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技术理论;2)智能建筑安全防范基本理论;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分析;4)智能建筑安全防范设计分析。通过建筑安防系统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就筑安防的相关内容。
|
目錄:
|
序
前言
第1部分建筑消防系统
第1章建筑消防概论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建筑火灾防控中的
作用
111建筑火灾发生、发展的过程和
阶段
112消防系统在建筑火灾防控中的
作用
113消防设施在火灾不同发展阶段的
作用
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1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复习思考题
第2章火灾探测器
21火灾探测器的分类和型号
211探测器的分类
212探测器的型号及图形符号
22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及布置
221报警区域、探测区域和防烟防火
分区的划分
222探测器种类的选择
223探测器数量的确定
224探测器的布置
23火灾探测器的线制
2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技术特点
23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线制
复习思考题
第3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设置
31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
设置
311基本概念
312设置要求
3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321基本概念
322设计要求
33区域显示器的设置
331基本概念
332设置场所
333设计要求
34火灾警报器的设置
341基本概念
342设计要求
35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
装置的设置
351基本概念
352设置场所
353设计要求
36防火门监控器的设置
361基本概念
362基本功能和设计要求
复习思考题
第4章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4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1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2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3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4雨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5水幕系统
416水喷雾灭火系统
417住宅快速反应喷水灭火系统
42消火栓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21室内消火栓系统的组成
422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工作原理
423设计要求
424设计提示
43气体(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
设计
431气体灭火系统
432泡沫灭火系统
433设计要求
434与给水排水专业的配合
45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系统的联动设计
451防火门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52防火卷帘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6电梯的联动控制设计
461设计要求
462高层建筑在火灾初期电梯的
管理
463与建筑专业的配合
47消防应急广播系统
471基本概念
472设计要求
4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
控制
481系统分类
482灯具分类
483设计要求
49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
491基本概念
492设置场所
493设计要求
410消防模块的实现
4101定义
4102基本功能
4103设置场所
4104设计要求
复习思考题
第5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规定
51一般规定
511系统设置原则
512设计提示
5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图的基本
内容
52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
521系统形式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522系统形式的选择
523系统设计要求
53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
531报警区域、探测区域的概念
532报警区域的划分
533探测区域的划分
534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的场所
54消防控制室
541消防控制室设置条件
542设计要求
543消防控制室内设备的布置
544消防控制室的显示与控制
545消防控制室的信息记录、信息
传输
546消防控制室资料
547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
548其他
复习思考题
第6章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61概述
6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组成与分类
621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组成
62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分类
6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置
631一般规定
632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的设置
633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
设置
复习思考题
第7章消防系统的供电与布线
71消防系统供电
7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源要求
712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
通信设备等的电源
713消防设备应急电源的容量和供电
要求
72系统接地
721设计要求
722设计提示
73消防系统布线
731设计要求
732系统导线的敷设方式
74室内布线
复习思考题
第8章建筑消防设计与应用实例
81建筑消防系统设计程序及方法
811设计程序
812设计方法
82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实例
821工程概况
822设计依据
823基本设置
824设计内容
825线路
826供电及接地
827其他
第2部分建筑安防系统第9章建筑安防概述
91 建筑安防系统组成
911门禁控制系统
912 防盗报警系统
913停车库车位引导管理系统
914防盗对讲访客系统
915电子巡更系统
92建筑安防系统的构建方式
93建筑安防系统的发展趋势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公共安全系统
101入侵报警系统
1011入侵报警系统设计原则及其
概述
1012入侵报警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0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02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组成
1022几种典型的视频安防监控
系统
103出入口控制系统
1031出入口控制系统概述
1032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组成与
分类
1033出入口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1034出入口控制系统的主要设备
1035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
1036出入口控制系统分类
104电子巡更系统
1041电子巡更系统简述
1042电子巡更系统分类
105停车场管理系统
1051停车场管理系统功能
1052停车场管理系统主要设备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楼宇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
设计
111门禁控制系统
1111门禁控制系统的主要设备
选择
1112门禁系统出入口个人识别
技术
1113门禁系统控制中心软件管理
功能
1114门禁系统设计示例
112防盗报警系统
1121防盗系统探测器
1122防盗报警系统工程设计
113闭路电视(CCTV)监控系统
1131闭路电视(CCTV)监控的基本
组成
113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组成
形式
1133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类型
1134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设计
举例
114停车库车位引导管理系统
1141车位引导系统的特点
1142车位引导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
作原理
1143车位引导系统设备
1144工程案例分析
115防盗对讲访客系统
1151单对讲访客型系统设计要求
1152单对讲型访客系统设计示例
1153可视对讲型访客系统
1154防盗可视对讲系统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越来越多,电气消防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为楼宇安全防范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满足高等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楼宇方向)等相关专业教学的需要,我们在多年教学及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着重于建筑消防与安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在编写过程中,以完整地介绍建筑消防与安防技术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在简明介绍建筑消防与安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的同时,还介绍了建筑消防与安防的工程实例。教材内容简明扼要,突出应用,删除了烦琐的理论推导,并且根据建筑消防与安防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添加了新的知识,如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建筑消防系统共分8章,第1章介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第2章介绍了火灾探测器的分类、型号、选择、布置以及线制;第3章介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设置,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设置、手动报警按钮设置、区域显示器的设置、火灾警报器的设置以及防火门监控器的设置;第4章主要阐述了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火卷帘门系统、电梯系统、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消防专用电话以及消防模块;第5章主要介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原则、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消防控制室的设置要求等;第6章主要分析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组成、分类以及其设置规定;第7章介绍了消防系统的供电与布线要求;第8章通过实际消防系统工程实例分析了建筑消防系统设计程序和方法。第2部分建筑安防系统共分3章,第9章阐述了建筑安防系统的组成、构建方式和发展趋势;第10章介绍了公共安全系统,包括入侵抱紧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第11章通过楼宇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实例分析了其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和设计步骤。
本书采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等最新国家规范与标准,适合高等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楼宇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相关专业用作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作者具体分工如下:全书由吉林建筑大学魏立明教授统稿。第1、2、3章由吉林建筑大学魏立明和杨坤编写,第4、5章由吉林建筑大学孙萍和邢文白编写,第6、7章由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刘辉和陈莹以及郑富豪编写,第8章由吉林建筑大学王立光编写,第9、10章由吉林建筑大学贾雪和吕雪莹编写,第11章由吉林建筑大学姚小春编写,本书中所有插图由杨坤和冷壮绘制。本书由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吉教科合字【2016】第143号)资助。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和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