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拉美专家看中国系列-见证中国

書城自編碼: 296819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恩里克·波萨达·卡诺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534664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6/2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7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恩里克波萨达(Enrique Posada Cano),哥伦比亚人,中国问题研究者、经济学家、作家、新闻工作者、国际问题专家、前外交家,他曾先后四次到中国工作和生活,共长达17载,被尊称为*了解中国的哥伦比亚人,曾参与翻译《*选集》《邓小平文选》西文版,数次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翻译工作。
內容簡介:
拉美专家看中国丛书,集中展现了拉美*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的评述,展现了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高速发展的中国、生机勃勃的中国,是世界读者认识中国的生动读物。
目錄
目 录前言远征中国途经香港,目的地北京香港,购物天堂友谊宾馆重新给我们的儿子取名字暴风雨来临一个哥伦比亚诗人的烦恼动乱年代第一次回国住在中国不是一年,而是许多年在中国学到的二十二课在一个带院子的房子里,象征友谊的葡萄巨变的纪年改革开放的前奏新儒教中国和消费主义北京, 一个起重机的森林中国一切都在变北京,重建于十年之间今非昔比我的居住环境:一个胡同交错的小区改革开放商业化的一面流动人口和下海潮两位哥伦比亚外交官眼中的改革开放和北京再会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国际瞭望塔中国和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文化风俗剪影不曾中断又永不过时的儒家文化遛鸟客斗蟋蟀中国的爷爷奶奶手握大权迎接奥运会的中国诗人毛泽东文章介绍和访谈《在中国的两次生活》介绍伟大中国的十七年中国被写成了小说后记
內容試閱
前 言1966 年2 月,我第一次启程前往中国,同行的有我的妻子以及分别为九岁和三岁的两个儿子。我好像确信有一股神力使我从成千上万的哥伦比亚人中被选中,在这里长时间地生活,并且深入探寻这个国家的存在、感知与思考的方式。在那里人们阻断了蒙古人的侵略,建起了绵延六千公里的长城;为了对抗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毛泽东领导着一支庞大的农民军队,历时两年完成了从这片广袤的领土的南端到西北的万里长征的壮举。除此之外,那时我对中国一无所知。登上喷气式飞机,历时两周的飞行,经过在墨西哥、温哥华、东京和香港的转机(实际飞行时间三十五小时),我们到达了最终目的地北京。不管是旅行的距离还是对这趟旅程的未知感,都让我们感觉仿佛乘坐了宇宙飞船一般。我们将在北京外交学院工作:我的妻子是西班牙语老师,而我则担任教科书的编撰者。直到到了北京十五天后我们才知道我们的工资是多少,我们住在哪里以及我们的孩子用什么语言学习。彼时中国正处在四面楚歌的境地,刚刚开始从由大跃进所造成的两年大饥荒、长时间的干旱以及同苏联的意识形态之争中恢复。我们刚开始适应横跨两个半球的时差,就被游街的学生们嘈杂的喇叭声吵醒。几分钟后,我们了解到这是中国史无前例的一次民众运动文化大革命。我们原计划待两年时间,却最终分四次一共生活了十七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用四十年的时间,从贫困的悲惨边缘发展到了今天的世界强国。在我们在中国生活的第一阶段(19661970 年),我们见证了文革的爆发,也目睹了这次运动逐渐偏离初衷,达到了混乱的边缘。1976 年7 月,唐山发生里氏7.8 级大地震时我们也和中国人在一起。地震造成了二十余万人死亡。而随后中国人又经历了一次政治上的大地震: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加紧了夺权的步伐。一直到1976 年10 月6 日,我们从朋友们口中悄悄得知了江青同其他三位篡权者被捕这一不可思议的消息。一周以后,我们同上百万北京居民一起庆祝邓小平重新恢复职位。几年以后,我们同一支由二十几名最好的译者组成的团队一起,开始投入了将《毛泽东选集》其中几卷翻译成西班牙语的工作。我们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腾飞的最初的成就,并于1978 年第二次离开中国。仅仅四年之后,我们又于1983 年回到了孔子的故乡中国。这次我担任哥伦比亚驻中国大使馆的外交职务。从1991 年到1995 年,是我们作为中央编译局的专家,第四次在中国生活工作。编译局接受了我们的申请,使我们得以在其中国员工宿舍生活了五年。宿舍位于粉子胡同,离故宫仅几个街区之遥。我们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人,并将我们的见闻写成一本小说式的回忆录或生活纪实。2002 年此书的西班牙语版出版,题为《在中国的两次生活》;2011 年此书的中国版本出版,题为《友谊宾馆的那些事》。随着毛泽东的逝世以及邓小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中国迈出了在国防、农业、教育和科学技术四个领域的现代化步伐。在摒弃了外国投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背叛,和社会主义不需要市场供求关系等传统观念之后,中国开始从生活必需品都匮乏的混乱不稳定状态,一跃迈向了繁荣昌盛局面。