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我国产业低碳化路径研究

書城自編碼: 297538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各部門經濟
作者: 王磊、崔晓莹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28853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92/307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1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NT$ 490.0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內容簡介:
产业低碳化是针对以低碳为导向的产业和技术将成为全球经济主导推动力和新的增长点这一背景而提出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本书以全面深入地把握我国产业部门碳排放变化机理为出发点,定量分析了我国产业部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节能减排潜力,确定产业低碳化发展的目标路线和重点领域;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以及发展主体决策行为的分析,提出我国当前国情下的产业低碳化的系统推进路径,并选取滨海新区为典型区域进行案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低碳发展理论分析和应用定量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书可供低碳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专业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有关应对气候变化部门和组织人员阅读参考。
目錄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
一、产业低碳化是我国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 1
二、我国产业低碳化进程面临诸多障碍 2
三、我国产业低碳化的系统路径亟须研究 6
第二节 前期研究与实践述评 6
一、低碳相关概念与发展目标 6
二、与产业碳排放相关的定量研究 7
三、相关制度创新及其作用 10
四、市场机制创新及碳市场的发展 11
五、低碳技术内涵及发展 12
六、低碳型新兴产业的发展 13
第三节 前期研究的不足 14
一、对产业低碳化理论与内涵尚未形成系统明晰的认识 14
二、缺乏对我国产业部门碳排放变化机理和减排潜力的全面考察 15
三、多着眼于宏观视角的分析,缺乏从发展主体的微观视角展开研究 15
四、缺乏对我国产业低碳化所处阶段与外部环境的系统分析及比较 15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6
一、本研究逻辑框架与结构安排 16
二、研究方法 18
第二章 产业低碳化理论溯源与内涵解析 19
第一节 产业低碳化的历史演进 19
一、由化石能源危机引发的第四次产业革命 19
二、与第一次产业革命相伴出现的是煤炭的广泛使用 20
三、与第二次产业革命相伴出现的是电力的广泛使用 20
四、与第三次产业革命相伴出现的是信息革命 20
第二节 产业低碳化理论溯源 23
一、理论基础拓展:从传统经济理论到综合理论体系 23
二、出发点转变:从孤立系统到环境-经济大系统 24
三、规模限制:揭示能源稀缺与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根源 26
四、速率控制:以最小通量维持既定存量是根本解决思路 28
第三节 产业低碳化内涵解析 29
一、内涵与目标: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30
二、核心动力:观念-技术-制度-组织创新系统 31
三、衡量标准:结构-效率-规模-管理评价体系 32
第四节 产业低碳化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关系辨析 33
一、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异同辨析 33
二、产业低碳化与循环经济:应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35
第三章 我国产业部门碳排放变化机理研究 36
第一节 我国产业部门碳排放演进特征分析 37
一、碳排放估算方法 37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40
三、我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总量演进趋势 40
四、我国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演进趋势 42
五、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演进趋势 42
六、分行业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演进趋势 48
七、我国产业部门碳排放演进的特征分析 63
八、基于EKC模型的碳排放演进特征分析 69
第二节 碳排放与我国产业发展的关联度分析 70
一、方法概述及相关研究述评 70
二、GRA分析模型构建 71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73
四、分析结果与讨论 81
第三节 产业部门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分解研究 86
一、我国产业部门主要碳排放影响因子分析 86
二、LMDI分解模型构建 87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89
四、分解结果与讨论 89
第四章 我国产业部门碳减排潜力分析 103
第一节 我国产业部门能源消费需求预测 103
一、国内外能源需求预测方法述评 104
二、产业部门能源需求预测模型构建 105
三、我国高耗能、低耗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07
四、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值能耗指标预测 113
五、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量预测 113
第二节 我国产业部门的结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14
一、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114
二、判断模型的建立 115
三、我国结构演进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分析 116
四、我国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19
第三节 我国主要工业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21
一、电力、热力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21
二、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23
三、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23
四、非金属矿物及制品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24
五、石化、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24
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25

第五章 我国产业低碳化的发展主体研究 126
第一节 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主体的分类、作用及关系 126
一、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主体的分类 126
二、创新视角下各主体地位、作用及关系 128
第二节 产业低碳化进程中企业的决策行为分析 129
一、企业低碳化发展的风险分析 129
二、企业低碳化发展的机遇分析 132
三、企业参与产业低碳化的决策行为分析 133

第三节 案例分析:某新兴生物质企业发展现状与启示 136
一、我国生物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6
二、案例企业概况与产业发展前景 137
三、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市场壁垒、资金不足、标准缺失 138
四、该案例对我国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启示 139

第四节 案例分析:某大型化工企业低碳化转型历程与启示 139
一、案例企业发展概况 139
二、企业低碳化发展措施与成效分析 140

三、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政策不力、竞争劣势、转型风险 140 四、该案例对我国企业低碳发展的启示 141

