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辛弃疾词110首,加以注释点评。为方便普通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对其全面诠解。凡词中之事典、语典、名物、制度、生僻词语等等,逐一出注,间作疏解。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力求有所拓展、深入。既能解决若干专业性难点,又能为普通读者的阅读扫清一些障碍。所注不限于诗词文句出处,举凡词人、词集、词话、本事、流派、专用术语、各类典故等,一一注出,并征引其他各家的词论评语,以供读者参考。同时,本书精选与词境相合的古代版画作为插图,图文并茂。
|
關於作者: |
郑小军,编审。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史、编辑出版学,担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外图书出版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著有《毛泽东欣赏的古典散文》《〈人间词〉〈人间词话〉校注》等,参与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华大典》编辑出版工作。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一
辛弃疾身当南宋弱世,负经纶之才,以功业自许,有气吞山河、平戎万里之志,但现实不允许他施展雄才,无法实现克复神州、整顿乾坤的宏愿。历代有识之士对辛弃疾的经世之才有极高的赞誉和深沉的叹惜。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曾评价辛弃疾:今日如此人物,岂易可得!(《答杜叔高书》)又赞其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答稼轩启》)。南宋大诗人陆游将辛弃疾比作管仲、萧何: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作家刘宰则将辛弃疾比作诸葛亮或张良: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姜夔《汉宫春次稼轩韵》);卷怀盖世之气,如圯下子房;剂量济世之策,若隆中诸葛(刘宰《贺辛待制弃疾知镇江》)。元代史学家于钦在《齐乘》中说:稼轩豪杰之士,枕戈达旦,有志于中原久矣。宋人举国听之,岂无所成!明代状元钱士升《南宋书辛弃疾传论赞》说:稼轩人材,大类温峤、陶侃,南宋罕有其匹。使稼轩得握生杀之权,予之以不中制之任,忠义慷慨,必能鼓舞一世。进则为折冲,退则为保障,精采规模,自有大可观者,非若空言之无补也。清朝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写道: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奚止是哉!纵览同时之奖誉,后世之推崇,辛弃疾襟怀志尚、文韬武略,足以负荷社稷之重,大体可见一斑。明了于此,也就容易理解辛弃疾门人范开《稼轩词序》所说:辛公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
辛弃疾一腔忠愤、满腹经纶、高世之才,既无从发挥,转而寄之于词,在词的领域里,纵横驰骤,开疆拓土,戛戛独造,在文学史上成就了另一番伟业。南宋文人早已指出辛弃疾在词坛上开拓万古的辉赫业绩。例如,刘过《沁园春寄辛稼轩》云: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陈模《怀古录论稼轩词》说:回视稼轩所作,岂非万古一清风也哉!刘克庄《辛稼轩集序》盛赞辛弃疾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清初诗人王士祯在《花草蒙拾》里业已明确了辛弃疾豪放派领袖的地位:豪放惟幼安称首。清代评论家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更精辟地阐明了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关键作用和辐射力:稼轩由北开南,是词家转境;苏、辛并称。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稼轩则沉着痛快,有辙可循,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固未可同年而语也。近人陈洵《海绡说词》具体阐发周济之说:南宋诸家,鲜不为稼轩牢笼者。龙洲、后村、白石皆师法稼轩者也。二刘笃守师门,白石别开家法。亦如清代词论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说:东坡一派,无人能继;反观同时代与辛弃疾为同调者,有陆游、韩元吉、陈亮、刘过、杨炎正等;后起而师法稼轩者,则有刘克庄、蒋捷、刘辰翁、元好问、陈维崧、郑燮、蒋士铨等。故陈廷焯《词则放歌集》眉批总结说:感激豪宕,苏、辛并峙千古。然忠爱恻怛,苏胜于辛;而淋漓悲壮,顿挫盘郁,则稼轩独步千古矣。其《云韶集》又说:东坡词极名士之雅,稼轩词极英雄之气,千古并称,而稼轩更胜。
