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自选方式──四川美术学院与八五美术

書城自編碼: 296155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绘画
作者: 王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5675316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64/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8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无端欢喜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編輯推薦:
学生自选作品展是四川美院积极响应八五美术的表现,川美人以一种积极、敢作敢为的方式参与到艺术史的发生之中。这段历史被长时间屏蔽,现在本书作为研究川美学统的*本著作把这段历史立体的呈现。
本书集当时参与者回忆与当时的老照片等图文并茂,在讲述过去艺术事件的同时使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与趣味性。
內容簡介:
1985年到1989年的五年时间里,四川美术学院在当时任院长的叶毓山主持与陈列馆馆长王官乙推动下,前后举办了12次学生及教师自选作品展。展览以学生在教学之外创作的作品为主,按自己审查,自己装潢,自己陈列(后加上自己组织研讨会)为基本原则, 自选作品展是在四川美院推出77、78级乡土与伤痕艺术之后,及时鼓励川美学生进行自发、自由的艺术创作,涌现出一大批后来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奠定了川美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前沿的基础。同时自选作品展在1985年初开始举办对八五新潮及西南艺术群体有前期推动和启发作用,星星之火以后成为燎原之势。
本书主要将收集的四川美院1985-1989自选作品展文献资料(包含叶毓山、侯宝川、王官乙、潘召南、叶永青、等多位自选作品展的发起人与亲历者采访自述、历史文档、历史照片、当年作品图片等)与《自选方式与一个时代四川美院1985-1989自选作品展回顾与研究文献展》展览及研讨文章。本书内容包括自选作品展文献资料及相关研究文稿,自选作品展参展师生介绍及创作以及当时四川美院艺术教育背景、研究等。
關於作者:
主编:
王林,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批评家与策展人。
目錄
目录:
001前言
001八五时期四川美院自选作品展说略
013上编 经历与陈述
014见证者采访录
015我说要相信学生 叶毓山采访录
023我们应该有包容的心态 王官乙采访录
031我们要自己做展览 潘召南采访录
040上课学的东西不能满足我们的创作欲望 梁伟采访录
053我不想在固定模式里一直走下去 曾岳采访录
058一条被历史蔽闭的重要隐线 叶永青采访录
065体制内的开放助长了边缘与野生的艺术 吴松采访录
077那是川美非常活跃的一个阶段 侯宝川采访录
086这个展览回头看就是踩到了时代的步伐 刘安民采访录
092展览作品评说
093关于群展作品
099关于六人画展
118关于十二月画展
143关于个人展览
151下编 史料与文献
152相关文字资料
1531985年至1989年王官乙工作笔记
1571986年四川美院呈送文化部情况报告
1671987年四川美院关于学生自选作品展览总结
176相关报道评说
177《中国美术报》报道
185《中国当代美术史》评述
189《江苏画刊》刊载
204相关批评辑要
205《新写实绘画》论
216张晓刚创作丛论
230叶永青的创作道路
247王毅创作丛论
256校园诗文例选
257八五时期四川美院校园诗选
2851985年至1989年叶永青、张晓刚文摘
312八五时期四川美院学生文选
342学院有关记载
343四川美院创作史及校史记录
3521985-1989级在校生名录
