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書城自編碼: 300384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魏娜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462095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04/174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編輯推薦:
在今天,设计学已经从有相对完整教学体系的应用造型艺术学科发展成与商学、工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紧密关联的交叉学科。设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转型。一方面,学科原有的造型艺术知识体系应不断反思和完善;另一方面,其他学科的知识也陆续进入了设计学的视野,或者说其他学科也拥有了设计学的视野。这个视野,用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的话说就是:凡是以将现存情形改变成想望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是在做设计。生产物质性的人工物的智力活动与为病人开药方、为公司制订新销售计划或为国家制订社会福利政策等这些智力活动并无根本不同。
內容簡介:
与设计学科的这种特点相适应,设计学科的
教材建设就体现为一种不断反思和超越的过程。
一方面,要不断地反思过去的生活理想,反思曾
经遇到的问题,反思已有的设计理论,反思已有
的设计实践;另一方面,要不断将生活中的新理
想、现实中的新问题、设计中的新思考、实践中
的新成果吸纳进来,实现对设计学已有知识的超
越。
目錄
目 录

1 第一章 公共空间与城市发展

1 第一节 公共空间的定义

5 第二节 公共空间的分类

5 一、学术界分类

7 二、设计公司分类

9 第三节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史

9 一、从传统的城市空间到理性规划(18501960年)

10 二、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的回归(19601985年)

11 三、全球化下的公共空间(19852000年)

12 四、公共生活成为主流思想(2000 )

13 第四节 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史

13 一、中国现代化城市的开启

14 二、中华民国的首都计划

16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独特发展

18 四、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19 五、改革开放后迈入全球一体化阶段

23 第二章 传统城市公共空间分类与案例

23 第一节 城市广场

23 一、定义

23 二、类型

26 三、案例

28 第二节 公园

28 一、定义

29 二、类型

33 三、案例

36 第三节 街道

36 一、定义

38 二、案例

41 第三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41 第一节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准则

41 一、尺度

42 二、使用人群

45 三、活动与事件

48 第二节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工具

50 一、前期探索与发现

52 二、公共空间的定义方法

53 第三节 城市公共空间研究工具

53 一、研究工具选择的前提条件

55 二、研究工具

59 第四章 城市公共空间属性变化

59 第一节 从空间到场所

59 一、场所精神

60 二、场所的本体类型与定义

61 三、案例

65 第二节 互联网影响下的城市公共空间

65 一、互联网技术的影响

65 二、无线网络和手机社交网络的影响

66 三、案例

69 第三节 城市公共空间的重新定义

71 第五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社会意义

71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

73 第二节 社会创新与公共空间

73 一、社会创新的概念

74 二、案例

80 第三节 服务设计与公共空间

80 一、服务设计的理念

82 二、案例

85 三、公共空间服务设计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

92 第四节 社会变革中的城市公共空间

95 参考文献

99 图片来源
內容試閱
总序一
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设计学升列为一级学科。设计学不复使用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目录曾用)和设计艺术学(研究生专业目录曾用)这样的名称,而直接就是设计学。这是设计学科一次重要的变革。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或艺术设计),再到设计学,学科名称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这门学科认识的深化。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意味着中国设计领域的很多学术前辈期盼的构建设计学之路开始了真正的起步。
事实上,在今天,设计学已经从有相对完整教学体系的应用造型艺术学科发展成与商学、工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紧密关联的交叉学科。设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转型。一方面,学科原有的造型艺术知识体系应不断反思和完善;另一方面,其他学科的知识也陆续进入了设计学的视野,或者说其他学科也拥有了设计学的视野。这个视野,用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的话说就是:凡是以将现存情形改变成想望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是在做设计。生产物质性的人工物的智力活动与为病人开药方、为公司制订新销售计划或为国家制订社会福利政策等这些智力活动并无根本不同。(everyone designs who devises courses of actionaimed at changing existing situations into preferredones. The intellectual activity that produces materialartifacts is no different fundamentally from the onethat prescribes remedies for a sick patient or theone that devises a new sale plan for a company or asocial welfare policy for a state.)
江南大学的设计学科自1960年成立以来,积极推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改革,曾三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在国内率先实施艺工结合的设计教育理念、提出全面改革设计教育体系,培养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实施跨学科交叉的设计教育模式。从2012年开始,举办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积极倡导大设计教育理念,将国内设计教育改革同国际前沿发展融为一体,推动设计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材建设非常重要。本系列教材丛书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组织编写。丛书既包括设计通识教材,也包括设计专业教材;既注重课程的历史特色积累,也力求反映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当然,教材的作用不应只是提供知识,还要能促进反思。学习做设计,也是在学习做人。这里的做人,不是道德层面的,而是指发挥出人有别于动物的主动认识、主动反思、独立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虽说这些都应该是人的基本素质,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做起来却又那么的难,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被赋予做人的机会。大学教育应当使每个学生作为人而成为人。因此,请读者带着反思和批判的眼光来阅读这套丛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甘莉老师、纪海虹老师为这套丛书的问世付出了热忱、睿智、辛勤的劳动,在此深表感谢!
高等院校设计学通用教材丛书编委会主任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辛向阳
2014年5月1日
总序二
中国设计教育改革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奔涌前进,日益融合国际设计教育的前沿视野,日益汇入人类设计文化创新的海洋。
我从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现在的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已有40年了,亲自经历了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波澜壮阔和设计学科发展的推陈出新,深深感到设计学科的魅力在于它将人的生活理想和实现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因此,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面向生活的开放性、交叉性和创新性。
与设计学科的这种特点相适应,设计学科的教材建设就体现为一种不断反思和超越的过程。一方面,要不断地反思过去的生活理想,反思曾经遇到的问题,反思已有的设计理论,反思已有的设计实践;另一方面,要不断将生活中的新理想、现实中的新问题、设计中的新思考、实践中的新成果吸纳进来,实现对设计学已有知识的超越。
因此,设计教材所应该提供的,与其说是相对固定的设计知识点,不如说是变化着的设计问题和思考。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者花费很大的脑力劳动,才能收到实效,编写出反映时代精神的有价值的教材。这也是丛书编委会主任辛向阳教授和我对这套丛书的作者提出的诚恳希望。
这套教材命名为《高等院校设计学通用教材丛书》,意在强调一个目标,即书中内容对设计人才培养的普遍有效性。因此,从专业分类角度看,丛书适用于设计学各专业,从人才培养类型角度看,也适用于本科、专科和各类设计培训。
丛书的作者主要是来自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教师和校友。他们发扬江南大学设计教育改革的优良传统,在设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各显特色,积累了丰富的成果。相信有了作者的高质量脑力劳动,读者是会开卷有益的。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甘莉老师是这套丛书最初的策划人和推动者,责编纪海虹老师在丛书从选题到出版的整个过程中付出了细致艰辛的劳动。在此向这两位致力于推进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出版界专家致以诚挚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书中的缺点错误,恳望读者不吝指正。谢谢!
高等院校设计学通用教材丛书编委会副主任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教学督导
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院长
陈新华
2014年7月1日