早在南宋时,黄昇《中兴词话》就将辛弃疾比作李白。清朝以来的不少评论家则更倾向于把辛弃疾比作词中杜甫。清初词人陈维崧在《〈词选〉序》中以辛弃疾长调比拟杜甫歌行。清代评论家刘熙载《艺概》亦说:词品喻诸诗,东坡、稼轩,李、杜也。近代学者蔡桢《乐府指迷笺释》认为稼轩词沉郁顿挫,气足神完,于诗似少陵。现代学者则综合各方面考量,指明宋词之有辛稼轩,几如唐诗之有杜甫(缪钺《诗词散论》),词中之辛,诗中之杜也(顾随《稼轩词说》)。胡适《词选》更是直截指出:辛弃疾是词中第一大家。
二
辛弃疾(1140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以后自号稼轩居士,金熙宗天眷三年(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历城之四风闸。其时距金国灭亡北宋的靖康之难已历十三年。因父亲辛文郁早逝,辛弃疾自幼由祖父抚养。祖父辛赞,当宋室南渡时,累于族众,未能脱身,不得已而仕于金,曾为亳州、开封等地守令。辛弃疾少时受业于亳州刘瞻(碞老),与党怀英为同学。祖父于闲暇时,常带辛弃疾登高远望,指点山河,思乘机起义,以纾国难。辛弃疾按祖父指令,于15岁和18岁时两度赴燕京(今北京)参加进士科考,借机侦察金人形势。因祖父去世,所谋未遂。直至金正隆六年(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犯,北方地区抗金起义风起云涌,22岁的辛弃疾乘机于济南聚众二千反金,不久率部归耿京起义军,达二十馀万人,为掌书记。他力劝耿京决策南向(《宋史辛弃疾传》)。其间,僧人义端窃印叛逃,辛弃疾追而杀之,初显锋芒。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受耿京委派,辛弃疾与贾瑞等奉表南下,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受到宋高宗接见。辛弃疾北归途中,闻张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国,遂率五十馀骑,直奔济州(今山东济宁),突袭五万之众的金兵营地,生擒张安国,缚于马上,当场又号召上万士兵反正,昼夜疾驰,奔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将张安国正法。同时代作家洪迈在《稼轩记》中描写辛弃疾这一壮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辛弃疾南归后最初十年间(11621171年),并没有得到南宋朝廷应有的重用,只担任江阴军签判、广德军通判、建康府通判、司农寺主簿等无足轻重的职务。但他满怀报国热忱,一再上奏恢复中原的谋略。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指挥北伐,曾取得一些胜利,但因主将之间矛盾摩擦,终致符离之战大败。次年,南宋与金签订了屈辱的隆兴和议,主和派势力再度占据上风。26岁的辛弃疾不为所动,向宋孝宗上奏《美芹十论》(又称《御戎十论》),详细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具体提出了抗金复国的一系列策略。五年后,辛弃疾又进奏《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及《议练民兵守淮》两疏,并作《九议》上奏右丞相虞允文,驳斥主和派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的谬论,再次阐发他的抗金复国方略。这些奏议充满远见卓识,全面展示了辛弃疾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可是由于当时宋金和议已定,辛弃疾的抗战谋略并没有被执政者采纳。
辛弃疾南归后第二个十年(11721181年),以担任地方官为主,颇有建树,但因调动频繁,不能尽情展示其政治军事才能,更无法实现收复中原的宏愿。乾道八年(1172年)春,辛弃疾出任滁州(今属安徽省)知州。他宽征薄赋,鼓励商贸,招徕流民,实行屯田,训练民兵,又建繁雄馆,修奠枕楼,仅半年时间,就使原本萧条荒陋的滁州,一下子繁荣富庶起来。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得到后来短期出任右丞相的叶衡的赏识提携,先在叶衡江东安抚使幕府中任参议官,继又入朝为仓部郎官。淳熙二年(1175年),以赖文政为首的茶商军,从湖北起事,继而通过湖南进入江西,屡次大败官军。朝廷委派辛弃疾为江西提点刑狱,节制诸军,讨捕茶商军。辛弃疾调集赣州、吉州等地精兵,又征调当地熟悉地形的乡丁,深入山区围捕、追袭,结合诱降,很快杀了赖文政,平定了茶商军暴动。之后,辛弃疾历任京西转运判官、江陵府(今湖北荆州)知府兼湖北安抚使、隆兴府(今江西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大理寺少卿、湖北湖南转运副使、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兼湖南安抚使等职。