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这是一个大杂烩式的文集,综合了众多名家对于晚清到1949年这一历史时期的分析与评价。仔细阅读,会发现大杂烩背后,有清晰的逻辑与层层递进的追问。挖掘一段被遮蔽或被遗忘的历史细节,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究竟是哪些?真实的历史,只能由真诚的学者完成!*有料的近代史读物,从网易流行出来的近代史!
|
內容簡介: |
浩瀚的史卷,说不完的古老帝国。清王朝走过康雍乾盛世之后,已无可挽回地走上了衰亡之路:西方列强频频入侵、统治集团昏聩腐朽曾经的中央帝国内外交困、危在旦夕。内在变革要求与外来力量相遇,中华帝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转型,艰难地踏上近代民族国家之路。知名博主聚焦于晚清到民国,再现风雨飘摇,令国人屈辱又难以忘怀的历史。
|
關於作者: |
网易博客自2006年9月1日正式上线,截至2014年1月已拥有超过1.5亿注册用户,为中国网民提供了*质的专业博客服务。2011年8月网易推出轻博客LOFTER,为用户提供了快速、漂亮、有趣的全新记录方式,截至2013年3月,已汇集数百万摄影、绘画、设计、写作、动漫、生活等各领域的记录用户,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国内轻博客产品的*。
|
目錄:
|
上部
第一篇 帝国皇族
第二篇 官商名士
第三篇 变法革新
第四篇 百姓苍生
中部
第一篇政史浮沉
第二篇名将风云
第三篇 乱世群像
下部
上篇寂寞先知
下篇文人风骨
|
內容試閱:
|
清政府垮台于1911的辛亥年,从历史进入20世纪始,它就进入了自己生命终结的倒计时。清末的政治腐败和人们对政府的控诉,可见于梁启超的行文:夫孰使我百业俱失,无所衣食者,政府也;夫孰使百物腾涌,致我终岁勤劳而不得养其父母者,政府也;夫孰使我一栗一缕之蓄积,皆使吏胥之婪索者,政府也;夫孰使盗贼充斥,致我晷刻不能即安者,政府也这样的政府非倒不可,更何况孙中山的革命党大张声势,筹谋推翻。然而清末立宪派给它指出了一条政治改革的道路,即立宪,可以说这是清政府唯一的图存之路。事实上,它也被逼走上了这条路,但由于它自己的蹉跎,这条路最终也断送在它自己手里。
和孙中山的革命党不同,由梁启超在理论上指导的国内立宪人士并不主张推翻满清。在同盟会排满性质的种族革命之外,梁启超推重的是政治制度改革的政治革命(梁氏是体制外人,他的语言如果转换为清政府的官方语言,就是政治改革)。此改革以立宪为指归,用梁氏的话表述就是:政治革命者,革专制而成立宪之谓也。从专制到立宪,可以说是20世纪任何一种专制政体的政改方向。在体制外和体制内的各种压力下,晚清政府迫不得已接受了立宪者的主张,继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后,于1906年9月1日宣布预备立宪。这不妨可以视为清政府政治改革的开始。
那么从1906年到1911年,清政府在它生命的最后五年间,都做了些什么呢?
1906年:是年虽然宣布预备立宪,但立宪的预备期有多长是社会很关注的问题。9月1日的圣谕颁下:俟数年后,规模初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显然,这是一个没有时间表的预备立宪,其中不乏遁词,如同在玩时间游戏。当然,立宪就是分权,政府本能地不愿意,能拖一天是一天。只是那时的它无从料及历史留给它的时间只有五年了,多拖一天就是往死路上多走一天。时在日本的梁启超有过这样一个观察,他在写给老师康有为的信中说:革党现在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万余学生从之者过半。前此预备立宪诏下,其机稍息。及改革官制有名无实,其势益张。不妨注意这其中的其机稍息和其势益张。当人们开始信任这个带有政改性质的预备立宪时,即使是革命一方,其势头亦不免稍息;当人们认为这个政治改革是虚与委蛇、皮里阳秋时(比如只是把各部制动来动去),则革命势头必然反弹益张。这说明,改革可以遏制革命,改革进一步,革命退一分;但是,假改革必然招致真革命。因此,清廷唯有真正立宪而非口头立宪才能自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