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系第六版。全书共10章,内容分别为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组成及微处理器功能结构、80X86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0X86微处理器引脚功能与总线时序、半导体存储器及接口、存储器管理、中断和异常、输入输出方法及常用的接口电路、微型计算机系统。
本书的特点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语言精练,并从应用角度出发,软硬件结合地讲述了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每章都有习题与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微机开发应用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
關於作者: |
姚向华1973年6月生,199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毕业留校工作至今,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著作有《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姚燕南1941年3月生,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留校任教至退休。长期从事微机控制系统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主要著作有《微型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微机控制新技术》等。
姚向华 1973年6月生,199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毕业留校工作至今,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著作有《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姚燕南 1941年3月生,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留校任教至退休。长期从事微机控制系统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主要著作有《微型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微机控制新技术》等。
乔瑞萍 1966年6月生,副教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自1997年起在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任教至今,长期从事微处理器系统的教学工作及图像、音视频实时处理的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教改项目6项,其中9项为主持人。出版编译著教材12部,其中11部为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33篇。申请授权专利2项。曾多次指导研究生在TI DSP大奖赛中获奖。所制作的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多媒体课件在第3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课件评比中获三等奖。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励进步奖三等奖1项。
|
內容試閱:
|
本教材是在原电子工业部19962000年全国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规划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第五版的基础上修改而形成的。本次修订对第五版教材中部分讲述不够清楚或内容有错漏之处进行了调整。本教材修订后,以80X86系列微型计算机为样板机介绍了微处理器的发展过程及其功能结构特点,微型计算机的数据类型及其整机工作原理,寻址方式、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包括系统功能调用及混合编程语言的应用,半导体存储器及存储器管理技术,中断、异常及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从应用角度出发,特别注重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及技巧的衔接,并做到了语言精练,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章节不仅设置有大量实例,而且涉及到的程序均已在高版本的MASM 6.13及TURBO C 3.0上通过调试。
本教材具有软硬件结合、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应用突出的特点,同时更注重反映当前微机新技术;不仅适合作为非计算机类工科院校本科生的教材,而且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
使用本教材时应注意先修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其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多上机、多实践,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修订版教材由姚向华副教授编写第1、2、5、6、7、8、9、10章,乔瑞萍副教授编写第3、4章,姚燕南教授统稿。薛钧义教授对本教材第六版的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6.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