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语文不是语文书

書城自編碼: 298700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語言文字
作者: 苏祖祥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087117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0/175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周易
《 周易 》

售價:NT$ 203.0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乾隆制造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1
《 燕园困学记 》
編輯推薦:
语文不是语文书,作者的这个说法并非故作惊人之语,前辈教育家早就有过类似的论断。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林语堂也说过: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书。
在这个意义上,作者所做的工作,无非是尽力拓展语文的无限性,将有限的语文书带入无限的语文天地,从而找回因长期的知识点导向而丧失的语文灵魂,重新为语文教育定位。
全书共分三辑,包含三个不同的版块:观察民国《国文百八课》与台湾《国文》,是在汉语的内部,探索典雅晓畅的国文路径;研究美国语文,是跃出了汉语,跨语言地比照出国内语文、国内教育的诸多不足;还有一些文章,则是从个体的生命成长、社会的制度建设、时代的精神状况等方面,反观语文与教育。
作者已在讲台上站了三十一年,致力于找回语文的真实意义,却一向信奉温和、节制、平衡的渐进主义。据他自己说,既能顾及学生的高考目标,又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他不愿急功近利地逼学生死学,也不愿华而不实地放空炮。他不会只顾眼前,一切围着分数转,也不会故作惊人之语,凌空蹈虚,愤世嫉俗,而是尽自己所能,帮学校联系作家、学者和名师做讲座,开阔师生的眼界。
作者试图为语文寻找坐标原点,从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中寻找语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试图为语文划定独立版图的语文学专著。作者将趣味性与学术性、可读性与思辨性融为一炉,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采用全方位的观察视角,却始终聚焦于语言文学。全书分为三辑:*辑他山之石运用诠释学理论,对《美国语文》的语言本质、历史框架、实用训练、逻辑体系、价值追求作出解读,并与人教版语文进行全面比较;第二辑鉴往知来对民国时期的《国文百八课》以及台湾地区的《国文》教材进行分析,指出语文是语言科学与文学艺术的融合;第三辑教有所思记录实践、解读经典、评析书事,尽得教书读书之乐。本书书名意在强调:语文的丰富性绝不是有限的课本所能涵盖,因此可以说,语文的真功夫在语文课本之外。
關於作者:
苏祖祥,湖北省仙桃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仙桃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热爱阅读,希望一直把阅读当作一种需要;热爱教书,希望为未来社会培育更多具有独立人格和权利意识的公民;热爱思考,希望凭借思考的力量让自己变得聪明一点;热爱写作,希望把写作当作一个去掉伧俗之气、葆有自身元气的过程。在《新京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重庆时报》《书屋》《人民教育》《名作欣赏》《教师博览》《中华家教》等报刊发表文章若干,并有多篇文章被共识网、爱思想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新华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目錄
目录
辑一 他山之石 001
何为语文?语文何为? 002
《美国语文》观察之一
历史:为语文建立坐标 014
《美国语文》观察之二
探险与逐富 034
《美国语文》观察之三
度尽劫波与向死而在 043
《美国语文》观察之四
诠释与文本同等重要 052
《美国语文》观察之五
理解人类共同体经验的一个视角 081
《美国语文》观察之六
0 0 2 语文不是语文书
辑二 鉴往知来 093
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094
以《国文百八课》为例
植根于历史和本土之中的文学之花 127
台湾《国文》掠影之一
固守文化本源,融入主流文明 137
台湾《国文》掠影之二
杜甫诗歌的同心圆结构 147
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为中心
《沙之书》的宗教情怀 160
语文如何走出不尴不尬的境地? 163
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学语文教材 179
以独立看待语文 183
辑三 教有所思 193
阅读是人的第二生命 194
高三读书报告会
直心为德 同类为伦 204
? 0 0 3
真善美只能由真善美孕育 222
反观一个让孩子恐慌的年代 225
我们为何总拿高考作文寻开心? 229
为什么今天的汉语越来越猥琐? 236
