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編輯推薦: |
女性经验书写者的自我剖白:作为当代中国女性经验*重要的书写者之一,林白被打上鲜明的性别标签,备受争议的身体写作更是一副不容置疑的裁夺姿态。本书则是林白的自我剖白,她艰辛的童年、孤独不安、与生活的疏离、与自我的搏斗等等一切终于因文学而获得了安放,她因文学而获得拯救,她对于文学的敬畏与感念实在令人动容。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林白多年以来的散文精选结集而成,分为《一个人在世界上》《我看 我读我想》《这些人,那些事》《上天的礼物》四辑。作者在这里用文字构建起她的个人王国,关于童年、写作缘起、出行见闻、阅读拾遗、城市印象等,我们得以深入她的生活和内心。其中*令人动容的,是贯穿她生命的对于文学的敬畏与感念,是她自认身处凋谢之年与文学紧紧相依而来的淡然与从容。
|
關於作者: |
林白,本名林白薇,生于广西北流县。毕业于武汉大学。先后在广西图书馆、广西电影制片厂、中国文化报等单位工作。1996年至2004年为自由撰稿人,现为武汉市专业作家。居北京和武汉两地。 19岁开始写诗,后以小说创作为主。1994年发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引起极大反响。1997年出版《林白文集》4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青苔》《玻璃虫》《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致一九*》等,中篇小说集《子弹穿过苹果》《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回廊之椅》等多部,散文集《前世的黄金》等七部,以及跨文体长篇作品《枕黄记》,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日、韩、意、法等文字在国外发表出版。 1998年获得首届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奖,《妇女闲聊录》获得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4年年度小说家奖。
|
目錄:
|
第一辑 一个人在世界上
一个人上峨眉山
去青海
云在天边云南七题
玛多
红土之舞
山那边
亲爱的菜市
新屋手记:神灵犹存的村庄
第二辑 我看我读我想
不读耶利内克的理由
三本书和三个女人
我看达利
像鬼一样迷人读画随想四则
绣花鞋与狗浇尿
另一种唯美
在黑暗中走进戏剧
语言与声音
命名的过程
逝去的电影
上天保佑好孩子
第三辑 这些人,那些事
看望植物
沙街
小时候的梦
回忆父亲
离开与抵达
失学的日子
第一次去南宁
语言中的方方
李洪波老师
追忆史铁生
时间的刻痕
回忆饥饿
第四辑 上天的礼物
内心的故乡
生命热情何在与我创作有关的一些词
文学站在你面前
我与散文
秘密之花
时光从我这里夺走的,你又还给了我
世界如此辽阔
上天的礼物
野生的万物
纸上的电影
写出我在这个时代的百感交集
死亡的遐想
睡眠
幻觉
怀想水稻
有一些孤独的人不谈孤独
世界与内心
空中的碎片
|
內容試閱:
|
内心的故乡
很多年前,我从报上剪下了一幅川端康成的照片,他嘴角下垂,眼睛看着斜上方。那种孤冷、清寂和隐隐的惊恐,我从未在别的作家那里看到过。
川端康成从他的幼年时代起就生活在一条死亡的河流里,两岁丧父,三岁失母,七岁时外祖母病故,到了十六岁,唯一的亲人外祖父也撒手而去。我想,一个在凄凉中生活、并且总是想着自己是孤儿的人,大概脸上就会停留着这种表情吧。
我内心的表情是否正是如此呢?
