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新文明的使者:白十源传(大家丛书)

書城自編碼: 298261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艺术家
作者: 丁七玲
國際書號(ISBN): 9787214199935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88/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4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新能源材料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編輯推薦:
一个人,四十年。从庋藏数量惊人的贝叶经,到集纳大批经典徽州古建筑,再到罗致古今中外艺术奇珍的坦博艺苑,直至借助多届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融合世界文化。他,是新文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白十源。
內容簡介:
本书介绍了著名收藏家白十源的传奇人生,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即变故频发的童年,过早担起家庭重任的少年,年轻的时代智商,丝绸之路上的贝叶奇缘,藏购徽式建筑,以收藏集纳思想汇聚人才,用艺术融合世界文化,迎接新文明。
關於作者:
1970年生,现任某翻译公司英文翻译。*诗词研究会会员,酷爱传记文字,曾发表过散文和*诗词研究论文数篇。创作了贺敬之传、柯岩传等专记。
目錄
第一章 变故频发的童年

1. 皓鬓悦麟孙,驼道载商情

2. 稚童知惜物,祖父感其心

3. 凄凄悲母病,哀哀怜弟疾

4. 重慈理中馈,童子探母频

第二章 过早担起家庭重任的少年

1. 祖训勤奉持,少年养家难

2. 今夕花尽展,明朝竹翻飞

3. 当时笑己愚,后觉思量浅

4. 虽有离尘志,蛟龙困浅滩

5. 谋生技未疏,感怀叹丰俭

第三章 年轻的时代智商

1. 相逢重话旧,故街别有天

2. 沪上空奔走,少年策奇功

3. 再踏西北路,意气与春争

4. 有心弃旧路,无意踏新途

5.博鳌传心曲,坦博艺苑兴

第四章 丝绸之路上的贝叶奇缘

1. 风雨两千载,饮啄总随缘

2. 大藏诚益国,伟业倩谁传

3. 丝路精华展,文明贵互鉴

第五章 藏购徽式建筑

1. 京师好去处,良工藏艺苑

2. 徽州锦绣地,古韵几流转

3. 不禁毁壁痛,起念倏忽间

4. 文化今传承,不负古人贤

第六章 拯救传统文化点滴

1. 感彼云外鸽,艳色堪观赏

2. 古琴奏流泉,遏云声弥长

3. 古道马迟迟,风雨扬茶香

4. 风流异域传,千片写晴光

第七章 藉收藏集纳思想汇聚人才

1. 古人诚圣贤,今人亦风流

2. 雅道赖扶持,庭下芝兰秀

3. 循理阐文明,天启泰运兴

第八章 用艺术融合世界文化

1. 奥美谱新曲,黄钟压瓦缶

2. 盛会佐文明,龙韬与时谋

3. 艺美化重光,清歌注鸟巢

4. 挥翰绮秀扬,艺术水立方

5. 闻君擎重任,英伦展奇蕴

6. 融合与分享,琼花入昆阆

7. 上善诚若水,写意在中国

8. 金陵呈新谱,佳绩最称著

第九章 迎接新文明

1. 坦怀真白玉,博袖对松风

2. 守望传统兮,迎接新文明
內容試閱
不禁毁壁痛,起念倏忽间
抢在竞拆之前

青瓦常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融神、气、韵于一体,含蓄蕴藉的徽式建筑带着那个时代的美感,远离今日的浮华缤纷,璞素高致,代表了中国传统中精神性的一面。可惜的是,现存的徽州古建筑多建于明清,被刻上时光印迹的同时,也遭受了岁月与风雨的侵蚀,自然损坏比较严重。

高昂的修缮与维护成本,加之城镇化步伐加快那会儿农民欣赏不了古建筑的美,城里装有抽水马桶和自来水的钢筋水泥楼房更让他们眼热,使得在改革开放后,当地人有些钱了,就开始拆旧建新。为腾出土地盖新房,老宅遭到破坏性的摧毁,徽式建筑的悲剧拉开了序幕。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白十源开始接触徽州古建筑。在他看来,徽州古建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富含我国儒释道哲学思想,通过三雕反映了我国民间艺术的最高水平,古人把启蒙教育和天人合一的思想都形象地融入了徽派建筑,古代的有识之士大都有寓教于居的情怀。

那时候每天都传出优秀的古建筑被拆毁的消息,目睹一片片的徽州古建筑被拆毁,白十源特别痛惜。他想国宝不能被我们这一代的无知毁掉,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保护性购藏徽州古建筑的行动中。

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的采访,唤起了他的回忆:在南方阴雨的条件下,又没有人住,它(指徽式建筑)损坏得很厉害。我在走访时,就看到过一只松鼠跳上去,(古建筑)都能哗啦一下就塌下一块来,再走着走着稍微动静一大,又哗的一声塌了。最初我去安徽时,随处都能看到倒塌的古建筑与瓦块砖头混在一起,看到这种场景,感到很无奈,也很可惜那么好的东西,有很多倒了,那些木材和木雕件放在地下,经夏天的暴晒和雨淋很快就腐烂了。看到那些特别粗的梁掉下来,都已经腐朽得没法用了,我看了非常心疼和痛惜。