362当年展览作品辑录与后续创作举例
363当年展览作品辑录
424参展者后续创作举例
內容試閱
八五时期四川美院自选作品展说略
王 林
从1982 年我到四川美术学院做教师起,迄今已34 年。对于八五时期川美自选作品展,我是见证者之一。在1988 年与人合作编纂出版《新写实绘画》一书时,曾撰文提及该展的重要性。在2008 年主编《与历史同行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追求》一书时,曾在第六卷中设置专题,言及川美学生自选作品展,视之为启动川美学生作品年展的重要活动。本想接下来作些进一步的考证与研究,然2010 年该书正式出版后诸事缠身,暂时放了下来。
2015 年是八五美术30 年,湖北美术馆发起八五美术史实考据论坛,触发我旧愿。为此我在川美策划了自选方式19851989 四川美术学院自选作品回顾与文献展,并于论坛期间在湖北美术馆举办其中内容之一的作品案例展。原因是参加自选作品展的学生朱澄,竟把当年个展原样封存不动,保存了二十多年,确实具有考据意义。在此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四川美院之所以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涌现众多人才,与川美在八五美术中的作为大有关系。当时在四川美院陈列馆(现称重庆当代美术馆)举办的自选作品系列展览,是八五美术时期极其重要的艺术事件,值得认真挖掘与研究。
自选作品系列展览举办的起因是当时川美一群工艺系的学生,找到当时的陈列馆馆长王官乙,要求到陈列馆自己做展览。王官乙为此专门去学生寝室调查,一看大吃一惊。王官乙发现学生在寝室里自己做展览,甚至把作品挂在蚊帐上,而且他们的思路、想法和教室里所学的东西完全不一样。王官乙先生回忆说:很多材料、装置作品,即使是国油版雕架上作品,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引自《2015 年5 月31 日王官乙采访录》)于是向院长叶毓山汇报,叶毓山觉得很好,同意让学生到陈列馆展出,展览定名为学生自选作品展。所谓自选,当时公布的办法是:①展品不拘内容和形式;②不展课堂作业;③每人限一至二件;④自我审查,自己装潢,自己布置,挂满划定的展厅为止,陈列馆协助(提供画框、挂绳、工具等)。(见1986 年四川美院呈送文化部报告)后来还加上了一条:自己组织研讨会。经过第一届启动,第二届举办后,大家反响强烈,内外震动。据最近查阅的资料,川美毕业的艺术家周春芽当时刚从德国留学回来,在四川美院看到学生自选作品展后,激动不已,事隔半个多月,还在成都红黄蓝画展研讨会上情不自禁地说:我刚看了美院自选作品展回来,很震动。其中创造性很突出,观念上有所突破,不再是如何在画面上完善自己,而是如何表达自己。自选展后有一个研讨会,也谈得十分痛快,大家捆在一起,思想经常碰撞,也是一种精神的需要。同样的赞扬,现在留下的还有一封工人的来信。这人名叫刘安民,是美院附近重庆空气压缩机厂的职工。他看了学生自选作品展以后,给陈列馆寄来一封信,上面写道:我昨日从美院回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自选作品展,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纵观历次美术作品展,没有哪一次像这次这样新颖独特,富于时代个性。后来这封信及时附在四川美院呈送文化部的情况报告之后,作为川美自选作品展不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旁证。30 年后,我们找到了这位工人,邀请他出席自选方式19851989 四川美术学院自选作品回顾与文献展开幕式。