谈论汉语猥琐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244
附录 一种执着,守护写作 250
后记 别求新声于异域 260
內容試閱
序一 心事浩茫连语文傅国涌



最初知道苏祖祥大约是在李玉龙主持的第一线网站。那时,《教师之友》消失不久,但一批散布天南海北、心存梦想的中小学教师已在李玉龙身边聚起来,他们当中除了2003年来过我家的范美忠、郭初阳、蔡朝阳、周仁爱、吕栋等,我有印象的包括当时还在重庆涪陵的魏勇,也包括湖北仙桃中学的两个语文老师,其中就有苏祖祥。这批老师大部分是70后,苏祖祥则是60后,比我还大几岁。
第一次见到他已经是2006年4月。胡发云的长篇小说《如焉》在武汉东湖开了一个特别的研讨会,许多非文学界的朋友与会,其中就有蔡朝阳和苏祖祥等中学教师,朝阳叫苏祖祥老苏。他之获邀是因他的评论《如焉:我们到哪里去?》最初在天涯社区的关天茶舍发表,引起了不少的关注。那是一次难得的盛会,丁东、崔卫平、艾晓明、邓晓芒、李工真、赵林、刘洪波等都在。我们外地去的住在东湖宾馆,正值春天,满眼绿色,处处有花,湖水浩荡,清风徐来,每当夜色四合,我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半夜才罢。
朝阳说老苏2002年就有思想随笔发表于《书屋》杂志,也活跃在当时勃兴的网络论坛上,如天涯社区、凯迪社区,后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爱思想网、共识网等网站也刊发过他的文章,有思想随笔、文化和历史评论,也有时政评论、国际评论,这在中学语文教师中很不简单。当时,我很想编一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简明世界文明史》,主要了解希腊、罗马、荷兰、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文明进程,想邀请这批在第一线任教的中学教师执笔,祖祥选了俄罗斯,并很快写出了一篇相关长文《十二月党人:掠过夜空的流星雨》。这个计划因多数人没有完成而流产,而他是其中写出了文章的两个人之一。
2008年深秋,应他之邀,我曾专程去过他们仙桃中学,做了一场题为《自然科学家的人文视野》的讲座。记得那次郭初阳与我同行,魏勇也从北京过来,他们分别上了一堂作文公开课和历史课。我们在仙桃住了一宿,聊得很晚,他对胡适的自由主义理念颇为认同,在许多现实问题上,我们也有共识。临别之际,他和几个同事执意要送我到武汉,交给接待我的朋友才肯离开。隆情高谊,我一直铭感于心。期间,他也来过杭州几次,每次都有美好的相聚。
2013年5月,我主编的回望民国教育系列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问世,在温州苍南中学举行首发式,还有一场民国教育研讨会。他也赶来了,并在会上做了一个何为语文?语文何为?的发言,他认真地写了长篇发言稿,可惜给他的时间不够,只能说个大概。他把全文发给我,我觉得颇有新意,特别是对美国语文与中国语文的对比,视野开阔,我建议他在发言稿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思考、修改。这里有个小小的插曲,他最初对三种语文课本(现行人教版语文、美国语文、民国语文)进行比较时,把北京某书商找人编的民国中学语文,当作了民国时期的原版课本。此书出版之前,书商曾找我为此写序,我便指出这一点,这只是从民国时期不同中学国文课本上的选文中汇编而成的,无法体现民国课文本身的特质,没有答应写序。我指出这一点后,老苏及时删去了相关的分析和比较,把重点放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与美国语文课本的比较上。
这也成为他2014年 美国语文观察的开始。当时,正好山西的老牌杂志《名作欣赏》找我约稿,我便把他推荐给了主编。很快由他主持的美国语文观察、《国文百八课》观察、台湾《国文》观察等系列便源源不断地推出。其间他还邀请蔡朝阳、杨林柯、周迪谦、李华平等同行执笔,蜀中作家冉云飞、陕西作家狄马以及孙绍振教授也加入进来,构成了一次小小的语文研究热,相关文章曾被《中国教育报》微信公共平台、共识网、爱思想网转载。
《名作欣赏》编辑和他几次邀我执笔,我因杂事缠身,腾不出手,未曾介入。但我一直留意这一系列的语文教材观察,并由衷地为他们所做的工作感到高兴,尤其为祖祥的努力感到欣慰。今年夏天,我们在大连的《教师博览》第二届阅读论坛上相遇,他跟我说起,他的书将要出版,嘱我写序。
他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他的视角始终不离语文,却又摆脱了寻章摘句、碎片化的学科束缚,深入到语文的本质,触摸到思想的语文和语文的思想,从语言学、文艺学、历史学、伦理学、诠释学、哲学等角度,对教材编辑、文本解读、训练体系都有新的独特理解。他的《历史:为语文建立坐标》一文有较强的形而上思辨色彩,不少思路与我平时的思考不谋而合。
语文不是语文书,他的这个说法并非故作惊人之语,前辈教育家早就有过类似的论断。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林语堂也说过: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书。 在这个意义上,祖祥所做的工作,无非是尽力拓展语文的无限性,将有限的语文书带入无限的语文天地,从而找回因长期的知识点导向而丧失的语文灵魂,重新为语文教育定位。