淳熙六年(1180年),他在湖南安抚使任上,创建湖南飞虎军,利用五代十国时长沙故垒,建造新营房,招募步兵二千、马军五百,备办战马铁甲。辛弃疾这项计划,虽然得到朝廷的批准,但枢密院中仍有人反对,在孝宗面前劾奏辛弃疾聚敛民财,孝宗因此特降金字牌,勒令即日停工。辛弃疾接到金字牌后,藏起命令,督促监工务必如期完工。其时正当秋雨连绵,赶造二十万瓦很难。辛弃疾下令:除官舍神祠外,居民每家取瓦二片。不到两天,二十万瓦办齐,僚属叹服。飞虎军建成,雄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事后,辛弃疾陈述本末,绘图进奏孝宗,孝宗释然。不久,辛弃疾第二次出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负责赈济当地灾荒。他张贴的赈灾榜文只有闭粜者配,强籴者斩八个大字,意即囤粮不售者将受流配处分,强行劫夺屯粮户者处以死刑。同时,他拿出公款,让士民公推精明能干的人领款去购买粮食,不取利息,限一月内运到。到期,城下粮船连樯而至,米价自减。辛弃疾因赈灾有功,受到朝廷嘉奖,转任奉议郎。但是,辛弃疾多年来独当一方事务,刚直自信,是非分明,处事果敢,触及了某些权贵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忌恨和诽谤。淳熙八年(1181年)十二月初,台臣王蔺弹劾辛弃疾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辛弃疾还未来得及赴浙西提刑新任,即被罢去所有职务。
从淳熙九年至绍熙二年(11821191年),辛弃疾南归后的第三个十年,是被迫退隐闲居于上饶带湖的十年。他自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一方面,他以庄子哲学和陶渊明诗篇陶冶自己,表达与鸥鹭结盟,悠游山水,远离尘嚣的旷放之情;一方面,他又无法忘怀世事,时常抒发幽愤,与韩元吉、郑汝谐、陈亮等人的唱和中更是表达了至死不渝的抗金复国豪情。
绍熙三年至五年(11921194年),辛弃疾出任福建提刑、福建安抚使,其间一度归朝任太府卿。在福建安抚使任上,辛弃疾设置备安库、筹建万人军旅等举措,又遭谏官黄艾等人交章弹劾,因残酷贪饕,奸脏狼藉等罪名,而被罢免各项官职,再度退归上饶,又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闲居生活。庆元二年(1196年),辛弃疾全家自上饶带湖移居铅山(今江西铅山东南)期思瓢泉。
嘉泰三年(1203年),64岁的辛弃疾又被起用,出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差知镇江府。当时独揽朝政的韩侂胄准备对金用兵,他既想利用主战派名帅的声望,同时却又忌惮别人跟他分享功名。开禧元年(1205年)三月,正当辛弃疾在镇江积极备战、颇有声色之时,朝中却以荐人不当,将他连降两级官阶。同年六月,将他调离江防重镇,改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七月初,谏官弹劾他好色贪财,淫刑聚敛,辛弃疾又一次被革职,含恨返回铅山。开禧二年(1206),在韩侂胄指挥下,南宋出兵伐金,因仓促无备,草率从事,正如辛弃疾预料的那样,惨遭败绩。开禧三年(1207)秋,金人提出索要韩侂胄首级为议和条件。韩侂胄大怒,欲再次对金用兵,并想重新起用辛弃疾替他支撑危局,遂宣布任命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要他速赴临安奏事。诏命送达铅山之日,辛弃疾身患重病,上章请辞。九月十日,68岁的辛弃疾赍志以殁,与世长辞。
统观辛弃疾一生,自山东起兵反金,至南渡归宋以来,有忠义之心,刚大之气,经天纬地之才,吞吐八荒之概,但命途坎坷,备极艰辛,三起三落,长期罢官闲居,平生志愿百无一酬,长使志士仁人唏嘘不已。正如刘熙载《艺概》所论:辛稼轩风节建竖,卓绝一时,惜每有成功,辄为议者所沮。观其《踏莎行》和赵国兴有云:吾道悠悠,忧心悄悄。其志与遇,概可知矣。
三
辛弃疾与苏轼、陆游等人在文学创作上的侧重点很不相同。苏轼以文章馀事作诗,溢而作词曲(王灼《碧鸡漫志》),陆游则是有意要做诗人(刘熙载《艺概》),皆非专力于词。辛弃疾却是毕生致力于词。他青少年时代在北方所作词,即受到前辈蔡光的赞赏,蔡预言弃疾他日当以词名家(陈模《怀古录》)。可惜稼轩早年词作都已散失。辛弃疾南渡以后,壮志不酬,虽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徐釚《词苑丛谈》引黄梨庄语)。今所存辛弃疾词达六百二十馀首,数量之多,为唐宋词人之冠;境界之高,意蕴之深,内容之博,创辟之多,亦为历代词人所难以企及。
明末毛晋《稼轩词跋》称词家争斗秾纤,而稼轩率多抚时感事之作,磊落英多,绝不作妮子态。抚时感事之作正是辛弃疾词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辛弃疾是文学史上少有的用词来全面、生动地反映风雷激荡的时代风云的词人。
