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崛起中的中国蒙医

書城自編碼: 296970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纪实文学
作者: 巴·那顺乌日图
國際書號(ISBN): 9787555507116
出版社: 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02/3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无端欢喜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編輯推薦:
述古代蒙医神奇,展当代蒙医风采!用心灵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用智慧传递蒙医之美!追溯蒙医文化发展历史,厘清蒙医文化发展脉络,展现蒙医文化独特魅力,弘扬蒙医文化博大精神!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部以蒙医药文化为主线的报告文学,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资料、实地走访,描写中国蒙医发展历程,重点记录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蒙医政策的扶持下,中国蒙医医疗、蒙医教育、蒙药事业全面繁荣发展,通过采访内蒙古、新疆、青海、吉林、辽宁等地的蒙医医疗单位以及杰出的医务工作者,展现老中青蒙医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医者情怀和取得的*科技成果,歌颂全国蒙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刻画了蒙医工作者践行党的宗旨,为蒙医事业鞠躬尽瘁,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和追求的光辉历程的形象,反映了全国蒙医工作中存在的正能量以及繁荣发展景象。
關於作者:
巴那顺乌日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主要出版《巴那顺乌日图报告文学选》《绿满草原》《呼思乐之路》《探索》等十几部文学著作。《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选》获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勾魂摄魄的目光》获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巴那顺乌日图报告文学集》被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评为中华之魂优秀文学作品征文一等奖,《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集》获和谐中国2008年度优秀作品金奖。
目錄
引 子 中国蒙医之美
第一章历史上蒙医的梦想与荣光
一、历史悠久的蒙医药
二、倾尽毕生的伟大梦想
三、用经典造福人类
第二章 当代大师、名医的情操与大爱
一、厚德精医:白清云
二、鞠躬尽瘁:苏荣扎布
三、责任重于生命:巴吉格木德
四、心坚石穿:阿拉坦仓
五、口碑载道:包金山
六、任重致远:乌兰
七、感动天地:王布和
第三章 全球首所国际型蒙医医院唱响正气歌
一、永恒的丰碑
二、艰难启程
三、大爱无疆
四、志存高远
五、传承创新的魅力
六、青春的激情与活力
七、生命不分贵贱
八、为爱寻找世界
第四章全国蒙医独特一景一所省蒙医医院
一、继承与发展
二、永不停步
三、德才兼备的蒙医传承人
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五章迈向蒙医药的新高地
一、恢宏的现代化医院
二、新颖、独特的管理模式
三、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
四、与众不同的蒙医特色
第六章心怀理想,竞相奋发
一、荣耀蒙医界
二、灿烂的事业
三、生命在追素中燃烧
四、爱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五、光荣绽放
六、守望与仁爱
七、薪火相传
八、造福百姓
第七章 蒙医新生的热土
一、拥抱蒙医药
二、欲飞的畅想曲
三、蒙医生命线
第八章一座城市的蒙医文化情结
一、追逐飞翔的梦
二、波澜壮阔的圆梦之路
三、信仰和忠诚
內容試閱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蒙医在与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
民族传统的医学。在历史的沿革中,中国蒙医不断积累,不断沉淀,不断发展,
形成了如今白成科学理论体系的蒙医学。中国蒙医不仅是医学,同时也是文化。
它根深叶茂,坚实厚重。它那精湛的医术和神奇的疗效,像太阳一样炫目璀璨,
光耀大地。
笔者怀着对蒙医的敬畏之心,寻找它的背影,寻找它的美。很长一段时问,
笔者在中国蒙医的纪实写作中沉溺于回忆,长久地回忆和倾听,唤醒藏匿在历史
长河深处的人和事物,其中那些细节、那些碎片、那些事件、那些蜿蜒起伏的人
物命运、那些有张力的故事情节,显得更有意义,让人沉思、让人感怀。同时,
笔者发现了中国蒙医之美没有边缘的蒙医之美。那种美不是体现在事物表面
上,而是体现在它崇高的思想和精神内涵中。蒙医精髓中固有的哲学思辨、伦理
道德、辨证施治、天人合一思想,无不渗透着一种神性之美。
远古时期,蒙古社会信奉萨满,当人们遭遇疾病的侵袭或受到自然灾害时,
常请来萨满女巫伊都干举行萨满祭祀仪式,以祛除邪祟、疾病和自然灾害。
有文献记载,匈奴单于的母亲身患疾病时便请来伊都干医治。现在看来,那些伊
都干便用的巫术之中常常蕴含着治疗疾病的精妙医技和心理干预。随着人类社会
的发展,在伊都干积累的原始而朴素的医疗知识的基础上,慢慢分化出治病的额
木其(医生)、行术的道木其(医技高明的医生),形成了医疗界三形态。
7世纪中叶,藏王松赞干布患病,蒙古医生被请进西藏,与印度、阿拉伯等
国家的医师及藏医一同为藏干治病。蒙古医生嘎日诺显示了高超的医疗技术,名
扬吐蕃地区。
8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执政期间,请来包括蒙古名医哈日查德尔在内的
9位杰出医生,为千室家族、上层人士治病。哈日查德尔不仅在医疗技术上有很
深的造诣,而且在医疗理论著述上颇有成就,其《脉诊精要》《综合性疾病治疗
方法》《蒙古医传统专集》等医学著作,为蒙藏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2世纪之后,马背民族雄起欧亚,震撼了世界。与此同时,蒙古民族在与印度、
阿拉伯国家以及欧洲国家之问的经济、文化往来也日益密切,他们积极地接受并
运用当时世界卜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及人类文明成果。蒙医便是在不断的融合吸纳
过程中,优化更新了原有的蒙医文化结构,发明和运用了许多适合当时社会环境、