语文不是语文书,意味着真正的语文不是几本语文教科书所能涵盖的。他在书中反复强调,语文的范围包括语言和文学,也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真正的语文应该对人类文明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只有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创造活动葆有永不衰竭的兴趣和爱好,对语言积累、言语活动、文学艺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语文才有可能是活泼的、充满生命力的,语文之树才能长青。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他提出真正的语文在语文课本之外,可谓深得语文个中三昧。
他已在讲台上站了三十一年,致力于找回语文的真实意义,却一向信奉温和、节制、平衡的渐进主义。据他自己说,既能顾及学生的高考目标,又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他不愿急功近利地逼学生死学,也不愿华而不实地放空炮。他不会只顾眼前,一切围着分数转,也不会故作惊人之语,凌空蹈虚,愤世嫉俗,而是尽自己所能,帮学校联系作家、学者和名师做讲座、开课,开阔师生的眼界。
他试图为语文寻找坐标原点,也就是从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中寻找语文的真谛。他常常说,语文实际上承担着寻找言说方式、探寻生命意义、追问存在理由、凸显个体尊严、形塑民族性格的重任,承担着为每一个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的责任,换言之,语文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和言说体系。与此同时,当然也为语文教师自己找到安身立命之本。可以说,他找到了。他喜欢鲁迅先生的诗句心事浩茫连广宇。作为一名将大半生的有效生命奉献给了讲台的教师,成全学生更是他的心愿,他所期待的就是一个个元气淋漓、生命健旺的公民茁壮成长起来,一个新的时代渐行渐近。他一面紧贴着大地,默默前行;一面志存高远,仰望星空。心事浩茫连语文,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2016年10月7日完成于杭州

何为语文?语文何为?
《美国语文》观察之一


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再次让社会各界聚焦语文。一时间,语文的性质、母语的地位、教材的编写、语文的教学和考查纷纷成为社会热点,也成为语文人常说常新的话题。本着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原则,抱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在此,我们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以下简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和《美国语文》进行一番分析,以期促进对语文的进一步思考和改革。
一、语言和文学
语文即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他人相互交流,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正是因为人的语言比猿鸣、狮吼、虎啸、犬吠、鸟啼、狼嚎、马嘶更有优势,具备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的沟通功能,人类才能在10万年到6万年前变得比狮子、大象更为强大,走出丛林,走出东非大裂谷,走向欧洲、亚洲、大洋洲和美洲。语言包括文学,但不仅仅限于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而存在的文学。语言的艺术即文学,文学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建构人性的重要一极感性的基石。文学艺术是兽性和人性的分水岭,是人性觉醒的标志,是敏感的精灵,是催生科学的助产士,是走出蛮荒的先头部队。距今至少两万两千年的奥地利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雕像,距今至少一万年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中的《受伤的野牛》,是人类走出丛林的标志,是艺术引导人类摆脱兽性的先导。文学艺术往往能够最早、最快地传达出人的七情六欲,最为敏感地感受到时代的需求,最为直观地扫描到人性的痼疾和社会的病灶,并引导人走进知性、理性、德性、灵性、神性的殿堂。文学艺术着力表现的真善美,不应该只是生活的点缀,而应该是我们生活的终极追求。试想,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里没有艺术的元素,没有美的因子,一间房子里没有色彩、线条、形状这些具有美感的元素,生活里没有流动的音乐,没有语言的沟通和滋润,那这个人的生活将与机器人没有什么两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意地栖居、在语言的家园安顿灵魂成为我们增进幸福感的最重要的指标。
工具性经常被视为语文的特性之一。其实,语言和文学不仅仅是工具,还是终极目标的体现者。毫无疑问,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飞速发展,在逐步增进人类福祉方面确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如果没有人文科学的制衡,如果没有文学艺术中的真善美的导引,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越发达,人类就越有可能加速向悬崖狂奔。侵华日军七三一细菌部队的高科技罪恶和瘦肉精的研制成功,已经可悲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火车头,必须要由文学艺术和人文科学的方向盘来掌控。
