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复原力
》
售價:NT$
345.0
|
編輯推薦: |
1. 谁说创业一定要辞职?写给心怀创业梦想的上班族
2. 风行哈佛的10%创业咨询课
3. 只需投入10%的时间和资源,就能获得100%的财务自由
本书包含以下创业干货:
● 1份测试,发现创业基因
● 3个细节,赢得投资人青睐
● 5种模式,精准定位创业方向
● 8种策略,打造优质团队
|
內容簡介: |
还在全职工作和辞职创业之间苦苦挣扎吗?
传统的职业发展与创业之间并非水火不容,相反,它们可以互补。
与其在全职工作和创业之间痛苦抉择,不如选择10%创业模式,让本职工作给你提供稳定的生活、现金流和平台,然后通过这个平台,把创业作为副业,融入你的职业发展之中。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横向拓宽自己的事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广泛的活动中。
此外,10%创业模式赋予你的自由度是辞职创业永远无法获得的。你既能收获创造新事物的成就感,又能避免承担风险所带来的压力。就像成功投资的秘诀永远是多元化投资一样,只有多元化经营你的人生,你才会获得更多前所未有的机会。
|
關於作者: |
帕特里克J.麦金尼斯
(Patrick J. McGinnis)
★10%创业模式创始人
★世界银行风投顾问
帕特里克J.麦金尼斯是风险投资人,曾为世界银行、摩根大通集团提供投资建议和战略咨询。在华尔街工作10年后,他建立了Dirigo Advisors公司。他是一名10%创业家,在美国、拉美和亚洲等地创建了多家公司。他毕业于哈佛商学院,曾多次在《福布斯》《财富》《赫芬顿邮报》等知名媒体上发表文章。
|
目錄:
|
前言 人人都能成为创业家
第1章 物价飞涨,一份工资够花吗?
大到车子房子,小到奶粉纸尿裤,似乎一切都在涨价,只有工资纹丝不动。一份工资够花吗?辞职创业风险太大,那为什么不试试10%创业模式呢?既不用承担太大风险,又能多一份不菲的收入,何乐不为呢?
华尔街投行or 硅谷创业?
创业骗局:苹果公司其实诞生于惠普的办公室
辞职创业的5个极端风险
创业者离婚率第一的职业
成功如Facebook,也要 7年才有回报
你最亲近的人也会质疑你,包括你自己!
让你倾尽所有的创意,市场可能并不认可
一旦失败,人财两空
实现梦想或许可以不冒风险
第2章 10%创业模式:谁说创业一定要辞职?
在万众创业的洪流下,你还打算老老实实地为别人打工吗?你那些伟大的创意,难道打算一直烂在肚子里而不付诸行动吗?兼职创业的风险低、机会大、收益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你可以自己当老板。
从周末创业到财富500强
每周2小时,2年25万美元的创业模式
如果一份工作撑不起你的梦想
谷歌的10%管理模式
第3章 从10%到110%,创业的选择不止一种
谁说没钱就不能创业?有人靠卖龙虾登上福布斯,有人跳舞跳进世锦赛,还有个家伙,给Facebook画了幅画,就赚到了几百万美元!人才至上的年代,你的技能、想法、专长都是真金白银!
做制定游戏规则的人
天使投资人:让谷歌和星巴克崛起的伯乐
咨询顾问:给Facebook画画,轻松赚到几百万
企业创始人:靠卖龙虾登上福布斯
发烧友:跳舞跳进世锦赛
110%创业家:多元经营,稳赚不赔
等待邀请?不如自己印张门票!
第4章 创业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都说狡兔三窟,创业投资也一样。不管你有钱没钱,都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真正的赢家会创建投资组合,进行多元化经营。这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真正做到稳赚不赔。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如果你不差钱儿
如果你实力过硬
如果你不想屈居人下
如果有件事让你热泪盈眶
10%创业计划:赶得上变化的计划
第5章 创业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着手创业后,你会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当你喝咖啡、看电视、浏览网页时,时间不知不觉就从身边溜走了。那么,何不取消这些无效活动呢?也许在做完这些之后,你会发现创业之路豁然开朗,你的时间和资金又重新充裕了起来。
整合碎片时间:遛狗也不忘创业
别让Facebook毁了你
让你的技能树多向生长
欲赚外快,先查内账
比炒股多赚5倍的投资方式
第6章 用你的才华换股权
每个人都知道机会要努力争取,但总是不得其中要领。你的简历石沉大海,个人资料无人问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如何让人对你一见钟情,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用你的才华换股权?答案就在本章之中。
机会不是等来的:创业妈妈让印度童装火遍美国
3步打造职场自传,突出核心优势
90%的人死在简历上
让人对你一见钟情的细节
亮出你的金刚钻
怎么把你的优势变现?