徽式建筑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住宅要求的提高,很多古建筑都面临着被拆毁的境地。在70年代末,安徽和四川是最早搞改革的省份,老百姓也最早有点钱改善他的居住环境,要盖新房子。徽州地区能把建筑搞得这么精致,就因为当时地少钱多。现在盖新房子,也还是需要把老房子拆掉,把地腾出来。

看到这种大规模拆旧换新,我感到很可怕。这还不同于战争毁坏,也不同于天灾人祸的毁坏,这种不知道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的自行损坏更可怕。老百姓没有看到它的价值,国家当时重视改善人民生活,重视发展速度,没有精力关注这种变动和损毁。这种损毁灭失速度之快是惊人的,它可以使一段历史断层,也可以让中华几十代人精心创造的寓教于居的启蒙教育毁于一旦。那时,我真的很揪心。

回到北京,我一直不能忘记所看到的徽州古建筑被毁坏的现状。那一块块砖雕的碎裂声,一扇扇被虫啃蚁蛀的门窗、一根根从几米高处摔下断开的雕花梁柱,让我一次次从梦中惊醒。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回到安徽,决定把这些破败的老房子整栋地买下来进行保护。

当时,我虽然没有足够的财力把这些房子全部都买下来,但我想自己能够把精华的部分买下来。将来有一天自己有钱了,或者等有钱的企业家或者国家认识到了这些古建的价值,我们再给它恢复起来,补上这段历史、这段文化。

中华文化几千年延续下来没有断层,就是有一批人,一定在某些事情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出手,包括徽州古建筑,比如我们上世纪80年代比较早地开始保护性的购藏。后来也有一大批人到徽州去买这些要被拆掉的房子,把它们收集保护起来了。

徽式古建消失速度之快,令白十源既着急又痛心,他加快了收藏步伐。他在想:别人不知道的时候,那不是罪人;当认识到徽式古建对中华文化的作用,还不加快收藏保护步伐,就是罪人。所以他省吃俭用、筹资筹款,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用于保护徽式古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作为最早行动起来保护徽州古建的人,近二十年间白十源先后购藏了三百多栋即将被拆毁的徽式古建筑,包括祠堂、官厅、戏楼、书院、宰相府、大夫第、牌坊、亭阁、门楼等。所藏的最大一座祠堂,走到最里面有一百多米长。

当时国家对徽州古建筑的保护无法律规章,当地农村也缺乏保护意识,农民要拆旧房盖新房,旧房已无利用价值,所以价格很便宜,黄金卖成白菜价,白十源就能整幢来买。能在当地保存的,当然继续留在原地;不适宜的,他就把每一砖每一瓦都带回北京,修复好再保存起来。同时,他也开始向社会精英呼吁重视古建筑的保护,他还鼓励他的好朋友共同投入到收藏古建筑的行列中来。

白十源这个抢救古建筑的过程,是一个跟时间赛跑的过程。到1999年,徽州古建被拆得差不多的时候,出台了古民居保护条例,他也就不再购藏了。多年后,当人们意识到古建筑的文化与历史价值,对他及时挽救徽州古建筑的行为赞不绝口时,他却谦逊地笑着说:只不过在老房子快要倒的时候,伸手扶了一把。

他的这种对古建筑保护性购藏,既有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有对社会发展的确切预期。如果没有理想和目标,谁也不愿意把投资放在过程当中。白十源规划的每个大的文化项目,都是计划用五十年来完成的,没有考虑经济回报虽然就今天来说没追求回报却获得最大回报,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没人会把投资放在三十年或五十年才有回报的事情上。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遇到许多困难。比如很多深山古村都不通车,得一步一步走上去。曾经为了看一座徽式古祠堂,白十源只身来到一个崖上古村。古村建在绝壁悬崖的顶部,进村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最窄处不到一米宽,旁边就是悬崖。蹒跚行走在峭壁之间令人心惊肉跳,真不知当年那些建筑材料是怎么运上去的,更甭说把祠堂拆卸后再一点点运下来的艰难了。

再比如选建筑。徽州古建的核心区就是徽州府的一府六县。上世纪80年代初的古徽州大概5000个村落,有大村有小村。概念性地说,平均一个村有200栋徽式建筑,5000个村就有100万栋建筑。这100万栋建筑,从1985年开始到2000年的住宅升级改造过程中,95%以上都被拆毁。白十源需要根据自己的力量,选择有特点的也有能力购买的建筑。所以很多事情他必须和工人一起做,至少选择时得亲自去看,因为钱数有限,要大量地甄别、选择,这是个大工程。徽州的5000个村落,他不敢说都跑遍,但一府六县都走遍了。他的走是深度的,别人可能是旅游看一看,他都是跟当地人士打成一片,吃土菜,住老房,贴近当地生活状态。如此之深地扎进去,他才能迅速找到核心,很快切入到根上。

