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NT$
295.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NT$
4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
編輯推薦: |
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强力推荐,哈佛商学院备受欢迎的宏观经济学课。足不出户就读哈佛商学院,快速入门掌握宏观经济学。精准预判宏观经济走势,洞察把握全球经济新机遇。
2.一本书读懂宏观经济学!公式复杂、术语晦涩的经济学教材,让你望而生畏吗?无须基础,从入门到精通,简约而不简单,学宏观经济,读这本书就够了!
3.本书源自哈佛商学院备受学生欢迎的宏观经济课,是原汁原味的哈佛商学院经济学入门课程,通俗易懂,简要明晰,在哈佛商学院的许多研修项目中被作为必需读物。对想快速入门宏观经济学的人而言,本书是*读物。
4.本书用七个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带你快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所有重要原理。让你可以对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进行预测并做出反应,并拥有超越竞争对手的潜质洞察隐匿的机遇,避免不必要甚至代价高昂的失误。
|
內容簡介: |
《哈佛极简宏观经济学》源自哈佛商学院备受师生欢迎的宏观经济课,内容聚焦于对理解商业环境至关重要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本书试图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一个概念上的概览,对于基本的原理和关系(而不是一些数学模型和公式)予以特别强调。目的是向人们表述一些基本要素建筑高楼大厦的基石之所在并以一种易于掌握且有关宏旨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本书所运用的方法是过去十年间作者在哈佛商学院研究开发的一种方法,是提供给其学生的入门学习资料,并在哈佛商学院的许多研修项目中被作为必需读物。
宏观经济力量对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发挥着重要影响。对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消费者、投资者和选民来说,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基本了解,可以使自己从供需两方面对市场有比较全面、深入的把握,也可以更好地武装自己,以对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进行预测并做出反应,并拥有超越竞争对手的潜质洞察隐匿的机遇,避免不必要甚至代价高昂的失误。
《哈佛极简宏观经济学》是原汁原味的哈佛商学院经济学入门课程,通俗易懂,简要明晰。即使没有经济学专业基础,也能轻松理解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想快速入门宏观经济学的人而言,本书是*读物。 《哈佛极简宏观经济学》源自哈佛商学院备受师生欢迎的宏观经济课,内容聚焦于对理解商业环境至关重要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本书试图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一个概念上的概览,对于基本的原理和关系(而不是一些数学模型和公式)予以特别强调。目的是向人们表述一些基本要素建筑高楼大厦的基石之所在并以一种易于掌握且有关宏旨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本书所运用的方法是过去十年间作者在哈佛商学院研究开发的一种方法,是提供给其学生的入门学习资料,并在哈佛商学院的许多研修项目中被作为必需读物。
宏观经济力量对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发挥着重要影响。对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消费者、投资者和选民来说,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基本了解,可以使自己从供需两方面对市场有比较全面、深入的把握,也可以更好地武装自己,以对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进行预测并做出反应,并拥有超越竞争对手的潜质洞察隐匿的机遇,避免不必要甚至代价高昂的失误。
《哈佛极简宏观经济学》是原汁原味的哈佛商学院经济学入门课程,通俗易懂,简要明晰。即使没有经济学专业基础,也能轻松理解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想快速入门宏观经济学的人而言,本书是*读物。
|
關於作者: |
戴维莫斯(David A. Moss)
哈佛商学院教授。他于1986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于1992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作为一名高级经济学家就职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公共政策咨询公司Abt Associates公司。
|
目錄:
|
致 谢 005
导 言 007
第一部分 了解宏观经济
第一章 产 出 003
国民产出的衡量 005
产出的跨国界交换 009
是什么导致产出上升或下降 016
财富不比产出更重要吗 023
第二章 货 币 029
货币及其对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032
名义与实际 035
货币与金融 050
中央银行业务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052
第三章 预 期 061
预期与通货膨胀 063
预期与产出 068
预期与其他宏观变量 077
