻穿上了用铁片制作的胸衣,资料显示此种用于束腰的胸衣由四块用合页连接的铁片组成,置于腰身的前后左右,片与片之间的宽窄与松紧可通过铰链或插销调整,并以此来束出她们理想中的纤纤细腰。或许我们还记得电影《乱世佳人》中,郝思佳使劲抓住床柱,要女仆拼命帮她把腰束得细点,再细点结果饱受束腰之苦的上流社会的女子个个虚弱不堪,苍白无力,因肋骨过度受压,从而容易损害到内脏,据说19世纪的欧洲曾发生多起因束腰致死的悲惨事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所追求的形体美应该是健康之美、自然之美。(三) 风度美是外在美的升华风度美是一个复杂的审美范畴,是指人在待人接物、举止言谈、表情神态等所体现出的一种美。是人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文化修养、个性特征等内在品格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风度,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逐渐形成的,也与个人的长期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良好的风度,令人倾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人格魅力。风度美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等差异,故而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性特征。不仅不同时代、地域,因为风俗习惯,文化环境等不同,对于风度美的界定存在差异,即使同一时代地域的人们,因为所受教育以及所从事的职业不同等原因,其风度也千差万别,如谦虚睿智的学者风度,潇洒飘逸的诗人风度,沉稳果断的领导风度等。可见风度美即具备个性差异,又具有跟职业相关的共性特征。风度美与人的姿势体态密切相关。我国古代曾提出这样的要求来规范人的体态: 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父母老师从小也教导我们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为了锻炼优雅的姿态,父母还让孩子去学习舞蹈、练健美操等。所有这些,对于养成良好的姿势体态,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姿态,站姿歪歪扭扭,走路左摇右晃,则毫无风度美可言。风度美还体现在人的谈吐、举止上。语言无味,举止粗俗,都算不上有什么风度美。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想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具有风度美的人,必须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锻炼我们的谈吐举止,并且要不断加强文化修养,修炼自己的性情德行,使之逐渐外化到日常的言谈举止中。如此,我们的谈吐才能更具魅力,因而也更具风度美。事实上,风度美虽然是一个人外显的特质,是一个人行为习惯长期积淀的结果,更是一个人内在美的自然流露。如周恩来总理,是举世公认的风度美的典范。在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中,我们看到: 尼克松访华之前,美国民众就在白宫外面举着牌子告诫他: Be a Nice Guy with Chou Enlai在周恩来面前表现得出色一点。尼克松回国后对周恩来的评价是: 周的外表给人以待人热情,非常坦率,极其沉着而又十分真挚的印象。在过去25年里,我有幸会见过的100多位政府首脑中,没有一个人在敏锐的才智、哲理的通达和阅历带来的智慧方面超过他。据说周恩来早在南开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在大立镜旁糊了一面纸镜,上面写着: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毫无疑问,他在外事活动中尽显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他时时注意自己仪表、风度是分不开的。当然,其良好的文化修养,渊博的学识、精深独到的思辨能力等内在因素,对构成周恩来总理高雅的风度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所有这些,又通过其富有魅力的言谈举止、服饰态度和作风等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在的形式,即让朋友和政敌都为之倾倒的风度美。三、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内在美体现着人之美的本质,故而比外在美所形成的美感更深刻而持久。而外在美所引起的美感常常是变动的、易逝的,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原本以为美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审美观点的变化,人们会觉得不再美丽,同样,原本以为丑的东西,人们现在却会认为很美丽。如出生于意大利的影星索菲亚罗兰,据说她16岁那年来到罗马时,摄影师们都认为她鼻子太长,嘴巴太大,下巴太小,不够美丽,于是导演建议她去做美容手术,但却被她断然拒绝。她说: 我为什么非要长得和别人一样呢?我知道,鼻子是脸庞的中心,它赋予脸庞以性格,我就喜欢我的鼻子和脸保持它的原状。最后,她凭借着自己强烈的自信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打动了全世界的影迷。其原本不被看好的外貌,现在竟成为是美女的特征,且在1999年年末,她被评为世界千禧美人。从这可见,外在的美是极不确定的,一个人内在的精神竟可以改变世人的审美标准。而这种内在美的精神,事实上对外在美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试想,如果索菲亚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也以为自己不够美丽,那么她那种自卑的心理就会影响她演技的发挥,进而她的电影也演不好,外貌也不会被人认可,她可能就真的变得越来越丑了。总之,诚于中而形于外。内在美的精神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对外在美产生深刻的影响。内在美作为一种美的精神,往往具有永恒的价值。