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世界宪法评论(第二卷)

書城自編碼: 296912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國家法/憲法
作者: 李少文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214053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3-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浪荡子美学与跨文化现代性:一九三零年代上海、东京及巴黎的浪荡子、漫游者与译者
《 浪荡子美学与跨文化现代性:一九三零年代上海、东京及巴黎的浪荡子、漫游者与译者 》

售價:NT$ 354.0
孤独与相遇的社会学
《 孤独与相遇的社会学 》

售價:NT$ 270.0
精微植物艺术表现技法大全
《 精微植物艺术表现技法大全 》

售價:NT$ 1030.0
坦克行动: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战争(1944年至1945年)
《 坦克行动: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战争(1944年至1945年) 》

售價:NT$ 519.0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

售價:NT$ 426.0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

售價:NT$ 494.0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售價:NT$ 562.0
高功率激光推进
《 高功率激光推进 》

售價:NT$ 499.0

編輯推薦:
本书所收录文章,分别对美国的、英国的、法国的、荷兰的、日本的、中国台湾地区的选举制度、政党制度都有相当深入的阐述和分析;内容前沿,或论或译或评,皆是国内宪法学研究的重要填充之作。
內容簡介:
本书收录了10篇文章,其中9篇论文直接与选举制度相关,另收录一篇关于亨廷顿的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书评。这些文章彰显了选举制度设计的原理和作用方式,表明了选举制度具有的促成民主发展的动力,从而为我们理解宪制结构和宪法秩序提供了清晰思路。
關於作者:
李少文,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央党校政法部教师,主要研究比较宪法与比较政治;曾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访学。
目錄
卷首语
主 题 选举制度比较研究
比例代表制、社会柱群化与荷兰的多党联合执政
从地产原则到权利原则
二十世纪以来英国选举权的扩大历程、原因及其影响
美国总统预选制度的起源、演变与模式
印度选举制度初探
从一党独大到两党制
日本与中国台湾地区选举制度改革效果比较研究
中国台湾地区选举制度改革的探讨
评 论
我国业主选举的基础、建构及其宪法学意涵
一种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路线设计方案
从灭绝、同化到多元共存
立宪主义与政党
以法国为例
书 评
制度的稳定力量
再读《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约稿函
內容試閱
对于当下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来说,选举或许是一个相对陌生和遥远的话题。我们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也没有给予选举和选举制度设计以更重要的地位。然而,作为现代政治结构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选举和选举制度成为表征和实现民主的主要通道,选举工程(Electoral Engineering)也被认为是制度设计的核心元素。选举,不仅是将选民意志转换为公共职位及其责任性,也是一种影响政治人物和政党行为动机的重要机制。长期以来,从宪法学角度展开的选举研究,主要聚焦于描述制度形态与争议解决方案,很少深入选举制度的内在结构及其运行逻辑。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理解宪法的内涵、实现宪法的目标,还需要解构制度并评估其效果,明确民主过程所受到的来自宪法的引导与约束(激励),因为宪法是民主制度化的产物,而实现民主正是宪法设计的目标。因而,从宪法学角度研究选举制度,要发掘选举制度作为规则、程序和动力机制所具有的实现宪法效力、形成宪法秩序的功能,这正是宪法工程(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的意义。