用别人多余的砖,补自己的墙
第7章 5步投资稳赚
创业投资中,为什么有人屡屡亏钱,有人却赚得盆满钵满?这其中存在什么诀窍?本章悉心总结了作者的投资经验,并将其浓缩为5个步骤,能大幅度降低你的投资风险,让你的投资稳赚不赔。
从小白到投资专家,5个步骤就够了
1.寻找可趁之机
2.筛选:大浪淘金
3.全面调查: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4.最终决定:当断则断,不受其乱
5.签合同:有理一定要说清
第8章 CEO要花一半精力去找人
如果你想在10%创业之路上越走越远,那么组建优质团队势在必行。单打独斗的年代已经过去,人脉将是你成功的重要依仗。你要学会借力打力,招募专业人才,或者向高人寻求建议。
读完本章后,你会发现,在创业的道路上,你并不孤独。
向专家请教:别让你的努力徒劳无功
人脉变现:躺着也赚钱
成功率99%的揽才技巧
社交不是吃喝玩乐
不耻上问
善用人际关系网中的智力资本
让你的名字出现在谷歌首页
第9章 创业的月之暗面
多少创意最后沦为酒会上的谈资?多少想法未经检验就被束之高阁?你的创业只是说说而已吗?如果不是,那么,何不从当下开始行动,向别人证明自己?
本章将为你增添助力,帮你扫清创业之路上的种种陷阱。
从空想家到骗子是一大进步
按部就班并不是坏事
不是所有黑暗中的人都能看到黎明
第10章 再不创业就老了
谁的创业不迷茫?我们总在等待中错失良机,在观望中慢慢老去。但是,如果真的等到退休那天,你创业的热血还在燃烧吗?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创业也如此,现在开始,还不晚。
当创业与工作发生冲突
当舒适区圈住了你的梦想时
当你需要考虑身边人的利益时
再不创业就老了
致谢
10%创业家专访
让艺术贴近生活
帮女性取得成功
把蜡烛卖到全世界
让华尔街新闻变得有趣
附录
词汇表
资金管理:电子表格模板
职业自传样本
|
內容試閱:
|
前言 人人都能成为创业家
大学生开龙虾连锁店、设计师创办童装公司、业内牛人兼任咨询顾问,在万众创业的时代浪潮下,似乎每个人都是10%创业家。不必辞职,不必承担太大风险,只需拿出10%的时间或资金,就能让他们过上更富裕、更多彩的生活。
那么,你为什么不可以呢?
你准备好成为10%创业家了吗?
如今,科技、机遇和思维模式日新月异,正在重塑着全球经济。如果你一直关注这些变化,就会发现一股新的潮流正在形成。虽然人们仍旧在企业里上班,但他们比以往更注重创业精神、工作的灵活性和自主权。
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刚毕业的大学生开了龙虾卷连锁店、设计师经营着童装公司、圣经研读会成员创办精酿啤酒企业等。这些人都是典型的10%创业家。对他们来说,创业是附加选项,而非唯一选择。往好处想,这是一种额外机会;往坏处想,这是一种保障,能让他们过上更富裕、更多姿多彩的生活。
既然如此,同样的情形为什么就不能发生在你身上呢?
何为10%创业家?
