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关于俄国政党(主要是苏共)历史的专著。它分上、下两卷,详尽地论述和分析了20世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重大的两个事件十月革命和苏联解体。上卷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为背景,通过分析研究俄国各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纲领、策略,通过对各政党进行分析和比较,揭示了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发展和成功的历程,以及布尔什维克一党制的确立和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的形成过程,从一个侧面考察了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特点;下卷以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在经过发展、兴盛和停滞之后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为背景,通过对戈尔巴乔夫本人和其推行的改革,以及当时苏共所作所为详略得当的分析,揭示了导致苏共权力金字塔坍塌的种种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共产党曾是苏联政权的核心,是苏联宪法确立的社会领导和指导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就是苏联的历史,而没有苏共起领导作用的苏联也就只能面对解体的命运了。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关于俄国政党(主要是苏共)历史的专著,分上、下两卷,详尽地论述和分析了20世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重大的两个事件十月革命和苏联解体。上卷揭示了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发展和成功的历程,以及布尔什维克一党制的确立和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的形成过程,从一个侧面考察了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特点;下卷揭示了导致苏共权力金字塔坍塌的种种偶然和必然的因素。
|
關於作者: |
李永全,男,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曾长期在中共中央编译局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校订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俄罗斯历史及当代国际问题的研究。
|
目錄:
|
前 言
上卷 权力金字塔的形成
序 言
第一章 俄国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 政党的概念和西方政党的产生
二 俄国政党的分类
三 19世纪下半叶俄国的改革
四 俄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五 自由主义思想的传入
六 民粹主义与民粹派
七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二章 俄国主要政党的出现及其纲领
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主要政治力量
二 君主制的卫士黑帮和10月17日同盟
三 陛下的反对派立宪民主党
四 农民社会主义的鼓吹者社会革命党
五 举黑色旗帜的无政府主义者
六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与党内分裂
第三章 1905~1907年:革命的演习
一 1905年革命的起因
二 第一次革命时期的俄国政治舞台
三 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策略分歧
四 社会革命党人的斗争策略
五 资产阶级政党对革命的态度
六 斯托雷平改革及其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第四章 战争与政党
一 大战的爆发及其对俄国的影响
二 战争期间的黑帮和十月党人
三 立宪民主党在战争期间的活动
四 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在战争期间的表现
五 战争期间的布尔什维克与列宁的革命理论
第五章 二月革命后多党合作的尝试
一 二月革命爆发与君主制被推翻
二 立宪民主党与临时政府
三 苏维埃的产生及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活动
四 布尔什维克走出地下状态
五 战争和土地问题
六 俄国形成了多党制吗?
第六章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
一 列宁的《四月提纲》和布尔什维克党的策略
二 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对革命前途的认识及其策略
三 立宪民主党人与反动将军叛乱
四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准备
五 十月革命的爆发及其历史意义
第七章 国内战争时期的集中制试验
一 是立宪会议,还是苏维埃
二 围绕布列斯特和约的斗争
