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城市的过度发展又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惑和问题。作者从历史与哲学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问题做了多方位的思考和研究,通过历史的回顾,追踪城市的起源,梳理城市的作用,点睛城市的效能,指出过度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这些引证和思考体现了一个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的理性和觉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關於作者: |
冯士超
男,江苏武进人,1953年出生。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共中央党校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曾任镇江市副市长,现任镇江市篆刻协会会长。著有《以巴春秋》《心灵原?集》《印材菜谭》《运去的乡愁》,主编有《大众篆刻入门》《世界科技发展史话》等。
|
目錄:
|
一、厚重的历史
二、需要个性
三、不朽的精神
四、道路应该多宽?
五、街面的第一印象
六、公厕歧义
七、细节的遗憾
八、古建筑的龃龉
九、水流向何处?
十、林相改造
十一、景区留人
十二、立体交通
十三、长天秋水
十四、智慧城市
十五、未来城市
后记
|
內容試閱:
|
初拾此书,便被书名所吸引。城市由人集聚而成,演进时间悠长,构建空间广袤,何来宽窄一说?细细一读,方知其意所指:宽在城市的宏观规划,窄在城市的立面建设,窄在城市的细节管理;宽在城市的广域对照,窄在城市的细微较真;宽在城市的未来展望,窄在城市的定格扫描;宽在城市的经验推广。窄在城市的失误迷惘
三、不朽的是精神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改造过程中,经济实力是起决定作用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相当的财力、物力,高楼大厦竖不起来,精品建筑造不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