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NT$
806.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NT$
500.0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NT$
347.0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NT$
398.0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NT$
653.0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NT$
398.0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NT$
254.0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给未来教师的心理学第1本(上册),给未来教师的心理学是一套面向未来教师的、提高教师心理学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心理学专业教材,包括《心理学与教育理论和实践》《学习心理与教学理论和实践》《青少年心理与辅导理论和实践》三册,首版于1999年,2011年修订出版第二版,获2011年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于2014年被评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ji规划教材,供教师教育专业本科公共心理学课程使用,这次修订出版第三版。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写给未来教师的心理学”这一面向未来教师(包括教师教育专业的在读学生、有志于从事教师的综合性大学学生,以及新入职的新教师)的心理学公共课教材中的一种,全书共十章,*章为导论,第二至第六章构成上编,第七至第十章构成下编,上编论述注意、感知觉、思维、记忆、智力等认知因素方面的心理现象及其与学校的学科教学实际的联系;下编论述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情意方面的心理现象及其与学校教育实际的联系。每章内容都按现象-规律-应用三个方面依次展开,既突出心理学理论方面内容的前沿性、针对性,又强调教育实践应用中的实效性、操作性,真正做到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
|
關於作者: |
主编卢家楣,1948年10月出生,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国家ji教学名师,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教育学一级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原教育学院院长,现任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务院学位办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组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心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心理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心理学会首批认定的中国心理学家,中央精神文明办全国首届《心理学专家讲坛》主讲专家。主要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以及师范生心理学课程研究,并开拓了情感教学心理学领域,提出了以情优教思想,研究了情感教学原则、情感教学模式、情感教学策略、情感教学目标、情感教学评价以及青少年学生情感素质和教师情绪智力等。主编《情感教学心理学》《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情感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当代青少年情感素质研究》《现代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心理学与教育理论和实践》《学习心理与教学理论与实践》《青少年心理与辅导理论和实践》《心理学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著作和教材等19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国外SCI、SSCI以及国内《心理学报》和《教育研究》四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青少年情感素质现状、问题域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科规划国家ji项目和教育部重点项目等10多项。曾获全国首届曾宪梓教育奖、全国首届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ji教学名师奖以及获得30多项全国及上海市科研和教学优秀成果奖,其中包括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此外,编写的教材4部分别先后获评十一五国家ji规划教材和十二五国家ji规划教材;指导的3名博士生先后获评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的2名教育硕士先后获评全国教育硕士优秀论文。
|
目錄:
|
第一章导论
本章要点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任务
三、心理学的性质
四、心理学的体系
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
一、前科学心理学时期
二、科学心理学时期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
第三节科学的心理观
一、心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形式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三、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
四、心理具有主观性
五、心理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三、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
四、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第五节心理学与教育
一、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二、心理学对教育的作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问题探索
上编
第二章注意与教育