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地理气候特点以及战况需求的医疗方法。如马奶汤疗、灸
疗、热敷、整骨等治疗方法,均有独特的疗效。据《元史布智儿传》记载,布
智儿随成吉思汗西征,一次身中数箭,因失血过多而昏迷不醒。成吉思汗俞令下
属拉来一头大牛,把牛肚子剖开后将布智儿移放于牛腹中,并浸泡在血泊中。大
约过了一个时辰,布智儿终于苏醒过来。这种被称为瑟必素热罨法皮疗法的
独特蒙医外治疗法,便是那时的一种创新。
元朝忽必烈到北元林丹汗等诸汗掌握政权期问,蒙古族先民统一了本民族的
语言文字,使蒙古族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蒙医药也与长生天共存,滋润着无
数生命,走上了新的强劲的发展之路。
16世纪,黄教进入蒙古地区,被蒙古民族逐渐接受。大批佛教和医学经卷、
典籍相继进入蒙古地区,向蒙古高原展示了异域民族文化和医药的壮丽画卷。如
译著《甘珠尔经》《丹珠尔经》等大中型藏文书籍,印度的阿尤尔维达所著医
书《医经八支精义集要》和印度重要的医书《四部医典》等。历代蒙医药学者和
专家有容纳一切的胸襟和气度,他们在不断总结本民族医疗实践经验的基础卜,
对印度和西藏医典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再三咀嚼,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蒙
医学不断包容完善。近代蒙古族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所著的四部甘露和《识
药白晶镜》,占布拉道尔吉所著的《蒙药正典》(又名《美丽目饰》),占布拉
却吉丹增佛仁来所著的《识药学》《诊脉概要》《秘诀方海》,罗布桑丹僧扎拉
仓所著的《根本医典》《秘决甘露溅滴》《疾病类型解经》,伊希丹金王吉拉所
著的《珊瑚验方》等著作,对不同时期的蒙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蒙医学的发展开启了一个又一个新航程,为蒙医学中的五源学、七素学、六基
症理论、寒热症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更加充实拓展了蒙医之美。
实践证明,蒙医药学和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大浪淘沙发展至今,有着深厚的群
众基础。疗效是硬道理,特别是吸纳蒙古高原清新自然的空气,生长在草原土壤
的怀抱中,沐浴着蒙古地区独有的阳光,浸润在它独具特色的文化环境中,才能
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甚至发扬光大,才能够充分展现蒙医药文化之美。
在中国,目前已出版的蒙医药学著作已超过百种,这些专著恩泽深厚,影响
广大,使蒙医之美提升至光彩夺目的新高度,呈现出百花争艳、春色满园的景象。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蒙药学》《蒙医内科学》《蒙医临床医药鉴》《内蒙
古蒙药材标准》《内蒙古蒙成药标准渗《蒙医学简史》《蒙药志》《中华医学百
科全书蒙医学卷》《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蒙医临床学》等。2006年后,
一批蒙医药标准陆续m台,如《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蒙药炮制规范》《蒙
医针刺、灸疗、放血穴位标准化图谱》等,对蒙医蒙药标准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此外,还有《蒙医药学》《中国蒙医药》《内蒙古医学院学报》《蒙医药
学术论文集》等定期或不定期的刊物和文集陆续出版发行。到目前为止,国内已
有40多部医药学藏文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其中包括四部甘露和《医
药月帝》《秘决方海》《金光注释集》《决密宗旨》《医宗要昌》《识药学》《哲
对宁诺尔》《塔教得》《普济方集》等。
据有关资料显示,清代漠南蒙古族聚居区总共建有藏传佛教寺院1200多座,
其中设置有曼巴扎仓(原本是藏传佛教寺院内为学习、研究佛经五明之一的医
方明而设置的专门机构。随着藏传佛教寺院在蒙古族聚居区的建市,寺院的曼
巴扎仓实际上起到蒙医教育中心的作用)的寺院大约有30座。而坐落于辽宁阜
新地区的瑞应寺曼巴扎仓和鄂尔多斯的乌力吉图阿尔巴斯曼巴扎仓分别为漠
南蒙古东、西部蒙医蒙药医学中心。17世纪卜半叶,由于固始汗对藏传佛教黄
教的扶持,在青海各地修建和扩建了许多寺院。如青海的塔尔寺、赛科寺等好多
寺院都设曼巴扎仓,培养了大批蒙医人才。时至清代,清政府对蒙古民族实行羁
縻政策,蒙古地区广泛建直寺庙,这一时期也成为建市寺庙最多的时期。这给蒙
古民族经济的繁荣昌盛带来很大的阻碍,然而客观上却为蒙医学的迅速发展创造
了条件这一时期也成为曼巴扎仓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历史上,在蒙医学上
占有重要地位的众多医学家,如伊希巴拉珠尔、占布拉道尔吉、占布拉却吉丹增
佛仁来、罗布僧苏勒和木等,几乎都是在清代的曼巴扎仓里学医成才的,因此可
以说,曼巴扎仓成为古代发展蒙医学的重要场所。近现代依然有许多著名的蒙医
来自曼巴扎仓,如古纳巴达拉。他9岁开始在阜新县瑞应寺当喇嘛学习蒙古文、
藏文和蒙医学;18 - 28岁时,他先后师承活佛医,出徒后一直在当地行医;30
岁那年,因他医术超群,为众多百姓治愈了疾病而远近闻名,被瑞应寺六世活佛
舍布勒尼玛授予道布切额木其(蒙古语意为高明的医生)称号。茌内蒙
古工作期间,古纳巴达拉无论行政、教学、科研工作多么繁忙,从来没有中断过
为患者治疗。他不仅博学多才,而且诊脉仔细,用药谨慎,以治病治本而闻名于
世。 国医大师苏荣扎布也是从曼巴扎仓走m来的。在任教期间,他组织并担
任主编,出版了包括25门学科在内的蒙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为蒙医高等教育
事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在20世纪卜-半叶社会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蒙医药学受到重创。精神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蒙古民族如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望着蒙医
药。笔者不停地行走在库伦旗、锡林郭勒大地上,体验和感受20世纪上半叶有
识之士用蒙医药文化之美光耀生命、滋润患者心灵的动人事迹。据有关资料显示,
库伦旗有10多座喇嘛庙,居然没有一座庙设置曼巴扎仓。为了改变这个旗缺医
少药的现状,20世纪20年代初,库伦旗第二十■任札萨克喇嘛罗卜桑林沁创建
库伦旗蒙医学校,为培养大批治病救人的医生,为传承蒙医蒙药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5年,对蒙医药事业有赤诚之心的人士在今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那仁宝力