第二部分 几个精选论题背景与技术性细节
第四章 美国货币及货币政策简史 081
记账单位与货币价格的界定 083
金本位制: 自我调节的机制? 084
联邦储备系统的创建 086
在浮动汇率制下找寻恰当的货币准则 088
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变 090
第五章 GDP 核算的基本原理 093
三种核算方法 095
支出核算方法的具体细节 096
折 旧 99
GDP 与GNP 100
历史性与跨国性对比 101
投资、储蓄与对外负债 105
第六章 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 109
一个典型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111
理解贷方与借方 113
国际收支平衡核算的影响力与陷阱 116
第七章 理解汇率 123
经常账户余额 125
通货膨胀与购买力平价 126
结 语 统筹各章 131
产 出 133
货 币 134
预 期 136
宏观经济学的运用与滥用 139
后 记 141
词 汇 149
注 释 169
索 引 179
|
內容試閱:
|
导 言
宏观经济力量对我们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货膨胀率会影响我们所支付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而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我们的收入和储蓄的价值。利率决定了借贷成本以及银行账户和债券的收益状况,而汇率则会影响我们对外国产品的可控程度以及我们所持有的境外资产的价值。但这些仅仅代表冰山一角。无数的宏观经济变量从失业率到劳动生产率在形成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可以使其从供需两方面对市场条件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掌握,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武装自己,以便对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例如,本币的突然贬值或联邦基金利率的骤然上升)进行预测并做出反应。
对于这些种类繁多的宏观经济变量,管理者即使并不真正理解也可能获得成功,然而当他们将基本的宏观概念及各种关系纳入其管理工具箱之后,他们也就拥有了超越竞争对手的潜质洞察隐匿的机遇,避免不必要(有时代价极其高昂)的失误。例如,20世纪90年代,那些知晓如何去解读和诠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管理者,在应对墨西哥和亚洲货币危机时无疑就占有优势。同样,那些理解银行运行基本动态、了解消极预期巨大影响的管理者则更有能力应对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学的实际意义不仅局限于商界。无论是消费者、投资者还是选民,对这一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都具有重大意义。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选举产生的官员(以及由他们所任命的对诸如美联储和财政部等重要机构进行领导的那些人)能否管理好宏观经济,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显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巨额财政赤字是否有利,选民应该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
遗憾的是,即便是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从不学习宏观经济学,而那些学习过该专业的人所学到的更多的是如何去解决一些人为的假想问题,并未触及宏观经济的真正基础。在讲授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侧重于大量的恒等式和图表,对许多学生来说,这就掩盖了一些基本的观点和感性的知识,而正是这些基本的观点和感性的知识才使这一学科变得有意义。本书试图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一个概念上的统览,对于基本的原理和关系(而不是一些数学图表和公式)予以了特别强调。目的是向人们表述一些基本要素建筑高楼大厦的基石之所在并以一种易于掌握且有关宏旨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本书所运用的是过去十年间我在哈佛商学院帮助开发的一种方法。事实上,我所草拟的本书第一稿是提供给我的学生作为入门学习资料的,此后在哈佛商学院的许多研修项目中都被作为必需读物。尽管该方法与读者在标准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所发现的方法可能截然不同,然而这是我们发现的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也是被学生和经理人普遍接受的一种方法。
正如本书其他章节所表明的那样,我们可以认为宏观经济学依赖于三个基本的支柱产出、货币以及预期。由于产出是中心支柱,所以我们在第一章开篇就对其进行了探讨,然后分别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探讨了货币和预期。总的来说,第一章至第三章构成了本书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以尽可能简洁的形式对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探讨。