根据时任馆长王官乙当时留下的工作笔记,四川美院自选作品展始于1985 年4 月23 日,而当时北京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尚未举办。说川美自选作品展在中国西南方向启动了八五青年美术运动,并不为过。展览过程贯穿了整个八五美术时期,从1985 年春一直办到1989 年冬,不仅举办了12 届学生自选作品展,还有3 次以上教师自选作品展。据叶永青先生回忆,展览最后一届甚至办到了1990 年。叶永青认为,川美自选作品展直接影响了八五时期西南艺术群体和新具象画展,在八五新潮美术中是一条被历史蔽闭的重要隐线(引自《2015 年10 月6 日叶永青采访录》)。后来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十分活跃的川美艺术家,有很多人参加过自选作品展,如叶永青、张晓刚、吴松、朱小禾、周啸虎、许仲敏、庄红艺、蓝正辉、田太权、忻海洲、郭伟、陈文波、何森、徐光福、曾岳,等等。展览从学生自选作品群展发展为师生自己组织联展或个展,比如最早出现近距离绘画的学生六人画展(郭伟、忻海洲、沈小彤、张濒等)和张晓刚第一个个人画展就是这样举办的。在1976 年文革结束后至今的40 年里,八五时期相对来说是比较开放的,但并不平静。对于四川美院的自选作品展,当时就有人反对,告到文化部,文化部还专门派人驻校调查。当然,最后的结论是自选作品展可以继续举办。
30 年后,八五美术常常被阐释为二元对立的青年艺术运动,各地艺术群体大多出自美院,因改革开放接受西方现代艺术影响而挑战学院规范,自发组织艺术群体,在美协系统之外另辟蹊径。此类描述并非不对,但过于简单。而简单化的历史叙事往往会有意无意遮蔽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和相关因素的复杂性,把一场遍及全国的文化变革,传颂为一部草莽英雄史,类似于施耐庵笔下的《水浒传》。最后则以占山为王的权重性言说,淡化甚至抹杀八五美术的人文理想和价值诉求,为中国当代艺术江湖化、既得利益圈子化寻找理由。八五美术当过头、八九大展出过场颇有点抗日战争受过伤、解放战争扛过枪、抗美援朝渡过江的味道,我不该得好处谁得好处?看看世纪之交不少人固化名利、歆羡资本、垂青官场的蜕变,实在是令人叹惜。
在自选方式19851989 四川美术学院自选作品回顾与文献展开幕之际,范迪安先生从北京中央美院发来贺电说:坚守八五精神,坚持走向深度。祝贺自选方式展开幕成功!(2015 年11 月20日8 时19 分短信)为什么要坚守与坚持?远在意大利罗马、从中国美院出走的著名艺术家宋钢这样说:历史需要不断地重新书写,中国艺术史使然,中国现代艺术史如此。30 年前的八五思潮更应在回溯中发掘新的史料来说明、补充而重新书写。回顾八五思潮的意义与活力,正在于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关注在当下它仍然是有现实的召唤性。而对八五源头的重新增补与修正,是对一段历史沉睡而使它重新复苏所采用的一种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态度。(2015 年11 月22 日14 点55 分短信)八五美术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不仅要从美术史角度来分析它,其重要之点是,八五美术育成了一代青年人的自我意识和艺术理想,可以这么说,没有八五美术作为准备活动,就没有90 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就。但更为重要的是,当代艺术史不是英雄史,更不是农民革命史。艺术史书写的目的,是要去揭示那些改变中国人视觉方式及思维方式的推动性力量,使之成为历史见证。所以,我们还应从社会史、文化史、教育史等角度来进行考据与研究。八五美术乃是五四运动以后发生在中国大陆最有全国规模、最有民间性质的文化艺术运动。八五美术追求创作自由,张扬自我价值和个体意识,针对的是新旧集权主义对个人性的泯灭。而个人性优先的原则正是现代人格和现代社会组织的前提。八五美术之后,艺术多元化取代一元化,个性化取代集体同质化,成为文化艺术界的普遍共识,这不能不说是八五美术对各种人等思想冲击的成果。并且,八五美术来自民间,具有自发性,其重要启示在于:中华文化的复兴必须重申中国历史上民间社会的文化权利,必须建设公民社会自主生成文化的机制。但令人遗憾的是,八五美术运动在类似农民革命的轮回中被描述为一堆成功学(有时甚至是厚黑学)案例。如此这般历史叙事,羞辱了整整一代人的努力,并以其没有底线的功利性无耻地引诱后辈。回到四川美院自选作品展,确实有很多值得言说之处。发起者来自工艺系,参与者主要是版画系和师范系的学生。为什么?