格创办蒙医诊所。在当时,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蒙医医生们向该蒙医诊所无私
捐献了大量的珍贵药物和医疗器械。他们还在呼和浩特市召庙创办了蒙医学校,
为牧区和抗日第一线输送了一大批蒙医医生。
1949年,阳光普照大地,也照亮了中国蒙医苑地,在20世纪上半叶饱经风
霜的中国蒙医逐步恢复了元气。
自1955年开始,我国逐步兴起了蒙医个体诊疗所及联合诊所,同时在内蒙
古自治区的一些医院里增设蒙医科,并注重培养蒙医人才。1956年,在内蒙古
自治区卫生厅厅长胡日钦毕力格的领导下,创建了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开始研
究、整理、翻译蒙医文献资料。1958年,在胡日钦毕力格的倡导下,国家组织
专家学者,对古纳巴达拉、白清云等学者翻译的《四部医典》进行整理、校勘。
1958年5月,内蒙古中蒙医医院成市。当年,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成市,并
开始招收首届蒙医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从此,蒙古族有了蒙医高等学府,该系成
为培育蒙医人才的摇篮。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蒙医专业的师生薪火相传,向内
蒙古自治区乃至伞国的蒙医医疗单位输送了一大批蒙医人才,为传承发展蒙医药、
延续拓展蒙医之美、守护各族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自1986年起,在呼伦贝尔
盟(令呼伦贝尔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乌
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
市)、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卫生学校,普遍开设了蒙医专业课,让更多的青年
一代了解蒙医并学习蒙医蒙药,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传播蒙医文化。
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蒙医业遭受了严重摧残。内蒙古的绝大多数蒙医
人员一夜之间被打成民族分裂分子内人党牛鬼蛇神,有的被关进牛
棚,有的被下放劳动改造,他们不仅被剥夺了看病、教学、搞科研的权利,而且
被批斗抄家,蒙医药典籍和个人著作手稿被毁坏殆尽。青海省传统蒙医学界的医
生们多次遭受政治运动的沉重打击,大批文献资料毁于一旦,稍有名气的医生几
乎无一幸免,全省蒙医业一度出现了凋零衰败的状态。
党的十一屑三中伞会以来,伞国进行拨乱反正,党的民族政策逐步得到落实,
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下,民族医药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阜新是辽宁省蒙
医的发祥地,蒙医专业技术人才相对集中。1978年10月,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
医研究所成市。1989年4月,经辽宁省科委批准,他们开始使用辽宁省阜新
蒙医药研究所名称,对外挂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蒙医医院两块牌子,启用两枚公章。1974年,青海省海西州成立蒙藏医医院。
1982年,海西州都兰县也成立了蒙藏医医院,乌兰县成直了蒙医医院,各医院
都开设了自己的蒙藏药制剂室。198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
州蒙医医院成立于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和静县。198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
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医医院正式成市。多年来,这些医院积淀蒙医文化最深沉的精
神追求,继承独特而悠久的蒙医传统,关爱和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展现出多
彩的蒙医之美,令世人瞩目。
1987年,内蒙古民族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蒙医学院,内设蒙医学、蒙药学、
肾学3个专业,从全区乃至全国招生,成为全世界首所蒙医学院。这是蒙医高等
教育史上的历史性突破。他们重整旗鼓,从梦想中眺望蒙医的未来,担当全方位
传播蒙医文化的重任,书写了蒙医教育的新篇章。然而,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
因停止蒙医专业招生20年,帝来蒙医药人才短缺的严重问题。
自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和关心蒙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2002年
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
认真挖掘、整理和推广民族医药术。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非常关心和支持蒙医药
事业的发展,对突出蒙医药特色和发挥蒙医药优势给予鼓励,并对研究T作寄予
厚望。2003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副
主席赵双连的陪同下视察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蒙医蒙药工作。2003年3月2
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视察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并题词:蒙
医蒙药,中华瑰宝。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期间,对在内蒙古
首府呼和浩特市新建自治区级蒙医医院,特别是对医院不仅要为区内外广大患
者进行医疗服务,同时做好对邻国公民的蒙医药健康保健服务,促进我国与邻国
人民的友好给予肯定。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
平在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杨晶的陪同下视察了蒙
医药工作。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视察内蒙
古国际蒙医医院。同年,由时任伞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带队,以时任伞国政协提
