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內容簡介: |
《动车组车体实践教程》作为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系列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车体结构、车体附属设备、设计技术、试验方法和检修技术等内容。
全书分为8章。第1章介绍了高速动车组车体结构的发展过程、结构特点、部件结构;第2章介绍了车钩缓冲装置、前罩开闭机构、前头排障装置、受电弓导流罩、车下设备舱、防爬装置等车体附属设备;第3章介绍了车体性能设计验证与相关的国内外标准;第4章介绍了头型设计方法、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以及气动性能风洞试验、气动噪声风洞试验、动模型试验和空气动力学实车线路试验等试验验证方法;第5章介绍了被动安全的相关国内外标准、吸能元件与结构,以及被动安全性能验证方法;第6章介绍了车体铝合金材料特点及分类、相关标准,以及焊接、铆接、螺纹连接和胶接等连接技术;第7章介绍了车体强度刚度试验、车体模态试验、车钩缓冲装置试验、前罩开闭机构试验等型式试验;第8章介绍了车体结构、车钩缓冲装置、前罩开闭机构、前头排障装置、受电弓导流罩、车下设备舱的检修技术。
本教材是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系列教材之一,也可供铁路高职和中职学校师生,以及从事机车车辆、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
目錄:
|
目 录
第1章 车体结构1
1.1 概述1
1.1.1 铝合金车体发展过程1
1.1.2 不锈钢车体发展过程3
1.1.3 中国铁路高速动车组车体4
1.2 底架6
1.3 车顶7
1.4 侧墙8
1.5 端墙9
1.6 司机室10
1.6.1 司机室结构10
1.6.2 板梁蒙皮结构10
1.6.3 前窗骨架组成10
1.6.4 气密墙11
1.6.5 材料选择11
1.6.6 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12
1.6.7 制造工艺流程13
第2章 车体附属设备14
2.1 概述14
2.2 车钩缓冲装置14
2.2.1 柴田式车钩缓冲装置15
2.2.2 欧系车钩缓冲装置18
2.3 前罩开闭机构20
2.3.1 结构形式简介20
2.3.2 机构组成20
2.3.3 工作原理20
2.3.4 玻璃钢前罩21
2.3.5 设计关键点21
2.4 前头排障装置22
2.4.1 CRH1型动车组排障装置22
2.4.2 CRH2型动车组排障装置23
2.4.3 CRH3型动车组排障装置23
2.4.4 Velaro动车组排障装置24
2.5 受电弓导流罩25
2.6 车下设备舱27
2.6.1 设计原则及指标27
2.6.2 结构组成28
2.7 防爬装置34
第3章 车体性能设计试验与相关标准35
3.1 车体强度刚度设计标准35
3.1.1 基于仿真的结构优化技术36
3.1.2 连接件的等强度设计技术36
3.1.3 刚度匹配设计技术36
3.2 车体刚度仿真分析36
3.3 车体强度刚度试验验证37
3.3.1 静强度刚度试验验证37
3.3.2 气密强度试验验证37
3.3.3 疲劳强度试验验证38
3.4 动车组车体结构强度相关标准38
3.4.1 国外标准38
3.4.2 国内标准40
3.5 气动性能研究及相关标准40
3.5.1 国外标准42
3.5.2 国内标准42
第4章 气动设计与试验44
4.1 概述44
4.2 头型设计45
4.2.1 车体断面形状45
4.2.2 截面面积及截面面积变化率45
4.2.3 长细比45
4.2.4 纵断面及水平断面形状46
4.2.5 鼻锥引流46
4.2.6 转向架侧罩47
4.2.7 驾驶舱倾角47
4.2.8 司机视野、司机室结构及空间限制47
4.2.9 开闭机构及车钩等附件空间关系47
4.3 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48
4.3.1 概述48
4.3.2 流场求解方法49
4.3.3 网格生成技术53
4.4 气动性能风洞试验55
4.4.1 概述55
4.4.2 模型加工标准55
4.4.3 风洞试验技术57
4.4.4 风洞试验内容60
4.4.5 风洞试验标准体系61
4.5 气动噪声风洞试验61
4.5.1 概述61
4.5.2 试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62
4.6 动模型试验65
4.6.1 试验概述65
4.6.2 试验系统组成及功能66
4.6.3 动模型试验系统基本原理67
4.6.4 列车气动特性试验用模型68
4.7 空气动力学实车线路试验68
4.7.1 试验概述68
4.7.2 试验原理及方法69
4.7.3 试验评价方法和标准71
第5章 被动安全72
5.1 概述72
5.2 标准对比分析75
5.2.1 各国标准的适用范围75
5.2.2 国外碰撞标准对比分析76
5.3 吸能元件与结构79
5.3.1 吸能元件79
5.3.2 吸能结构80
5.4 被动安全性能验证80
第6章 车体材料与连接技术81
6.1 概述81
6.2 铝合金材料特点及分类81
6.2.1 铝合金材料特点81
6.2.2 铝合金材料分类82
6.2.3 铝合金材料的热处理82
6.2.4 动车组用铝合金材料83
6.3 动车组用铝合金材料性能要求及执行标准84
6.3.1 技术要求标准84
6.3.2 性能评定标准85
6.4 焊接86
6.4.1 概述86
6.4.2 焊接种类87
6.4.3 焊接接头类型92
6.4.4 焊接质量93
6.4.5 可焊性94
6.5 铆接95
6.5.1 分类95
6.5.2 工艺过程95