三 战时共产主义实践与契卡的活动及其影响
四 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摩擦
五 积极参政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及其命运
六 俄共(布)第二个党纲
第八章 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民主与政治集中的探索
一 新形势下布尔什维克与各党派的关系
二 俄共(布)十大与新经济政策
三 《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及其影响
四 无政府主义者的命运
第九章 布尔什维克党在社会中的地位
一 布尔什维克一党制的确立
二 执政党与国家政权
三 党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四 党同人民的关系
第十章 共产党与苏联体制
一 共产党的组织政治活动
二 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三 关于党内民主
四 谁来监督执政党
五 列宁遗嘱
六 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下卷 权力金字塔的坍塌
序 言
第十一章 苏联共产党苏联社会的脊梁
一 苏联共产党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二 苏共中央的结构
三 苏共职能与苏联政府职能的重叠
四 苏共意识形态工作与苏美意识形态竞争
五 苏共的决策机制和干部政策
小结
第十二章 苏联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下的隐忧
一 战争废墟上建立的福利社会
二 庞大的军工综合体及其对苏联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影响
三 能源依赖型经济结构的形成
四 冷战条件下的苏联对外政策
五 苏美争霸,不仅是军事竞争
小结
第十三章 葬礼催生出的年轻领导者戈尔巴乔夫
一 勃列日涅夫逝世,功过难以评说
二 安德罗波夫改革,伟大的创举与历史之谜
三 契尔年科力不从心的守摊者
四 戈尔巴乔夫没有选择的选择
小结
第十四章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开始与新思维
一 苏共中央四月全会,初次提出改革
二 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及其新思想
三 禁酒运动:目的和后果
四 国内和国际上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
小结
第十五章 经济改革:愿望与结果
一 1987年苏共中央一月全会与全面经济改革的开始
二 具体改革措施的出台与效果
三 经济改革效果与经济危机之谜
小结
第十六章 戈尔巴乔夫周围的人并非都是志同道合者
一 安葛罗米柯杰出的外交家,失望的伯乐
二 苏共意识形态掌门人利加乔夫
三 实干家尼雷日科夫
四 神秘的雅科夫列夫
五 阿卢基扬诺夫与戈尔巴乔夫从战友到反对派
六 瓦梅德韦杰夫戈尔巴乔夫忠实的追随者
七 瓦博尔金与苏共中央总务部
八 切尔尼亚耶夫苏共中央机关里的两面人
九 谢瓦尔德纳泽有争议的外交部部长
十 强力部门领导人及其特殊地位
小结
第十七章 戈尔巴乔夫对历史问题的态度及其对改革进程的影响
一 苏共意识形态的演进过程
二 对苏联体制的历史评价与改革
三 对斯大林的评价否定的不仅仅是个人
四 卡廷惨案揭案的时机藏有玄机
五 苏联人民一个全新的民族称谓
小结
第十八章 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与政治改革的开始
一 苏联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历史
二 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的背景和筹备
三 代表会议的议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四 苏联宪法第六条的命运及其对苏共的意义
五 戈尔巴乔夫的立场改革历史上最大的谜团
小结
第十九章 民族问题的激化威胁到国家的稳定与完整
一 苏联的建国理论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问题的理论
二 民族国家的法律地位
三 苏共的民族干部政策
四 改革过程中的民族问题与民族冲突
五 人民阵线民族独立的先锋
小结
第二十章 非正式组织的出现与发展
一 何谓非正式组织?
二 共青团与非正式组织
三 苏联工会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四 非正式组织的主要类型
小结
第二十一章 苏共内部分裂与社会上政治党派涌现
一 苏共思想上的分裂
二 苏共组织上的分裂
三 苏联社会的分裂与多党的产生
小结
第二十二章 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及其作用
一 代表大会前夕苏联及苏共内部的形势
二 代表大会的召开与过程
三 苏共纲领的变化及苏共二十八大的主要影响
四 苏共党内的分歧与斗争
小结
第二十三章 经济走向崩溃,社会矛盾激化
一 经济改革停滞,管理失灵,市场供应中断
二 商品短缺导致实行配给制,社会抗议浪潮迭起
三 煤矿工人大罢工,矛头指向有玄机
四 人民失望,许多苏共党员退党
五 500天计划市场狂想征
小结
第二十四章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建立与俄罗斯领衔的主权进程
一 为什么俄罗斯联邦在苏共内部没有自己的共和国党组织
二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建立
三 俄罗斯寻求主权独立于谁?