案委员会副主任干瑞祥为组长,时任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毛林坤和原卫生
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为副组长的全国政协加强基层中医药(民族
医药)能力建设调研组,视察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2014年,在蒙古国义诊的
蒙医药专家受到了在蒙古国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组部部长赵乐际的亲切接见。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
克强视察内蒙古自治区蒙药材、中药材种植基地。同年,伞国政协副主席、国家
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干正伟视察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同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
东在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等领导的陪同下,察看锡林郭勒盟蒙医综合
医院传统疗术、CT室、传统整骨科等科室,了解针刺、蒙古灸、酒疗等蒙医特
色诊疗情况。她鼓励和鞭策蒙医药工作者说: 蒙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
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基础,要不断总结提炼,很好地继承发展,更好地服务群众。
中国蒙医工作者在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普照下,激情满怀,奋发图强,为继
续守栌各族人民的健康倾尽心力,为蒙医事业的再度崛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南于他们的情怀里充满了对世人的同情和仁慈,用情和爱筑起了蒙医大厦,蒙医
事业才显得那样坚固而崇伟。他们用虔诚和纯洁的目光瞩望蒙医之美,不以享乐
思想去黯淡和贬低蒙医之美,而是在心中油然萌发为它献身的决心。党和政府的
爱又唤醒了他们的激情,促使中国蒙医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营造出充满活
力、昂扬向卜的新局面。目前,蒙医学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吉林、辽
宁、黑龙汀、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新的发展态势。蒙医学将成为这
些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将用爱、良知、率真拥抱那里的
各族患者,解除他们的疾苦病痛。
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蒙医事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
振蒙医药事业发展的条例法规,由此,自治区在蒙医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辉煌成就,一举成为伞国乃至今世界蒙医发展的中心。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
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6年,
内蒙古白治区政府出台2010年,重新修订《条例》。修订后的《条例》由过去的21项条款增加到了60
项条款,在经费投入、管理体系、人才培训、医疗体系、基本建设、科学用药、
文化传承、科研教育等方面做出规定,在政策法规层面对蒙医药事业予以保障。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重视解决伞区蒙医药
中医药人才紧缺问题的通知》。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的具有50项条款的《内
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到目前为
止,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管理局已成市,12个盟市分别成立了蒙医药中
医药管理局和蒙医科,蒙医药中医药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历史从此结束。
新一代蒙医人在过去蒙医脑病科、蒙医血液科、蒙医心病科、蒙医骨伤科的
基础卜又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发愤图强,创办了蒙医五疗科、蒙医肿瘤科、蒙
医儿科、蒙医心身医学科、蒙医消化科、蒙医康复科、蒙医内疗科、蒙医肝胆科
几十个蒙医学科专科陆续成立,并发挥特色优势,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
病有专医、医有专法、医有专药的蒙医学科专科格局。内蒙古自治区豢中医机构
已经从2006年的82所发展到目前的122所,结束了全区盟市级蒙中医医院不完
善的历史,也基本结束了全区旗县级蒙中医医院不完善的历史。此外,在全区范
围内挖掘整理,已出版蒙医药方面的专著100多部。这些成果为蒙医药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根基。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审定并颁布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收入药材
322种。《国家卫生计生委药品标准》(蒙药分册)收入蒙药材57种、蒙成药
145种。《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卷》《中华本草蒙药分卷》《蒙医内外
妇儿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蒙成药标准》《新编四部医典》等一批蒙医药规范化、
标准化典籍相继出版。2003年,相关专家学者对27门《蒙医药高等教育教材》
和《蒙医病历书写规范》进行组织修订。特别是2005年,成立了以内蒙古自治
区政府牵头的蒙医药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每年投入600万元,内蒙古自治区卫
生厅制定了《蒙医药发展规划》,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完成了蒙医病症诊断与疗
效标准 内蒙古蒙药制剂规范 蒙药材炮制规范和内蒙古蒙药材质量标
准化研究4个标准化建设项目,从根本上提高和规范了蒙医药学的传统理论和