对于想深究的读者来说,第四章至第七章(第二部分)针对几个关键领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这些章节并不是试图达到一种无所不包的境界,而是想从课堂上一些通常会引发较多问题的宏观话题着手。第四章纵览了美国货币及货币政策的简史,追溯了从美利坚合众国创建之初至今国家对货币供给所实施的管理。经验证明,历史性的方法对于表述货币政策及央行的内在逻辑与局限性极为有效。第五章和第六章对宏观经济核算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了阐述。如同掌握解读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方法对于评估一个企业至关重要一样,掌握解读GDP(国内生产总值)账户(第五章)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第六章)的方法对于评价一个国家及其经济状况也同等重要。最后,第七章概括性地介绍了汇率,着重探讨了那些被认为是驱动货币升值或贬值的要素。虽然汇率变动的趋势如同股票变动的轨迹一样极难做出预测,但当我们需要做出预测时,无疑应该考虑一些至关重要的经济关系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
与标准的教科书不同,本书旨在让读者坐下来阅读几次便可读完。虽然读者可能希望时不时地返回到个别章节(例如,重温汇率或财政政策),但如果他们能够首先从整体上进行概览(或者至少阅读第一部分)其目的是对该学科、学科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及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契合在一起的等问题有一种宏观上的理解他们就会从本书中收获颇丰。
将这一点牢记于心,我们将首先对第一章处于宏观经济学核心位置的国民产出概念进行探讨。
导 言
宏观经济力量对我们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货膨胀率会影响我们所支付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而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我们的收入和储蓄的价值。利率决定了借贷成本以及银行账户和债券的收益状况,而汇率则会影响我们对外国产品的可控程度以及我们所持有的境外资产的价值。但这些仅仅代表冰山一角。无数的宏观经济变量从失业率到劳动生产率在形成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可以使其从供需两方面对市场条件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掌握,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武装自己,以便对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例如,本币的突然贬值或联邦基金利率的骤然上升)进行预测并做出反应。
对于这些种类繁多的宏观经济变量,管理者即使并不真正理解也可能获得成功,然而当他们将基本的宏观概念及各种关系纳入其管理工具箱之后,他们也就拥有了超越竞争对手的潜质洞察隐匿的机遇,避免不必要(有时代价极其高昂)的失误。例如,20世纪90年代,那些知晓如何去解读和诠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管理者,在应对墨西哥和亚洲货币危机时无疑就占有优势。同样,那些理解银行运行基本动态、了解消极预期巨大影响的管理者则更有能力应对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学的实际意义不仅局限于商界。无论是消费者、投资者还是选民,对这一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都具有重大意义。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选举产生的官员(以及由他们所任命的对诸如美联储和财政部等重要机构进行领导的那些人)能否管理好宏观经济,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显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巨额财政赤字是否有利,选民应该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
遗憾的是,即便是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从不学习宏观经济学,而那些学习过该专业的人所学到的更多的是如何去解决一些人为的假想问题,并未触及宏观经济的真正基础。在讲授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侧重于大量的恒等式和图表,对许多学生来说,这就掩盖了一些基本的观点和感性的知识,而正是这些基本的观点和感性的知识才使这一学科变得有意义。本书试图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一个概念上的统览,对于基本的原理和关系(而不是一些数学图表和公式)予以了特别强调。目的是向人们表述一些基本要素建筑高楼大厦的基石之所在并以一种易于掌握且有关宏旨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本书所运用的是过去十年间我在哈佛商学院帮助开发的一种方法。事实上,我所草拟的本书第一稿是提供给我的学生作为入门学习资料的,此后在哈佛商学院的许多研修项目中都被作为必需读物。尽管该方法与读者在标准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所发现的方法可能截然不同,然而这是我们发现的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也是被学生和经理人普遍接受的一种方法。
正如本书其他章节所表明的那样,我们可以认为宏观经济学依赖于三个基本的支柱产出、货币以及预期。由于产出是中心支柱,所以我们在第一章开篇就对其进行了探讨,然后分别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探讨了货币和预期。总的来说,第一章至第三章构成了本书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以尽可能简洁的形式对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探讨。