辛弃疾抚时感事之作主要包涵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抒发故国之思、中原沦陷之痛。辛弃疾作为曾在金人统治下生活过二十多年的北方人,对于家国沦丧之痛有特别深切的体会。他南渡归宋以来,看见初春大雁北归,会触发他无法北归的哀愁: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汉宫春立春》);听到杜鹃鸟(子规)不如归去的啼叫,也会引起他有家难回的伤痛: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满江红》点火樱桃)。他登高远眺,更是关注沦陷的北方大地: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他的故国之思也会从他清醒的生活空间,弥漫到他的梦中世界: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其次,歌咏报仇雪耻、抗击金兵的英雄壮举以及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辛弃疾青年时代就有起兵抗金的壮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都是词人早年英勇抗金的生动写照。同时,词人也为见证当年宋师击败金兵的采石大捷而深感自豪: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貍愁(《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辛弃疾南归以后,曾在湖南建立雄震一方的飞虎军,又在福建海防、镇江前沿筹建万人军旅,所以,稼轩词中那种抗金义勇与英雄豪气,绝非一般词人形诸纸面的豪言可以比拟。观其投赠、送别、应酬、祝寿之作,亦不乏极力鼓舞抗金之辞,即使是长期罢官闲居乡间,仍以天下为己任,念念不忘收复神州事业。如为前辈好友韩元吉祝寿,便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与挚友陈亮同游鹅湖,共酌瓢泉,极论世事,长歌相答,则曰: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寄陈亮壮词,又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送青年诗人杜斿,亦竭力激励: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诚如清人黄蓼园《蓼园词评》所说:幼安忠义之气,由山东间道归来,见有同心者,即鼓其义勇。第三,谴责苟且偷安、屈辱求和的主和派,表露对危难时局的深沉忧虑。愤恨执政者不顾北方沦陷,无视沦陷区人民恢复渴望,则曰: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或即事叙景,暗讽执政者对山河残破麻木不仁: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忧心战备荒废,金兵侵凌,形势危殆,则曰: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或就景抒情,忧愤交加: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第四,宣泄请缨无路、壮志难酬以及备受打击、孤独无奈的悲怆与幽愤。倾诉漂泊江南、功业无望,则曰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慨叹英雄豪杰备受压抑摧残,则曰: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贺新郎》);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痛感自身叠遭弹劾、罢官退居乡间,则曰: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此外,词人长期退居乡间,时常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诗文陶冶自我,也写了不少流连诗酒、鄙弃尘世的闲适词。
辛弃疾的咏史、怀古之作,与抚时感事之作关系密切,亦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这类作品,借古代人物、历史事件,映照、对比时事,抒情述怀,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寄感慨于千载。如咏史名作《八声甘州》: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吟咏西汉飞将军李广,专门选取李将军罢职后闲居一段,写他落魄受辱而又壮心不已的故事,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和不平之情,笔力峻峭,忧愤深广。辛弃疾怀古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传诵千古的不朽名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人晚年出守镇江(京口),登览怀古,缅怀从京口发迹的英雄抗击北方强敌、战功卓著的孙权、刘裕,由北伐英雄引出北伐失败者的仓皇北顾,进而由历史往事引出对现实形势的感慨和隐忧,将词的历史感与现实感跨越时空对接起来,词风沉郁顿挫,境界深邃宏阔。