诊治方法,为蒙医药临床、科研、教学、药物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在全区乃至全国八省区蒙医医疗、科研、教学机构广
泛使用,在临床、科研、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二
轮蒙医药标准化项目开始启动,其中《蒙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内蒙古蒙
药药用植物彩色图谱》《蒙医护理技术操作指导手册》《蒙医临床基本技能培训
与考核》等蒙医药标准项目编辑成书,出版发行。中国蒙药名词规范蒙医
针刺穴位体表定位标准蒙医放血穴位体表定位标准 蒙医灸疗穴位体表定
位标准蒙药复方制剂药效学评价及标准化研究蒙医传统疗术操作规范蒙
医传统整骨操作规范 蒙医名词术语 蒙汉医学对照词典(第二版)等蒙
医药标准项目将陆续结集H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蒙医药标准化工作大力支持,
蒙医心身医学科、蒙医心病科等14项蒙园临床诊疗课题被列入国家项目。近几年,
自治区每年投入600万元,建设了GLP实验室,这是内蒙古蒙医药人寻找和拓
展蒙医药之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项成果使内蒙古的蒙医药人感到欢肷鼓舞,
信心倍增。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蒙医药事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出现了诸多亮点。
2012年4月28日,伞世界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名蒙医荟萃的国际性蒙
医医院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开始营业。这所医院发扬蒙古民族在几千年漫长
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传承下来的文化精神,以仁爱之心珍视和尊重生命,守护各族
患者的健康,赢得人们的赞许和各族同胞的欢迎,也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人们把目光投向辽宁省蒙医的发祥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惊奇地发现了
可浓墨重彩地写进蒙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桩重要事件,那就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蒙医医院更名为辽宁省蒙医医院,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辽宁大地卜,抒写着动人
的新篇章。
在新世纪阳光的普照下,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省蒙医医院、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分院)等蒙医综合
医院,通过国家评审进入三级甲等蒙医综合医院的行列;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
通过国家评审步人蒙医■级甲等专科医院的行列。
中国各级蒙医医院的建设和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升。如内蒙古自治区有11
个蒙医药中医药专科被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蒙
医药中医药学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38个蒙医药
中医药专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重点专科,2个蒙医中医研究室被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重点研究室,34个蒙医中医专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
为国家农村医疗机构蒙医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7所蒙医中医医院被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评为国家级蒙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治未病)能力建设单位,3
所蒙医中医医院被评为国家蒙医药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临床服务能力建设单
位。与此同时,他们把蒙医之美和蒙医人奋发有为的精彩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给
世人听,这些都是令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中国蒙医药如山丹花一样光彩耀目,并映现在异国人的医疗保健事业中,向
他们带去友谊和安康,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问的交流和睦邻友好。他们为蒙古国、
俄罗斯等国和地区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出了贡献,充分展现蒙医之美,以蒙医之美
赢得世人的赞誉。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利用蒙医药优势,每年吸引两三方人次的
蒙古国、俄罗斯患者前来就诊。
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时做出的有关睦邻友好和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相
处的论述,牢牢印在中国蒙医药人的心中,更加坚定了中国蒙医药人以中国蒙医
之美光耀蒙医之美,滋养身心,为蒙古国人民的吉祥和健康服务的信心。此外,
为了落实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中国传统医药要向海外发展的精神,内蒙古国际蒙医
医院及边境几岸的蒙医医院,为前来就诊的蒙古国公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并适当减免费用。由于蒙医药的疗效显著,颇受邻国公民的好评。内蒙古自治区
2所蒙医医院获得蒙古国政府授予的境外唯一信得过医院称号。内蒙古国际
蒙医医院作为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建设骨干机构,与蒙古
国签署了蒙医药医疗合作交流协议。2015年,蒙古围驻内蒙古总领事向内蒙古
国际蒙医医院赠送了锦旗,该医院5名医生被授予蒙古国功勋医生;内蒙古医科