6.6 螺纹连接95
6.6.1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96
6.6.2 螺纹连接的防松96
6.6.3 螺纹连接的强度97
6.7 胶接97
6.7.1 胶接的应用97
6.7.2 胶接工艺98
第7章 型式试验99
7.1 车体强度刚度试验99
7.1.1 被试车体主要技术参数和材质99
7.1.2 试验工况及试验方法100
7.1.3 试验结果的评价方法105
7.2 车体模态试验105
7.2.1 标准分析105
7.2.2 试验方法107
7.2.3 试验内容109
7.3 车钩缓冲装置试验110
7.3.1 试验内容110
7.3.2 试验方法110
7.3.3 试验评价112
7.4 前罩开闭机构试验112
7.4.1 强度试验112
7.4.2 气缸可靠性试验113
7.4.3 高低温试验113
7.4.4 外观、尺寸检测试验113
7.4.5 称重检验114
7.4.6 机构开闭功能试验114
第8章 车体检修技术115
8.1 修程115
8.2 车体结构检修115
8.3 车钩缓冲装置检修116
8.4 前罩开闭机构检修116
8.5 前头排障装置检修116
8.6 受电弓导流罩检修117
8.7 车下设备舱检修117
参考文献119
|
內容試閱:
|
铁路运输客运的高速化已经成为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趋势。高速铁路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被称作大国技术,集合了多学科、多领域的高新技术,集中展示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高速列车是高速铁路的关键子系统,与高速铁路其他五个子系统(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调度、旅客服务)之间存在轮轨关系、弓网关系、流固关系、电磁兼容等典型耦合关系。其中,高速列车是高速铁路的核心技术之一,其自身也是多学科、多系统、多部件的集成。高速列车融合了系统集成技术、高速转向架技术、高强轻型车体结构技术、交流传动技术、复合制动技术、减阻降噪与密封技术、网络控制技术、空调通风技术等一系列当代最新技术成果。其中,高速列车总体设计是各系统的设计输入及贯穿主线,目的是确保高速铁路各子系统之间、高速列车自身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兼容、整体优化。
在学生培养和知识传播过程中,教材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现代技术与知识不断更新的状况下,编写动车组车体实践的教材显得尤为迫切。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北京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以高速动车组设计制造流程及方法为基础,并结合北京交通大学教学经验,编写了本教材。
本书作为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系列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车体结构、车体附属设备、设计技术、试验方法和检修技术等内容。全书分为8章。第1章介绍了高速动车组车体结构的发展过程、结构特点、部件结构;第2章介绍了车钩缓冲装置、前罩开闭机构、前头排障装置、受电弓导流罩、车下设备舱、防爬装置等车体附属设备;第3章介绍了车体性能设计验证与相关的国内外标准;第4章介绍了头型设计方法、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以及气动性能风洞试验、气动噪声风洞试验、动模型试验和空气动力学实车线路试验等试验验证方法;第5章介绍了被动安全的相关国内外标准、吸能元件与结构,以及被动安全性能验证方法;第6章介绍了车体铝合金材料的特点及分类、相关标准,以及焊接、铆接、螺纹连接和胶接等连接技术;第7章介绍了车体强度刚度试验、车体模态试验、车钩缓冲装置试验、前罩开闭机构试验等型式试验;第8章介绍了车体、车钩缓冲装置、前罩开闭机构、前头排障装置、受电弓导流罩、车下设备舱的检修技术。
本书主编为田爱琴。参加编写的有陈文宾、段浩伟、杜健、赵士忠、陈书翔、郭志成。陈文宾编写了1.1节,2.1节,第3章,6.1节、6.4〖FGS〗~〖FGN〗6.7节;陈书翔编写了1.2节,2.2节、2.4节、2.7节;赵士忠编写了1.3〖FGS〗~〖FGN〗1.5节,2.5节,第5章,第7章;杜健编写了1.6节,2.3节,第4章;郭志成编写了2.6节,第8章;段浩伟编写了6.2节、6.3节。
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周建乐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吴作伟副教授在百忙中审阅了全稿,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修改意见。在此,对他们的工作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交通大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技术工程部、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发展部等单位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资料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