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內容簡介: |
《现代物理基础丛书典藏版:声学理论与工程应用》系统介绍了声学的基础理论和若干工程应用。全书共分四篇。第1篇介绍声学的基础理论;第二篇介绍噪声控制技术,主要是空气噪声控制技术,在吸声一章中附带介绍了消声瓦的设计与应用;第三篇介绍结构声基础及其控制;第四篇介绍声学测量问题,包括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声全息技术,在附录中还列出了有关声学测量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现代物理基础丛书典藏版:声学理论与工程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目錄:
|
序言
前言
第一篇 声学基础理论
1 声波方程与声波基本特性
1.1 噪声与声波
1.2 声压基本概念与度量
1.3 声波方程
1.3.1 流体的三个基本方程
1.3.2 -维声波方程
1.3.3 三维声波方程
1.4 平面声波基本特性
1.4.1 平面声波基本解
1.4.2 声波传播速度
1.4.3 声波的阻抗
1.5 声场的能量关系
1.5.1 声能量密度
1.5.2 声功率与声强
1.6 声学量的级与分贝单位
1.7 响度级与等响曲线
1.8 计权声级
1.9 声波的叠加
1.9.1 相干声波的叠加
1.9.2 不相干声波的叠加
1.9.3 噪声声压级的叠加
1.10 噪声的频谱
1.10.1 倍频程滤波
1.10.2 A声级修正
1.11 声波的反射、折射与透射
1.11.1 声学边界条件
1.11.2 垂直入射的反射与透射
1.11.3 斜入射的反射与折射
1.11.4 声波通过中间层的反射与透射
1.11.5 传声损失与质量作用定律
2 声源的辐射
2.1 脉动球源
2.1.1 球面声场
2.1.2 声波辐射与球源尺寸的关系
2.1.3 辐射声场规律
2.1.4 球面声场的能量关系
2.1.5 辐射阻抗
2.2 偶极声源
2.2.1 偶极辐射声场
2.2.2 辐射声功率
2.3 活塞式声源
2.3.1 点声源
2.3.2 活塞辐射声场
2.3.3 活塞声源辐射阻抗
2.4 无规相位活塞声源
3 声波在管道中传播
3.1 管中驻波
3.1.1 管中驻波声场
3.1.2 负载声阻抗率与吸声系数
3.2 阻抗转移公式
3.2.1 末端为刚性的输入阻抗
3.2.2 末端开放的输入阻抗
3.2.3 亥姆霍兹共鸣器
3.3 截面积突变管中的声透射
3.3.1 两根不同截面的管中声的传播
3.3.2 中间扩张管的传声特性
3.4 有旁支的管中声传播
3.4.1 旁支对声波传输的影响
3.4.2 共鸣器旁支
3.4.3 有限长封闭管旁支
第二篇 噪声控制
第三篇 结构声及其控制
第四篇 声学工程测量
|
內容試閱:
|
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既古老而又迅速发展着的学科,其应用已渗透到几乎所有重要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有人说,早在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就出版了宏篇巨著《声学理论》,声学理论已经完备,还有什么值得研究?但是,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上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在展望物理学发展前景时,却指出:声学在物理学中外在性最强、然而也是研究得最不充分的一个分支。这表明,声学尚有十分广阔的领域有待研究和开发应用,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及对其防治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有关噪声的环保法令、法规也在不断出台和完善,人们要求宁静的生活、工作环境和舒适的交通工具是现代社会的必然结果,对于舰艇,人们不仅要求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声隐身性能即水下辐射噪声要小。因此,作为声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和声学理论的直接应用,在噪声控制领域,还有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近年来,海军工程大学振动与噪声研究所与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开展了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多项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很有必要出版一本既有一定声学理论深度、又与当代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著作,因此产生了合作编著本书的初衷。但一旦付诸行动,又感到困难重重,恰逢其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原所长张淑仪教授给予了亲切关怀、积极鼓励和多方指导,才使我们有勇气最终完成了本书,张教授又亲自为本书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对张教授的关怀、鼓励和指导,我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在本书初稿完成之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张德俊研究员审阅了全文,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