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汗青主编的《旧闻奇谭(常读趣味集)》为《常读》系列的一种,主题为历史人物。本书筛选了隋唐、晚清以及罗马与迦太基传奇等中外历史大事件,旨在使读者对历史产生兴趣,了解真实的历史,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本书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解读,注重趣味性与资料的真实性,能给读者带来新鲜感,使读者轻松了解历史。
|
目錄:
|
晚清最后一次文字狱 丁戊奇荒:民族主义消解了农民起义 公车上书真相 复仇、帮会与中国近代社会 大汗丧命:钓鱼城改变历史 保卫襄阳:南宋的悲壮挽歌 十八路反王:造反派的隐秘圈子与往事 清朝的主奴制度与八旗 满族姓名趣谈 罗马与迦太基:双雄沉浮记
|
內容試閱:
|
晚清最后一次文字狱 文/谌旭彬 1903年,一份中国报纸的命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份身处上海租界的报纸,因为种种过激言论 而惹怒了朝廷;朝廷本拟如踩死一只蚂蚁般严惩报馆诸人,孰料却为租界所阻,最终不得不以原告的身份,降尊与作为被告的报馆诸人打了一场诡异的官司。这场官司,日后被视作晚清最后的文字狱 。
《苏报》是一份怎样的报纸 自民国以来,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苏报》案头上的光环越来越多。与其不断被神化同步的,是诸多历史细节的湮没时代不知不觉已经忘了,因高呼革命而阵亡的《苏报》,其主观本意,并不想做一份革命报纸 陈范接办《苏报》,欲以文字开启民智 《苏报》早期的历史,因其本一营业性质之小报,在上海新闻界中没有什么地位,记载甚少,已无从详查。其创刊日期也已不可考,唯一能够确认的,是至迟不会晚于1896年。其初始创办人名叫胡璋 ,但报纸是在驻沪日本总领事馆注册的,注册人则是胡璋的妻子、日本女子生驹悦。
虽有日本背景,但早期的《苏报》在内容品质上的口碑并不好,所刊消息议论,颇为无聊,1897 年还曾因刊登黄色新闻而与租界当局发生纠葛。加之经营不善,亏损颇重,大约在戊戌政变前后,胡璋将报纸全盘出让,由一个叫作陈范的举人买下,继续经营。这是《苏报》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陈范系湖南衡山人,本为江西铅山知县,因当地发生教案而被罢职。其兄陈鼎则因戊戌变法受牵连,被朝廷判处永久监禁。陈氏由此愤官场之腐败,思以清议救天下,遂接办《苏报》。陈范的妹婿汪文溥也一同参与《苏报》经营,据汪氏回忆,陈范接办《苏报》的初衷是:丁戊(1897年、1898年)之际,康有为始以维新号召徒党,君(陈范)私谓余曰: 中国在势当改革,而康君所持非也,君盍偕我以文字飨国人,俾无再入迷途。于是相与在沪组织一日报,此即壬寅(按:应为癸卯)以言革命被祸之《苏报》也。 如陈范这般,既呼吁改革,又不认可改革领袖 康有为的种种主张,其实是戊戌年大多数开明知识分子的共识。此后,《苏报》内容品质有了明显改观,关注维新改革、批评政府昏庸腐朽的文字很受读者欢迎。譬如,1900年1月24日,慈禧下诏立储,拟废黜光绪,上海绅商学界一千二百余人联名发电谏阻;《苏报》公然发表反对言论:今皇上临御已二十有六年,天下臣民无不向慕,无不爱戴,自戊戌八月政变,无日不翘首北望,期皇上之复权天下方日以我皇上为念,而骤有往岁十二月二十四日建储谕旨 呜呼!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再如,1901年4月,清廷成立督办政务处。
所谓督办政务处,简称改务处,乃清廷为施行新政而设置的中央办事机构。然清廷此举,并非真心想要改革,其目的不过是示外人以开明形象而已。《苏报》对此亦有严厉批评(按:编者对原文作了通俗化处理):衮衮诸公,每日里忙于引用腹心,排斥异己,联络外人,弥缝前隙,此外什么改革措施都没有好民之所恶,恶民之所好,仅偶尔搞出一两条对其私利毫无妨碍的新政,用来敷衍、欺骗天下国家孱弱破败,而犹为人所撕裂;民众死亡流离,而犹为人所践踏;这些督办政务处的大臣们,对此虽然耳闻目见,却无动于心 开辟学界风潮专栏,言论转趋激进 大体而言,《苏报》早期,对于政府和时局,总体表现出一种温和的批评态度。这是否缘自陈范的个人政见,已不可考,但据汪文溥回忆,刊物也曾一度主张斥君扶民,与康有为保君扶民的政见有冲突;后者在读者当中颇有影响力,前者则很难被读者所认同,以至于读《苏报》者,辄诧为怪诞,经济乃大困,对报纸的销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P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