四 主权大潮的掀起苏联走向解体
小结
第二十五章 新奥加廖沃进程与819事件
一 新奥加廖沃进程:是改革联盟国家的尝试还是被迫之举
二 819事件:过程与后果
三 苏共被查禁、迫害,没有抵抗地退出历史舞台
四 被侮辱的苏共中央机关工作人员
小结
第二十六章 别洛韦日丛林的密谋
一 别洛韦日协议的签署
二 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
三 戈尔巴乔夫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结
没有苏共的国家与失去国家的苏共(代跋)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苏联解体25年了。虽然已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但苏联解体的余波对世界的影响仍然在持续。
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世纪之初发生在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纪之末发生在同一国度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
苏联的解体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彻底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不仅改变了世界政治进程,也改变了世界经济面貌,正是以苏联为代表的强调社会政策的发展模式的转型导致自由主义泛滥、贫富差距加大、发展失衡,世界因此而更加不稳定。
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史学家,尤其是中国史学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近代中国发展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因为正确理解和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对于了解现在的俄罗斯和世界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苏联解体的课题具有浓郁的意识形态色彩和价值取向。无论在俄罗斯,还是在世界各国,由于价值观的不同、立场的不同,对苏联解体的态度往往是截然相反的。1991年宣布苏联解散的别洛韦日协议签署后,在俄罗斯有饮弹自尽的,有欢欣鼓舞的;在国际上,有幸灾乐祸的,有惊诧和惋惜的。
苏联解体的课题注定成为史学家永恒的研究题目。迄今为止,在国际上和我国发表和出版了无数关于这个题目的学术成果,可谓卷帙浩繁。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我国学术界,在苏联解体问题上,也存在巨大的观点分歧。
在所有研究苏联解体的著述中,最重要的环节应该是对苏联共产党的研究。苏联存在的整个历史时期,苏联共产党是国家的核心,是国家宪法确立的社会领导和指导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就是苏联历史。然而在研究苏联解体的著作中,专门研究苏联共产党及其在苏联改革和国家解体过程中的作用的著述很少,尽管这是理解苏联解体最重要的环节。
笔者撰写《俄国政党史》的想法早在20余年前就产生了。我1975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共中央编译局工作,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校订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和研究最多的是列宁建党学说和苏联共产党历史。1986~1990年,我在莫斯科大学读研期间,仍然研究苏共历史问题,几乎目睹和亲历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全过程。20世纪90年代初,我决定在自己多年研究和独特经历的基础上写作《俄国政党史》。按照当时的设计,第一卷研究苏共权力金字塔的形成和特点,第二卷研究苏共在苏联解体过程的作用。1999年,第一卷出版。但是,第二卷的写作中断了。其原因有两个:第一,工作变动和研究方向的转移,1999年,我开始主要跟踪和研究俄罗斯现实问题和当代国际问题;第二,那时苏联和苏共解体仅仅过去10余年,在历史的长河中,10年只是一瞬间,无论主观条件还是客观条件都不足以对那段历史作总结。虽然工作和研究方向发生变化,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对苏联解体和苏共在解体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和资料收集。2012年,我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工作,回归学术界。虽然事务性工作占去了我主要的时间,但是总算又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可以继续跟踪研究多年的课题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的创新工程为我完成《俄国政党史》第二卷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使我能够实现多年的夙愿。
《俄国政党史》的完成前后经历了近20年,这个时间跨度也构成了这部书的特点。
第一,在史料学方面,写作第一卷时,我几乎掌握了当时出版的所有史料和资料,在某种意义上,第一卷的内容填补了该问题研究的空白点。第一卷出版后,先后再版或印刷三次。虽然后来又有大量史料出版,但是在安排与第二卷一起印刷时,我没有对第一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仍然保持原貌。而第二卷写作时,可以使用的史料和资料非常丰富,选择的余地非常大,尤其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史料学和研究人员的挑战也最为明显。
第二,在内容方面,两卷书分别考察了苏共权力金字塔的形成和坍塌过程,严格地讲,两卷书不能构成一部较为完整的政党史。但是,这部《俄国政党史》无疑有益于我们了解苏联共产党,了解苏联解体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的原因。
第三,在风格方面,由于两卷书的写作时间相差近20年,虽然我在写作第二卷时尽量努力与第一卷的风格相呼应,但是两卷书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我相信,这种差异并不影响对历史的了解和对观点的理解。
虽然《俄国政党史》前后两卷有上述差异,但是撰写这部书的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立场和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立场和方法是辩证统一的,选择了立场也就选择了方法,同样,在某种意义上,选择了方法也就选择了立场。我始终认为,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是走向真理最正确的道路。
谨以此书求教于学术界同仁和纪念苏联解体25周年!
2016年7月于北京百合花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