本章要点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二、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品质
第二节注意的一般规律
一、注意的功能
二、注意发生的心理机制
三、影响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
四、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
第三节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注意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应用
二、注意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问题探索
第三章感知觉与教育
本章要点
第一节感知觉的概述
一、感知觉的概念
二、感知觉的水平
三、错觉
第二节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二、影响某些复杂知觉的因素
三、知觉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感知觉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感知觉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应用
二、感知觉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问题探索
第四章思维与教育
本章要点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种类
三、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
四、思维的心智操作
第二节思维的一般规律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四、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思维特点
第三节思维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思维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应用
二、思维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问题探索
第五章记忆与教育
本章要点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种类
第二节记忆的一般规律
一、识记及其影响因素
二、保持及其影响因素
三、回忆及其影响因素
四、遗忘及其原因
第三节记忆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记忆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应用
二、记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问题探索
第六章智力与教育
本章要点
第一节智力的概述
一、智力的概念
二、智力的结构
第二节智力的一般规律
一、智力的发展
二、智力的个体差异
三、影响智力的因素
四、智力与知识
五、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六、智力与创造力
第三节智力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智力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应用
二、智力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问题探索
下编
第七章情感与教育
本章要点
第一节情感的概述
一、情感的概念
二、情感的种类
三、情绪状态
第二节情感的一般规律
一、情绪的特性
二、情感的功能
三、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
第三节情感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情感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应用
二、情感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问题探索
第八章意志与教育
本章要点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的心理结构
三、意志品质
第二节意志的一般规律
一、意志和意志行动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三、意志与动机的关系
四、意志的形成和发展
五、意志的控制与失控
第三节意志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意志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应用
二、意志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问题探索
第九章气质与教育
本章要点
第一节气质的概述
一、气质的概念
二、气质的心理特征
三、气质的类型
第二节气质的一般规律
一、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与气质的对应关系
二、气质是天赋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三、气质对各心理因素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气质类型发展的年龄趋势
五、气质类型的性别差异
六、气质与职业活动的关系
第三节气质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气质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应用
二、气质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问题探索
第十章性格与教育
本章要点
第一节性格的概述
一、性格的概念
二、性格的结构
三、性格的类型
第二节性格发展的规律
一、性格发展的趋势
二、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三、性格形成的心理机制
四、性格的动态特征
第三节性格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性格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应用