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每年都为蒙古国培养输送蒙医学人才;内蒙古自治区18
个边境旗市也充分利用蒙医医院和陆路口岸,对邻国开展蒙医药医疗服务和交流,
为少数民族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国际和国
内多次举办了蒙医药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蒙古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传
统医学专家参加。我国每年还派几十位蒙医药专家赴蒙古国义诊,每次义诊患者
都达卜千人,这些蒙医药专家受到蒙古国领导人的接见。中国驻蒙古国的黄大使
对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在蒙古国开展的医疗服务非常满意,并给予很高评价,他
说: 蒙古围公民对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感恩戴德,永记心问。
他们也通过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这扇窗户了解、认可、点赞内蒙古乃至中国人民
的友善、诚心和卓越。
鉴于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院长、知名蒙医专家乌兰对现代蒙医药事业全面、
健康、快速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联合国邀请以乌兰带队的内蒙古蒙医药专家代
表团参加在美国纽约总部召开的南北对话高端论坛会。在会上,乌兰做了《中国
蒙医药在城乡居民健康中发挥的作用和角色》的演讲,受到联合圉官员及各国驻
美大使的高度关注。当时联合国官员就讲: 如果这些方法能在美国开展,那么
美国的医疗费用将会下降许多!在美国时,蒙医药专家们还意外她收到世界
卫生组织的邀请。WH0大使接见了蒙医药代表团并说: 蒙医是中国第一个来
WHO的传统医药,我一定为你们走JL[J,国门、走向世界做出努力。
中国蒙医人向世人展现、拓展蒙医之美的向往和渴念是坚毅的,同时,他们
一直没有停止过迈向远方和理想彼岸的脚步。中国的蒙医跃入阳光照耀的开阔地,
在远方绽放的蒙医之美将会永远大放异彩,将会令人荡气回肠、心驰神往。
述古代蒙医神奇,展当代蒙医风采。本书旨在追溯蒙医文化的发展历史,厘
清蒙医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现蒙医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蒙医文化的博大精神,
使崛起中的中国蒙医事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第一章》
历史上蒙医的梦想与荣光
当笔者开启寻找蒙医之美的旅程,用心解读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蒙医药和
历代医圣的梦想与奋斗经历以及他们攻坚克难、救死扶伤的历程时,无不对蒙医
药及历代医圣产生敬仰之情。
伟人成吉思汗、忽必烈不仅有骁勇善战的英雄气概,而且有丰厚的哲学思想
和文化底蕴。他们非常关注军队将士和百姓的健康,信仰蒙医药,尊重医生,敬
畏他们的医技和辛勤的劳动。因此,历代蒙古医者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那些名
医、医圣心中有大爱,把民众的疾苦视为自己的疾苦,把病人的生命看得重于一
切,治病救人时用心、用神、用力,一次次将死者从鬼门关里拉回来,重新给病
患生的希望。他们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令人惊叹。他们救人救世救苍
生的同时,又为后人留下许多经典著作、传世医卷,受人尊敬。
历史悠久的蒙医药
时光的荡涤真的是所向披靡。中国蒙医药历史悠久,古老的中国蒙医文明与
古老的中医文明及其他少数民族医学文明并驾齐驱。中国蒙医文明穿越了几千年
的时光,经历了风雨历程,但它以极强的生命力战胜了时光的摧残,自成理论体系。
崛起中的中国蒙医。
当读者打开胡斯力、郑泽民著的《蒙医志略》就会看到这样的描写: 蒙医
药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前蒙古时代、中古时代、近古时代和近现代四个阶段。周
秦以前为前蒙古时代,虽然当时蒙古族共同体还没有形成,但是其医学正处于萌
生阶段。汉代至元朝为中古时代,那时的蒙医学正在积累经验,由疏而密,由拙
而巧,由简单向完备发展。明、清朝为近古时代,这时的蒙古医学理论体系已经
逐渐完备,独树一帜。中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近现代时期,这一时期的蒙
医学虽然一度式微,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则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
古时期(即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4世纪)的蒙医学,正处于罕为人知的经验积
累阶段。
蒙古汗国至元朝时期,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曾有振兴蒙古民族的雄心壮志和
远大理想。他们心中始终充溢着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对医学知识的渴求。他们
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悟和超人的智慧,而这些多半都是从危机四伏的人生与命运的
博弈中获得的。他们在战争中受伤后因蒙医药死而复生,那些将士因蒙医药而伤
体康复。因而,他们就从增强大众的体质人手,注重发展蒙医学,促使蒙医学呈
现出发展进步的新局面。蒙古汗国的壮大和元朝医学的较快发展,与成古思汗、
忽必烈对医药学的重视有直接关系。这种原动力产生的能量巨大无比。成吉思汗
和忽必烈不仅延揽和提携了许多中外优秀的医学人才,而且自己也掌握了很多防
病和战伤治疗的知识。元朝的医疗机构、医事制度,大多建立和健全于忽必烈当
政的中统、至元年间,这是不争的事实。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古时期有忽思慧、沙图穆苏、忽公泰、铁失等蒙古族
名医。他们为传统蒙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其中元代著名蒙古族医学
家忽思慧,在延佑年间曾被选充为宫廷的饮膳太医。天历三年(1330年),他
将其初刊的《饮膳正要》呈献朝廷。历史上,蒙古人一旦得病,首选药物来驱除
疾病,同时配以食疗来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正是一本专
门为封建帝王和贵族写的书,是为了告诉这些人如何在享乐中养生,如何以食物
疗疾治病。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饮膳正要》既是忽思慧个人从