10%创业家,即把10%的时间或资金投入到新的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当中的兼职创业者。区别于传统的辞职创业,10%创业是一种全新的兼职创业模式,你能够在自身经验和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专长,并且选择你的事业和兴趣爱好互补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你将成为企业的拥有者。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你也许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比如变换职能、改变角色、更换公司等,但你将一直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雇主你自己创造价值。
请允许我在此开宗明义:本书的写作目的并不是怂恿人们辞去自己的工作。恰恰相反,在接下来的10章内容里,你将学会如何在专注于全职工作的同时掌握一些新技能,从而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你应当珍惜自己的全职工作,因为它为你提供了学习场所,让你能广结人缘、承担风险,并为团队做出贡献。
此外,全职工作还为你提供了晋升、培训和社交互动的宝贵机会,更不必说它还为你提供了稳定的薪水和福利。千万不要把这一切都看作是自己应得的,相反,你要更加珍惜全职工作。这是我历经磨难后获得的经验。
多年以前,我在一家新兴市场投资基金公司担任副总裁,兼职创业之路也由此开启。当时,我正在世界各地进行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需要经常到巴基斯坦、哥伦比亚、阿联酋、波兰、土耳其、中国、菲律宾等国家出差,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
除了不喜欢经常倒时差之外,我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它既能让我到处旅游,又可以激发我的新思维,给我带来经济收入。这简直是一份完美的工作。很多时候,我还能从中体验到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的感觉。在纽约,也许我会搭地铁上下班。可是,当我和伊斯坦布尔、卡拉奇或波哥大的一些大人物打交道时,他们会经常开着游艇邀请我一起参加晚宴,或者带着全副武装的保镖、开着防弹SUV越野车往来应酬。
时差也许算不了什么,但2008年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完全让我措手不及。虽然当时我正坐在公园大道的办公室里,看着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报道这场危机,但即使如此,我还是不太明白这种变化将对我有何影响。直到它后来真正影响到我的生活时,我才恍然大悟。
遗憾的是,我所服务的投资基金公司恰好隶属于美亚保险公司(AIG,简称美亚保险)。没错,就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一夜之间沦为众矢之的的美亚保险公司。它一度成为深夜喜剧节目演员和示威民众的调侃和语言攻击的对象。新罕布什尔州众议员保罗霍兹(Paul Hodes)曾当众宣称:我认为,美亚保险现在是傲慢、无能和贪婪的代名词。唉,现在回想起来,这番话还是让我五味杂陈。
事件公开之后,我仍然无法接受。因为我认为美亚保险不是那种作风大胆、敢于冒险的对冲基金公司。它只是一家稳扎稳打、资产达万亿美元的保险公司。一万亿美元啊!这样的公司能出什么问题?事实证明,它的问题多了去了。一旦被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即使一万亿美元也无济于事。
虽然我所在的公司只是美亚保险的分支机构,而且并没有参与到拖垮美亚保险的风险投资当中,但还是无法幸免于难。案发几天后,美国政府宣布要将美亚公司高度国有化。从那时起,一切都变了。我不再为资产超过一万亿美元的企业工作,而是沦为国家监管的对象。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马上打开笔记本电脑,更新了我在Facebook上的个人状态:能够为美国纳税人效力,真是我的荣幸。
也是从那时起,事情开始变得有趣了。第二天醒来后,我突然想起一件事。虽然我所效力的企业发生了巨大变革,但我本人还活蹦乱跳。事实上,我觉得自己解脱了。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我开始怀疑自己之前的职业发展规划。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尝试彻底理清自己的思绪,但总是被一个老问题困扰:我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创业不是冒险,而是保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答案就在眼前:我曾天真地以为企业赋予的安全感和稳定性能够给予我想要的任何东西。遗憾的是,这只是一种错觉。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假如没有金融危机,我就会在这家公司继续埋头苦干,沿着别人设定好的路线一成不变地走下去。
我曾以为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因为我一直循规蹈矩,而且是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但我错了。我曾指望秉承永不犯错的宗旨成就一番事业,直到现在,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随着美亚保险的股价暴跌,我才真正从自鸣得意的美梦中惊醒。
另外一个大问题是,我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在我职业生涯的前10年,我的职位稳步上升,所以我向来不必未雨绸缪。好消息是,我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寻找一条与众不同的、更有意思的职业发展道路。我绝不会再把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押在一家公司的命运上。除此之外,我的眼界已经无比开阔,不再患得患失。过去的我做事总是谨小慎微,但结局却不如人意;所以,在今后我应该多冒一些风险,甚至考虑创业。
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反省之后,我觉得自己尚未具备成熟创业者的品质,至少在短期内还无法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既没有伟大的创意,也不想放弃稳定的工作。我感觉自己不像真正的创业者。在职业生涯的前10年,我觉得创业与我完全无关。我只想安稳地走别人的老路,在大企业中本本分分地做个上班族。
为一家企业工作已经花费了不少精力,所以我不会考虑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当我跟一些兼职创业的朋友聊天时,虽然脸上在微笑,但心里却在想:把自己的闲暇时间用在工作上,你们究竟图什么呢?