那种隐约的惊恐,是我最熟悉的东西。
我出生在一个边远省份的小镇上,三岁丧父,母亲常年不在家。我经历了饥饿和失学,七岁开始独自生活,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几乎就是一块专门砸向我胸口的石头,它的冰冷、坚硬和黑暗,我很早就领教过了。
我不信任这个世界,怀疑一切人。八岁的时候,我的外祖母从乡下来镇上看望我,她给我买了我喜欢吃的叉烧包,但我却认为她在里面放了毒药。种种阴暗病态的念头一直折磨了我许多年。
面对现实,我是一个脆弱的人,不击自碎,不战亦败。对这样的一个人来说,写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宿命。
我很早就开始记日记。文字就像我死去的父亲和远在别处的母亲,又像替我阻挡世界的厚厚的被子,它们从我的笔下,返回我的心脏,成为我黑暗内心中的光芒。现实被及时地忘记,人在幻觉中变得强大。文字们一个个手执剑戟,精勇突进,有多少凶恶的仇敌,被它们一剑封喉;又有多少从未得到过的柔情,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经过文字,变成花瓣落回到自己的肩头。
从日记出发,到达诗歌,又从诗歌到达小说,二十多年来,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
不写作我会陷入抑郁,情绪低落、焦虑、烦躁不安,就像一个吸毒的人断了顿。写作则使我安静下来,重建信心,进入一种明亮的兴奋状态。写作顺利的时候我感到身体健康,人生美好,愿意活到一百岁。就这样,写作冲淡了我的恐惧感,它使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并不像我生命早期所看到的那样处处黑暗。
我从版图最边远的省份来到北京。我的家乡北流县,有着古代流放犯人的关口,叫鬼门关,民谣里说的过了鬼门关,十去九不还就是指的这个地方。我成年以前并不喜欢自己的家乡,事实上我更不满的是自己的生活,我在成长中焦虑、烦躁、惊恐不安,时刻盼望着逃离故乡,到远处去。我从北流到南宁,从南宁到武汉,最后来到北京。
现在我在北京这座城市已经生活了十多年,就像我至今分不清它的东南西北,我同样无法洞悉这个城市的秘密。北京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但它远在我的身外。虽信美而非吾土,有时我会想起古代诗人王粲面对一座壮美的楼阁时的感慨。
就这样,故乡在我离开它多年之后才最终来到我的心里,只是此刻它早已面目全非。三年前我回北流,我看到,它比七年前变得更加崭新和陌生,我认识的街道已经消失,熟悉的树木不见了,大片的田野变成了工地。尤其是,我的母语也夹杂了一些普通话和广东话,这使它变得奇怪,有一次文联在一家宾馆里请吃饭,饭桌上全是本地人,但上菜的小姐每上一道菜都用普通话而不是本地话报出菜名。我想,如果今天我仍生活在故乡,一定也像一个异乡人吧。
我住在东城一幢高层建筑的八层楼上,我女儿从五岁起就在阳台种玉米,至今已经种了几年了,因吸不到地气,又没有充足阳光,结果每年都不抽穗,女儿总是白欢喜一场。我想我有一半像这玉米,既不是城市之子,也不是自然之子。
好在文学收留了我,我无根的病态和焦虑,以及与人隔绝的空虚感,都在文学中得到了安放。我先后从事过多种职业,现在成为了一个靠写作生活的女人。目前的情况是,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即使只有一万人买我的书,我就能以最低的生活水准生存下去,而不必看市场的脸色。
我逐渐平静下来,这使我慢慢看到了他人的生存。
我愿意看得更多一些,自2000年的5月到9月,我一个人独自上路,四次进出北京,沿着黄河流域,旅行了两万多华里。我看到了无数的田野和山脉,看到了乡村的集市与学校,老人和孩子,羊和牛,送葬的队伍和晒在马路上的麦子。我虽不擅长参与社会现实的写作,但我确信,对底层和弱势群体的关注会使我的内心变得健康一些。
把自己写飞,这是我最后的理想,在通往狂欢的道路上,我这就放弃文学的野心,放弃任何执著。我相信,内心的故乡将在写作中出现。
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再写作,就让文学像细菌一样潜伏在我的肌体里吧,让它们与我一起,与万物共生长,或者,与万物同消亡。
我曾经如此畏惧这个世界,世界却以文学拥抱了我,我惟有感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