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內容簡介: |
《走向共识的公民参与:参与式政策制定的偏好分歧与共识形成机制》旨在以共识为导向反思当前公民参与的两难困境。首先,借鉴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参与式政策制定的共识模型”,并细化为可操作的分析维度与测量指标。其次,通过博弈行为实验和雾霾治理社会调查,探索并验证了影响政策共识的主要因素。最后,分析了城市改造拆迁领域的两个实证案例,结合共识构建的国际经验,对我国基层政府在公民参与决策中促进共识达成提出策略性的建议。
|
關於作者: |
周盛,女,1978年12月生,浙江宁海人。管理学博士,助理研究员,现任职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兼任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师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陈国权教授和余逊达教授,长期从事廉政制度分析、公共政策、公民参与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4项和省部级合作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项学术成果在公共绩效治理国际高端论坛、第十一届两岸四地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新加坡连氏善治国际学术会议等国际学术活动中交流。
|
目錄:
|
序(陈国权)
前言
Abstract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民参与的复杂背景
第二节探索“共识”的意义
第三节本书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对参与式政策制定的反思与共识概念的提出
第一节参与式政策制定的兴起与困境
第二节参与有效性的界定与理论解释
第三节共识视角的提出与初步论证
第四节政策制定模式的艰难转型:共识构建的中国情境
第五节小结
第三章参与式政策制定的共识模型
第一节基于偏好特性分析的假设前提
第二节参与式政策制定的结构分析
第三节共识的概念界定及其测量
第四节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的提出
第四章参与结构对政策共识度影响机理的行为实验研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实验设计
第三节不同博弈规则下共识度的差异分析
第四节实验结论
第五章参与结构对政策共识内容的影响分析——一次关于雾霾治理的
问卷调查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问卷设计
第三节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第四节问卷调查结论
第六章共识构建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纳米共识会议:科技政策民主化的探索
第二节华盛顿公民峰会:特大城市规划的民主决策
第七章参与式政策制定过程中共识构建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上海市旧区改造“二次征询制”的实践
第三节杭州市青芝坞区块整治的决策实践
第四节案例比较结论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可能的创新点
第三节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后记
|
內容試閱:
|
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都曾陷入或正在陷于参与无效甚至激化社会矛盾的困境。多年来,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一直在反思如何衡量公民参与的有效性及影响参与有效性的因素,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创新探索互相印证、互为启发,推动着这一热点议题不断向深入发展。但如同所有理论研究一样,起始的研究总是专注于个别维度,无法在完整的理论框架下系统展开。公民参与的研究正处于从要不要参与的价值判断向如何有效参与的机制设计转变之中,已有研究的分析视角多集中在开放机制的设计,鲜有学者将重点放在政策过程中多方利益的协调问题上。尤其是在我国转型期的背景之下,参与不足与过度参与并存的现状同时给政策过程造成了负面影响,加之政策僵局、执行阻滞及政策过程中越来越高的社会成本,让我们反思:为什么分歧的偏好没有在地方政府的政策过程中得以整合走向收敛?是什么导致了社会矛盾在政策过程中的激化而非消减?为此,共识理应成为公共政策领域重要的研究议题,急需对共识的概念与共识形成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共识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和衡量标准来评价现有的公民参与制度安排及其运转过程。前辈们关于共识问题的研究,不仅贡献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工具,深入的研究也分别沿着理性科学和民主政治两条路径有序展开,分别在概念阐释、价值论证等规范研究和共识技术方案的实证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遗憾的是,两种取向的研究并没有在具体研究议题上形成有效对话,单一路径的研究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缺乏对复杂实践的解释力,尤其是西方语境下的共识构建理论难以移植到中国的政治现实中。
在这样的现实与理论需求之下,本书以参与式政策制定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偏好分歧与共识形成机制为主题,在综合公民参与、共识构建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心理学的偏好理论与管理学的群体决策理论,界定参与式政策制定与政策共识的概念,并细化为可操作的分析维度与测量指标,构建了参与式政策制定的共识模型。通过自行开发设计的四合一博弈行为实验,验证公民参与结构的权力、利益、信息维度对共识度的影响作用;通过向三类主体发放雾霾治理调查问卷,验证上述三个维度自变量的显著差异如何影响共识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城市改造拆迁领域两个案例的分析,呈现两种典型的共识构建路径,并比较其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基层公共决策中共识的构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