二、语言和言语
如果说语言是一个堆满钢筋、水泥、黄沙、砖块、石头的大仓库,那么言语则是建筑师利用仓库里的这些材料做成的房子。简而言之,语言是前人创造出来的已有的成果,言语则是动态的个人的表达过程。语文课程要达成的目标之一,就是唤醒学生潜藏在内心的表达欲望和言说本能,在已有成果的熏染下,逐渐习得言语技能。
是生活化的常态表达,还是文学化的非常态表达,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显而易见,除非一个人在文学方面天赋异禀,或者矢志于文学创作,而去着意训练自己的文学语言表达能力;更多情况下,应该是以学以致用的态度,选择学习生活化的常态表达,选择学会理性温和、清晰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是选择激情洋溢、义愤填膺、文艺范儿十足的表达方式。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但不能总是用文学的方式来思考和表达。在合同、法律、文书、广告、报告、书信、说明书等诸多文体构成的社会化活动中,更多的社会人需要学习实用性文体。尽管文学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万应仙丹、灵丹妙药。我们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元化的,就像我们的生命必须由空气、水、阳光、食物等诸多要素支撑一样。
三、有用和无用
 一项调查表明,认为中学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程度严重脱节的老师是8%,学生是10%;认为联系较少的老师是80%,学生是77%;认为联系密切的老师是12%,学生是13%。概而言之,大约90%的学生和老师都认为中学教材与现实联系脱节。
就人教版高中语文的情况来看,必修、选修名著导读多而庞杂,看上去面面俱到,实则视野狭隘;内容和文体、训练目标和训练项目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过于看重陈述性知识,忽视程序性知识和生成性知识,训练方式和训练目标显得零散而孤立、单一而苍白,缺乏系统性和渐进性。比如《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
长沙》的研讨与练习设置了三道题,分别是把握情感和节奏、意象与思想情怀的关系、延伸阅读。所设置的问题空洞无物,都是些空对空导弹,能够被老师采用的题目微乎其微,不能较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维度,不能对学生应对现实问题起到导引作用。要么是钻牛角尖式的螺蛳壳里做道场,要么是空对空式的大而化之,文艺腔调过浓,似乎非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诗人、文学家不可,而置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之目标于不顾。
再来看《美国语文》的课后训练。第一课是哥伦布的航海日志,课后的第一个导读设计是问题指南,问题指南之一是文学和生活,有三个题目:第一个是假设你是哥伦布航行的资助者,读到他的这段经历记录,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第二个讨论领导者的素质,第三个是欧洲人与北美洲当地人相遇有何不同反应,你从文中找到什么证据?换位思考,角色互换,同情之理解,推己及人,族裔平等,再现历史时空是其着眼点。问题指南之二是阅读理解,三个题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问题指南之三是思考,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别培养学生寻找证据支持、分析、概括、判断、提出假设、解释、推断、得出结论、综合、对比等理性思考的能力和习惯。问题指南之四是文学聚焦,在开始初步了解日志的文体特征之后,再次加深对日志的认识。第一题设置得尤为有趣:根据你的理解,哥伦布为什么经常在见到事物时想到它们的金钱价值?这道题把哥伦布这位英雄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一个有着正常的功利意识的人,一个有着人的种种缺陷的人。课后的第二个导读设计是作品累积,由点子库和微型写作课两个部分组成。点子库的写作要求有:从船员角度重写航海日志,续写哥伦布的日志,比较哥伦布不同时期的航海日志,进行社会研究连线。点子库的项目研究,之一是画一张哥伦布探险的地图,之二是哥伦布纪念收集。微型写作课由六个部分组成:口头航海报告,写作技巧重点,日志中的范例,构思,写稿,修改。五种感官细节的细致描述是此次写作技巧的重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健康连线的设计。在一篇课文的导读设计里,提到早期殖民者由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很多人得了坏血病。要求学生了解殖民者吃的食物和他们种植的谷物,然后根据历史条件,为一个早期殖民者的一天制定菜单。另外还有别具一格的海报设计、广告设计、媒体连线、音乐连线。如第四部分(相当于高一年级课文)第七课是威拉