因为他们最早接触到现代艺术教育的某些因素。工艺系(即后来的设计艺术系)最早将源自德国包豪斯,经道日本、中国香港传入中国大陆的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纳入教学。版画系最早接触与影像、波普艺术有关的丝网印刷。师范系教学本身是则综合性的,国油版雕什么都学,天然具有跨界性质。而且对四川美院而言,因为师范系组建较晚,吸纳了不少在乡土绘画阶段处于边缘、倾向现代艺术的另类人才,如叶永青、张晓刚、王毅、吴松、陈卫闽、刘虹、甫立亚等,成为川美新艺术发生的策源地。
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今天的话说,叫做给点阳光就灿烂。艺术最需要的就是自由,而当时四川美院的自选作品展,在全国美术院校中自由度无疑是最大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艺术教育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里有诸多原因,但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时的院长叶毓山。在对叶毓山先生的采访中,有些事让我非常意外。一是川美1977、1978 级伤痕乡土艺术的推出和后来的变化。由于当时四川美协十分保守,甚至在简报中直接指责四川美院蓄意炮制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出于对这种作品审查的反感,叶毓山决定绕开四川美协,直接到北京去自己做展览。这才有四川美院两度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才有后来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创作教学工作座谈会在川美召开,才有四川美院师生作品在80 年代初期大放异彩,享誉海内外。但到八五时期,乡土画风不再为学生所青睐。当时关于自选作品展的总结曾这样写道:创作方法的单一和个性的不突出是过去创作和教学的主要弊病,学生反映罗中立让我们崇敬,但不是我们模仿的偶像,老师也不能把他当作楷模来圈套。创造性,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性质,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他们的创作思维和行动延续到课外,进了寝室,有大量探索性更强的作品隐藏着。发现这些作品,研究这些作品,就是我们举办学生自选作品展览的根由。(引自《1987 年四川美术学院关于学生自选作品展览总结》)。
这里的表述很不简单。伤痕乡土绘画的推出可以说是叶毓山的一大政绩,但当学生不以为然时,他作为院长不是反感,反而是提供平台,让学生自由表达,这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所具有的胸怀。叶毓山能这么做,一是因为从1985 年到1990 年,四川美院实行院长负责制。专家治校,乃是教育重归民间的起点。叶毓山说:院长不应该一味在管理学生、控制学生上体现自己的权威,而应该是如何引导学生、发掘学生潜力,鼓励学生的创作精神。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支撑,让叶毓山力排众议,顶住压力,川美自选作品展才得以举办并坚持下来。二是四川美院以创作带动教学、带动基础,致力于出作品、出人才的教学思路。叶毓山从1977、1978 级学生进校以后,就感觉到给学院教学带来了新鲜血液。他当时是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看到这批新进学生那种风尘仆仆又满腔热情的面貌,和过去五六十年代没有生活经验和磨砺的学生大大不同。这批学生画画带着激情,不满足画坛坛罐罐,开始有自己的构思。看到学生带有创造性的草图,我开始思考,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画石膏画模特了,不以画石膏画准确而判断学生是否是高才生。画家应该是表达自我看到生活后的情感升华。我的教学思想受到学生感染开始出现反思和调整。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看稿会,创作讨论,设立院长基金,给予学生创作以尽可能的支持。正是这样一种教学思路,让叶毓山相信学生,也敢于支持学生的创作,由此成就八五时期四川美院与众不同的作为。叶毓山这样说道:新潮美术的很多艺术家是学校的教授、讲师、学生,当时他们展出的作品大多数在艺术形式上、表现方法上以及主题的选择上是多样的、超前的。在我们学校的这个大空间中,应该得到理解,甚至是支持。老师和学生在造型艺术上萌发的创作构想和表现形式,正是我所期待的。自选展览和当年野草画会展一样,面对难以通过的审查,只好自己办、民办,争取表达的空间。学校为他们提供空间,最后也会影响到学生。80 年代初两届书记都支持我,使得川美有一个相对的自由,王官乙馆长的工作也非常热情、积极,与学生相互交流、沟通,这些都是自选作品展成功举办的重要因素。(以上均引自《2015 年5 月7 日叶毓山采访录》)这个展览得以举办,前面已提到,是因为四川美院当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实行院长负责制,这在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似乎未见。时任院长叶毓山以其艺术教育创新理念,支持美院师生在教学之外跨专业进行艺术探索。展览作品包括装置、影像、材料拼贴、观念水墨,再加上展外行为艺术,几乎囊括了当代艺术的所有样态。其思维之活跃、观念之超前、手法之新颖,令人惊叹。比如,朱澄在其个展数十幅作品中戏拟和反讽的方式挪用传统中国画,其可口可乐等波普符号的运用较之王广义《大批判》要早出数年。而这样的例子,在当时学生自选作品展中并不少见。