对于想深究的读者来说,第四章至第七章(第二部分)针对几个关键领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这些章节并不是试图达到一种无所不包的境界,而是想从课堂上一些通常会引发较多问题的宏观话题着手。第四章纵览了美国货币及货币政策的简史,追溯了从美利坚合众国创建之初至今国家对货币供给所实施的管理。经验证明,历史性的方法对于表述货币政策及央行的内在逻辑与局限性极为有效。第五章和第六章对宏观经济核算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了阐述。如同掌握解读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方法对于评估一个企业至关重要一样,掌握解读GDP(国内生产总值)账户(第五章)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第六章)的方法对于评价一个国家及其经济状况也同等重要。最后,第七章概括性地介绍了汇率,着重探讨了那些被认为是驱动货币升值或贬值的要素。虽然汇率变动的趋势如同股票变动的轨迹一样极难做出预测,但当我们需要做出预测时,无疑应该考虑一些至关重要的经济关系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
与标准的教科书不同,本书旨在让读者坐下来阅读几次便可读完。虽然读者可能希望时不时地返回到个别章节(例如,重温汇率或财政政策),但如果他们能够首先从整体上进行概览(或者至少阅读第一部分)其目的是对该学科、学科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及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契合在一起的等问题有一种宏观上的理解他们就会从本书中收获颇丰。
在前面几个章节,我们所涉猎的领域显然比较广泛。为了使这些内容更容易理解,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第一部分所提到的宏观经济学三个核心概念:产出、货币和预期。这三个概念及其之间的某些重要关系都呈现在图1中。
产出
产出由一个经济中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在宏观经济学中处于核心地位。一国所生产出来的产出量(或者更确切地说,人均产出量)决定了该国的富裕程度。国民产出的一个统一衡量标准是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名义GDP衡量了一国在某一给定年度所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以现有市场价格来计算。一国要想暂时性地实现消费大于产出,该国进口的产品与服务就要比出口的多,同时要向外国人借款来为多余的消费筹集资金。所有这些跨国交易都能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显示出来。
货币
货币对于促进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至关重要。它也会对许多其他重要的经济变量产生影响,包括利率、汇率和物价总水平(通货膨胀)。一般来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推动利率下降,引起汇率下降,并提高物价总水平。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名义价值将随之变大,实际价值却不会。名义价值(如名义GDP或名义工资)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来核算,而实际价值(如实际GDP或实际工资)按固定价格核算,因此反映了控制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实际数值。例如,不管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实际GDP每增长5%意味着产出宏观经济学者最关注的一个因素增加5%。虽然通货膨胀
本身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但货币很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事实上,正是由于货币在一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政府都承担着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责任,并通常把此责任委托给独立的中央银行。虽然中央银行无法完全控制货币供应量(因为大部分的货币供应量都是由私有商业银行以支票账户的形式创造出来的),但中央银行能够对货币供应量施加巨大的影响,例如,通过决定通货发行量。中央银行主要以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的形式来影响货币供应量。目前,美国几乎所有的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执行的,即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有效地设定短期利率,长期以来,公开市场业务就被认为是现代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2007~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也试图采用量化宽松的政策,即通过购买一系列长期工具(如抵押担保证券)来影响长期利率。然而,这种非传统的政策仍存在争议,甚至连货币专家对该政策最终是否会成功也各持己见。
