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本书的学术价值:由于三元悖论理论解释的直观性,它被一些经济学家当做汇率制度或相关政策选择的标准,但是三元悖论仅仅解释了在固定汇率制、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开放三者之间选择两极,这一概念过于简化,忽略了现实经济环境,仅仅局限于"三元悖论"进行长期制度选择,必然走向歧途。
本书通过对德国历史实证研究发现,开放资本账户和汇率的浮动并不必然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1979-1981年与1982-1985两个历史阶段,德国资本账户开放,同时实行浮动的汇率制度,实证研究的数据表明这两个阶段货币政策表现出非独立性。但是结合该时期德国的史料研究发现,1979-1981年德国的货币政策可以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目标,1982-1985年德国出现了经济增长和通胀率下降。因此得出三元框架下选择两极并不必然保证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货币政策独立性也不必然是政策选择的依据,政策的选择还是应该以实行哪种政策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良好运行为基础。对德国问题更深入的研究将对于突破以三元悖论为政策选择标准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本课题的应用价值:二战后,德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汇率升值也成为困扰该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难题。面
|
內容簡介: |
本书拟从理论上回答中间状态下货币政策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维持有效性,并用德国的历史加以验证,进一步解释在巨额经常项目顺差前提下,如何利用汇率政策和资本管控来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结论是:理论上,资本部分管制、货币政策失去部分独立性和存在被动干预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三元悖论中间状态下,货币政策仍然有可能有效调节经济。德国的经验印证了这一结论。尽管面临巨额经常项目顺差带来的升值压力,但德国借助欧洲货币体系(EMS)集体的力量减小了汇率升值的幅度,降低了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而巨额经常项目顺差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则通过资本外流以及中央银行的有效冲销来化解,*终保证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關於作者: |
魏曼,女(1978-),北京师范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任教于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金融学院,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1
1? 1 研究背景 2
1? 2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7
1? 3 研究方法 8
1? 4 创新与不足 9
第二章 三元悖论内容及发展 11
2? 1 关于三元悖论的探讨 12
2? 1? 1 三元悖论由来及基本含义 12
2? 1? 2 三元悖论是否成立的讨论 13
2? 1? 3 关于三元悖论中间状态的理论探讨 13
2? 1? 4 关于三元悖论政策组合效果的探讨 14
2? 2 三元悖论三个政策目标度量的研究 15
2? 2? 1 汇率制度弹性的度量 15
2? 2? 2 资本账户开放度的度量 16
2? 2? 3 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度量 18
2? 3 三元悖论框架下德国问题研究 19
2? 3? 1 德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19
2? 3? 2 德国汇率波动情况研究 21
2? 3? 3 德国资本流动相关研究 22
2? 3? 4 德国中央银行冲销问题研究 24
2? 4 小结 25
第三章 三元悖论中间状态的提出及界定 27
3? 1 三元悖论中间状态概念的提出 28
1
3? 2 三元悖论中间状态的界定 30
3? 3 德国三元悖论中间状态的判定 32
3? 3? 1 汇率制度弹性的度量 32
3? 3? 2 资本账户开放度的度量 36
3? 3? 3 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度量 40
3? 4 小结 45
第四章 三元悖论中间状态货币政策效果理论探讨 47
4? 1 三元悖论的理论基础M-F 模型 48
4? 1? 1 M-F 模型的基本假设 48
4? 1? 2 不同资本流动条件下货币政策效果 49
4? 2 三元悖论中间状态的货币政策效果 52
4? 2? 1 三元悖论中间状态的 M-F 模型假设 53
4? 2? 2 中间状态货币政策效果讨论 54
4? 3 德国的三元悖论中间状态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62
4? 3? 1 符合德国国情的 M-F 模型的假设 63
4? 3? 2 德国马克被动升值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64
4? 3? 3 国际收支失衡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65