二、性格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问题探索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来,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誉为世界最著名教育家之一的俄国教师的教师乌申斯基甚至这样强调:对于教育学和教育工作者而言,心理学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今天,心理学知识已成为教师知识结构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心理学也就成为教师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但是,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实践中,为师范生开设的心理学课程所占的比重不高,以至于长期以来在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中只设置一门心理学公共课程,这与心理学在教育特别是教师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很不相称。
为扭转这一状况,更好地发挥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加大心理学学科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分量,我们突破了传统的教师教育职前培养阶段的课程局限,从未来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有关的心理学学科内容,形成由三部分组成的内容体系,并撰写了三册教材《心理学与教育理论和实践》《学习心理与教学理论和实践》《青少年心理与辅导理论和实践》。这三册教材首次出版于1999年,修订出版于2011年,获2011年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于2014年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是专家和使用者对这三册教材给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但我们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本着教育部提出的对优秀教材也要不断修改完善的精神,针对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笔试部分)》中提出的有关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内容模块与要求(简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模块与要求)、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建议以及使用中的学生反馈意见,从2015年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修订,出版第三版。这次修订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强调面向未来教师,将教材定名为给未来教师的心理学。这一总书名蕴含三层寓意:其一,本教材虽属心理学学科内容,但具有明确的教师教育导向,即它不过分强调心理学学科自身的学科体系,而以满足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需要为宗旨,融合心理学各有关分支学科的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使用对象,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心理学综合教材,而不是单一的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教材;其二,本教材使用者不局限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生,而是适用于所有有志于走上教师岗位的大学生未来教师,其中包括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以适应师资来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三,本教材面向教师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既具继承性又有发展性,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可服务于渴望专业成长、适应未来教育挑战的在职教师,作为他们职后培训或自学进修的教材或案头随时翻阅的教育指南。本教材中提到的未来教师,主要是指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和就读于非师范类高等院校但有志于成为中学教师的大学生。
二、强调教材整体性,将教材整合为三册一体的框架体系。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公共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单薄,不能满足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从心理学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学、青少年心理与辅导等三方面扩充教材内容,形成三册教材。这次修订用给未来教师的心理学这一总书名统摄三册教材,形成三册一体的框架体系,以更好地体现本教材的整体性。也就是说,《给未来教师的心理学》由上、中、下三册组成:上册为《心理学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第三版)》,主要由普通心理学内容组成,将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教书育人实践,以构筑未来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重要的心理学基础;中册为《学习心理与教学理论和实践(第三版)》,以学习心理学为基础,将教学心理学融入学习原理的教学应用之中,形成从学到教、学教结合的新颖内容,以提供给未来教师从事中学教学工作必需的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知识;下册为《青少年心理与辅导理论和实践(第三版)》,以青少年心理学为基础,融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形成青少年心理学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新颖内容,以拓展未来教师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必需的青少年发展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这样,本教材实现了由隐性相联到显性合一的演进。
三、秉承修订宗旨和原则,扎实修订教材内容。这次修订的宗旨是与时俱进,进一步凸显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学教材对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更切合教育部提出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模块与要求。从这一修订宗旨出发,确立了执行性、实践性、前沿性和匡正性四条操作性原则,以规范这次修订工作,更好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补、更新、删除、完善和纠错。
