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售價:NT$
290.0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NT$
395.0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NT$
440.0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NT$
340.0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NT$
240.0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
內容簡介: |
本书融合了作者20余年新闻采访实践和教学的经验与思考,其鲜明特点是,注重了网络传播时代的新闻采访特色,将采访原理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采访技能的培养,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可操作性,形式新颖、活泼。本书适合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教学,亦适合新闻工作者、新闻爱好者提升专业技能之用。
|
關於作者: |
武斌,男,副教授,就职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曾任学校外语系副主任,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从事访问学者一年研究领域为新媒体、网络传播等方向。
|
目錄:
|
绪论
第一节 媒介融合的概念
第二节 媒介融合的演进
第三节 媒介融合对采访者的要求
第一章 记者角色
第一节 记录时代
第二节 记者由来
第三节 采访历史
第二章 理解新闻
第一节 新闻定义
第二节 新闻价值
第三节 新闻敏感
第四节 新闻线索
第三章 认知采访
第一节 采访形式
第二节 采访作风
第三节 采访性质
第四节 找到合适的受访者
第五节 质疑、核实、求证
第四章 采访前的谋略
第一节 选题策划
第二节 明确主题
第三节 查阅资料
第四节 拟定采访提纲
第五节 采访前的沟通
第六节 采访前的准备
第五章 非言语符号
第一节 得体的着装
第二节 目光的交流
第三节 丰富的面部表情
第四节 文明大方的姿势
第六章 采访的技法
第一节 提问技巧
第二节 提问方式
第三节 认真倾听
第四节 细心观察
第五节 做好笔记
第七章 采访注意事项
第一节 采访前后的细节
第二节 采访的伦理规范
第三节 采访应反思的现象
第四节 发现、培养与使用新闻来源
第八章 采访笔记的应用
第一节 保留采访笔记
第二节 总结采访经验
第三节 撰写实践报告
第九章 采访案例分析
第一节 提问缺主题的案例
第二节 提问不质疑的案例
第三节 提问缺乏质证的案例
第四节 创造和谐采访氛围案例
第五节 深入现场采访提问案例
第十章 记者修养
第一节 渊博的知识
第二节 高尚的道德
第三节 健康的体魄
第四节 过硬的文笔
第五节 理性的思维
第六节 严谨的作风
第七节 深邃的思想
第八节 崇高的理想
附录一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2009年11月9日修订)
附录二 职业新闻记者协会(SPJ)职业伦理规范 1996年9月制定
附录三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ASNE)原则声明
附录四《圣路易斯邮报》准则约瑟夫?普利策(1907年4月10日)
附录五《马里恩(印第安纳)星报》编辑部信条沃伦 G. 哈定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 言
采访是新闻传播的基础,是整个新闻生产流程中的第一道程序,它是记者为传播新闻事实而进行的搜集报道材料的活动。采访质量决定着新闻写作的质量,决定着新闻传播的效果。没有采访,我们今天就无法获得大千世界丰富、生动、鲜活的事实信息,也无法对大众传媒产生持久的兴趣。
人们对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没有了解过的新鲜知识,没有涉足过的地域,没有办法亲眼目睹的事件,没有机会面对面的人物等等充满了好奇,正是是记者的采访报道满足了我们对世界的渴望和关注,由此建构了我们对于世界的想象和认知。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现场去采访获取新闻材料,通过提问、倾听、观察,在质疑中核实,在核实中求证,用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平衡的新闻专业主义技巧报道事实真相。
新闻有句行话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好新闻源自记者全面、深入的采访。作为一名记者,首先得掌握新闻采访的技能。这是新闻职业生涯的起点。
新闻价值中首要的就是时效性,因此,新闻采访必须在截稿期限的压力下,在短时间里快速完成,所以,采访是记者完成新闻报道所面临的第一道难关,闯过去了,压力就会减轻许多。每一次采访对于记者都是一场艰苦的挑战,不能懈怠,只能全力以赴。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将人类带入了多功能一体化的融合媒体传播时代,新闻传播更高效、更便捷,网络成为海量信息的聚集地,为记者采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也出现了一种不好的现象,有的记者将跑新闻变成了泡新闻,不愿意吃苦受累去现场采访新闻,而是守在电脑前,从社交网站网民热议某件事中改写新闻,或者以网民发的一段视频改写新闻,更有甚者,搜罗一些所谓民生新闻,如菜价、水果价格浮动,保姆费用上涨等,把其中的新闻要素本地化就算完成了报道。有一名实习的学生在提交的实践报告中就提到:《本地保姆月服务涨至1500元》和《荔枝收购价比往年下降60%》这两篇报道就是一位记者搜索了浙江省的新闻之后,派他去保姆中介所和水果超市等地搜集价格资料,套用网上同类新闻模式写出来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新闻热线和QQ联系当事人,询问情况后就完成了报道。结果,所有报道千篇一律,缺少个性。
从网上搜集信息获得灵感,结合本地的实际采访是一条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但直接套用现成的报道,更换部分要素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有违新闻职业的操守。试想,如果记者受到其他媒体的启发,自己深入到保姆市场和水果批发市场做调查研究,换一个角度做报道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一台没有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复印机。如果在深入采访中发现了新的线索,那就更有意义了,报道也更有价值,何必要吃别人嚼过的剩饭呢?一个有事业心,有自尊心的记者是不屑于如此做新闻的。
跑现场还有一个莫大的好处是,记者从中结识了新朋友,拥有了更广的人脉资源,建立了自己独有的新闻来源资源库,今后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新闻线索,这样丰厚的收获岂是泡互联网写新闻所能够得到的?诚然,有的事可以利用互联网上比较全面、具体的材料,经过核实写新闻,有的事也可以电话采访或QQ采访,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事,复杂的事能依赖互联网完成写作吗?如果以为泡互联网就是新闻采访,不用跑腿去现场就能成为好记者,那是行不通的。首先,这种依赖互联网写新闻的习惯一旦养成,稍不留神就会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所蒙蔽以讹传讹,酿成职业生涯的耻辱;其次,这种依靠互联网制造新闻的方法固然简单、高效,但长此以往,记者会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脱离社会,脱离基层。记者不去现场观察、倾听、提问,无法获得直观的、生动的、有人情味的信息,无法看见提问所无法获得的细节,写作也会变得干瘪、沉闷、乏味。
记者有关心社会、关心民生的热心肠,敬业爱岗,才会有为受众服务的真情实感。值得欣慰的是,发现上述问题的同学在实习中也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他的指导老师是一位踏实的女记者,关心弱势群体,写作中带有浓浓的人情味,经常与百姓接触交流,态度和善,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有什么线索,民众都会第一时间提供给她。试想,如果依赖互联网写新闻,脱离民众,这名女记者能获得人们如此信任和喜爱吗?人的职业自豪感离不开社会、他人对自己的赞赏,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我想,这种力量是激励女记者采访激情永不衰竭的动力。
尽管人类进入了互联网引领的新媒体时代,但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新闻采访的专业主义范式仍旧是从事新闻职业的记者恪守的圭臬,深入现场倾听、观察、提问的采访技术并没有过时。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包装语有四句话:质疑的精神、平衡的意识、平等的视角、平静的心态。这四句话也可以作为记者应遵循的采访报道职业规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闻报道的源头和活水是社会生活中的新闻事实,记者必须通过采访才能报道事实,只有好的采访才有好的报道。
著者
2016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