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中国在追求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既应该重视借鉴世界普遍的教育经验,也不能否定被历史证明了的中国经验。书中的这段历史昭示了,中国固有的私塾教育确实有不少弊端与不足,但也有与中国基层社会实情相契合的一面;外来的学校制度并非尽善尽美,还有可能橘化为枳,应尽力找到实现两者优势互补的新途径。
|
內容簡介: |
晚近国人的教育观受到外来思想的深刻改造,对传统私塾与新式学校均有简单化的评判倾向,多视两者为落后与进步、野蛮与文明之争。无论对科举停废前大量存在的旧式民间学塾,还是从清末到民国所发生的私塾与学校长期的纠缠竞争,亟待进行深入、持平的研究。
本书不以成败的标准倒叙与评价历史,也不发思古之幽情,竭力重构当年的历史环境与历史观念,重建有关近代中国私塾与学堂之争的诸多重要史实,可为中国追求教育现代性的努力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
關於作者: |
左松涛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20152016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历史系访问学者,著有《变动时代的知识、思想与制度:中国近代教育史新探》、《辛亥革命史事长编》(第五册)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