执行性原则体现在,修订时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模块与要求增补内容,使增补后的教材能够涵盖心理学考试模块涉及的内容。如,中册增加了教师心理一章;下册在第六章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中的心理咨询的操作原则方面增加了价值中立原则,在第八章青少年情感生活问题与辅导中增加了青少年情感生活问题现象的特点和现状以及嫉妒和强迫两种情感问题及其辅导的内容,在第十一章青少年行为适应不良问题与辅导中增加了过激行为问题及其辅导等。
实践性原则体现在,修订时根据教育实践反馈的信息调整内容,使调整后的教材内容能更好地联系学校教育实践。如,在各册中大量增加实践探索专栏;更新章后的问题探索题目,使之更贴近中学教育实际,其中下册全部更新了各章后面的问题探索题目,更换了章前的案例引入和章后的案例分析;上册在第十章性格与教育中有关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方面,修改了学校教育环境因素内容,更新了第六章智力与教育、第九章气质与教育等章中脱离教学实际的案例,另外在有关章节增补了课堂教学实例,如教学中教师的形象性比喻、课堂讨论的课题等;中册在第四章认知策略的学习与教学中完善了认知策略分类和时间管理策略等内容,在第六章创造的学习与教学中整合了与创造性人格相关的研究,并补充了家庭环境与创造性关系方面的内容;下册在第七章青少年发育中的身心问题与辅导中,针对青少年的性意识发展特点提出并界定了青春恋,还删除了与中学生尚有一定距离的青少年职业选择与辅导一章。
前沿性原则体现在,修订时根据心理学新近的研究成果更新内容,使更新后的内容尽可能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各册大幅更新了学术研究热点聚焦知识小窗等专栏,达50多个。上册更新了第九章气质与教育,增加了气质对认知的影响、气质对意志的影响、气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气质与职业活动的关系等内容。中册增加了概念和规则习得的一些最新实证研究成果的引用,在学习理论新发展的内容中,用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介绍(2014)更新了冯忠良(1991)的学习理论介绍,用慕课这一新型课程形式内容(2014)更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内容(1991)等。下册在导论部分用李支勇(2013)有关青少年同伴交往的研究更新了关中文(1982)的研究;在有关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内容中,用陈蔓莉(2015)的研究更新了沈德立和阴国恩(1990)的研究,用侯东风(2006)的研究更新了李红曾等人(1987)以及刘景全和姜涛(1993)的研究,用林崇德和李庆安(2005)的研究更新了吴凤岗(1984)的内容,用曹晓君和陈旭(2009)关于青少年元记忆分类及发展规律的研究更新了李景杰(1989)的研究;在有关青少年情感发展的内容中,用王细燕(2011)的研究更新了黄煜峰等人(1986)关于青少年儿童表情识别模式发展趋势的研究,用纪林芹和张文新(2015)有关青少年社会性情绪发展的研究更新了余强基等人(1985)的研究,用张文渊和卢家楣(2012)关于我国青少年理智情感发展特征的研究更新了郑和钧等人(1993)的研究,用王立花(2011)有关青少年亲密感的发展趋势特征的研究更新了方晓义(1997)的研究;在有关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内容中,用聂衍刚等人(2014)的研究更新了韩进之(1985,1987)的研究,用张建人和杨喜英(2010)关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年龄发展特征研究更新了张春兴(1998)的研究,用张索玲(2009)以及邸秀娟(2012)关于中小学生自尊发展的年级差异研究更新了张文新(1997)的研究,用孟欢欢(2014)的研究更新了张文新(1998)的研究;在有关青少年体型发育个体差异的内容中,用2000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更新了19952000年的监测结果;在有关专栏部分,用徐辉(2015)关于心理健康内涵的定义更新了麦克宁的定义,用冯忠良和冯姬(2002)有关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标准确立的内容更新了严和骎(1987)的心理健康标准,用沈汪兵和刘昌等人(2015)关于两大思维分类在两性中的差异特征更新了郑日昌和肖蓓玲(1983)的研究,用竺培梁和卢家楣等人(2010)有关全国范围青少年情感能力的研究更新了舒特(1998)的研究等。三册合计更新和增加了近五年中的研究资料及相应参考文献300余条。匡正性原则体现在,修订时针对原教材中发现的不足或错误,纠正和完善教材内容。在这次修订中,我们对插图、表格、语句、字词、标点等都进行了纠错和完善,以冀精益求精。
四、尝试创新教材编写模式,诚邀中学教师参与教材修订。这是本次教材修订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打破长期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封闭式教材编写模式的一个开拓性尝试。我们组织了一批既具有丰富教育经验(一般具有10年以上教龄),又拥有一定理论功底(具有教育硕士学位)的在中学一线年富力强的学科教师(本教材主要用于步入中学教育岗位的未来教师),直接参与本教材的修订工作,请他们以当年的未来教师、教育新手,现在的在职教师、教育能手这样的过来人身份,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针对中学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实践,对本教材的修订提出详尽的修改意见,并三次征集他们的建议。此举是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心理学教材编写改革中的首创,为编写队伍引入了新鲜血液,使教材在切合未来教师现时的学习特点,满足今后工作需要方面,特别是提高教材在心理学理论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方面的实效性上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例如,他们发现有的内容不适合中学教育实际,有的内容不利于未来教师学习时的理解,有的例子缺乏时代感,有的专栏太学术化,有的句子有歧义,有的文字有错误,等等,并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性和教育使命感,一一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甚至还无私地拿出自己教案中的内容和教学中的案例供我们参考。可以说,上述提到的对教材的大量修改,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这些中学一线教师的无私帮助,这使我们编写者在编写过程中深受启发,深得其益。