另外,该展得以举办,还得益于川美学子不断更新的创作热情。当时学生不满足川美已有的伤痕乡土创作成就,这种不断反省的进取精神,正是他们发挥创造性的动力。他们不愿再被学院既定教学模式所限,在课外自发自主地进行艺术创作。从利用寝室作画到校外租房子搞艺术,再到后来建立独立艺术家工作室,川美学人走的正是一条不断为中国艺术家个人创作开辟自由空间的道路。比如,北京七九八最先从厂区到艺术区的转变,就有川美毕业生北漂的身影。只要回顾一下当时川美校园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文化氛围,就知道自选作品展的出现并非偶然。研读哲学、更新观念、自由研讨、自办小报、自组诗社、自编戏剧等,学生一时间真正成为学院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活动的主体、创作的主体,学院成为学生的民间和艺术的民间。我相信,川美八五时期自选作品展这样一条被历史蔽闭的重要隐线浮出水面,将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当代艺术史对八五美术的书写。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其总体趋势呈现出趋真向善的方向感,这是人类的希望所在尽管趋真不等于完全还原真实,尽管恶有时候也会成为历史的动力。时至今日,我们不能不怀念那个时代。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是世事变迁。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样的趋势亦不会改变。今年(2015 年)正好是八五美术30 年,无论河东河西,历史潮流滚滚向前,艺术对人类自由的召唤,始终在大河涛声中回响。这是历史信念,也是个人的信念。历史将会记住那些为艺术史开创新路的人们,也会记住四川美院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伟大贡献。
(原载《雕塑》2016 年1 期,2016 年2 月3 日修改)


我说要相信学生叶毓山采访录
时间:2015 年5 月7 日
地点:四川成都牧马山叶毓山先生家中
人物:叶毓山(19831993 年担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19851990 年,
四川美术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
王林:今年是新潮美术30 年纪念,湖北美术馆邀请我参加八五美术历史考据论坛,我打算把四川美术学院(简称四川美院川美当年届在京举行美术作品展,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当时全国美协领导华君武说:四川美院的人才和作品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这样一来,文化部于1983 年在川美召开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美术创作教学座谈会,肯定并推广川美这一经验。
在创作活动中川美可以跨系、跨专业,版画系可以画油画,油画系可以画国画,教学呈现出开放的姿态。有人对创作课如何上有疑问,我回答:看初稿,大家评议,每个学期学生下去,搞草图,然后放大,老师在其中指导他们。当时,我们调动总务后勤积极营造和改善师生们的创作环境,比如改善学生伙食,给学生画室安装电扇等。学校政策天平偏向总务后勤,多补贴福利等。当时川美的伙食非常好,并且总务部晚上为学生开放夜宵,川美的饭菜票当时甚至成了黄桷坪地区的流通券。
在这种综合的氛围中,再加上院长负责制(当时川美是全国高校实行院长负责制的试点单位),学生自选作品展览的出场仿佛就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了。当时陈列馆馆长王官乙思想很开放,很配合院长的工作。在一次汇报工作中,他说我们的展览应该经常换些新的内容,最近学生的创作非常活跃,我们可以给学生正规展览之外提供更多展出机会。我们一拍即合,考虑举办一次没有审查的学生自选作品展览,让学生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直接去挂。作为院长的我责任重大,学校出了事要负责的,当时党委某些领导有些犹豫,对不审查直接挂作品有些担心。为了鼓励学生们的创作热情,给他们提供展出场地,我们把学生自选作品展览通知发出去,告知同学们不需要经过评审,选自己满意的12 件作品自己去布展。