凯瑟的小说《一场瓦格纳音乐会》,点子库的写作之二是媒体连线,情景设置是:乔治安娜婶婶决定要在红柳县开办一所音乐学校。要求学生制作一本宣传册,目的是说服内布拉斯加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所学校来上学。这个题目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性。之三是编辑评论。《一场瓦格纳音乐会》引起了一部分内布拉斯加人的强烈抗议,他们认为凯瑟不公正地描述了那个州。而凯瑟说这个故事是对拓荒者的力量和坚韧做出的一篇颂词。要求学生以一个内布拉斯加报纸编辑的身份,写一篇评论文章陈述并论证自己的观点。这道题则是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能力。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批判精神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设置这些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的百科全书式的问题,其理念是引导学生成为全方位发展的公民,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努力用已有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生成自己的言语,找到适合自己、也能被别人接受的言说方式。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使其体现出有思想的操作、可操作的思想的特点。从另一个层次来说,语文的有用不仅体现为在习得各种言说方式和技巧后,能够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需要,更体现为努力促进人的心灵世界的丰富和完善、全面和多元。情感体验,历史体验,换位思考,逻辑思考(包括解释、分析、推断、评价、综合、应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同理心,族裔和解与融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推己及人,宗教体验这些构成语文内核的感性、知性、理性、德性、灵性、神性,正是人类精神的核心所在。这是语文的无用之大用。关于有用和无用,重要和不重要,王朔有一段入骨三分的话:信仰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民主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自由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原则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能当饭吃的都不重要。我们信奉了猪的生活原则,于是乎我们也得到了猪的命运迟早给别人当饭吃。慕容雪村也有类似的表达:常有人会问:良心多少钱一斤?良知有什么用?我要说这些东西,真的没什么用,但它却是我们人之为人的根本意义,也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根本之处。对他人的苦难抱有同情,在很多时候都会显得不够精明。但越是狂热的年代,就越显出这些笨人的可贵。正是他们,人类社会才保住了起码的尊严和体面。
是的,在狮子、猎豹的眼里,人类颈项上的贝壳项链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在野牛、大象的眼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中的野牛无用而且无力;在鬣狗、胡狼的耳朵里,人类说话的声音没有它们的嚎叫来得有用和有力。然而,正是人类萌生出来的对美的追求和对交流的渴望,引导我们摆脱兽性,萌发人性,逐步走向文明和教化,成为越来越具有理性、德性、灵性、神性的万物之灵长。
物质性追求满足肉身的需要从功利角度出发,凡事考量有用与无用,当然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精神性追求满足灵魂的需要赋予物质性追求以意义,引领肉身摆脱本能的驱遣,更有其终极意义。灵与肉的追求把无用和有用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否定其中的任何一面,只能使人成为非人,就像从中间把纸币分开后只能得到两张伪币一样。真正的语文存在的意义,在于使受教育者习得生存的技能,并以人类文明的精华引领其思考存在的意义。

四、虚构和非虚构
大体而言,虚构类文学包括诗词、小说、戏剧、神话传说,非虚构类文学包括散文、随笔、演讲、报告、宣言、传记、论说文、回忆录、书信、日志等。两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虚构类文学和非虚构文学的篇目数据以及编辑特点如下:
人教版高中语文(这里统计必修15,以及《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虚构类文学89篇,非虚构类文学64篇,按照文体特点编排;突出特点是意识形态色彩较为浓厚,时代色彩较强,外来资源占一定比例;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因为其空对空的特点,基本上被师生忽略不计,而为应付高考计,师生要另外买辅导资料,做大量的练习。
