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罗泽南,晚清著名理学家。曾聚徒讲学,著书立说,阐发程朱理学的思想。
他也是湘军创建者之一,湘军初期的精神教父。
临死之际,他只愿天再生几个好人,补偏救弊。
而曾国藩、胡林翼,顿觉失去得力之臂膀。
这本小书,浓缩了一个骨子里刻着浓厚救国救民思想的儒将的一生。
|
內容簡介: |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
内容简介:
罗泽南,晚清理学家。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后,他参与组建湘军,成功指挥了诸多战役,立下赫赫战功。胡林翼谓其上马杀贼,下马著书,仗大力撑持,真秀才,真将军,有理学!本书重点讲述了罗泽南的理学思想,以及他为挽救民族危机,慷慨从戎,壮烈牺牲的一生,又深为其子孙庸碌无为、恶名昭著而感慨。
|
關於作者: |
谢世诚,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国家清史编纂委成员。先后主持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著有《晚清道光、咸丰、同治朝吏治研究》《李鸿章评传》等,曾获国家最高出版奖及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目錄:
|
前言
第1章 风雨如磐暗故园
一、日之将夕,悲风骤至
二、强心针与手术刀
第2章 湘乡苦书生,长沙好秀才
一、生于末世运偏消
二、理学后起之秀
第3章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罗泽南的理学、经世致用思想
一、宇宙观
二、性理观
三、伦理政治观
四、辩证法思想
五、经世致用思想
第4章 湘军中坚
一、参与创建湘军
二、凝固剂与稳定器
第5章 罗忠节
一、攻占武汉
二、顺流而下,进窥九江
三、坚城难下,东奔西突
四、回攻武汉
五、终成忠节
结语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
內容試閱:
|
书摘一:
《红楼梦》中的两句诗对罗泽南同样适用: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末,给大部分平民子弟的出路本已极其有限,而问题更在于,从现有史料可知,罗家当时十分贫寒,罗泽南是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读书的,有时甚至衣食难继。但亲人特别是他的祖父、母亲望子成龙,对其寄予厚望,不惜节衣缩食,尽其所能、竭其全力供其读书。罗泽南说过:当时他的祖父年将七十,家业零落,四壁萧然,有时甚至连粥也吃不上,但一听到罗泽南的读书声则拈须自喜,饥寒俱忘。为供应罗泽南及塾师的饭食,罗泽南的祖父经常典当衣物换钱,一件布袍被他亲自送入当铺达六七次。一旦得到米,则无论远近,必亲送到塾馆中。他曾经对罗泽南说:我让你读书,是要让你明大义,识纲常,不坠先人的清德。罗泽南还说过:他十五岁时,有一天母亲得了一把米,立即送到塾馆给罗泽南,并且告诉罗泽南将来不要忘记这种苦楚。罗泽南对这些遭遇一直不能忘怀。这就以行动和语言给罗泽南上了世界观的启蒙课,既促使他更发愤读书以改变社会地位和家庭状况,更启迪他认同儒家的这种伦理纲常。这种状况,正如李元度在《诰封光禄大夫周公筱凤神道碑铭》中所说:父兄教子弟,自束发授书,即迪以忠孝,为有用之学。
书摘二: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入湖南。久受压迫的湖南民众群起响应,用曾国藩的话来说,他们甘心从逆,动辄贴粤匪之伪示,张太平之逆旗,甚至乞儿偷盗,三五成群,亦敢倡言谋乱,毫无忌惮。
在此形势下,罗泽南面临着支持、参加还是反对、镇压这场起义的抉择。
我们不妨看一看和罗泽南差不多是同年人的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他是在屡试不中的情况下扯旗造反,企图推翻清王朝,建立自己的人间天堂来实现其人生价值。我们已经知道罗泽南早年的境遇:自幼家境贫寒,生活艰辛,历尽坎坷,比起洪秀全青年时期的遭遇来,其不幸在若干方面不仅相似,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何况,他对封建统治的种种弊端的认识也是入木三分。应该说,从罗泽南的生活经历来看,他有参加起义的基础,何况在客观上也可能是一条出路。
但是,罗泽南不仅未参加起义,而且在这一年的七月(1852年9月)应湘乡县令朱孙诒的邀请,与好友刘蓉、弟子王錱一起编练该县的团练,正式走上了与太平军作战的道路。
这一抉择,原因虽多,如他已考中秀才,跻身士绅的行列,成为体制中的人,等等。但无疑,更主要的则是:罗泽南是笃信理学的纯儒,其理学、文化修养比洪秀全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一贯忠于程朱理学、提倡忠孝节义、维护伦理纲常的他对封建弊政的批判,不是要推翻封建统治,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简言之,是由他的立场、他的理学思想所决定的。
书摘三:
胡林翼得知罗泽南负伤,十分震惊,即日前往洪山大营探望。罗泽南还能驻坐营外,指画战状,他向胡林翼述及急于图功而负伤的原因和经过:兼以师老饷匮,贼匪坚闭已久,有机可乘,急欲斩关直入,破武汉以速援江西,不期为守城之贼所伤甚重。深以未能尾贼入城为恨。且言武汉自古用武地,贼必死守,不力战,恐荆、襄、岳、鼎均无干净土矣。此后几天,他则日夜危坐不眠,与在营诸将议攻城方略。胡林翼即驻其营中,为其延医诊治,但伤深二寸,子入脑不出,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医治。初五日又口占忠义祠楹联,授左右书写下来。初六日(4月10日)罗泽南已病危,开始昏迷,但口喃喃念时事,无一语及其私。一度清醒时,他又仰卧书写道:愿天再生几个好人,补偏救弊,何必苦限此蚩氓!至初八日巳刻死去。临终前,胡林翼见其神散气喘,汗出如洗,不禁为之痛哭,罗泽南则握住胡林翼的手说:危急时站得定,才算有用之学。今武汉未克,江西复危,力薄兵单,不能两顾。死何足惜,事未了耳,其与李续宾好为撑持。言未毕瞑目而逝,终年五十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