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推进中国能源革命为目标,以法制创新为路径,探索推进中国能源革命的法制创新理论基础,建构与清洁高效的能源消费革命、多元低碳的能源供给革命、政府与市场协调的能源体制革命一致的中国能源法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能源革命的世界和中国轨迹;第二,高效普及的能源消费法制创新;第三,多元安全的能源供给创新;第四,行政治理和合同治理协调的能源体制法制创新;第五,得出结论。
|
關於作者: |
闫海, 1976年生,法学博士。辽宁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辽宁大学国家治理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辽宁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在《法学家》《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CSSCI、北大核心期刊近60篇。出版独著2部、主编4部、副主编1部,参编专著2部、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辽宁省社科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荣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奖及各级、各类学术团体奖励40余项。
高宁,1979年生,法学博士。辽宁大学副教授,沈阳军区法律专家组成员、辽宁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出版独著《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核能利用的国际法律控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在《国际问题研究》《河北法学》《求索》《社会科学辑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国际能源法领域论文。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社科联等科研项目。荣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奖、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等学术奖励。
|
目錄:
|
绪论能源革命与能源法制
一、世界能源革命的鸟瞰
二、中国能源革命的发生
三、中国能源革命的法制维度
第一章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法制建构
第一节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法制
一、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概述
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法制经验
三、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法制沿革
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法制对策
第二节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法制
一、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概述
二、国外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的法制经验
三、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的法制沿革
四、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的法制对策
第二章中国能源安全的法制建构
第一节政府石油储备法制
一、政府石油储备概述
二、国外政府石油储备的法制经验
三、中国政府石油储备的实践与法制
四、中国政府石油储备的法制对策
第二节核能安全利用法制
一、核能安全利用概述
二、核能营运安全的国际和中国法制发展
三、核能废弃物处理的国际和中国法制发展
四、核损害赔偿责任的国际和中国法制发展
第三章中国能源节约的法制建构
第一节合同能源管理法制
一、合同能源管理概述
二、国外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制经验
三、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践与法制
四、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制对策
第二节节能自愿协议法制
一、节能自愿协议概述
二、国外节能自愿协议的法制经验
三、中国节能自愿协议的实践与法制
四、中国节能自愿协议的法制对策
第四章中国能源低碳的法制建构
第一节碳标识法制
一、碳标识概述
二、国外碳标识的法制经验
三、中国碳标识的实践与法制
四、中国碳标识的法制对策
第二节碳捕集与封存法制
一、碳捕集与封存概述
二、碳捕集与封存的国际法制经验
三、碳捕集与封存的国外法制经验
四、中国碳捕集与封存的实践与法制
五、中国碳捕集与封存的法制对策
第五章国际能源运输的法制建构
第一节国际能源管道运输法制
一、国际能源管道运输概述
二、国际能源管道运输的国际法制框架
三、国际能源管道运输的国际法制发展
四、国际能源管道运输的中国法制应对
第二节国际能源海运通道法制以马六甲海峡安全保障为例
一、国际能源海运通道与马六甲海峡安全保障
二、马六甲海峡能源海运通道安全保障的国际法制框架
三、马六甲海峡能源海运通道安全保障的国际法制发展
四、马六甲海峡能源海运通道安全保障的中国法制应对
第三节能源过境运输争端解决法制基于《能源宪章条约》
一、《能源宪章条约》与能源过境运输争端解决机制
二、《能源宪章条约》能源过境运输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制
三、《能源宪章条约》能源过境运输争端解决机制的中国法制应对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