4? 4 小结 66
第五章 德国三元悖论中间状态时期货币政策有效性检验 67
5? 1 1974-1990 年德国各时期经济情况 68
5? 1? 1 1974-1978 年: 衰退后的复苏 68
5? 1? 2 1979-1981 年: 紧缩的货币政策 71
5? 1? 3 1982-1985 年: 宽松的货币政策 73
5? 1? 4 1986-1990: 多重目标的货币增长和逐渐的紧缩回归 74
5? 2 德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检验 76
5? 2? 1 数据的选取 77
5? 2? 2 德国物价、 利率、 产出的误差修正模型 77
5? 3 小结 80
2
德国三元悖论政策组合效果研究及启示
第六章 中间状态时期德国马克汇率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83
6? 1 汇率升值后的经济后果 84
6? 1? 1 德日两国出口占 GDP 的变化率对比 84
6? 1? 2 德日两国 GDP 的增长率对比 85
6? 2 德日两国汇率比较 86
6? 2? 1 两国名义有效汇率的比较 86
6? 2? 2 两国实际有效汇率的比较 87
6? 2? 3 两国名义汇率比较 87
6? 3 德国马克汇率浮动因素分析 89
6? 3? 1 德日两国承受的升值压力比较 89
6? 3? 2 EMS 的形成过程及运行机制 94
6? 3? 3 EMS 维持马克汇率稳定 98
6? 4 德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00
第七章 中间状态的德国资本流动、 冲销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103
7? 1 国际收支失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04
7? 2 德国国际收支情况及对经济的影响 105
7? 2? 1 德国的国际收支情况 105
7? 2? 2 德国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 107
7? 3 德国资本流动因素分析 110
7? 3? 1 德国短期资本的确定 110
7? 3? 2 所受影响国家的确定 111
7? 3? 3 模型的建立及选取 113
7? 3? 4 VAR 模型的构建 116
7? 3? 5 VAR 模型的结果分析 117
7? 3? 6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的方差分解 119
7? 4 德国冲销效果检验 122
7? 4? 1 德国央行冲销的主要工具 122
7? 4? 2 理论模型的建立 124
7? 4? 3 实证检验 126
3
前 言
7? 5 小结及启示 131
第八章 德国三元悖论政策组合效果概述及对中国的启示 135
8? 1 德国三元悖论政策组合效果概述 136
8? 2 中国的三元悖论政策组合及存在问题 138
8? 2? 1 弹性增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38
8? 2? 2 逐渐开放的资本账户 141
8? 2? 3 受到汇率波动影响的货币政策 143
8? 2? 4 新形势下的中国三元悖论难题 144
8? 3 德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46
8? 3? 1 理论启示 146
8? 3? 2 操作启示 149
参考文献 151
4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导论
图1-1 德国经常账户与经常账户余额占当年GDP 比重
数据来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S 数据库。
数据说明: 经常账户余额占当年GDP 比重数据为作者测算。
值得研究的是, 尽管遭受了广场协议、两德合并等重大外生冲击, 但德国都
较好地化解了外部压力对国内的负面影响, 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德意志联邦银行法》中明确规定德国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是维护价格稳
定。德国中央银行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也确实实现了这一目标, 从而为德国经济
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表1-1 显示了西方六国各时期的通胀率水平。1971-
1998 年德国年均通胀率为3? 5, 与日本持平, 但远远低于其他工业国家。英国、
法国、意大利与德国同处于欧洲大陆, 但是通胀水平分别是德国的2? 4 倍、1? 7
倍和2? 97 倍。此外, 表1-1 中的标准差显示, 就通胀率变动的稳定性来说, 德
国也明显优于其他国家。
表1-1 1971-1998 年西方六国平均通胀率
各个时期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
1971-1980 9? 6 5? 1 7? 9 14? 1 6? 99 14? 9
(2? 4) (1? 6) (5? 2) (5? 9) (1? 9) (5? 1)
1981-1990 6? 3 2? 8 1? 5 6? 8 4? 2 10? 7
(3? 7) (1? 1) (0? 98) (2? 6) (2? 1) (4? 8)
4
德国三元悖论政策组合效果研究及启示
续表
各个时期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
1991-1998 1? 5 2? 3 0? 5 2? 9 2? 1 4? 3
(0? 6) (1? 8) (1? 1) (1? 8) (0? 6) (1? 6)
1971-1998 6? 1 3? 5 3? 5 8? 3 4? 6 10? 4
(4? 2) (1? 9) (4? 6) (6? 1) (2? 6) (5? 9)
注: 德国1990 年之前为联邦德国。括号内均为标准差。
