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刘春在跋中说,这本书之所以取名文坛边,一来是因为这些文字源于对文坛状况的观察,二来也是想提醒自己不要过多地靠近那个坛,那坛说白了也是个名利场,与它保持距离,也许更有利于看清自己的内心和这个纷繁的世界。短短几句话,就能对刘春的为人、为文窥知一二。 犀利,是《文坛边》给人的强烈印象。作者似乎什么都说,什么都敢说,把那些盖着遮羞布的东西统统翻了出来,晒在灼灼众目之下。但他并不是想哗众取宠,以此博取眼球,而是心有不平则鸣,论人、论事、论作品,皆发自内心。因为在他看来,文人应该在白纸内部独善其身,那些虚伪、钻营,仿佛华丽衣裙上的跳蚤,是摆脱不去的厌恶,是纯洁心灵上的一颗墨点。也许这篇篇肺腑之言并不能在粉饰的太平之海中掀起滔天巨浪,但是我们需要这样的声音,以此来提醒自己保持一颗清醒的心。
|
內容簡介: |
《文坛边》是诗人、评论家刘春的文学评论集,共分三辑:《诗歌旁》《文坛边》《读书屑》。《诗歌旁》主要是当代诗人、诗坛钩沉,譬如海子之死,西川与海子的友谊,柏桦为人为文的情操等;《文坛边》是对作家、文坛事件与现象的所感所评,如鲁迅文学奖评选过程中的是是非非,对作家自费出版自印书等现象的评述,世俗人对女作家的有色眼光等;《读书屑》则记录了作者自己的读书心得和读书偏好,还夹有若干书评。一篇篇文章短小精悍,文笔随和可读,态度明晰,时有新见,在中国文坛的边角凿开了一个小孔,让读者从中窥见不一样的文坛人与事。
|
關於作者: |
刘春,1974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学史研究专著《一个人的诗歌史》《生如蚁,美如神:我的海子和顾城》《朦胧诗以后》,随笔集《让时间说话》《或明或暗的关系》《博尔赫斯的夜晚》,诗集《幸福像花儿开放》《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刘春卷》等。编选有《70后诗歌档案》《落在纸上的雪:当代诗人十二家》《我zui喜欢的诗歌》等选本。在《读库》《名作欣赏》《花城》《星星》等刊物开设过文学批评专栏。现居桂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