布展当天像赶场一样,同学们非常兴奋,争先恐后挂自己的作品。开展前我和书记一同参观同学们的展览。预先说好,只是参观,不作审查。书记对大多数都没有异议,只是对《从火烧圆明园到经济体制改革》等少数作品有些看法。于是,我们喊来了创作的学生,让他说明创作意图,最终对他创作的想法进行了肯定。作品《恋爱婚姻》,两个跨栏用草绳连接,中间打一个疙瘩,左边挂一只男皮鞋,右边一个奶瓶,这样的装置作品在学生说明了创作意图后,也没有了异议。最后书记结论是没有违反宪法,更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作品。
但在第二届学生自选作品展以后,有人向文化部告状,说四川美院在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当时正在反资产阶级思想自由化,于是文化部派了当时的副部长方千,带了一个调查组,住在川美。把第一届、第二届学生自选作品的照片一张张看,第三届的现场也仔细看过,还在学生、老师中进行访谈。最后,调查组召开了院务扩大会议,副教授以上、副处长以上级别人员参加。方千同志宣布:因为有人反映四川美院通过展览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经过几天的调查,检查了四川美院第一、第二、第三届的学生自选作品,我们认为四川美院不存在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我很感谢方千,并接着问道:我们还可不可以再办呢?得到了方千肯定的回答。于是,我们又举办了第四届、第五届,等等。
王林:学生自选作品展这个名义一共有多少届,我需要再去采访王官乙先生。当时审查人员住到川美,王官乙先生应该比较了解情况。叶老师,我再问您几个问题。那个时候正好是新潮美术时期,新潮美术带有很强的民间性,那您觉得新潮美术和学生的自选作品展两者之间有何关系?还有就是您对新潮美术如何看待?
叶毓山:新潮美术真正形成的年代比川美学生自选作品展要晚一点,我们的自选作品展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办了。我很包容、很理解他们,当时他们有点地下或半地下状态,我不反感,我理解他们没有机会、没有场地,他们在争取展览空间。学校没有指责,更没有批判,宣传部等其他部门都是戒备的。在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背景下,他们只能自己找空间表达他们
王林:四川美术学院学生自选作品展览实际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当时学生肯定受到新潮美术很多影响。现在看当年的作品,是很超前的,不光有绘画、雕塑,还有装置、影像、材料、拼贴等手段,其实都是当时学院教学不教的东西。
叶毓山:新潮美术的很多艺术家是学校的教授、老师、学生,当时他们展出的作品在艺术形式上、表现方法上以及主题的选择上大多数是多样的、超前的。在我们学校的这个大空间中,应该得到理解,甚至是支持。
王林:本来,当时的展览都是美协系统控制,新潮美术突破了美协控制这种唯一通道,自己做展览,自己组织画会。所以学院的开放性和民间的自主性有一种内在的沟通。我所期待的。自选展览和当年野草画展一样,面对难以通过的审查,只好自己办、民办,争取表达的空间。学校为他们提供空间,最后也会影响到学生。川美出现自选作品展,和当时大环境有关。在这之前文化部在川美召开的五天关于创作教学的会议,在全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就确立了川美以创作带动教学的传统,这一段历史使川美影响全国。80 年代初两届书记都支持我,使得川美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王官乙馆长在工作上也非常热情、积极,与学生相互交流、沟通,这些都是自选作品展成功举办的重要因素。
王林:现在美术各界、文化部、美院、批评界,甚至美协都有了一个共识,艺术是需要个性、需要个人创作力的。这个共识的达成来之不易,是几十年来各方面人士的争取、努力、博弈、斗争,承受各种压力甚至是危险取得的。30 年之前是不可能谈论艺术创作的多元化的,那时只强调一元化。艺术的自由也不是谁恩赐的,而是争取来的。
叶毓山:我认为四川美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响,是因为当时正处于全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潮流中,同时我自己觉得这是院长的责任。学校不出人才、不出作品,我就是失败的院长。所以我有一种勇气、有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尽管这样存在一些风险,难免不犯错误。艺术家要有自己的作品,要有其个性,不是每天画瓶瓶罐罐,而是必须要有创作的激情和冲动,这是我办学的最根本理念。我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院长不应该一味在管理学生、控制学生上体现自己的权威,而应该是如何引导学生、发掘学生潜力、鼓励学生的创作精神。正是这个教学机制的形成,川美不只出了一个罗中立,还出来了一批有创造力的艺术人才和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
(本采访录2015 年10 月13 日经叶毓山先生修改审定)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