接下来,我还要考虑风险问题。对有些人而言,创业的确切实可行,但来自美国小城市的我非常害怕失败。即使我去华尔街闯天下,也只能住在父母家的地下室,因为我没有任何遗产可以继承。即便地下室设施齐全,还配有简易卫生间和有线电视,我也不想为了某个毫无把握的事物,放弃稳定工作带给我的声望和薪水(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我压根儿不想创业,只想在大企业中安稳度日。
金融危机改变了一切。在努力规划下一步动作时,我决定开创一番切实可行、可长期发展的全新事业。如果变革过程难以实施或过于激进,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想从头开始,我就得现实一点。与其辞职创业,还不如在不放弃现有工作的同时,将创业融入到职业发展当中。也许我一直以来都钻了牛角尖儿,我不应该把创业视为一项高风险活动,而应该将它视为全职工作之外的一份保单。
很早以前,当我刚开始思考这种渐进式的、更实际的创业方式时,就跟身边的朋友讨论了这个想法。不久以后,我在坐飞机时听到邻座的人说他向一家玩具公司投入了一些资金;然后,我又听说一位朋友利用周末时间创建了新的时装品牌,并且可以用零库存的方式进行销售;我还听说一名前同事利用她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声誉为世界各地的初创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这些都是我最初遇到的10%创业家,尽管我之前不能准确地描述他们的做法,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极具价值。我越来越确信自己也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兼职创业。但与此同时,我心中仍有很多疑虑,比如,我应该如何开始?我该干些什么?我有充足的时间和资金创业吗?创业的风险有多大?我是否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经验和判断力?
5年后的今天,我已经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坚信,创业家并非天生,而是由后天培养而成;你也可以像我这样从头开始学会创业。你会在本书中认识很多10%创业家,而我本人也是其中之一。我已经创建了一系列专业投资组合,它能够反映出我的技能、兴趣爱好和人际关系。我总共在12家初创企业中投入了时间和资金,而且其中7家企业的股权部分或全部源自我的时间投入。这种股权通常被称作血汗股权,而不是资金股权。
通过采用明确的方法选择投资标的[1]并创建投资组合,我不仅赚到了一大笔钱,也找到了未来的出路。到目前为止,我获得的投资回报已经接近投资总额的2倍,而且我持有的股份市值也超过初始投资额的10倍。我还参与了3个房地产项目,这些项目既有长期上升空间,也能以现金分红的形式给我带来短期收入。
这些投资除了带给我很多经济利益之外,还让我获得了不少乐趣,让我有机会跟一些了不起的人物共事(我会在稍后的章节中介绍其中一些人)。这种宝贵的经历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看待事业的方式。事实上,我只有一个遗憾:为什么我不早点开始创业呢?如果我在美亚保险破产那天就开始醒悟,就可以用一系列投资组合安然度过那段时期,直到人生和事业逐渐稳定。那样的话,我就会省去很多忧虑和痛苦。我不必为失去的东西长吁短叹,而是把精力投入到积极向上的10%创业模式中。
好在眼下为时未晚。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些工具和策略,帮助你将创业融入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中。书中包含的建议正是我多年以前求之不得的。前3章讲述了10%创业模式运动的来龙去脉,并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解释了很多人边上班边创业的原因。这部分内容还介绍了5种创业者类型。后7章将为你提供循序渐进式的指导,教你制定创业战略,进入职业生涯的下一个阶段。
在本书中,你将会看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10%创业家,他们遍布世界各地,在不同行业中打拼,并向我们展示与众不同的核心技能。他们当中有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文学经纪人、汽车销售员、电视广告制片人、医生、全职父母、学生、律师,以及金融、咨询和科技领域的从业者。尽管这些人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创建和管理自己初创企业的方法却惊人地相似,而且完全可以复制。你可以在研究这些方法后,亲自付诸实践。
10%创业模式是一种务实的选择,而不是纸上谈兵。因此,它并不是无法实现的疯狂臆想。即使你没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法学学位或其他学位,也能够理解和实施本书的策略。你不必拥有20年工作经验、100万美元银行存款,也不必住在纽约、旧金山、伦敦等大城市,只要你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并愿意在必要的时候寻求帮助,并运用合适的工具,就可以开启10%创业模式之路了。
第1章 物价飞涨,一份工资够花吗?
大到车子房子,小到奶粉纸尿裤,似乎一切都在涨价,只有工资纹丝不动。一份工资够花吗?辞职创业风险太大,那为什么不试试10%创业模式呢?既不用承担太大风险,又能多一份不菲的收入,何乐不为呢?