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愈有利于社会、他人,个人存在的社会价值就愈大,越永恒,他也就愈高尚、愈美。总之,外在美是内在美的形式载体,内在美是外在美的依据渊源,我们既要具有美的内在精神,又要重视美的外在表现,努力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当外在美不如别人的时候,可以加强自己的修养学识等,来增加自己的内在美,同样也可以使自己富有魅力,让他人感受到你独特美丽的灵魂。第二节伦理美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中,伦理与道德具有相似的含义。所谓的伦理美,我们在此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基于道德原则所建立起来的和谐健康、充满愉悦情感的美的关系。一、 交往是美丽的我们自从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生活在一定的人群中,包括父母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同事等,每天我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与他们交往。因此交往就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有时还会因为与他们闹矛盾而烦恼重重,尤其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还有功利化的人生态度等主观或客观的因素,甚至让一些人患上了所谓的不感症。这种感官的异常迟钝,这种心理性的不感症,不仅使人失去自己曾经有过的敏感和激情,使人的生活变得异常贫乏、单调和枯燥,而且更使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人与物之间日益疏远、日益隔膜起来,他人成为一堵墙,人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绝望。樊美筠.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0.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他人就是地狱。然而所有这些,只能说明由于各种干扰人们正常交往的因素的存在,使人们暂时陷入了交往的迷途。交往对于正常的人类生活而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美丽的。
阅读链接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2003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塔尔只身到意大利中部内洛山的一个地下溶洞里,开始长达一年的命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活动。先锋地下实验室,设在溶洞内的一个68平方米的帐篷内,里面除配备有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外,还设有起居室、卫生间、工作间和一个小小的植物园。在洞外山顶上的控制室里,研究人员通过闭路电视系统观察蒙塔尔一个人在长期孤独生活的情况下生理方面会产生哪些变化。在2000多米深的溶洞里,周围死一般的寂静,刚开始20天左右,由于寂寞与孤独,蒙塔尔曾感到害怕,怀疑能否坚持到底,但是后来还是顶住了。他给果树和蔬菜浇水,看书、写作或看录像。一年中,他吸了380盒香烟,看了100部录像片。实验室内还备有一辆健身自行车,他共骑了1600多千米。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蒙塔尔于2004年8月1日重见天日。这时,他的体重下降了21千克,脸色苍白而瘦削,人也显得憔悴,免疫系统功能降到最低点;如果两人同时向他提问,他的大脑就会乱;他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虽然他渴望与人相处,希望热闹,但他的确已丧失了交际能力。蒙塔尔说: 在洞穴里度过了一年,才明白了一个人生的奥秘: 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领导文萃,20076: 148.)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与人相处原来如此重要,与人交往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功不可没!沟通与情感交流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二、 建立和谐美好的关系马克思曾说过: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些所有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期望建立起一种和谐美好的关系。这需要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共同努力,美好的伦理关系既需要社会的道德规范,也需要个人的参与和共同建设。我国传统的儒家美学观有厚重的伦理色彩,孔子曰: 里仁为美,注重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中国传统以为,人与人之间有五种最为基本的关系,称之为五伦,即夫妇、父子(亲子)、兄弟(姐妹)、君臣(领导与下属)以及朋友关系。此外还有人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间接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建立一个充满伦理秩序的社会至关重要。古人的这套关系体系,对于我们今天建立正常和谐的伦理关系,依旧具有参考价值。这种和谐美好的伦理关系,尽显伦理之美。我们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亲情美、友情美和爱情美。(一) 亲情美亲情是建立在家庭、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人际关系。其最基本的关系包括夫妇关系、亲子关系、同胞关系等。夫妇关系被认为是产生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和保障。《释名》曰: 妻,齐也。《说文》曰: 妻,妇与夫齐者也。可见,作为男主外,女主内的早期中国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