美国语文(为12岁18岁所使用的《文学》教材,相当于从初中到高中):国内翻译过来时删去原版中的诗歌与戏剧,因此本文不统计虚构类文学作品和非虚构类文学作品的篇目;严格按照美国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编辑。编排体例为:全书由文明的交会国家的诞生国家的发展分裂、和解与扩张不满、觉醒与反抗繁荣与保护六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开篇讲述时代故事,由历史背景和本时期的文学构成。接下来是57篇课文,每篇课文前有阅读指导介绍作者及历史事件,有背景知识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下介绍相关历史,有文学与生活由联系你的经历写作专题聚焦组成,有文学聚焦介绍该部分的文体及其特征;然后是课文文本;课文后的问题设置由问题指南和作品累积两个部分组成,前已述及,此处不赘。当然,问题设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诠释和解读完全可以看作对文本的第二次创造,直接决定阅读和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决定言语的生成水平,决定思维的活跃度和创造性。
《美国语文》比较重视非虚构类文学,重视非虚构类能力的迁移和养成。特别是文本后的问题指南所设置的文学和生活阅读理解思考文学聚焦,每个单元后的作品累积所设置的点子库微型写作课,十分注重学生社会化、常态化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可以看成对常态表达能力的重视,对学以致用原则的持守。语文课程的定位应该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准备好基本的价值观、沟通能力、表达技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不是过度重视虚构能力、过度培养虚构能力,不应该把培养所有学生当诗人、文学家、科学家作为教材编写的目标。天才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五、本土资源和外来资源
《美国语文》十分看重本土教育资源,所选文章几乎全部是美国籍作家的作品(哥伦布是个例外)。值得关注的是,除了选取美国的立国根基《独立宣言》《葛底斯堡演说》作为课文外,《美国语文》十分看重选取少数族裔和女性作家的作品。有印第安人的神话,非洲黑奴的自传,非洲裔作家的小说,墨西哥裔作家的作品,华裔小说家谭恩美(成名小说是《喜福会》)的关于语言和言语的思考性散文。在平等理念下所产生的族裔融合,越来越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以至于成为不可碰触的政治正确的红线。民族熔炉、文明交会的特征体现得十分明显,立足本土、博采众长也成为美国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自信力的奥秘所在。

人教版《语文》课本则是古今中外熔于一炉。本土作家几乎全部是汉族,编者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但愿有一天,教材里出现《格萨尔王传》《乌古斯传》《江格尔》,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成为一个在学习语言时可以触摸到的事实。对不同思想资源兼收并蓄,可以彰显我们学习的迫切,也可以显示我们放眼全球的自信。
在编排体例上,人教版《语文》完全以文体特征为依据,给人以割裂散乱的感觉。一向关注教育的王丽老师写道:
1943年,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本笔记文选读序》一文中曾指出:这种编辑方法并不是绝无可商榷之处。前一篇彭端淑的《为学》,后一篇朱自清的《背影》,前一篇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章》,后一篇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就情趣上文字上看,显得多么不调和。他又说不调和还没有什么,最讨厌的是读过一篇读下一篇,得准备另一副心思。心思时常转换,印象就难得深切 。也正是基于此,1948年,叶圣陶、朱自清和吕叔湘三人合编了一套《开明文言读本》,试图进行文白并行的尝试,只是碍于种种因由,最终未能付诸实践。
而对于这种明显不调和的编排方式,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文言特有的语感,也不利于形成对文言文体的概貌认知,更不利于体会文言文背后隐含的文史哲贯通的中国传统知识结构。相反,由于中学文言教学一直过于注重语法,特别是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用法,还有意动使动等,严重败坏了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结果白话文言都没有学好,可谓两败俱伤。
本着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原则,在体现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思想性上,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和抽象思辨能力上,在编排体例上,在传播普世价值观上,在发掘本土资源上,在课后问题设置上,在语言和文学的平衡设置上,在虚构类文学和非虚构类文学的平衡设置上,希望人教版《语文》能够借鉴《美国语文》,着力体现中华文明传承的连贯性,挖掘文明内部的纠错能力,重新阐发、诠释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源之所在,以教材所体现出来的真善美,催生出受教育者内心潜藏的真善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