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沟通智慧与传播

書城自編碼: 297570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新闻传播出版
作者: 谭英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031455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04/3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算力芯片——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
《 算力芯片——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 》

售價:NT$ 671.0
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
《 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 》

售價:NT$ 406.0
历史的温度1-7(典藏版套装全7册)
《 历史的温度1-7(典藏版套装全7册) 》

售價:NT$ 3110.0
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一本金融初学者建立交易系统的实用工具书)
《 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一本金融初学者建立交易系统的实用工具书) 》

售價:NT$ 302.0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精装)
《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精装) 》

售價:NT$ 770.0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

售價:NT$ 874.0
谜托邦:故事新编
《 谜托邦:故事新编 》

售價:NT$ 411.0
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
《 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 》

售價:NT$ 374.0

編輯推薦:
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管理学专业课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职场人际培训的实用手册;既可以是指导改善家庭关系的一部圣经,也可以是增进朋友关系的一部宝典。
內容簡介:
主席2014年5月4日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传播与沟通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挖掘和吸收中国伦理的沟通与传播智慧,是本书探讨的重点。为此本书将结合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较为系统地阐释中国式有效传播与沟通的原理、道术、技巧和策略,使学生在了解传播与沟通的基本要素、类型、模式、原理的基础上,感悟基于中国伦理学的沟通与传播智慧,掌握和应用人际传播沟通技能,与不同角色的个人、群体或大众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满足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需要,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關於作者:
1984年起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先后获得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媒体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文化传播、乡村传播、新闻传播、科教影视等;主持农业部、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多项相关领域课题;出版著作《中国乡村传播实证研究》、《新农村自下而上信息传播范式研究》、《新闻采访与写作》、《乡村信息传播研究与社会调查》等6部;编导出版十余部电子声像作品和教材,其中,电视科普片《数字化农业》荣获第八届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科普类金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內容試閱
在多元文化交集的今天,沟通与传播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如何与不同角色的个人、群体或大众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满足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需要,从而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如何有效地沟通与传播,使得我们的学习、工作更加有秩序,生活更加幸福和美满,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
传播与沟通是人类生存的本能,人人都离不开传播与沟通,人人都会使用语言这个交流工具与个人、群体或大众进行传播与沟通,然而谁也不敢保证在每个不同的场合都能做到有效地沟通与传播。
常看到这样一些新闻,从八九岁的孩子到20多岁的大学生,甚至博士生,因为与父母发生了小小的矛盾,或男女朋友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发生了口角,便选择离家出走或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间乱相?从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中华伦理道德的教育,即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伦常之道的教育。忽视了崇德、贵仁、尊义、守中、尚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教育与人格塑造培育。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做人了,因而有大学生在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说道:感谢室友不杀之恩。这虽然带有调侃的味道,但的确说明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某种危机。从表层上来看是忽视了有效沟通与传播的教育。
为此,本书分六个部分结合中国伦理学、西方传播学和心理学较为系统地阐释中国式有效沟通与传播的原理、技巧和策略,使大家在了解传播与沟通的基本要素、类型、模式、原理的基础上,感悟和吸收中国伦理学的沟通与传播智慧,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提高洞悉自己、了解他人的能力和人文修养,掌握和应用有效沟通与传播的技能,更好地融入和适应多变和快速发展的社会,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创造出多彩而有意义的幸福人生。
第一部分,在绪论中主要阐释了中国伦理学的沟通智慧与当今代价值。中国伦理学所研究的道德的学问,有效传播与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仁爱、友善、谦让、和平的民族精神。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5月4日考察北京大学时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文化基因塑造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在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有效沟通与传播的智慧层面体现出的仁爱、崇德,尚和、遵义,诚信、理智等沟通智慧,对当今社会依然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传播与沟通的基本常识。该部分从传播学的角度,简单介绍了传播与沟通的基本常识,使读者对传播与沟通的基本要素、基本类型、基本模式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传播与沟通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学理支持。
第三部分,有效沟通与传播的基础原理。主要从心理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叙述古今中外学者从多种视角审视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基本原理。侧重从所遵循的原理或道理的基础上,阐释传播与沟通的技术和技能,即是从道的层面讲术。如怎样唤起自我觉醒,提高自我认知与了解他人的能力,如何理解和应用中国古圣先贤发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的常理伦常大道,及其带给人们的有效传播与沟通的智慧。
第四部分,有效沟通与传播的道术。该部分侧重从术的层面讲道,同时选取多个人伦关系诸如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领导与下属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同事关系等案例,从术的层面使人们体验和掌握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人群时,如何在遵循自然之道和伦常之道的基础上,运用倾听、反馈与表达等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传播。进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
第五部分,有效沟通与传播的技能。归纳总结出人际间、小群体内及公共场合下进行有效传播与沟通的技能,并通过大量的案例阐释倾听、反馈、表达、提问、演讲和主持等技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这些技能背后隐含着的沟通与传播之道。
第六部分,有效沟通与传播的策略。如何使有效沟通与传播的道术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的习惯,该部分重点谈了三个支撑有效传播与沟通技能和技巧的策略。(1)在核心策略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即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圣贤教育(生命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和技能与知识的教育,并阐释了几种教育是当今时代人们终身要学习的内容。(2在支持策略中,介绍了弥补根性教育的学习策略和实施方法。(3)在践行策略中,用具体的实例分析了践行有效传播与沟通的智慧和途径。
总之,沟通与传播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人与人关系背后的个人价值观与个人心态的体现。挖掘和吸收中国伦理的沟通智慧,撷取西方传播之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以西方文化为用,使大家成为多元文化交流时代的沟通能手是本书创作的出发点。
走进这本书,咀嚼和感悟先贤留给我们的沟通智慧与传播,并灵活巧妙地将有效传播与沟通原理和道术加以应用,对营造幸福而美满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最后,衷心地感恩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感恩先贤传给后人的沟通智慧!感恩所有为此书提供宝贵建议和付出辛劳的挚友们!感恩网络上流传的无名氏撰写的美文!感恩网络媒体分享的相关内容的案例!感恩父母、丈夫、儿女、好友和陌生人付出的爱心;感恩大自然给予的种种关怀和体贴;感恩每一个祥和、温暖和快乐的日子!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