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全书内容原创,写作质朴,真实可参,实为研习中医治学的上佳读本,值得推荐。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继《医道求真》系列之后的又一中医原创力作。著者从医二十余年,博采众长,独辟蹊径。为求医术进一步精进,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陶广正教授。著者对病案介绍并未严格遵循教科书的形式,看似随意,实则顺应诊疗思路,一气呵成,其目的是为了完整再现当时遣方用药的思维过程和临证体会,便于读者阅读理解。
|
關於作者: |
吴南京,华夏中医论坛讲师。作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尤其善治疑难杂症,效果显著,深受好评。
|
目錄:
|
医道存真(壹)抗癌心得笔记 医道存真(贰)孕产育儿笔记 医道存真(叁)中医传承笔记 医道存真(肆)理法方药笔记
|
內容試閱:
|
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不多,但治疗肿瘤和治疗其他疾病的用药大有不同,这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疾病特征。常见很多疾病,多是功能性疾病,要么患者元气没亏虚,要么病情不严重。但肿瘤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身体元气大亏,而局部的疾病很严重。元气大亏要大补,而疾病严重又要大攻。于是治疗肿瘤的用药就不得不下猛药。猛药,一是指用药剂量大而猛,二是药性很偏的猛药。对于大剂量的用药,翻阅古今医籍,经常见到。被称为经典的《伤寒杂病论》,常看到白术八两、麻黄六两、柴胡半斤、厚朴八两、橘皮一斤,等等。后世医家,如张锡纯见有人用大黄十斤治疗阳毒;吴佩衡一日之内用附子达800g等记录,可见治病用药之难,难在用量,真能如此用药的医家又有几何?近年常见网络上一些民间医生谈到治病用药,所记录的用量,有的剂量大得惊人,但却毫无根据,可知这些不外是在标新立异,宣传宣传罢了。所以大剂量用药,一定得根据疾病的特性、病情的轻重、身体元气的强弱、季节的变化等问题进行汇总,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用药量,而不是见某名医治某病用某药多少量去模仿,这样的模仿,鲜有不害人害己的。诚如程国彭所说"大凡一切用药,必须相天时,审地利,观风气,看体质,问旧疾,的确对证,方为良医"。古今名医重剂治病,救命于顷刻,无不是以识病情、明药性为前提。肿瘤是一种很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如果治疗时还是用常规药量,那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元气亏虚用补药不足,元气无法恢复;而肿瘤之硬块、邪毒等问题,用药量不足,一样无法攻病。所以治疗肿瘤,在用药量上,一定比治疗其他疾病要猛。比如恩师陶广正教授,他治疗肿瘤以大补为主,常用黄芪、生晒参、党参、补骨脂、菟丝子、淫羊藿等补药配合,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以恢复患者的元气,特别是癌症患者经过手术、放疗、化疗后,元气几将崩溃,无此合力猛补,要恢复患者的元气,完全是空谈。在攻病方面,陶师亦一样用猫爪草、半夏、山慈菇、八月札、白英等药合成一个整体,体现强大的攻病力量。常见很多治疗肿瘤的处方,用药数十味,每味药10g、15g不等,看起来处方中正纯和,但用这样的药方治疗癌症,实是药力不专,难以胜病,只有延误病情。治疗肿瘤疾病的用药,一定要猛,如果患者一次服药量较大,怕身体难以承受,可以分多次服用,单位服药量减少,而一天的总服药量得以保证,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肿瘤生在体内不同部位,对人体器官功能的影响亦不一样,组方用药不一样自不必说,服药方式亦有不同。因为服药方式的不同对治疗效果会有直接的影响。因为肿瘤的局部病变很严重,如果常规用药治疗是很难使局部达到理想的治疗药物浓度,所以治疗肿瘤就一定要想方设法使药汁直接作用于局部。这类似于中医外治法,直接在溃疡局部用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