辛弃疾词中颇为人称道的另一类作品是他的情词。这似乎与他的英雄豪气相左,但言情本是词的主要题材,辛弃疾亦承晚唐五代花间馀绪,又是至情至性人,情感浓挚,才情横溢,于慷慨激昂之馀,未尝不能婉转缠绵,风流妩媚。正如清代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所说:稼轩固是才大,然情至处,后人万不能及。粗计稼轩情词约占其词总数八分之一,数量不可谓少。内容上既有与妻妾、情人等相关的写实之作,又有借幽情以寓意的寄托之作,也包括古代常见的代言体闺思词。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如《祝英台近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写闺中女子相思浓愁,借由伤春、怨春之辞流露出来,哀婉细腻,缠绵悱恻,烟柳暗南浦、十日九风雨云云,又多弦外之响、言外之味。清人沈谦《填词杂说》评论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又如《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中通过都市元夕灯火辉煌、华丽热闹景象以及观灯女子欢声笑语、阵阵幽香,最后强烈地对比、反衬出灯火冷落处作者所寻觅的心仪的女子,表现词人苦心孤诣的独特情怀,所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梁启超《饮冰室评词》),寄意深远,境界绝高。
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二十年,他笔下的山水词、农村词,鲜活自然,气象万千,不仅进一步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更是极大地提升了山水词、农村词的艺术品位。且看他的山水名篇《沁园春灵山齐庵赋》: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写山写松,皆有雄浑奔腾的飞动的气势,带有浓厚的稼轩标记,仿佛词人统御的十万雄兵,呼之欲出。至于以人的仪态风度,甚至以司马相如车骑、司马迁文章风范,比喻群山气象,那更是词人独特的艺术创造。辛弃疾的农村词,亦是佳作迭出,不胜枚举。且看《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鹧鸪天代人赋》、《清平乐村居》三首: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些词不仅写出了清新自然、充满生气的田园风光、丰收年景,更写出了农村淳朴和谐的乡情、亲情,形象栩栩如生。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更带有深刻的哲理,耐人品味。在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等少量田园词之后,辛弃疾以大量出色的创作实践,把农村词推向了新的高峰。
辛弃疾还有不少咏物词,以咏花为主,兼有咏雪、咏月、咏鸟、咏乐器等,其中亦不乏传世佳作。例如他的咏荷词《喜迁莺》: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描摹芙蓉的芬芳高洁,援引屈原咏荷名句,借用楚辞香草美人手法,抒发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愤懑,从而扩大了物象的情志内涵,超越了传统词花间柳下的局促范围,赋予作品鲜明的现实意蕴。
四
辛弃疾词气势雄浑奔腾,意境宏伟阔大,表现出震铄古今的壮美,这是众所周知的。看他表达斩除北方阴霾,解放沦陷区人民的雄心,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缅怀历史上北伐英雄,歌咏他们横扫千军的业绩,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描绘铅山期思山水,展示广角全幅画景,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观钱江大潮喷涌激荡,如见将士用命,激战正酣,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凡此种种,无不表现出淋漓酣畅的宏壮之美。故清人陈廷焯说:稼轩词魄力雄大,如惊雷怒涛,骇人耳目,天地巨观也。(《词则放歌集》眉批)但辛弃疾词并非一味的豪放,通篇雄放的作品更是少见。稼轩词往往于豪壮之中,又能沉郁顿挫,含蓄蕴藉,潜气内转,呈现出一种山围水绕、欲飞还敛、缠绵悱恻、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壮美与柔美的融合,释放出强烈而又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这一方面是由于辛弃疾所处的时代,他的收复中原的主张与当时朝廷求和自保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他的刚直不阿的性格更是招致了一次又一次的弹劾打击,正如他在淳熙六年(1179年)任湖南转运副使时上奏朝廷的《论盗贼札子》里说的:臣生平则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出口而祸不旋踵。