那会儿,当地人大张旗鼓地拆旧盖新,老房子被拆得七零八落。很多人收购的是被拆下的小物件,比如一个精巧的槛窗,或者几根雕有精美图案的冬瓜梁,而那些旧木料、旧砖头大都被当作垃圾处理。白十源却看重文物的完整性,认为整体建筑的价值很高。

他曾读过一条旧闻:十多年前,名为罗伯特麦卡洛的美国地产商,整体购买了英国泰晤士河上的伦敦桥。三年后,这座千年古桥被架在美国科罗拉多河上,成为异地重建的典范。受此启发,白十源对选择好的徽州古建,都尽可能完整地购藏,从房顶上的瓦片到地下石板,都整体收藏起来。为保证古建筑的原汁原味,他组建了一支专业施工队伍,把选中的建筑全部分拆,就地分类,细致到每个零件都认真标号,再运回北京。

拆解的构件用火车集装箱运送合适吗?不行,只能用货车,因为门对门的运送可以减少二次搬运,减少二次搬运就是减少损坏。而且那么便宜的东西,不可能给包装得很好,只能是粗放型的,在这个过程中,搬运次数越少损坏越小,所以选择汽运。

整个过程中,买房子最便宜。开始时小的民居大约五千元一套,大的府第和祠堂就要几万或几十万了;比买房子再贵一点的是拆;比拆再贵的是运;比前三项加在一起还贵的是修修复一栋古建筑需要的投入,是拆解这个古建筑的几十倍,因为修复要比盖一座新建筑费工费力得多;最后是建。2003年美国波士顿附近的小镇Salem(塞冷镇),一座徽派民居荫余堂被原封不动地搬到该镇新建的博物馆。这座祠堂于1997年移建至美国,当时价格约1500万元。经过八年修复,至复建完成,新主人Peabody Essex博物馆共为它支付了1.25亿美元。

一开始时修复特别难,那会儿所谓的老师傅也没营建过这种房子,因为徽州古建筑到晚清、民国基本就没人再建了。最初修复古建筑时,白十源自己买来书籍与师傅们一起学习,遇到棘手问题就互相讨论,对于修复上的小细节他从不迁就,尽量恢复古建原貌。

这里面有很多学问,因为古建筑历史从两三百年到三四百年不等,很多地方都糟朽了。糟朽之处在复建过程中就得更换掉。但更换又有讲究,一定得找同时期、同规格、同木种的材料。每一栋徽州古建筑都雕刻有大量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几百年来,很多人为损坏让这些雕刻人物损失了头部、手部。为尽可能恢复古建原貌,白十源从徽州本地请来会雕刻的师傅,再用手工方式把每个人物的形态、表情重新复原出来。

白十源知道,文物的一个重要修复标准最好是修旧如旧。如果把旧的修得跟新的似的,就会把很多历史沉淀信息去掉了。所以他主张尽可能使用同时期老材料修旧如旧,只为让它再延续几百年,尽可能保持它原来的细节,让大家能看到当时的信息。

要把这些全落到实处相当费时费力。平均修缮一栋建筑大概需要十几个工人一起工作两年以上。工人们先把每栋古建筑修好并给搭建起来,看着没有任何问题了再拆开,然后包装贮存起来。将来一旦有合适地方,能随时很容易地复建。

为了呼吁社会更好地保护徽州古建筑,2008年,白十源在四季青桥旁把一个从安徽购藏的明代古祠堂在北京原汁原味地复建起来,并在其中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家联谊会,把这种中国最传统的建筑形式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这栋祠堂由近万个构件组成,全部采用榫卯工艺,严丝合缝,宛若天成。为更好地保护这座徽州古建,又设计了一个玻璃屋顶的现代大型建筑将祠堂封闭起来。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徽州古建筑出现在北京的原因,也是白十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

通过在这个复建的徽式建筑里举办的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白十源深刻感受到西方嘉宾对中国古建筑的尊重和喜爱。虽然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唐人街,但是唐人街里边的建筑和徽州古建筑比较起来,它的艺术性,它的文化性,它的各个方面都太简单了。西方人通过唐人街的建筑接触到的中华建筑文化,都是最大众、最简单的,真正好的东西他们没见过。他希望将来有机缘的话,把这些四五百年前非常经典的中国建筑作为一座博物馆,或者作为一种文物的方式展现到西方人面前,那么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会比看到唐人街更为惊叹,更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会收到更加不同的反响和效果。

感其行,笔者成诗一首:只身孤影徽州行,踏遍一府六县城。古厦将倾一伸手,男儿襟抱万古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