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后冷战时代,随着公共外交参与主体的日益多元化,网络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日新月异,传统公共外交渐次进入到新公共外交时代。新公共外交是当代国家构建合法性和认同度,塑造国际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战略。本研究聚焦于世界新公共外交,试图对当代世界公共外交领域已经出现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新型公共外交形态和模式进行阐述和分析,对世界新公共外交的发展趋势及其走向做出前瞻性评估,进而提出中国新公共外交的战略和策略,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国内学界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思考。
|
關於作者: |
李华,19891993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会员,复旦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日本庆应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副教授,公共外交研究院研究员。多年来从事国际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理论、亚太地区安全与大国关系、当代中国外交战略、公共外交等,目前已出版学术著作七部(含专著、合著),在《美国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国际观察》《国际论坛》《国际问题研究》《东北亚论坛》《教学与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公开出版文字总计约100余万字,主持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
目錄:
|
第一章智库公共外交() 第二章媒体公共外交() 第三章文化公共外交() 第四章企业公共外交() 第五章卫生公共外交() 第六章国际组织公共外交() 第七章宗教公共外交() 第八章侨务公共外交()
|
內容試閱:
|
自1856年1月15日英国《时代》杂志首次出现公共外交一词到1965年美国塔夫茨大学埃德蒙格利恩教授关于公共外交经典演说词目前,国内学界在谈及公共外交时普遍援引的是1965年美国塔夫茨大学University of Tufts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院长埃德蒙格利恩Edmund Gullion在爱德华默罗公共外交研究中心Edward RMurrow Center)成立仪式的演说中所使用的说法,即公共外交指的是公众态度对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执行所造成的影响。它涵盖了超越传统外交的国际关系领域,包括一国政府在其他国家境内培植舆论;一国利益集团与他国利益集团的互动;有关外交事务及其影响的通讯报道;职业外交官和驻外记者之间的联络与沟通和跨文化沟通的过程。的广为流传,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对抗岁月的洗礼,直至911事件后美国对公共外交的重新检视,公共外交作为国家形象与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路径已成为国际外交实践和理论研究领域普遍达成的共识。 从公共外交的历史发展契机来看,冷战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是推动传统公共外交凤凰涅槃的重要诱因,而911事件则成为引发国际学术界尤其是欧美学者对新公共外交进行探讨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正是911事件以及其后美国政府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中东地区所开展的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引发了欧美学者对全球化时代新公共外交的研究热潮,这股热潮直接推动、影响了世界各国公共外交的推陈出新和崭新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