一、选举制度设计与民主宪法
选举制度设计被认为是改变政治结构和宪法秩序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动力。通过选举制度形塑和巩固民主,已经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进路。这种选举工程学被不断应用于新兴民主国家的制度选择。选举制度的不同政治效果以及由此而生的选举制度优劣之辩,也就成为理论讨论的重要问题。最有名的例证当然是迪维尔热定律(Duvergers Law),它将政党制度与选举制度结合起来考虑,认为选举制度是塑成政党制度的重要动因,单轮相对多数选举制度容易形成两党制,而复数选举制度容易形成多党制。围绕这一定律,政治学上展开了许多争论。又如,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唐纳德霍洛维茨(Donald LHorowitz)十分推崇排序复选制(Alternative Vote,也译为选择投票制)的诱因意义,认为这种选举制度能够促使主要政党向中间靠拢并寻求联合,从而更容易实现分裂社会的融合。
对选举制度的民主效果进行分析正是适应了政制改革和民主设计的需要。不久之前,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制改革实际上也是围绕选举制度设计展开的。笔者一直主张双普选是一项完整的宪法工程,不能割裂为两个不同的问题它可能是不同阶段的任务,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行政长官普选方案引起了巨大争议。通过推进行政长官普选并设计选举制度,政治活动参与者能够实现他们各自的政治目标。但制度本身所带有的民主目标以及融入的价值,始终不能离开设计者的视野,这是通过制度设计实现民主宪法目标的要求。事实上,同时设计行政长官普选制度和立法会普选制度,我们就能发现并且会考虑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这也是符合香港政治和社会情势的一种选择。在没有政党政治的背景下,双普选所导致的双重合法性叠加或会加剧立法和行政之间的冲突,从而进一步加剧治理难题。而设计提名委员会制度,以某种复合民主形态来控制候选人出线并约束政治主体的行为,为双普选安装安全阀,或会导致一种独特的地方(区域)民主模式(model of democracy)。因此,如果香港未来将要重启双普选改革,以选举制度设计为中心的宪法工程或许可以发挥理论力量。
比例代表制和相对多数代表制(单一选区制)是选举制度的两种基本类型,也是讨论选举制度设计的两个基本维度各种繁复的选举制度设计都是从其原理中展开。比例代表制被认为最符合民主的原理,也最能体现代表性,因为它最真实地反映了民意,实现了选举的比例性目标。相对多数代表制所形成的多数是高效和稳定的,因而能够塑成较为高效的政府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党。这两种不同的选举制度也产生了不同性质的代表,他们在民主正当性、行为动机和目标方面各有差异。美国、英国是采用相对多数代表制的典型国家,而一些欧洲国家和地区(比如比利时、荷兰、瑞典等)则以比例代表制为基础。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选用了混合制,这是一种结合了比例代表制和多数制的制度,实际上是在同一议会内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代表。
面对多样的选举制度,新兴民主国家如何选择以巩固民主,民主国家如何改革其选举制以适应社会发展,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规范性问题。通过选举实现民主,正是现代政治的重要品质。了解不同选举制度的运作逻辑,评估选举制度的功效,比较选举制度的优劣,以及考虑制度所依赖的外在环境,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宪法作为民主制度化的产物,担负着表征和实现民主的任务,将选举制度纳入宪法民主制度的范畴,不仅表明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也说明宪法制度设计的功能性特点。这种功能性考察构成了比较宪法工程的核心范畴。

二、比较宪法工程的功能与意义
将工程学的思维运用到宪法之中,也就意味着宪法不再只是一套进行演绎推理的规范体系,还是一个内涵了规则、程序和动力机制的机器(machine)。在这种理路之下,宪法演变成为一种可以自驱动和控制的结构性框架。换句话说,宪法不仅是裁判规范,也是行为规则;不仅可以通过司法机构发挥校正性效力,也可以经由引导民主过程而产生效力。民主过程正是宪法自身所设计的规则、程序和动力机制所塑成的结果。只有厘清了宪法发挥效力的不同方式,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理解宪法实施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价值。这种把握宪法的民主本质、揭示宪法如何塑成民主的分析理路就是宪法工程学,它既能够作用于制度设计和民主塑造的过程,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宪法的内涵和宪法秩序的形成。
宪法工程是实证的,也是比较的。比较宪法工程是比较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比较宪法是无法自成理论逻辑的。作为一种方法论和知识体系,比较宪法现在陷入囿于规范对比和制度描述的困境之中,成为规范的罗列与汇编。换句话说,当下的比较宪法研究主要是梳理规范、描述制度,而鲜有对制度逻辑结构和运作方式的比较,前者固然是比较宪法的基础,却也束缚了比较宪法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意义。比较宪法,不仅是对规范意义、应然状态的认知和理解,也应该深入本土考察具体制度在其环境之下的实效性。这也符合比较宪法的本土化目标所谓本土化,不仅是理解规范和制度的移植价值以及它们所创设的理想图景,也是深入把握宪法民主制度的生长逻辑、发展趋势以及所依赖的外在环境。
因此,比较宪法工程需要深入制度之中,既要理解应然状态下的规范,也要深入理解它们的实际效果。只有全面厘清了规则和制度,我们才能够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掌握已有的经验选择,认识制度改造的空间,并且反思制度的适应性。而这正是宪法设计的重要基础。作为制度设计的主要方面,立法与行政的关系、政党和选举制度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都是比较宪法工程的主要范畴。针对选举制度的内在结构和实际效果而展开的比较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翔实的知识,也表明了制度所具有的生命力。