央行的银行家在执行货币政策时通常抱有多重目标。他们希望经济增长保持在可持续的最高水平上,希望保持最低的失业率;希望维持汇率稳定;希望利率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不至于阻碍投资)上;希望维持低通货膨胀率。理想状态下,央行的银行家梦想同时达到这些目标,但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达成了一个广泛的共识,即必须将稳定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基本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之一就是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也就是说,当通货膨胀开始抬头并高于目标水平(如2%)时,央行银行家要提高利率(通过放慢货币增长);当通货膨胀有可能会下降到目标水平以下时,则要降低利率(通过加速货币增长)。
虽然在货币领域,通货膨胀目标制仍然是一个优选的战略,但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提醒许多观察员,金融稳定也必须作为首要目标。事实上,当两个目标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在危机期间短暂地出现冲突时,美联储明确表示,金融稳定优先。 此外,危机产生以来的就业增长乏力促使美联储在2012年底明确降低失业率(具体来说,目标上限为65%)作为一个政策目标,但重要的是,美联储也表示,履行该承诺的前提是通货膨胀保持或接近2%。
预期
最后,预期对宏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无论这种影响好坏与否。正如我们所见,预期确实能够推进现实,特别是就短期而言。如果个人和企业都预期会出现通货膨胀,他们就会抢先要求提高工资和物价,因此可能真的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货币交易者预期美元将贬值而大规模出售美元,那么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出售行为将导致美元立即贬值。同理,利率也是如此。如果债券交易者预期利率上升,那么当他们卖掉债券试图控制其个人资本损失时,他们将会推动长期利率上扬。
当消极的预期同经济整体联系在一起时,尤其能证明其残酷性。如果企业管理者群体突然对未来的需求变得悲观,那么他们的悲观预期将会自我实现。他们可能会通过取消投资项目和裁员来为不景气做准备,因而导致了总需求的下降。就这一点而言,凯恩斯的收入乘数以相反的方向发挥了作用,当消费者和企业管理者进一步削减消费和投资来应对需求下降时,他们的行为就潜移默化地引起了灾难性的恶性循环。当发生这种状况时,实际GDP就会降到潜在GDP以下,因为很多生产性资源(包括人和设备)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实际GDP下降,失业上升,同时物价趋于下降。(反之,如果人们对其经济财富状况过于乐观,那么就有可能推动需求超出实际的经济生产能力。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实际GDP将上升至潜在GDP以上,使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会抬头所有这一切皆归因于非理性繁荣的预期。)
在某种意义上,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控制预期。经济大萧条时期,当实际GDP锐减、失业率已经达到难以容忍的程度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建议利用激进性赤字支出(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扭转乾坤。按照他的观点,巨额赤字将会创造出对产品和服务的新需求,从而引导人们形成正面的预期。消费者和企业管理者会变得更有信心,随之增加各自的支出,实现良性循环,使经济起死回生。(原则上,政策制定者在经济过热时期也可以通过预算盈余来给预期降温,从而降低需求。但实践证明,战略性地使用预算盈余的情况相对较少。)
预期不仅对财政政策十分重要,对货币政策亦是如此。每当通货膨胀出现时,央行都做出可靠的承诺,将不遗余力地消除通货膨胀,这种承诺有助于消除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央行真正实施反通胀措施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这一想法自然也同样适用于控制通货紧缩。如果中央银行家已经向大众表明,即使物价水平微幅下降,他们也会做出积极反应,人们预期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就比较小,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也会随之降低。
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从牛奶场场主到债务国
读者肯定已经注意到,本书所提供的很多案例(例如,第二章的奶牛场场主比尔借给其邻居汤姆10头奶牛)都是杜撰出来的。但这些案例源自真实的基础性经济问题和经济要点,所以应该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
在牛奶场场主的案例中,年初比尔借给汤姆10头奶牛,汤姆承诺按照10%的利息以货币形式还贷。由于每头奶牛的初始价格是1 000美元,汤姆同意年末偿还11 000美元(以偿还原来的10头奶牛,再加上1头作为利息)。但当奶牛价格上涨10%时,比尔用最后偿还的11 000美元只能买到10头奶牛,而不是11头,此时问题就出现了。这个例子在阐述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区别时比较有用,但有人会认为不太现实。毕竟,贷款不总是以货币的形式来支付和偿还。贷款以实物形式支付、以美元形式偿还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事实证明,这一案例并不像看起来那样不现实,所有的美国贸易赤字都恰恰依赖于这种形式的贷款。下面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