数据来源: World Bank 数据库, 结果经作者计算得出。
第二, 稳定的经济增长水平
一般认为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实际利率, 从而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
的。但是对比西方六国在1971-1998 年人均GDP 增长率的平均值, 可以发现,
低通胀率的德国经济增长水平高于高通胀率的法国、英国、美国。值得研究的是
日本,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日本和德国都对美国形成了巨额贸易顺差, 1985 年广
场协议迫使日元、马克升值。但是两国采取的不同政策措施对两国的经济发展产
生了不同影响: 1971-1990 年日本的人均GDP 增长率平均值都高于德国, 20 世
纪90 年代以后, 尽管两德的统一拉低了德国的经济增长率, 但是对比同期明显
下降的日本, 德国的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同样, 标准差显示的数值也说
明德国经济增长率变动也处于非常稳定的水平。如表1-2。
表1-2 1971-1998 年西方六国人均GDP 增长率: 平均增长率
各个时期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
1971-1979 3? 3 3? 1 3? 5 2? 3 2? 6 3? 4
(2? 1) (1? 8) (3? 1) (2? 5) (2? 4 ) (2? 9)
1980-1989 1? 7 1? 9 3? 7 2? 3 2? 1 2? 5
(1? 2 ) (1? 2) (1? 6) (2? 4) (2? 6) (1? 3 )
1990-1998 1? 3 1? 7 1? 4 1? 8 1? 8 1? 4
(1? 2) (1? 8) (2? 1) (2? 4) (1? 5) (1? 1)
1971-1998 2? 1 2? 2 2? 9 2? 1 2? 1 2? 4
(1? 7) (1? 7) (2? 5) (2? 3) (2? 2) (2? 0)
注: 德国1990 年之前为联邦德国。括号内均为标准差。
数据来源: World Bank 数据库, 结果经作者计算得出。
第三, 稳定的低失业率
对比西方六国1984-1998 年的失业率可以看出, 与同处于欧洲大陆的英国、
5
第一章 导论
法国、意大利相比, 德国的失业率远远低于这些国家。德国与美国相比, 除了
1998 年两国失业率相差无几, 其他15 年平均比美国低2? 7 个百分点。尽管德国
的失业率略高于日本, 考虑到日本与其他国家关于失业率统计方法上的不同①及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导致的低失业率(浅子和美②, 1998; 宁坚, 2012③), 德国
在就业问题上也体现出稳定的高就业水平。如表1-3。
表1-3 1984-1998 年西方六国平均失业率
各个时期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
1984-1990 10? 0 2? 9 2? 5 9? 7 6? 3 10? 3
(0? 5) (0? 4) (0? 3) (2? 1) (0? 9) (0? 7)
1991-1998 11? 5 3? 9 3? 0 8? 5 6? 0 11? 1
(1? 3) (0? 7) (0? 7) (1? 4) (1? 0) (1? 1)
1984-1998 10? 8 3? 4 2? 8 9? 0 6? 1 10? 7
(1? 2) (0? 7) (0? 6) (1? 8) (1? 0) (1? 0)
注: 德国1990 年之前为联邦德国。括号内为标准差。
数据来源: World Bank 数据库, 结果经作者计算得出。
观察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西方六国的经济指标可以发现, 德国无论是在通
胀率、人均GDP 增长率还是失业率方面, 都显示出较他国变动更加稳定的特点。
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到两德合并前, 德国和日本面对同样的外界压力,
最后的发展却大相径庭。日本在20 世纪90 年代资产泡沫破灭, 出现了失去的
十年; 德国即使受到两德合并的影响, 仍然保持了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在布
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到两德合并前这段时期里, 德国是如何化解巨额经常项目顺
差的压力, 实现在汇率被动波动, 资本账户不完全开放条件下保证经济的稳定增
长? 德国的汇率是如何变化, 资本流动又对货币政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在当
前的贸易、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 对三元悖论理论进行扩展, 以德国成功经验加
以验证, 探寻德国在开放条件下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平稳发展的原因, 对于中国进
一步的政策选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6
德国三元悖论政策组合效果研究及启示
①
②③
日本的失业者是完全失业者 和完全失业率。例如, 登记求职并在等待就业的人在日本的统计
中就为就业者, 而美国则为失业者; 美国短期解雇的对象都被统计为失业者, 而日本则没有这种统
计。出自《朝日新闻》1995 年11 月1 日经济版编委中川隆生的文章: 促进雇佣多样化是当务之急。
浅子和美. 日本经济[M]. 东京: 有斐阁, 1998?
宁坚: 日本低失业率形成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2 (7): 107-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