三、本期导读
本期收录了10篇文章,其中9篇论文直接与选举制度相关,另收录一篇程迈博士关于亨廷顿的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书评。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在于它们彰显了选举制度设计的原理和作用方式,表明了选举制度具有的促成民主发展的动力,从而为我们理解宪制结构和宪法秩序提供了清晰思路。
程雪阳和高原的文章《比例代表制、社会柱群化与荷兰的多党联合执政》是对荷兰经验的梳理。荷兰下议院选举采用比例代表制,政党之间经常需要进行合作,这也导致荷兰常出现联合政府的结果。王志的文章《从地产原则到权利原则二十世纪以来英国选举权的扩大历程、原因及其影响》,从历史角度揭示了英国选举权的演变历程,并综合分析了英国经验及其意义。《美国总统预选制度的起源、演变与模式》一文是对美国总统预选制度的介绍。预选,也被称为初选,它的原初意义是政党推出(推荐)候选人的一种方式,以党员或选民直接投票为核心特征。直接初选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制度,让政党推举候选人走向了开放和民主,这就促成了政党结构、体制以及政党政治运行方式的变革。法国著名学者托贝尔教授的文章《立宪主义与政党以法国为例》,简单而又清晰地概括了在法国政党是如何实现宪制化的。万颖博士的《印度选举制度初探》一文则简要介绍了印度选举制度的特点与作用逻辑。
《从一党独大到两党制日本与中国台湾地区选举制度改革效果比较研究》一文对比了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选举制度及其效果。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在议会选举中都曾采用过复数选区不可转移单票制(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SNTV),后来都改为并立制的单一选区两票制。文章梳理了它们的选举制度改革的历程,并论证了它们对政党体系的重新塑成作用。同样主题的文章《中国台湾地区选举制度改革的探讨》,讨论的是中国台湾地区在选举制改革之前所面对的问题。《我国业主选举的基础、建构及其宪法学意涵》《一种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路线设计方案从灭绝、同化到多元共存》是两篇关于如何在我国推行选举制度改革的文章,非常具有启发性。
在编辑本期刊物的过程中,笔者完成了从博士研究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笔者的研究方向是比较宪法与比较政治,博士学位论文也是以选举为主题,考察的是政党初选如何实现民主宪法的目标。文章运用了宪法工程的理路,将政党初选机制界定为一种宪法民主制度,通过梳理初选机制的逻辑和核心元素,以及考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揭示它对于选拔人才、实验民主、分配权力、塑成党内民主以及民主体制的效果。通过这篇博士学位论文,笔者想解决的问题是明确的,那就是回答一项基本的宪法民主制度是如何实现宪法本身所内含的民主价值和目标,从而回归说明宪法的本质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也发展了宪法工程理论和民主宪法的理念。变革时代的中国宪法学徘徊在规范和现实之间,却不能回答宪法效力如何实现、宪法秩序到底如何形成的问题。之所以困扰于这些理论化问题,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基本制度的研究还十分不足关于宪法规则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的认知是不明确的。引入比较宪法工程的概念,重新回到基础理论尤其是民主制度,有助于我们厘清争议,从而明确宪法是如何实现民主的,而这正是民主宪法的核心特点。现代宪法作为社会契约论(人民制宪权)推导出来的产物,如何实现民主就成为最核心的任务。民主宪法的复归,正是中国宪法学面对的现实与迫切问题。
为了这个目标,中国宪法学者付出了很多努力。2012年夏天,北京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中心主办了选举制度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学者们纵论相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也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会议组织者张千帆教授一贯的学术理路和旨趣都是实践性的。他从物理学转向法学和政治学,兼收并蓄了物理学和政治学中所共享的重视考察事物因果关系的特点并将之运用到宪法学研究之中,其思路不仅带有理科精密化研究的特点,也非常重视衡量不同制度元素的影响因素和具体效果。这种实用主义、功能主义的学术路径与中国宪法学重概念、重思辨的传统有很大不同,为更新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开辟了新理路。我们坚持认为,进一步厘清基本制度的内容与效果,并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法治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宪法制度的具体经验做深入研究,能够为我们国家的改革提供更为充分和坚实的基础。
本卷的部分论文来自选举制度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提交的论文。我们感谢全体与会者的参与,感谢谭道明博士、胡玉桃博士等当时的北大研究生为组织这次会议付出的辛苦努力,并感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一贯支持,尤其是庞从容等编辑的细心审读。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