满足感并非一夜之间就能产生。没有谁会在早上起床时看着镜子想我很满足,然后耸耸肩,继续倒头大睡。这样做反而会让自满情绪悄无声息地蔓延到你身上。在职业生涯早期,我接受了一份可能不太适合自己的工作。在聘用合同上签字时,心中的郁结证实了我的疑虑,但我别无选择,因为我要偿还一大笔助学贷款。
就职第3个月之后的某天下午,我躺在办公桌底下睡了45分钟午觉,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满足于现状了,这种心态很危险。第2天,我便开始四处求职,并很快跳槽到美亚保险公司,走出了决定我未来命运的一步。
后来我发现,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跳槽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美国经济刚经历过一场浩劫,我基本上被困在了美亚保险公司。这一次,我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也没有安心地在午后小憩,而是选择了自暴自弃。
我把办公室里一切有生命迹象的东西都扔了,并且将书籍、记事本、相片都从桌面拿走,放进储物柜和抽屉里。从公司大堂看去,我那间被玻璃墙围起来的办公室空空如也。实际上,我用这种象征性的举动抹去了自己的职场痕迹,并自嘲这是在跟我的过去一刀两断。
当时,自满情绪正在美国职场中蔓延。职场人士不是躺在桌子底下打鼾,就是像我那样消极抵抗,浑浑噩噩地混日子。2015年,盖洛普公司(Gallup)对美国职场现状的调查显示,将近70%的公司员工处于消极或怠工状态。我粗略地算了一下,这意味着可能有数千万名职场人士在跟自己的工作一刀两断,因为他们的心思根本没放在工作上。
众创来袭,铁饭碗不复存在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如同梦游般度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这种现象早已见怪不怪。曾经,人们都将职场中步步高升视为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标志,但如今,这种观念早已成为明日黄花。当全球经济以令人不安的规律从一个危机走向另一个危机时,很少有人愿意为了退休时得到公司奖励的金表而对其从一而终。除了周期性的经济不景气之外,并购、业务外包、裁员等事件也不断地冲击着现代职场,所以,人们几乎无法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调研报告指出,在婴儿潮一代 [1]中,年龄介于22~44岁之间的职员平均每3年半就换一次工作,而且这一现象似乎有加速的趋势:91%的千禧年一代[2]不希望在某个岗位上工作超过3年时间。
按照这个频率,每名职员通常会在职业生涯中跳槽20次左右。简而言之,老一辈曾教导我们努力工作、埋头苦干、稳步前进,但在当今世界,循序渐进式的职业发展策略已经行不通了。因此,这种在过去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精英准则也不再适用。
即使是金融、法律和医疗等声望较高的传统行业,如今也未必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绝对稳定的职业早已不复存在,而这并不仅仅是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华尔街各大金融企业在全球聘请的投行专家和交易员的数量下降了20%,而薪酬结构的改变和监管力度的加强严重影响了员工的收入。
即使在法律和医疗行业,形势也不容乐观。2010年,只有40%的法学院毕业生在律师事务所工作,而大约20%的法律专业毕业生从事着不需要律师执照的工作。最近一项调研发现,大约60%的执业律师会建议年轻人不要进入法律行业;同样地,大约46%的在职医生表示如果从头再来,不会再从医。
如果连传统行业都萎靡不振,那么其他就业市场又该如何?下一代职场人士同样前途未卜,既然如此,他们又何必求学多年,欠一屁股助学贷款,还不一定能得到回报呢?聪明人都知道这笔买卖很不划算。因此,他们想要的不仅是一份从基层干起的普通办公室工作,他们还想创业。
尽管银行家历来被称作宇宙的主宰,但当今很多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并不是成为投资银行家,而是渴望成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式的人物。这不仅因为扎克伯格可以穿着牛仔裤和连帽衫去上班,而且比大学生有钱得多(但他们并不为此难过),还因为初创企业能够提供一种氛围,让那些刚离开校园几年的员工在符合他们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中开创一番事业,与此同时还能给予他们充足的自主权和经济收入。
大学生们还可以在初创企业中掌握某些技能和工具,有朝一日,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借此自主创业。谁又能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新模式而对其横加责备呢?似乎在一夜之间,科技将以往发展最成熟的行业重新洗牌,因此,我们现在必须具备创业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