中国每年出口到美国的产出(如电子产品和服装)比从美国进口的要多。由真实的产品和服务(实际产出)所构成的这个差额实际上是借给美国的。作为交换,中国人收到了美国的金融资产,表明美国未来以美元偿还的承诺。因此,正如案例中原来的牛奶场场主一样,中国人正贷出实际产出以换取未来美元形式的还款。理想状态下,中国人所收到的金融资产至少可以产生一些利息和红利(也以美元表示),因此偿付的美元应该可以使中国人在未来对更多的实际产出享有支配权,正如原来的牛奶场场主预计能用偿还其贷款的11 000美元购买到11头新奶牛(比他原来借出的10头多一头)一样。对于中国人来说,问题是如果在此时美国的物价上涨了(即如果美国遭遇了通货膨胀),那么最终中国人所能够支配的美国产品与服务将比预期的要少。(正如奶牛价格上涨之后,第一个牛奶场场主会非常惊讶地发现,用他的贷款收益只能买到10头奶牛而不是11头。)a 显然,通货膨胀不仅会波及牛奶场场主,对于所有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包括全世界的债权国和债务国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同样还有无数个类似的其他例子。如果认真对待,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可以让我们对经济和商务事宜(既包括国家层面上的,也包括全球范围内的)拥有更深刻的理解。
宏观经济学的运用与滥用
毋庸置疑,宏观经济学家可以教我们很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同时,我们也需要牢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非常不精确的科学。对于个人或整个经济的前景过度充满信心是十分危险的,同理,过度相信自己能够充分理解宏观经济是如何运行的也很危险。在理论上貌似完美并极具说服力的经济关系在实践中并不总能站得住脚。例如,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利率并不总是在下降;另外,财政赤字也不总能使停滞的经济得到改善。
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宏观经济学呢?简而言之,宏观经济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点。我们可以将现实情况与之进行对比,并对其予以评价;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说,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经济事件的框架。当标准的宏观经济关系在实践中失灵时(比如,当货币供应量增长而利率在上升时),对宏观经济学的全面把握应该能够帮助我们提出恰当的问题,辨别出究竟是哪个或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这种现实对规律的背离。
遗憾的是,一些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学生对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太过自信,对于这些背离根本熟视无睹,而是更愿意相信教科书中界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可侵犯的规律。当这种自大(或偏狭)传染给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时,就造成了对社会的真正危害。如果决策者相信自己能够确切地知道经济对于某个特定的刺激因素将做何反应,那么他必将成为一个非常危险的决策者。
好消息是,如果宏观经济学将产出、货币和预期联系起来的基本原理能够得到审慎而合理的诠释,它们将会具有启发性意义。诚然,在这本简明的教科书中我们仅能触及宏观经济知识的一些皮毛。但如果留心的话,你可能会注意到我们在此所探究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关系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相当广泛的经济现象其中相当一部分现象影响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具体地说,影响所有人(包括企业管理者)每天所做决策的相关风险和回报。
在前面几个章节,我们所涉猎的领域显然比较广泛。为了使这些内容更容易理解,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第一部分所提到的宏观经济学三个核心概念:产出、货币和预期。这三个概念及其之间的某些重要关系都呈现在图1中。
产出
产出由一个经济中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在宏观经济学中处于核心地位。一国所生产出来的产出量(或者更确切地说,人均产出量)决定了该国的富裕程度。国民产出的一个统一衡量标准是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名义GDP衡量了一国在某一给定年度所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以现有市场价格来计算。一国要想暂时性地实现消费大于产出,该国进口的产品与服务就要比出口的多,同时要向外国人借款来为多余的消费筹集资金。所有这些跨国交易都能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显示出来。
货币
货币对于促进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至关重要。它也会对许多其他重要的经济变量产生影响,包括利率、汇率和物价总水平(通货膨胀)。一般来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推动利率下降,引起汇率下降,并提高物价总水平。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名义价值将随之变大,实际价值却不会。名义价值(如名义GDP或名义工资)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来核算,而实际价值(如实际GDP或实际工资)按固定价格核算,因此反映了控制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实际数值。例如,不管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实际GDP每增长5%意味着产出宏观经济学者最关注的一个因素增加5%。虽然通货膨胀