通过上述一系列修订,本教材经过多年积淀而形成的特点更加鲜明,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在目标导向上,本教材具有明确的目标定位,那就是为满足未来教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教书育人工作的需要提供心理学学科方面的知识支撑。这一强烈的目标意识明确体现在本教材的给未来教师的心理学这一总书名上,并贯穿三册教材,起着纲举目张的全局导向作用。
二、在整体布局上,本教材突破我国长期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公共课心理学课程单册教材内容薄弱的局面,形成三册一体的框架体系。也就是说,本教材整合了普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五方面的分支学科内容,形成上、中、下三册一体的框架体系,为未来教师教育发展新时期所需的教师专业素养提供较全面充实的心理学知识体系,以发挥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三、在编写理念上,本教材在确定自己在教师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时,不以心理学学科自身为中心,而是围绕未来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需要来组织各分支学科的内容。因此,三册教材的书名并不是单纯地用心理学学科名称,如普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而是与学校教师岗位的工作相联系,分别冠名为心理学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学青少年心理与辅导,以进一步强化本教材在教师教育中的服务取向,并充分体现在每册教材中。
四、在内容框架上,呈现更科学合理的内在结构。本教材是未来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心理学学科内容,内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体现在上册中,涉及心理学的基础性内容,与学校总体教育相联系;第二层次体现在中册和下册中,两册分别涉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内容、青少年心理和心理健康内容,又分别与学校教育两大方面教学活动和辅导活动相联系。每册都由导论和上下两编组成。上册按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分两部分(传统上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但联系教育实际不便。如,智力属个性心理,应与性格、气质相挨,但性格、气质多与德育相联,智力挨着反而不妥,而与感知觉、思维、记忆放一起,更易联系智育。又如,注意既不属心理过程也不属个性心理,若如传统那样放在心理过程欠合理,归到认知因素则更顺。再如,同属认知,感知觉和思维分别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和间接的反映,记忆是反映留下的痕迹,因此将记忆放在感知觉之后更合理):上编包括注意与教育、感知觉与教育、思维与教育、记忆与教育、智力与教育等内容,更多地与学校智育活动相联系;下编包括情感与教育、意志与教育、气质与教育、性格与教育等内容,更多地与学校德育活动相联系。中册按学习过程和影响因素分两部分:上编从学习内容的学习过程来论述心理规律与教学应用,内含概念的学习与教学、规则的学习与教学、认知策略的学习与教学、元认知的学习与教学、创造的学习与教学、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教学以及社会规范的学习与教学等内容;下编从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因素来论述心理规律与教学应用,内含学习的迁移与教学、学习的动机与教学、学习的个体差异与教学、学习的环境与教学以及教师心理等内容。下册按基础知识与具体实施分两部分:上编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最重要的三个方面(认知、情感和自我意识)和心理辅导最重要的四大理论(精神分析治疗理论、行为主义治疗理论、认知主义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治疗理论)以及操作方式、原则、步骤和技术等基础知识,内含青少年认知发展、青少年情感发展、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以及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和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等内容;下编围绕青少年期个体易遇到的问题(包括发展性问题),结合上编的有关内容和青少年学校生活实际展开辅导,内含青少年发育中的身心问题与辅导、青少年情感生活问题与辅导、青少年学习心理问题与辅导、青少年社会交往与辅导、青少年行为适应不良问题与辅导等内容。
五、在内容组织上,摆脱传统心理学教材的窠臼,采用适应教师教育特点的三段法(现象规律应用)模式。也就是,每章内分三或四节,分述某心理现象(内涵、种类等)、内在规律(心理现象的特点、机制和影响因素等)和实践应用(联系教书育人实践,在上册中还联系自我教育实践,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教学实践表明,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习者未来教师来说,学习重点不是心理学研究,而是心理学应用,内含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用三段认知逻辑的三段法模式,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学习特点,更受欢迎。
六、在内容选取上,凸显丰富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本教材从普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这五个心理学分支学科引入大量有关的内容和最新资料,截至这次修订,引用文献1300多条,呈现出丰富的心理学内容。这些丰富的心理学内容,都是有针对性地通过收集、筛选和发掘获得的:一方面,在大量文献资料中收集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与教师教育相关的信息,即便是一般心理学书籍中经常会提到的内容,但茗与教师教育相去甚远,也予以删除;另一方面,对以往心理学教材中论述较少,但又是教师教育所需要的心理学内容,予以发掘并积极引入,包括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在教育实践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研究相对匮乏,为此我们将自己在这方面发表于权威刊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材。本教材阐述心理学有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十分重视实践应用,通过各种形式为未来教师实践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尽可能使有关学习内容具有操作性。例如,每章都设专节阐述有关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应用的内容,还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践探索专栏进一步作为个案加以介绍,每章还设置了鼓励学生到实践中操作的问题探索题,等等。正是鉴于这个特点,本教材的三册书名中都以理论和实践作为副书名,充分凸显本教材高度重视心理学理论及其实践应用的特点。