事饮膳太医的经验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有关蒙医饮食治疗应遵循的
基本原则的概括说明。其内容是通过饮食调节,增强病人的体质,使人体失衡的
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重新得以平衡的一种疗法。赫依是各种生理功能的
动力,希拉有火热之意,巴达干是指体内的一种黏液状物质。书中所载的饮食治
疗诸方,既有宫廷日用的鹿、熊、鲤、雁等山珍海味,也有桂沉浆、荔枝膏、荆
芥粥、恶实叶等由草根树皮组成的食疗药材。其中,被人们誉为动物人参的
羊肉一族的养生保健治疗作用,在《饮膳正要》中被介绍得淋漓尽致。配方以羊
品为主料的食疗膳食,仅在聚珍异馔一类中就有94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饮膳正要》收入了从新疆到天竺(今印度),从北国到江南,许多民族用之有
效的食疗方法。
人体内的三根每天在积聚、活动、静止等阶段互相循环交替着。夏季阴雨、
潮湿的气候导致赫依病发作,巴达干积聚,是希拉减少的时期,这时蒙古人多食
用甘甜、酸、咸的食物辅助希拉,祛除赫依,使正气充盈、身体强壮。秋天是天
气晴朗、凉爽的时期,人体精力充沛,这时蒙古人则多食用能清希拉之热的甘、
涩、苦的食物。 《四部医典》中记载: 奶类大部分味甘,消化后仍是甘味、油
腻、沉性,所以能滋补身体,养颜美容,清赫依、希控,添精生髓,积聚巴达干,
为凉性。其中牛奶有宜肺的功能,对慢性肺病、陈1日性的流感和淋症等疗效很好,
并有宁心安神的功能。新挤出来的温奶恰似甘露,提炼黄油后剩余的叫奶酪,
具有调节三根,治疗流感、外伤、腹泻等疾病的作用。奶酪消化后以酸、腻等特
点,起到润燥之功能,对便秘、风热、食欲不佳等症状都有良好的作用。新鲜的
酸牛奶以它涩、酸、沉等性能,提升胃火,对痞症、痔疮以及不能消化油腻食物
等病症疗效最佳。从熟酸牛奶中提取的黄油对赫依、希拉不产生影响,然而它能
清除巴达干病。煮沸的奶酪具有收敛功能,能治疗热性腹泻。尤其是经常食用黄
油的人,胃功能良好,身体强壮,皮肤细腻,很少患病,老年人则身体健康,可
长命百岁。
蒙医医生经常运用奶类治疗疾病。他们认为红色奶牛的奶最好,花色和黑色
奶牛的奶次之。他们经常用牛奶治疗妇女的腰痛、月经不调、水肿病、血虚病症
和小孩子的软骨病、脾热症。
据《蒙古秘史》等史籍记载,在成吉思汗远征时,骏马奶成功地救治过许多
因失血、疲劳过度而休克,乃至濒临死亡的将士。
古代的蒙古族牧民为了趋利避害,较好地生产和生活,只能随着四季气候的
变化逐水草而居。那时候,他们按时序养生,通过取暖保温来抵御寒冷侵袭,养
生因时制宜、因人而异,获得了事半功倍的养生保健效果。
游牧、狩猎以及长期的征战,使跌打损伤、骨折等成为蒙古军士的常见病、
多发病,同时也促成和造就了蒙医学整骨外科的飞速发展与一枝独秀。蒙医整骨
术不是从印度和西藏传来的,不是从欧洲传来的,而是蒙古民族自己发明创造的。
自12世纪以来,蒙医整骨术逐渐自成体系。
其实,早在周秦以前,以狩猎、游牧为生的蒙古族先民就利用当地的自然资
源,发明和创造了许多适合当时社会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条
件的整骨治疗方法。
关于蒙医整骨中骨折固定术的发明,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至今还流传着这样
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广德二年(764年)的秋天,当时年仅18岁的蒙古人先
祖布日德希奴瓦正和一位同伴纵马齐驱,在额尔古纳河畔的草原上追逐一只被他
们射中的麋鹿。正当他们为捕获到这只麋鹿而欢呼时,同伴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了
T来。望着同伴因骨折而左右摇晃的右小腿,布日德希奴瓦急中生智,抽出蒙古
刀割下刚刚捕获的麋鹿的四只小腿,用从马鞍上解下来的三条鞘皮将它们捆绑固
定在同伴的伤腿四周。没想到同伴的伤肢被鹿腿固定后,不仅不晃动了,而且疼
痛也减轻了不少。从此,蒙古人便拿野兽的皮和四肢的骨作为骨折急救的器具。
在公元前100年的中国医药学处女作《医药月帝》里,就零星地记载了蒙古
等北方少数民族骨骼解剖知识以及较原始而独特的骨外伤疗法技术。1337年,
元代名医危亦林撰写的《世医得效方》刊行面世。该书所述临床各科中,整骨兼
金镞科部分对后世影响很大。书中记述了四肢骨折、脱臼、脊椎骨折、跌打损伤、
箭伤的治疗,论述了曼陀罗和乌头等麻醉药物的使用原则、方法和剂量等。危氏
主张在脊椎骨折中应用悬复位法,在世界伤科史上是一个创举。他对曼陀罗、乌
头等麻醉法的记述,比被誉为先驱的日本著名外科医生华冈青州至少早450多年。
第章历史上蒙医的梦想与荣光/7
更难能可贵的是, 《世医得效方》记述的骨科、外伤疾病的治疗经验,并非仅仅
是他五世家传所得。其中许多外科疾病的治疗经验,明显带有蒙古医学骨伤
科治疗的痕迹。笔者翻开13
- 14世纪在锡林郭勒问世的《沙陀方剂》-书,看
到专门写进蒙医外科技术和整骨术的有关内容。1326年,蒙古人沙图穆苏写的《瑞
竹堂经验方》-书中载入很多治疗骨病的方剂。
笔者在阅读《中国医学史》时发现,此书中对蒙古人整骨术给予了正确的评
价: 我国伤科发达很早,唐代时期已有专书出现。虽然我国传习沿用,但独于
蒙古较为重视。由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习惯是好骑、射、搏击,骨折脱位的现
象较多。到元代骨伤科有了显著的发展。
8世纪时,著名的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在其医学经典《四部医典》中,
载有将小茴香拌油加热后用毛毡包扎的一种传统热灸疗法,称之为蒙古灸。
宇妥元丹贡布不仅将北方传人的艾灸的发明权还给了蒙古人,而且在其他著
述中多次称颂蒙古医生在外科治疗法、老年保健、医学基础理论等领域的开拓
性贡献。中医古代医书《素问异法方宜论》也有其治宜变,故灸者,
亦从北方来的记载,说明灸疗法可能是北方蒙古族常用酌治病方法。胡斯力、
郑泽民所著的《蒙医志略》中说: 灸疗,就是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
定的温热刺激以驱除病痛。也就是说,灸疗的出现,应该在原始人懂得用火之后。
中国北方天寒地冻,对火的利用比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先行一步,亦在情理之
中。 蒙古灸的发明很可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先是原始人在烤火取暖的
过程中发现了烤火可以减轻或缓解身体的某些病痛,接着又学会了将烧热的石
头或沙土包在兽皮或树皮内贴附在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改进,即用毡片或浇了
油以后点燃的茴香草,代替包在兽皮或树皮内的热石头或热沙土,给患者进行
局部火灸,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蒙古灸治疗方法。在火柴还没有发明前,火镰、
燧石和草原上随处可见的白山蓟草加工成的毳绒,便是蒙医进行灸疗的常用工
具。他们用火镰击打燧石发生的火星点燃白山蓟草为患者治疗,不仅简单易行,