邓小平大胆地颁布了保护外国投资的法令。这一举措,放松了对外资的控制,开启了最冒险的改革举措,而之前唯一合法的财产权利是属于全国人民的公有财产和由人民公社代表的集体财产。在颁布法令之后,邓小平开始了在中国南部沿海建设经济特区的计划:深圳成为首个特区。有人称之为资本主义的试验田。改革的内容之一便是废除原先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是计划经济时期最大的社会经济计划,是毛泽东主张的力求打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城市与乡村、繁荣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的美好理想社会。人民公社在其1957 年建成后的最初二十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贫困,向农村居民平均分配了收入,在农村地区通过自愿劳动兴建了重要的基础设施。然而,人民公社这一组织最终成了发展的阻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绝对平均主义分配削弱了生产积极性,降低了生产效率:体系中所有劳动者赚取相同的报酬,不考虑其工作的附加值、收益和效率。人民公社的解体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除了向城市转移外别无他法,他们中很多人成为办公及民用住房建设的劳动力。所幸,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他们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今天人们问道:是谁建设了新北京和极其现代化的上海?回答是不言而喻的:农民工,是这个被称为流动人口的巨大群体。他们从国家的各个角落迁移到北京、上海、天津、经济特区以及对外开放城市,去寻找一个更加发达的栖身之地。经过近四十年的经济和社会改革,中国宏观经济各项指数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约四亿人口摆脱了赤贫。中国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将以叙事、对话或学术性的文体在本书中呈现。一个值得突出的事实是,为了使包含外国投资、私有财产等成分的新的经济体系能顺利运行,中国同时要恢复和重建司法体系。同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相比,从零开始重新建立一个司法上层建筑同样是令人惊奇的。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人如何像变戏法似的,及时地颁布出像经济法、刑法这样的法典的?在不断地吸收同化外来的知识并将其适应中国国情的过程中,中国人学得很快。而这并不是中国人的第一次壮举,15 世纪初郑和在其航海壮举中曾到达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但自此中国开始了闭关自守。究竟是谁孤立了谁?是西方封锁了中国还是中国封锁了西方?答案是开放的。本书是一本非典型文集,共汇编了数十篇报道、文章、散文和采访记录。这些文章写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全部是关于中国这个独一无二的大舞台或平凡或耀眼的历史事件。本书根据不同的主题分为五个章节。尽管文章的编排力求按照时间的顺序,但有时这种顺序因主题分配的需要而中断。我希望本书中带有叙事色彩的关于个人经历的文章能够占相当的比例。另一方面,本书中涉及一些政治历史事件,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让读者对人们所说的新中国巨变的过程有一个认识理解的线索。也许这样的巨变的历史意义,只有东西德统一能与之相提并论。本书还包括了一些纪实作品,例如我为哥中建交三十五周年纪念所作《在中国学到的二十二课》,是一个哥伦比亚人在中国十七年的生活中所学到的东西。本书中还收录了我关于中国回忆的三部小说体回忆录中的章节。它们的西班牙语版于2002 年以《在中国的两次生活》为题出版,而其中文版也于2011 年以《友谊宾馆的那些事》结集出版。同时还收录了一位文学评论家和一位记者就以上作品对我的采访两篇。该采访曾在《时代》日报发表。书中有一部分作品是以叙事文体写成的,可以称之为我的倾诉衷肠之作,如《重新给我们的儿子取名字》;同时还有些描写中国的传统和习俗的文章,如《遛鸟客》《斗蟋蟀》《中国的爷爷奶奶手握大权》等。这些作品使整个作品集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对比,也顺应了现在报道文学的新趋势。书名《见证中国》中的见证一词表明本书是对中国现代史的近距离逼真描画。这使得本书同其他从外部立场和遥远的视角写成的诸多关于中国的作品有显著区别。至于更加学术性的文章,有《中国和世界经济危机》与《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这些文章更直接的受众是大学的学生和学者等。以上所介绍的本书内容,是我们作为中国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在四十年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作品是从未出版发表过的,其余的已出版作品则得到了国内外相关出版机构的授权许可。最后,向出版社对我的热情接待以及对本文集出版所做的特别努力致以我最诚挚的感谢。恩里克波萨达卡诺2013 年11 月1 日于波哥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