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主流通信系统及其工程应用。全书分为原理篇、系统篇和应用篇。原理篇主要讲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共性的关键技术,如电波和天线、物理层处理技术、组网技术。系统篇按照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依次介绍了GSM、TD-SCDMA及LTE通信系统,并对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进行了跟踪。应用篇以LTE系统为例,介绍了常见的基站系统设备、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基本流程和思路。
本书紧跟移动通信的发展步伐,注重理论指导实践,既可作为应用型本科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
目錄:
|
第一篇 原 理 篇
第 1 章 移动通信概述 2
1.1 移动通信的概念 2
1.2 移动通信的前世今生 2
1.2.1 大区制时代 2
1.2.2 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时代 3
1.2.3 从1G到4G的时代 4
1.3 移动通信的双工方式 8
1.4 移动通信频谱资源分配 10
本章习题 11
第 2 章 无线电波传播与天馈系统 12
2.1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12
2.1.1 概述 12
2.1.2 无线电波传播 13
2.2 无线信道的损耗与效应 15
2.2.1 四种效应 15
2.2.2 三大损耗 18
2.3 信道传播模型 19
2.3.1 室外传播模型 19
2.3.2 室内传播模型 21
2.4 天馈系统 22
2.4.1 天线 23
2.4.2 馈线系统 30
本章习题 31
第 3 章 移动通信的物理层处理技术 33
3.1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传输模型 33
3.1.1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33
3.1.2 3G4G通信系统模型 34
3.2 抗衰落技术 35
3.2.1 分集技术 35
3.2.2 信道编码与交织技术 38
3.2.3 均衡技术 40
3.3 调制解调 41
3.3.1 数字调制技术概述 42
3.3.2 相移键控PSK 42
3.3.3 正交振幅调制QAM 45
3.3.4 正交频分复用OFDM 47
3.4 扩频与加扰 51
3.4.1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52
3.4.2 直序扩频系统的原理 52
3.4.3 加扰 56
3.5 多天线MIMO技术 57
3.5.1 空间分集 58
3.5.2 空间复用 60
3.5.3 波束赋形 61
3.5.4 大规模MIMO 62
本章习题 63
第 4 章 移动通信组网技术 65
4.1 移动通信网概述 65
4.2 区域覆盖与频率复用 67
4.2.1 蜂窝网的区域覆盖 67
4.2.2 组网频率规划 70
4.3 多址接入技术 73
4.3.1 频分多址FDMA 74
4.3.2 时分多址TDMA 74
4.3.3 码分多址CDMA 76
4.3.4 空分多址SDMA 78
4.3.5 混合多址接入方式 78
4.4 无线资源管理 79
4.4.1 接纳控制 80
4.4.2 负载控制 81
4.4.3 信道分配 82
4.4.4 分组调度 84
4.4.5 功率控制 85
4.5 移动性管理 88
4.5.1 位置标识与编址规划 89
4.5.2 位置管理 92
4.5.3 切换管理 94
本章习题 97
第二篇 系 统 篇
第 5 章 GSM通信系统 100
5.1 GSM系统结构 100
5.2 GSM的物理层 103
5.2.1 信道与帧结构 103
5.2.2 物理信道处理的一般流程 105
5.3 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106
5.3.1 GPRS网络结构 106
5.3.2 GPRS移动性管理与会话管理 107
5.4 EDGE 108
本章习题 108
第 6 章 TD-SCDMA通信系统 110
6.1 IMT-2000网络结构模型 110
6.1.1 用户设备域UE 110
6.1.2 陆地接入网域UTRAN 111
6.1.3 核心网域CN 112
6.1.4 手机通话的网元流程 116
6.2 TD-SCDMA系统物理层 117
6.2.1 物理层帧结构 117
6.2.2 信道结构 121
6.2.3 物理信道处理的一般流程 122
6.2.4 码资源与物理层处理过程 125
6.3 UTRAN接口协议 128
6.3.1 UMTS分层结构 128
6.3.2 UTRAN接口协议模型 129
6.3.3 空中接口协议 130
6.3.4 通信业务建立过程 134
6.4 HSPA135
6.4.1 关键技术概述 135
6.4.2 HSDPA技术 140
6.4.3 HSUPA技术 141
本章习题 143
第 7 章 LTE通信系统 145
7.1 LTE概述 145
7.2 LTE系统架构与协议栈 146
7.2.1 LTE网络架构 146
7.2.2 接口协议架构 148
7.3 LTE关键技术 151
7.3.1 LTE物理层多址方式 151
7.3.2 MIMO多天线技术 155
7.4 LTE物理层设计 156
7.4.1 LTE物理帧结构 156
7.4.2 资源单位 159
7.4.3 信道与物理信号 160
7.4.4 物理信道的一般处理流程 163
7.4.5 LTE物理层过程 164
7.5 LTE中的语音业务 168
7.5.1 过渡方案CSFB 169
7.5.2 过渡方案单卡双待机 169
7.5.3 目标方案VoLTESRVCC技术 170
7.6 LTE-Advanced的增强技术 172
7.6.1 载波聚合CA 172
7.6.2 多点协作CoMP 174
7.6.3 中继技术Relay 175
7.6.4 异构网络HetNet 177
本章习题 177
第 8 章 移动通信的未来5G 180
8.1 5G概述 180
8.1.1 5G全球研发概况 180
8.1.2 5G应用场景及指标 181
8.2 5G的关键技术 182
8.2.1 5G无线传输技术 183
8.2.2 5G网络架构与组网技术 190
本章习题 196
第三篇 应 用 篇
第 9 章 LTE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198
9.1 LTE无线网络规划 198
9.1.1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198
9.1.2 LTE无线网络指标 199
9.1.3 LTE网规特点 200
9.2 常见基站系统及开局 201
9.2.1 常见的基站设备 202
9.2.2 接入网管理平台 207
9.3 LTE无线网络优化 209
9.3.1 网络优化概述 209
9.3.2 LTE网优内容及特点 210
9.3.3 LTE网络优化流程 210
本章习题 213
参考文献 216
|
內容試閱:
|
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诞生至今,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经了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给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和青睐的通信手段。目前,随着各种新技术的问世、新标准的讨论,各种移动通信产品也应运而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然而,这种快速的变化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原有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相对陈旧,难以适应目前教学的要求。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和学时内,结合当前市场对于通信行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移动通信的技术原理和工程应用,编者在参考了大量专著、文献资料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力求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完成本书的编写。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 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出发点,按照原理篇系统篇应用篇的结构组织全书。第1~4章为原理篇,讲述了移动通信共性的基础技术;第5~8章为系统篇,阐述了不同时代典型制式的通信系统;第9章为应用篇,以LTE系统为例,介绍了常见的基站设备、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基本流程和思路。即全书在讲解了共性技术的基础上,突出了不同网络制式的特点及技术演进路线,同时兼顾到了工程应用,循序渐进,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
2 考虑到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介绍基础理论和技术时,去掉了繁琐的公式推导,力求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活实例阐明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并将重点放在技术的实际应用上,探讨技术演进对系统性能提高的意义,有助于通信系统级概念的形成。
3 紧跟技术发展,对当前已进入正式商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4G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技术发展进行了跟踪和介绍,突出反映了移动通信的最新研究成果。
4 有别于传统教材仅以问答题作为课后复习,本书习题多样,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和知识,并更好地与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进行衔接。
本书的第1、6章由孟庆元编写,其余章节由卢晶琦编写并统稿。编者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与中兴通信学院的诸位老师对章节架构、细节知识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同时,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信学院的领导和师生都对本书的试用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有关著作和资料,也在此对其著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