本身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但货币很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事实上,正是由于货币在一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政府都承担着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责任,并通常把此责任委托给独立的中央银行。虽然中央银行无法完全控制货币供应量(因为大部分的货币供应量都是由私有商业银行以支票账户的形式创造出来的),但中央银行能够对货币供应量施加巨大的影响,例如,通过决定通货发行量。中央银行主要以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的形式来影响货币供应量。目前,美国几乎所有的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执行的,即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有效地设定短期利率,长期以来,公开市场业务就被认为是现代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2007~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也试图采用量化宽松的政策,即通过购买一系列长期工具(如抵押担保证券)来影响长期利率。然而,这种非传统的政策仍存在争议,甚至连货币专家对该政策最终是否会成功也各持己见。
央行的银行家在执行货币政策时通常抱有多重目标。他们希望经济增长保持在可持续的最高水平上,希望保持最低的失业率;希望维持汇率稳定;希望利率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不至于阻碍投资)上;希望维持低通货膨胀率。理想状态下,央行的银行家梦想同时达到这些目标,但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达成了一个广泛的共识,即必须将稳定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基本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之一就是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也就是说,当通货膨胀开始抬头并高于目标水平(如2%)时,央行银行家要提高利率(通过放慢货币增长);当通货膨胀有可能会下降到目标水平以下时,则要降低利率(通过加速货币增长)。
虽然在货币领域,通货膨胀目标制仍然是一个优选的战略,但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提醒许多观察员,金融稳定也必须作为首要目标。事实上,当两个目标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在危机期间短暂地出现冲突时,美联储明确表示,金融稳定优先。 此外,危机产生以来的就业增长乏力促使美联储在2012年底明确降低失业率(具体来说,目标上限为65%)作为一个政策目标,但重要的是,美联储也表示,履行该承诺的前提是通货膨胀保持或接近2%。
预期
最后,预期对宏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无论这种影响好坏与否。正如我们所见,预期确实能够推进现实,特别是就短期而言。如果个人和企业都预期会出现通货膨胀,他们就会抢先要求提高工资和物价,因此可能真的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货币交易者预期美元将贬值而大规模出售美元,那么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出售行为将导致美元立即贬值。同理,利率也是如此。如果债券交易者预期利率上升,那么当他们卖掉债券试图控制其个人资本损失时,他们将会推动长期利率上扬。
当消极的预期同经济整体联系在一起时,尤其能证明其残酷性。如果企业管理者群体突然对未来的需求变得悲观,那么他们的悲观预期将会自我实现。他们可能会通过取消投资项目和裁员来为不景气做准备,因而导致了总需求的下降。就这一点而言,凯恩斯的收入乘数以相反的方向发挥了作用,当消费者和企业管理者进一步削减消费和投资来应对需求下降时,他们的行为就潜移默化地引起了灾难性的恶性循环。当发生这种状况时,实际GDP就会降到潜在GDP以下,因为很多生产性资源(包括人和设备)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实际GDP下降,失业上升,同时物价趋于下降。(反之,如果人们对其经济财富状况过于乐观,那么就有可能推动需求超出实际的经济生产能力。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实际GDP将上升至潜在GDP以上,使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会抬头所有这一切皆归因于非理性繁荣的预期。)
在某种意义上,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控制预期。经济大萧条时期,当实际GDP锐减、失业率已经达到难以容忍的程度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建议利用激进性赤字支出(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扭转乾坤。按照他的观点,巨额赤字将会创造出对产品和服务的新需求,从而引导人们形成正面的预期。消费者和企业管理者会变得更有信心,随之增加各自的支出,实现良性循环,使经济起死回生。(原则上,政策制定者在经济过热时期也可以通过预算盈余来给预期降温,从而降低需求。但实践证明,战略性地使用预算盈余的情况相对较少。)