所以,他在词里往往不能放言无忌,而不得不采用幽微曲折的比兴寄托手法,或调动楚辞香草美人的象征系统,来影射现实世界的风云变幻。另一方面,辛弃疾毕生致力于词,深知词的艺术特性,正如近代学者王国维后来总结的那样: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删稿)辛弃疾在词的领域里锐意创辟的同时,亦能深入把握词的特性,避免简单粗犷的表达,尽力保持词独有的要眇宜修之美。例如,稼轩词中众口称誉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借传统的惜春、伤春主题,流露对风雨飘摇、日薄西山时势的忧愁哀伤;又借美人见妒,寄托个人叠遭诬陷打击的身世之痛以及对执政者的怨愤。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起处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休去倚危栏三句,多少曲折。惊雷怒涛中,时见和风暖日。(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堪称摧刚为柔,缠绵悱恻(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的典范之作。
与上述幽微曲折的比兴寄托手法相关联的是,辛弃疾开始在词里大量运用典故,这固然与词人深厚的学养有关,更主要的是为了避免直露浅率的表达,增加词的厚度与深度。辛弃疾六百二十馀首词中,共用典一千五百多个。在辛弃疾之前,少有词人如此大量地运用典故,更无词人如此广泛地用经用史,而辛弃疾又能应用自如,运化无迹,辞气纵横,意蕴流转。所以,清人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请看辛弃疾《最高楼》: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吾衰矣出自《论语》,是用经书。须富贵句、暂忘句出自《汉书》,富贵句、未曾句出自《晋书》、《宋书》,是用史书。佚老语本《庄子》,是用子书。亦好语出唐代戎昱诗,是用集部。通篇出入经史子集,又杂用禅宗语录(千年句)和吴地谚语(一人句),词锋锐利,语意警策,有力地批判了贪图富贵的世俗观念。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论: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敻异。
稼轩词中尤其喜欢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典故,这是因为孙吴、东晋、南朝僻处江东的历史状况和南宋偏安一隅的现状相似,容易借题发挥,托古讽今。如前面所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又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词中赞颂孙权(仲谋)坐镇东南一隅,却能大显身手,痛击北方曹魏,实际上是为了反衬南宋屈膝求和的现状,有慨于南渡之不振也(清杨希闵《词轨》)。
在大量用典的同时,辛弃疾进行了以文为词的艺术探索与变革。这包括在词中引入古文、辞赋的章法。例如《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仿《别赋》、《恨赋》结构,首尾呼应,中间打破词的上下片分隔,连举人间伤别之事,铺张扬厉,章法绝妙(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也包括将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议论、对话引入词中。例如《水调歌头盟鸥》: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沁园春将止酒,戒杯使勿近》: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须来。《贺新郎》(甚矣吾衰也):知我者,二三子。《西江月遣兴》: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在韩愈以文为诗、苏轼以诗为词变革之后,辛弃疾进一步以文为词,避熟就生,飘洒自如,增添了词的生气和
张力。
