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出于两个动因。第一个动因是:美国经济崛起是如何通过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的?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战略大转型来说,这些历史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哪些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借鉴?与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不同,美国的经济崛起是通过典型的内向型经济实现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从南北战争到1914年,美国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很低,长期保持在12%至14.1%之间。其次,国内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岁月里,英国出口了14的工业品,但美国出口的工业品还不到110。 ① 再次,企业存在严重的内向倾向,美国公司只是在建立起全国性的销售分配网络之后,才对国外市场感兴趣。 ② 最后,美国经济崛起是通过“铜墙铁壁”般的高关税保护实现的。 ③ 实际上,本课题的这一研究动因可以远溯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笔者对东亚模式危机的研究上。当时,笔者就对美国的大国崛起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对当时的课题组成员多次谈到美国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这种看法在该课题最后出版的著作中得到了表达:东亚模式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并不适合于发展中的大国,“大国国内市场规模的发展足以使企业生产达到规模经济,分工和专业化的深化完全可以靠国内市场的扩张实现。因此,仅靠出口导向,中国将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方面,美国19世纪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① 。由于笔者当时在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后一直忙于演化经济学研究和演化经济学译丛的翻译等工作,直到2008年才腾出时间重新回到早先的这个夙愿上。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扩大内需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路也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赞同。因此,笔者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能够起到启迪和借鉴作用。本课题研究的另一个动因则来自对经济思想史中失踪的美国学派的兴趣。研究美国学派的意义主要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提供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并恢复该学派在经济思想史中的历史地位。按照迈克尔?赫德森的看法,贯穿于19世纪的“政治经济学的美国学派”指导了美国经济的崛起,该学派经济学家提出了与政治经济学的“英国体系”相对立的“美国体系”,制定了美国经济崛起的大政方针并为之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奇怪的是,在目前的西方经济思想史教科书中,美国学派却几乎完全被人们所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