预期不仅对财政政策十分重要,对货币政策亦是如此。每当通货膨胀出现时,央行都做出可靠的承诺,将不遗余力地消除通货膨胀,这种承诺有助于消除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央行真正实施反通胀措施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这一想法自然也同样适用于控制通货紧缩。如果中央银行家已经向大众表明,即使物价水平微幅下降,他们也会做出积极反应,人们预期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就比较小,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也会随之降低。
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从牛奶场场主到债务国
读者肯定已经注意到,本书所提供的很多案例(例如,第二章的奶牛场场主比尔借给其邻居汤姆10头奶牛)都是杜撰出来的。但这些案例源自真实的基础性经济问题和经济要点,所以应该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
在牛奶场场主的案例中,年初比尔借给汤姆10头奶牛,汤姆承诺按照10%的利息以货币形式还贷。由于每头奶牛的初始价格是1 000美元,汤姆同意年末偿还11 000美元(以偿还原来的10头奶牛,再加上1头作为利息)。但当奶牛价格上涨10%时,比尔用最后偿还的11 000美元只能买到10头奶牛,而不是11头,此时问题就出现了。这个例子在阐述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区别时比较有用,但有人会认为不太现实。毕竟,贷款不总是以货币的形式来支付和偿还。贷款以实物形式支付、以美元形式偿还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事实证明,这一案例并不像看起来那样不现实,所有的美国贸易赤字都恰恰依赖于这种形式的贷款。下面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
中国每年出口到美国的产出(如电子产品和服装)比从美国进口的要多。由真实的产品和服务(实际产出)所构成的这个差额实际上是借给美国的。作为交换,中国人收到了美国的金融资产,表明美国未来以美元偿还的承诺。因此,正如案例中原来的牛奶场场主一样,中国人正贷出实际产出以换取未来美元形式的还款。理想状态下,中国人所收到的金融资产至少可以产生一些利息和红利(也以美元表示),因此偿付的美元应该可以使中国人在未来对更多的实际产出享有支配权,正如原来的牛奶场场主预计能用偿还其贷款的11 000美元购买到11头新奶牛(比他原来借出的10头多一头)一样。对于中国人来说,问题是如果在此时美国的物价上涨了(即如果美国遭遇了通货膨胀),那么最终中国人所能够支配的美国产品与服务将比预期的要少。(正如奶牛价格上涨之后,第一个牛奶场场主会非常惊讶地发现,用他的贷款收益只能买到10头奶牛而不是11头。)a 显然,通货膨胀不仅会波及牛奶场场主,对于所有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包括全世界的债权国和债务国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同样还有无数个类似的其他例子。如果认真对待,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可以让我们对经济和商务事宜(既包括国家层面上的,也包括全球范围内的)拥有更深刻的理解。
宏观经济学的运用与滥用
毋庸置疑,宏观经济学家可以教我们很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同时,我们也需要牢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非常不精确的科学。对于个人或整个经济的前景过度充满信心是十分危险的,同理,过度相信自己能够充分理解宏观经济是如何运行的也很危险。在理论上貌似完美并极具说服力的经济关系在实践中并不总能站得住脚。例如,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利率并不总是在下降;另外,财政赤字也不总能使停滞的经济得到改善。
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宏观经济学呢?简而言之,宏观经济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点。我们可以将现实情况与之进行对比,并对其予以评价;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说,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经济事件的框架。当标准的宏观经济关系在实践中失灵时(比如,当货币供应量增长而利率在上升时),对宏观经济学的全面把握应该能够帮助我们提出恰当的问题,辨别出究竟是哪个或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这种现实对规律的背离。
遗憾的是,一些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学生对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太过自信,对于这些背离根本熟视无睹,而是更愿意相信教科书中界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可侵犯的规律。当这种自大(或偏狭)传染给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时,就造成了对社会的真正危害。如果决策者相信自己能够确切地知道经济对于某个特定的刺激因素将做何反应,那么他必将成为一个非常危险的决策者。
好消息是,如果宏观经济学将产出、货币和预期联系起来的基本原理能够得到审慎而合理的诠释,它们将会具有启发性意义。诚然,在这本简明的教科书中我们仅能触及宏观经济知识的一些皮毛。但如果留心的话,你可能会注意到我们在此所探究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关系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相当广泛的经济现象其中相当一部分现象影响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具体地说,影响所有人(包括企业管理者)每天所做决策的相关风险和回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