稼轩词的语言,骈散结合,雅俗并用,古今融合,汪洋恣肆,纵横挥洒。用俚俗语,如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鹊桥仙送粉卿行》),如今只恨因缘浅,也不曾抵死恨伊。合下手安排了,那筵席须有散时(《恋绣衾无题》),率真浅俗的表达,已开元曲风气之先。又能庄谐杂出,嬉笑怒骂,皆成篇章。例如《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这是独创一格的戏赋姓氏的词,拿自家姓氏辛字说事,以戏谑风趣的口吻,纵横议论,发泄幽愤,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辛弃疾善于学习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为我所用,推陈出新,进行了多种艺术尝试和探索。如吸收辞赋精华,效《天问》体而赋送月(《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效《招魂》体而为些语(《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效《鸟赋》而对鹤语(《六州歌头》晨来问疾)。又如,效《花间》体而摧刚为柔,效易安体而取其清新自然。又有集经句体、隐括体、禽言体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辛弃疾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稼轩词提要》)同时,稼轩词又不限于慷慨豪放,风格多样,手法多变,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范开《稼轩词序》),影响后人既深且远。
五
稼轩词久为世人推崇,流传甚广。早在稼轩生前,其词集已有刊行。淳熙十五年(1188年)正月,辛弃疾门人范开编成《稼轩词》(后称《稼轩词甲集》)行世。之后乙集、丙集、丁集相继问世,合为四卷,其中未收稼轩出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时及之后作品,其成书当在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以前。南宋时还有多种版本面世,可惜今皆不传。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稼轩词》四卷,又称信州本十二卷,视长沙本为多,可知南宋时已有四卷本和十二卷本两个系统。流传至今的四卷本《稼轩词》,427首,主要有明代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以及明末毛晋汲古阁精钞本;今存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572首(增稼轩晚年词作,包括绝笔之作,当成书于稼轩身后),主要有元大德三年己亥(1299年)广信书院孙粹然、张公俊据宋信州本重刻本,明代嘉靖年间历城王诏校刊、李濂批点本,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王鹏运四印斋刻本等。四卷本与十二卷本文字不尽相同,互有优劣,近现代学者多有校勘评议。又有学者从《永乐大典》、《清波别志》、《草堂诗馀》等书中辑出稼轩佚词五十馀首,稼轩词总数达六百二十馀首,但其间所补仍有存疑者。
本书精选辛弃疾词110首,占稼轩词总数六分之一强。所依底本为元大德三年广信书院刊本(简称大德本),主要参校毛晋汲古阁钞本(简称四卷本)、明代历城王诏校刊本(简称王诏刊本)、晚清王鹏运四印斋刻本(简称四印斋本)。凡底本显误、缺失,或不尽妥帖的,则斟酌诸参校本,择善而从,并出校记;诸参校本异文而有参考、对比价值的,亦出校记。选词尽可能兼顾各种题材类型、多种艺术风格以及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也考虑作品的可读性,以多数读者相对容易接受、欣赏为度。词的编排大致以创作时间先后为序,主要参考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其间亦有根据个人臆见而酌情调整顺序的。因文献资料缺乏,部分作品创作时间难以确考,或划定一个粗略的时段,或依大德本、四卷本原编顺序推测排序,或以类相从。注释部分,对词中掌故、语典、名物、人物、职官、地理、疑难字词等等,逐一出注,并根据需要,作疏通串讲。解读部分,则介绍作品相关背景,简要分析作品内蕴与创作特色,间引历代学者相关评语,以供读者参考。部分注释、解读,参阅了邓广铭、夏承焘、俞平伯、唐圭璋、胡云翼、缪钺、叶嘉莹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凡有征引,逐一注明。间出己见,聊备一说。深知解人不易得,郑笺更难求。试看清人周济纵论稼轩,高瞻远瞩,至于评点具体作品,则难免附会穿凿;晚清陈廷焯论稼轩词颇多真知灼见,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却说了无馀味(《白雨斋词话》)。因知人固有短长,何况庸陋如我辈;而且优秀艺术作品多有为世人渐次接受过程。考虑到上述几方面因素,书末辑录历代诸家评论,并附词人年表,以备读者查检考稽。同时,真诚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教。
本书撰写、出版过程中,承蒙徐元先生、黄育海先生、郑建钢先生诸多支持,浙江传媒学院罗仲鼎教授、王挺教授勉励督促,并蒙人民文学出版社葛云波先生和李俊先生悉心审阅,尚飞先生精心筹划,在此谨致深切的谢意。
郑小军〖〗
辛卯仲秋芙蕖木樨并开时节识于钱塘艮山门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