七、在内容呈现上,既形式多样,又规范统一,有助于引导读者阅读并激发阅读兴趣。本教材以十余种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内容,并以不同的功能来引导学生阅读,既有利于学生把握主次,理解导读,也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维持阅读动机。除每册教材的目录之外,每章还有本章细目,这有利于把握该章细目内容。本章要点归纳出每一章五个左右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分清主次,把握重点。除章内根据需要放置照片外,每章在开头都有一张切合章主题的照片,而且大多是到学校现场拍摄的,以增添学校教育的现实感,缩短心理学理论与教育现实的心理距离。每章都有图片和表格,以求图文并茂、清晰要点、活跃版面的效果。对教材中的主要概念都给予字体加粗、定义表述,并附以外文术语,以引起学生重视,并方便学习。正文阐述教材的主要内容,涉及概念、种类、理论、实践等,是教材的主要部分。学术研究专栏丰富和延伸教材正文的有关理论内容,补充介绍新的研究成果等,以开阔学生的学术眼界。实践探索专栏将教材正文的有关理论内容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拓展,为学生的实践应用提供借鉴。热点聚焦专栏反映与教材正文提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有关的,在教育界或心理学界引起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或探讨。知识小窗专栏从知识性、背景性角度进一步介绍教材正文中提到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学生丰富有关的认知结构。人物专栏非常简要地介绍教材正文中提到的一些著名学者,增进学生对有关学科领域的了解和亲和感。章前开始处针对每章主要内容设置导入性案例,由案例引发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该章内容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正文结束前的案例分析对该章开首引入的案例,结合该章的有关理论知识予以分析,使案例形成前后呼应的完整结构,使学生产生原来是怎样啊!的感受,不仅有助于理解,也有助于体验心理学在教育中的魅力。本章小结概要总结该章内容,以利于学生把握和记忆。想试着回答一下吗针对每章的主题,写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与该主题有关的现象的趣味性问题,不求答案,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该章内容的学习兴趣。思考题针对每章的内容,提出有关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该章内容中,起到复习的作用。问题探索针对每章的内容,提出探究性、实践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该章内容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每册书末都有采用规范通用的文献标注方式收录的大量中外文参考文献,使文中引用皆可查阅,以便学生进一步学习参考,也有利于学生获得严谨治学的学术氛围的熏陶。上述各种形式在具体安排上做到规范统一。
一、科学合理:每章开篇由章首照片、本章细目本章要点想试着回答一下吗和导入性案例引发兴趣,导出正文;每章正文穿插学术研究实践探索热点聚焦知识小窗人物介绍等专栏(每章至少一个)以拓展内容,又有图表配合形式;每章结束由案例分析(运用该章理论解释该章开篇案例)、本章小结思考题问题探索等帮助学生理解该章内容、复习巩固和实践拓展。本教材由卢家楣主编,孙圣涛、刘伟和贺雯分别担任上册、中册和下册的副主编。上册各章的执笔人员是:第一章,卢家楣;第二章,贺雯;第三章,刘伟;第四章,卢家楣、张敏;第五章,卢家楣、陈宁;第六章,竺培梁;第七章,卢家楣、张萍;第八章,孙圣涛、常倩倩;第九章,孙圣涛;第十章,孙圣涛、常倩倩。中册各章的执笔人员是:第一章,卢家楣;第二章,贺雯、谭贤政;第三章,贺雯、张庆;第四章,卢家楣、张敏;第五章,卢家楣、张文海;第六章,卢家楣、张敏;第七章,刘伟;第八章,卢盛华、沈艳平;第九章,孙圣涛;第十章,卢家楣、张文海;第十一章,孙圣涛;第十二章,刘伟;第十三章,贺雯、刘伟、王怀勇。下册各章的执笔人员是:第一章,卢家楣;第二章,贺雯;第三章,卢家楣、陈宁;第四章,卢家楣、孙圣涛、胡霞;第五章,沈勇强;第六章,张志刚、卢家楣;第七章,卢家楣、贺雯;第八章,卢家楣、张敏;第九章,卢家楣、闫志英、张萍、张文海;第十章,卢盛华、刘伟;第十一章,沈勇强、苏生。蔡丹、罗俊龙和王怀勇三位副教授积极参加本次教材修订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
本次第三版教材的修订出版,首先要感谢来自中学教育第一线的学科教师的积极参与,他们既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又具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并接受了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大量宝贵意见和建议。他们是:丁聪灵、包遵锋、周宇、程琦、杜彬彬、龙琼、蒋艺茜、李俊、李正毅、王娜、苏治芳、黄晔、龚嘉佳、秦晴、张根余、易君、殷小慧、余淼淼等。还要感谢徐璐璐、李冬梅、任智、邹夏、周璇、蔡海娟、周淑金、张娜、刘河舟、张雅、王愚、管凯、仰惠茹、朱美侠等研究生对稿件的修改和校阅。感谢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的支持、上海教育出版社袁彬副总编和心理学编辑室主任谢冬华的支持以及上海师范大学对教学创新团队的支持。本书还大量采用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同仁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在付梓之际,一并表示感谢。
本次教材修订虽力求与时俱进、精益求精,但限于能力和水平,仍难免有不足乃至谬误之处,敬请同行专家、学者,特别是未来教师不吝赐教,我们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以求臻于至善。
卢家楣
2016年12月于上海师范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