第六章 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阶段与外部环境分析 142
第一节 全球低碳发展背景下我国产业发展阶段的分析与比较 142
一、我国产业发展历程与工业化阶段分析 142
二、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分析 143
三、国内外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比较分析 146
四、国内外新能源利用状况比较分析 153
五、阶段分析对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启示 157

第二节 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158
一、产业低碳化PEST分析模型构建 158
二、国际外部环境的PEST分析 160
三、国内外部环境的PEST分析 165
四、国外对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启示 168

第七章 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 169
第一节 我国产业低碳化的发展原则 169
一、原有产业的低碳化调整与新兴低碳产业创新并重 169
二、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并重 170
三、关键技术突破与政策资金扶持并重 170
四、立足国内市场与参与国际竞争并重 170

第二节 我国产业低碳化的目标路线与评价体系 171
一、我国产业低碳化的目标路线 171
二、我国产业低碳化评价体系构建 173

第三节 我国产业低碳化的优先领域 174
一、三次产业低碳化发展的优先领域 174
二、工业部门各行业低碳化发展的优先领域 175

第四节 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176
一、现有产业体系的低碳化转型 176
二、新兴低碳型产业体系的构建 177
三、产业低碳化的保障体系建设 177
第八章 结论 179
第一节 主要结论 179
第二节 创新点 186
参考文献 188
內容試閱
产业低碳化是针对以低碳为导向的产业和技术将成为全球经济主导推动力和新的增长点这一背景而提出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其目标是通过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从而降低产业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所带来的挑战。实现方式主要包括原有产业的低碳化转型和新兴低碳产业的建立两方面。目前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面临产业结构重型化、能源利用结构高碳化、能源效率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受发展阶段与国际政策制约等诸多问题,系统化发展路径亟待研究。因此,本书以全面深入地把握我国产业部门碳排放变化机理为出发点,归纳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拓展相关方法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产业部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节能减排潜力,确定了未来产业低碳化发展的目标路线和重点领域,结合对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以及发展主体决策行为的分析,提出我国当前国情下的产业低碳化的系统推进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低碳发展理论分析和应用定量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对于现有相关研究,本书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初步构建了清晰的产业低碳化理论体系。从环境经济大系统的视角阐述了产业低碳化的概念内涵和理论基础,以观念技术制度组织和结构效率规模管理为两条主线清晰界定了产业低碳化创新系统和评价系统的概念框架,并从产生背景、发展理念、核心目标及实践方式等方面辨析了产业低碳化与循环经济等概念的异同。上述研究不仅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做出了一定的补充和拓展,而且提供了研究产业低碳化发展问题的新视角和系统分析框架。
第二,从系统整体和影响因子的不同视角以及产业部门的不同层次,构建了产业部门碳排放机理的分析模型,并针对我国产业部门进行了定量考察。在系统分析我国产业部门碳排放演进特征的基础上,首先从系统整体角度,从生产生活两部门、三次产业、工业部门各行业等三个层次建立了碳排放与产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选取碳排放量、能源消费量、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四类指标作为系统行为序列指标,选取历年GDP和工业总产值作为系统特征序列指标,定量考察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与我国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程度,分析结果可从总量和强度两个角度确立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的优先领域和重点行业;之后从影响因子角度,构建LMDI指数因素分解模型,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能源强度变化、能源结构演进、碳排放系数变化确定为影响产业部门碳排放的5个主要因子,定量分析了我国1990~2014年间各影响因子对产业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程度,为我国产业低碳化最优路径的选择提供参考。上述研究拓展了产业部门碳排放变化机理的分析模型,克服了以往研究中方法和结论较为单一和片面的缺陷,也为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提供了翔实的数据资料支撑。
第三,定量分析了我国产业部门的节能减排潜力。运用主要部门预测法,对我国国民经济、高耗能及低耗能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预测了我国工业部门未来能源消费需求;建立碳减排潜力的判断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改进和产业部门能源供应结构改进的减排潜力;进一步针对工业领域,定量分析了电力热力行业、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非矿物制品业、石化和化工行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产业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结果可为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四,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提出我国产业低碳化发展的系统路径。通过对我国产业低碳化进程中的主体决策行为、产业低碳化发展阶段及外部环境的分析,为发展主体相协同、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外部环境相协调三个基本推进思路提供了具体的路径选择。最后基于本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论,从发展原则、目标路线、优先领域、应对策略、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我国产业低碳化实践路径,并选取滨海新区进行典型区域的产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增强了本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物质减量的低碳响应测度机理研究(713031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天津城建大学王磊副教授和南开大学蓖麻研究工程中心崔晓莹工程师制定本书的编写大纲和完成初稿写作,天津城建大学硕士研究生刘继业、薛亚君、王琰琰、周亚楠负责大量的数据计算与数据更新工作,马晓兰、郭灿、夏敏、冯建轩、陈敏负责部分数据的收集工作,此外,卜欣欣副教授、张宇副教授、李雪梅副教授、张菲菲副研究员、左晓利副研究员、刘倩副研究员也对本书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全书由王磊副教授负责统稿。
由于著者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经验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同行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2016年10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