而且携带方便。
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五脏六腑及各个组织器官之间,不论是
体表、体内,都有着通过白脉、黑脉以及三根相互联系的极为密切的内在关系。
体内所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必然反应到体表的某一部位,可以说
是反应点。这个反应点位于脏腑及其他器官、三根、白脉经络相互连接的通路上。
所以灸疗就是用火灸、针刺等方法给反应点以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倾尽毕生的伟大梦想
近古时期(即15世纪至20世纪初)的蒙医学一步步走向成熟,曾涌现出诸
多名蒙医和蒙医学学者及具有奠基性的蒙医经典著作。著名的蒙医及医学家有绰
尔济墨尔根、觉罗伊桑阿、娜仁阿柏、罗布桑丹僧扎拉仓、罗布桑佛仁来、
伊希巴拉珠尔、占布拉道尔吉、龙日格丹达尔、云丹满仁巴、罗布僧苏勒和木、
占布拉却吉丹增佛仁来、伊希丹金王吉拉、罗布桑却丕勒等。这些著名医学家为
蒙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赫胥黎曾说: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生与死、
健康与疾病,就像太阳的升落或月亮的圆缺一样,是事物通常的运动。但这些
蒙医学家是富有正义感,热爱人类,对病人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和兴趣的人。尤其
是那些著名医学家和医圣们,他们把蒙医事业和人生的成功作为梦想,为蒙医科
学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成为后人传承发展的精神财富。
1。蒙医鼻祖:伊希巴拉珠尔
青海湖浩瀚如海,水碧如天,环绕它的是繁花似锦的草原。从这美丽壮观的
草原上,走出了著名学者、蒙医鼻祖伊希巴拉珠尔。他那如草原一样宽阔的
心,能容得下秋天的风霜、冬日的严寒。他是清代著名的蒙医学家、哲学家、历
史学家、历法家、语言学家。他是蒙医药科学迈进巅峰的推进者。他那执着的追
求和梦想让人感怀,也让人敬重。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辰时,伊希巴拉珠尔生于今青海
省海北州海原县托里嘎查卫拉特部落巴图达瓦的一户人家,是道尔吉若希的第四
子。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伊希巴拉珠尔做了章嘉呼图克图阿旺洛桑却丹
的转世松巴沙布隆罗布桑丹毕坚赞。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他师从父亲
及查干哈达庙的蒙古族喇嘛且霍尔格隆学习藏语文。8岁时又被送到塔尔寺学习
医学、哲学、语言与佛学。雍正元年(1723年),他拜见达赖喇嘛,并在西藏
哲蚌寺学哲学。雍正四年(1726年),23岁的他经答辩,并因精通格鲁派必修
的五轮本注,获林思日朵伯卓学位。
《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中,介绍和描绘了伊希巴拉珠尔对佛学、哲学、
医学的刻苦钻研、砥砺前行的历程,这给笔者留下了朴实、新鲜之感。伊希巴拉
珠尔曾师从巴日迪格西、仁钦端如布及其弟子苏莫卡尔巴门拉若伦如布学习藏
语音律学。曾师从塔尔寺的萨摩劳米通苏南嘉措学习藏语语法。曾师从巴萨扎
巴伦朱学习工巧明。曾师从第司桑杰嘉措的弟子召日莫伦给德拉旺及阿旺嘉
措学习天文历法。曾师从藏医师学习藏医,接受德化教育。在西藏,以格西、历
法家、医师而著称。伊希巴拉珠尔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刻苦钻研学问。他的生
命无非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有限占有。换句话说,也正是那段光阴和他那奋斗不止
的精神铸造了他。雍正九年(1731年),他回到青海佑宁寺。乾隆二年(1737年),
受请乾隆帝之命,他进京朝拜,后长期居住在北京,任藏文经书监印工作,并受
封为雍和宫纳布堪布。乾隆四年(1739年),他应皇命去佑宁寺。乾隆十一年1746
年,他在佑宁寺任第三十二任首席堪布。乾隆十四年(1749年),受御封得
额尔德尼班智达称号,并被授予印信。
像伊希巴拉珠尔这样的人,在学业和事业上越是发展,就越有明确的志向。
他用自己掌握的学问和本领,为自己的民族和大众服务。乾隆十七年(1752年),
他邀请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布桑嘉措的私人医生富格布车(阿贵钦)的徒弟尼玛
坚赞来佑宁寺,师从这位著名医师学习医学理论,研习识药手册,将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从而使自己的医药技艺渐臻娴熟,名震一时。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的
李时珍、徐霞客等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伊希巴拉珠尔志向远大,他走进民间,进入荒野、大漠进行考察,巩固和提升自
己的学问。此后,他积极行医,撰写医书并传授医术。他曾到五台山等佛教圣地
祭拜佛祖。他曾在阿拉善、鄂尔多斯、呼和浩特、库伦旗等蒙古地区传授医术,
从事慈善活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洛桑贝丹益希驾
临塔尔寺期间,伊希巴拉珠尔就医学、天文学、内外明学的难题与之答辩,语惊
四座,荣获第一名。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他撰就《耳根采英》,记叙了
自己一生的业绩。乾隆五十年(1785年),伊希巴拉珠尔撰就《甘露药诊大全》。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伊希巴拉珠尔的全部文集出版,蒙藏地区为此举办
盛大宴会,众多著名学者聚集在伊希巴拉珠尔所在的寺院,致赞词以示庆贺。
2.奈曼托音:占布拉道尔吉
占布拉道尔吉,又名奈曼托音 (奈曼的高僧),清代著名蒙医学家、佛
学家,是成吉思汗嫡系后裔,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父亲是清代奈曼
旗第九代札萨克诺颜巴拉楚克,母亲名为巴拉姆。
7岁时,占布拉道尔吉开始学习蒙古文、藏文和汉文。16岁时,因在围猎中
表现突出,被清朝嘉庆皇帝看中,加戴花翎帽,做了皇帝的随从。19岁时,娶
喀喇沁王的女儿为妻,生有2个儿子。23岁时,他在泽当堪布阿旺希日布尊前
接受《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演讲,思想开始起了变化,萌生出家的念头。占布拉
道尔吉从未对世俗社会及官场表现出兴趣,曾多次要求出家。25罗时,他放弃
显达富贵的宫廷生活,毅然走出家门剃发为僧,投奔罗布桑却丕勒和高僧果芒堪
布图德布尼玛,开始学《甘珠尔经》《丹珠尔经》等佛经,接受灌顶、教导、经
教传承等教说,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