第三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除了绘制标准、精美的图纸之外,哪些设计准则需要掌握?哪些设计工具需要了解并运用?哪些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工具被学界广泛运用?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独特性与复杂性,笔者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梳理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工具与研究工具。
第一节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准则
一、尺度
城市公共空间的尺度是以人作为实际尺度的度量,即人可见的尺度。同时公共空间的尺度被用来和人类形体的比例进行比较。因此,公共空间的尺度离不开人的行为尺度。梅尔滕斯建议鼻梁骨是识别个人的鉴别特征,因此最远的识别人的距离为35米(115英尺),超过这个距离,人脸就会变得模糊。梅尔滕斯还提出人们可以在12米(40英尺)的距离识别人;在22.5米(75英尺)的距离认出人,在135米(445英尺)的距离识别形体动作,即识别男人或女人的最远距离[22](图3-1、图3-2、图3-3)。
不同的公共空间尺度依据上述的准则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城市广场,凯文林奇提出的建议尺寸为12米(40英尺),他认为该尺度是亲切的,24米(80英尺)仍然是宜人的尺度;格儿建议最大尺度可以是70~100米(230~330英尺),因为这个尺寸范围是能够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另外,还可以结合看清面部表情的最大距离20~25米(65~80英尺)来进行设计。西特建议设计公共广场的尺度时,其围墙长度应保持在3:1的尺度范围内。在《如何营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中》,作者阿兰德波顿(Alainde Botton)建议广场的直径应控制在30米以内,超出这个尺寸,会令广场上的个体感到自身的渺小、疏远和错位。理想的广场空间必须让人们感受到空间的亲密与接近,就像是自家的延伸,而非空旷或幽闭(图3-4、图3-5)。街道的尺度则是根据人的行为感知而来。一般线性街道、线性公园,哪怕是需要大尺度的纪念性空间,最长距离也不会超过1.5公里(1英里),因为超出这个距离人们就会失去尺度感。例如,美国华盛顿越
[22][英]芒福汀.街道与广场[M].张永刚,陆卫东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8
图3-1 辛辛那提大学校园空间距离
图3-2 辛辛那提大学校园公共餐厅空间
图3-3 芝加哥公园雕塑
战纪念碑仅仅只有500英尺,相当于152米的距离(图3-6、图3-7、图3-8),而从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到方尖碑的距离,刚好是1.2公里(4000英尺)(图3-9、图3-10、图3-11)。芝加哥最著名的商业街道密歇根大道别称为豪华一英里,即其总长度是1.5公里(1英里)(图3-12、图3-13)。
二、使用人群
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使用人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要素,不容忽视。
使用人群的潜在需求决定了他们对于公共空间的选择;使用人群不同的行为特征决定了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造、运营应该为其提供哪些内容。同时还应在确立典型使用者特征的基础上,关注到非典型使用者的特殊需要,例如妇女、儿童、老人、低收入者、不同文化群体成员等(图3-14、图3-15、图3-16、图3-17)。
中国近当代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准则却长期缺乏对于使用人群的研究与关注。儿童、青少年、老人是公园的主要使用者,关于这部分人群行为的
图3-5 芝加哥千禧公园大豌豆尺度
图3-4 适宜的尺度,辛辛那提大学校园
图3-6 华盛顿越战纪念碑长度
43
第三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图3-7 华盛顿越战纪念碑长度
图3-8 华盛顿越战纪念碑长度
图3-9 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远眺方尖碑
图3-10 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远眺方尖碑
图3-11 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远眺方尖碑
