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 的入缅抗日及滇西抗战,是*为悲壮也*具国际影响 的军事行动。禹志云主编的《老兵老兵--中国远征军 老兵在缅甸不能忘却》没有正面记述那一系列军事 行动,而是对战后几十年仍然健在的、流落在缅甸的 抗战老兵进行追踪采访、追忆记录,这些陆续汇集起 来的采访笔记、访谈记录呈现的是一个个个体生命的 青春激越、出生入死、死里逃生、暗淡凄惨的人生际 遇,读来令人震撼、令人晞嘘、令人喟叹,从而引发 读者珍惜和平、珍爱家国的深切感慨。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曾以《远征路上话今昔一 一中国远征军老兵在缅甸》为书名出版过该书,为纪 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特修订再版此书,以现在的书名并入不能忘却 丛书中。
|
關於作者: |
禹志云教授,云南昌宁人,泰国侨眷,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和横向课题研究项目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2部。
|
目錄:
|
寻访
东吁杨老
千回百转园丁路
一一访老兵张富鳞
林峰的故事
决不向命运低头
一一访老兵钟云清
永远的中尉
一一访老兵陈达夫
活鬼西行记
一一访老岳韩天海
逍遥骑士刘广厚
他有个遗憾
一一访老兵吴友
江东一老兵
一一访老兵周维锦
从死神手中挣脱的人
一一访老兵王瑞生
机遇和姻缘
一一老兵曾伯琴的故事
从长江到伊洛瓦底江
寂寞的老人
一一随同老真王之平访问老兵宋启文
终生的思念
访老兵何继祥
奔波忙碌一辈子的老兵刘权
战后才离开部队的兵一一许信元
刘大江自述
老兵龙丕厦
老兵杨子臣
老兵黄芳镜
一帆风不顺
老兵边一帆的故事
追忆
追亿我参加过的抗日战争滇西反攻战
李四老爷传奇
我的四叔李枝俊
父亲王玉成的故事
黄河之子王之平
神秘的校长
一一记老兵叶鲁
爱情的创伤
郑万明小记
杨剑达点滴
血战滇缅青春无悔
一一大学生应召远征异域
铭记
曾仲文铸剑为犁
老兵吴禹汤
止戈操笔杨振辉
贵概已故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名单
缅甸健在的部分中国远征军老兵简录
缅甸北掸邦当阳的部分中国远征军老兵简介
怀念
怀念父亲戴安澜
拜谒齐学启少将墓
美国飞虎队领袖陈纳德在华事迹
为祖国而战的华侨抗日英雄
一一记抗战时期的南洋机工
冯百川先生二三事
一幅见证历史的照片
中国村的故事(五则
日军残害缅甸华侨罪行录
对缅甸东吁抗战文化现象的思考
后记
|
內容試閱:
|
2001年1月11日,香港凤凰卫视台的苏园记者一 行三人专程到东吁采访有关当年远征军在缅甸作战经 历,杨伯方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采访中,苏园记者说:我在曼德勒听说,您在 领导纪念碑的迁建、文化宫的建造和华文学校的开办 中,曾碰到不少困难甚至攻击,是大使馆给你提供了 一个舞台,让你登台表演 杨伯方慨言:我不是一个好演员,人们喜欢的 是青衣、花旦、红脸和花脸,我只是跟着跑跑龙套。
大使馆让我体验一下人生的价值,我相信台下的观众 是爱憎分明、是非清楚的。工作上,我不干则已,干 就一定要干好,干出色,至于个人名利得失我从不计 较。 苏园:你不觉得自己是个只知耕耘不问收获的 农夫吗? 杨伯方:对!是有人说我傻,我也承认。可我 不是五谷不分的傻农夫,因为我并没有把种子撒在石 头上呀! 两人相对大笑!苏园评价道:您的成功就是靠您的这股子傻劲 儿! 不久苏园的采访通过凤凰台的网络和专题节目宣 传到世界各地。于是,看望流散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兵,杨伯方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参与人;之后,我就 与东吁老杨通了电话。然而,我们的见面地却非东吁 ,而是仰光。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八九点钟温暖的阳光 将艾元昌老师的小酒亭染上一层金辉。走近大门口, 我就看见艾老师和一位比他更老的老人在亲切地交谈 。说不出是我先认出了他,还是他先认出了我我先 前见过他的照片,我们几乎是同时向对方伸出了热 情的手,也都同样用力地紧握着,我感到,他的手比 我的手更强劲有力。
很早就盼望见到您!我激动地说。
我也正想要找你呢!他也高兴地说。
这一见如故的情景,使不爱客套的艾老师也感到 再作什么介绍都是多余的了。
华人到东吁,自然要去拜谒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自然要听一听东吁战场的故事,也自然要听到有关纪 念碑的迁建经过和具体情形。可是当我问到杨伯方先 生时,他却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推脱谢绝的话: 有关东吁战役的书籍很多,他们写的比我讲的更精彩 。迁建纪念碑的工作已经结束,死难弟兄的安置告一 段落,活着的弟兄的事情还一点没做。我找你是想同 你商量一件事:编写一本留缅远征军老兵奋斗历史的 书。 据了解,在迁建中国远征军纪念碑的过程中,杨 伯方他们遇到过重重困难,受到过种种非议。然而, 他现在表露的不是怨恨和报复,而是宽容与谅解。我 感到,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生活的曲折、坎坷,已 经把一个血气方刚、雷厉风行的军人,磨炼成了一位 稳健持重、宽容仁厚的长者。当然,也不难想见,这 其中要经受怎样的艰辛,要付出何等的代价! 我从他的《回忆录》中得知,具有五六年军龄的 杨伯方当兵的时候,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 中,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侵略者的魔爪蹂躏着我们手无寸铁的同胞。他的家 乡一一九朝古都洛阳,遭到敌机的疯狂轰炸,他正在 就读的师范学校被炸得房倒屋塌,只得关闭停课。他 和他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怀着满腔仇恨,毅然投笔从戎 ,共赴国难。他报考了机械化军事学校,被录取后编 入装甲车兵团。从此离开了挂满小红灯笼似的柿子园 ,离开了结满硕大红薯、西瓜的黄土地,离开了爹娘 ,也离开了青梅竹马为他纳过鞋垫儿、缝过衣衫的少 女 P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