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羽大传
》
售價:NT$
449.0
《
一个人的勇气
》
售價:NT$
305.0
《
空气炸锅懒人食谱
》
售價:NT$
254.0
《
大学问·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
售價:NT$
403.0
《
维京人新史:从斯堪的纳维亚到丝绸之路
》
售價:NT$
454.0
《
孩子·挑战(全新图解版)
》
售價:NT$
398.0
《
大明1644(全二册)
》
售價:NT$
490.0
《
爱的流动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博物館並無法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博物館本身並無意義,是社會賦予了它的意義,因此,社會變遷而博物館範型也會跟著變動。」無論是各類型的博物館:歷史是社會事件的縮影、藝術是社會中美的展現、科學是社會形構的原理,都與社會息息相關產生互動關係。
本專書是藉由社會文化理論對於博物館進行考察研究,提出一個反思及批判性的觀點,以更深入的剖析台灣地區的博物館現象,像是:(1)政治現象:各地方許多博物館是被政治的邏輯所生產出來,而變成蚊子館;(2)經濟現象:古蹟是以空間保存來記錄歷史,但是在再利用時卻經常出現與當時指定為古蹟時,所保存的歷史文化價值無關的經營方式,尤其是後現代社會中復古符號表層消費的風格餐廳;(3)空間現象:博物館與地方居民生活脫節,甚至發生矛盾、衝突的情形;(4)時間現象:博物館的展品從各地去脈絡化蒐集至同一個展區空間,又再現及脈絡化等。
從台灣及全世界各地共計數十個博物館,在現場進行的田野調查案例中,指出博物館一直是一個意義與價值的再現場域,博物館本身再現了社會知識範型;博物館內的物件本身並沒有價值與意義,是詮釋工作再現了物件的生命,因此,博物館呈現的真實性是再現的真實性。
本專書同時指出博物館過去經常是外來文化的產物,憂心對於地方本土文化的衝擊,進而翻轉並提出許多地方重要的宮廟,應該視為台灣本土化的博物館範型,最後,並提出一個「博物館社會運動」的路線。
本專書從古典社會學引用到近期文化研究理論,希望透過社會文化理論開啟博物館研究的另一個視野。
|
關於作者: |
廖世璋 博士
現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專任副教授
學經歷簡介
現任學術期刊編輯委員及審查委員、國家考試委員、公共工程委員、政府促參委員、公共藝術委員等。曾兼任中原大學、文化大學、空中大學等校,曾任政府文化部門、記者、廣告公司、規劃顧問公司及事務所、出版企劃、專欄漫畫作家等,歷練於產官學三界,亦具有國家專業技師執照及公務人員高等考試資格等。
專長及興趣:文化政策、文化行政、文化研究、博物館經營、博物館策展與展示、文化創意產業、地方文化產業、社區營造、地方品牌行銷、藝術文化園區經營與規劃設計、歷史聚落及古蹟保存再利用、都市設計、地方藝術節慶、公共藝術、社會空間與都市文化研究等。
曾出版「地方文化產業研究」、「文化創意產業」、「光瑜伽」、「都市設計應用理論與設計原理」等著作,以及一些學術期刊論文。
|
目錄:
|
黃光男校長序
張譽騰館長序
王嵩山教授序
夏鑄九教授序
作者序
第一章 社會生成的博物館
第一節 博物館、個人與社會
第二節 博物館內的文化及文化公民身份
第三節 博物館的文化治理與文化公民權
第四節 再定義博物館工作相關名詞
第五節 博物館為知識殿堂、知識教育與治療
第二章 博物館的社會不平等
第一節 博物館的階級不平等
第二節 博物館宗教化
第三節 博物館內的社會性別與身體
第四節 博物館的空間不平等
第三章 博物館經濟的異化
第一節 博物館經濟的資本積累
第二節 博物館消費文化與消費的社會功能
第四章 博物館的權力政治
第一節 博物館權力地位來源
第二節 博物館的權力運作與技術
第三節 臺灣博物館的發展歷程與福利國家政策
第五章 博物館的文本、再現與後結構主義分析
第一節 博物館文本
第二節 博物館的再現性
第三節 博物館的後結構主義分析
第六章 博物館的後現代文化消費
第一節 博物館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
第二節 博物館的符號消費分析
第三節 博物館的戲劇消費分析
第七章 博物館展現消費的技術工具
第一節 「觀看」的消費技術工具分析
第二節 「真實性」的消費技術工具分析
第三節 「認同」的消費技術工具分析
第八章 範型歷程及移轉:博物館反身性的地方社會運動
第一節 博物館各範型發展歷程、範型特徵及其移轉
第二節 臺灣本土博物館的後殖民意識與轉型
第三節 未來:邁向博物館反身性的地方社會運動
參考文獻
案例照片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