关注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6月至12月,我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对中美两国老年人在公共空间中的使用行为进行了调查,选取以纽约和上海的城市公共空间作为调研地,发放了200份调研问卷,对性别、年龄、行为差异、个人喜好等因素进行了数据分析,提取了两国老年人在公共空间中使用行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图3-18、图3-19、图3-20)。除了对人群进行简单的划分之外,不同种族、性别和阶层的人也会在公共空间中发生不同
图3-12 芝加哥密歇根大道上的街边花园
图3-13 芝加哥密歇根大道上的街头艺人
图3-14 辛辛那提斯梅尔河前公园玩耍的家长与儿童
的行为习惯。另外,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所针对的使用者及其行为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城市商业步行街中,年轻人所占比例远远大于老年人和儿童(图3-21、图3-22)。在邻近社区的城市公园中,平时以老年人居多,周末会以带小孩的父母居多(图3-23、图3-24)。这些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所面向的使用者不尽相同,需要设计者们仔细调查与研究。
三、活动与事件
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研究者开始用调查和问卷的方法来确立公共空间的使用模式。而在中国,公共空间的设计建造仍然注重美学的要求。但通过观察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可以发现,社会交往才是使用者进入公
图3-15 纽约中央公园雕塑上玩耍的儿童
图3-16 辛辛那提大学草坪上上课的年轻人
图3-17 纽约下城区街头表演者和众多参与人群
图3-18 无锡惠山大桥下练集体舞的老人
图3-20 纽约中央公园中接受问卷调查的老年人
图3-19 纽约高线公园中采访美国老年人
图3-22 纽约时代广场上的人群
图3-21 伦敦西区街头的年轻人
共空间的重要原因。海沃德提出:人们常根据其他人(朋友、他们害怕的人、家庭成员、贩毒分子、巡警)是否去公园,而不是根据景观特征或休闲消遣机会来决定去不去公园。人们使用公共空间的真实原因是与人见面和观察他人。因此,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既为公开的社会活动或集会活动服务,又为隐藏的社会活动或人们观察周围世界而服务。换言之,公共空间应该为人们显现或隐藏的所有活动与事件服务。并且,公共空间还是这些活动与事件的发生地,活动与事件本身也是可以被设计的。除了要根据公共空间中的活动与事件设计相应的设施与空间外,如提供野餐桌、提供恰当的作为、提供在视觉上有吸引力的穿行路线、提供会面空间等,公共空间还应该为其使用者提供各类具体活动(图3-25、图3-26、图3-27)。例如,美国辛辛那提的华盛顿公园,每年都会在此公园的大草坪上举行定
图3-23 无锡城中公园里带小孩的老年人
图3-24 无锡城中公园里的老年人
期与不定期的各类活动:夏季音乐会、夏季跳蚤市场、集体瑜伽锻炼等(图3-28、图3-29)。公共空间的设计已经不仅仅是空间物体本身的短暂性、封闭性设计,还应是社会交往过程中活动与事件的长期性、开放性设计。
第二节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工具
本书介绍的设计工具注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的前半段过程,即前期探索与发现和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定义这个阶段,以及设计后期的评估
图3-25 纽约高线公园的工作人员向游客免费提供饮料
图3-26 纽约高线公园为人们提供停留的空间
图3-27 辛辛那提市克利夫顿社区举行夏季室外音乐会
图3-28 辛辛那提市华盛顿公园举行夏季跳蚤集市
图3-29 辛辛那提市华盛顿公园举行夏季跳蚤集市
阶段。因为目前大部分的设计师都明确设计阶段中部分的设计开发工具,但一个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往往缺乏的是设计前期阶段的现状解读与概念生成,同时设计完成之后的设计评估阶段在中国也常常被忽视。
一、前期探索与发现
1.地图法(Mapping)
地图法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它将用户视为有经验的专家,并邀请其参与设计过程。情境地图的绘制必须有一个主题构成,情境地图也可以是公共空间前期对于场地调研的一种反应方式。地图法工具可以展现公共空间中的行为、人群、场所的物理要素等多种不同特性。地图工具将这些要素视作公共空间中的符号元素,针对这些符号元素进行数量和种类的绘制。这种工具也叫行为地图(图3-30)。
2.用户观察
在公共空间中,用户观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行为,如人在公共空间中的社会或个人交往行为,以及人与公共空间环境的交互行为。设计师
图3-31 观察高线公园中人对于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
图3-30 运用地图法分析辛辛那提市公园
图3-32 在无锡太湖广场与老人进行访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