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自从1998年房地产全面市场化以来,风云跌宕,市井喧嚣,至今2016年已有18个年头。在这18年里,房地产从原来大家被动接受的福利房成为众人追逐的商品房,房价的每一次波动也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们热议的话题,而买房卖房的酸甜苦辣也成为每一个家庭绕不开的生活主题。
这18年来,房地产的改革推进是如何演变的?房地产政策的延续和突变有什么关键因素?
这18年来,老百姓是如何得益于房地产给生活带来的幸福和满足,又是如何抱怨房地产给自己带了的生活压力的?
这18年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的跌宕起伏,各种势力竞相角逐,又是如何影响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
这18年来,民营经济、国有企业逐鹿中原,千亿房企又是如何造就的?
这18年来,市场化,私有化等各个学派的经济学家纷呈叠出,他们又是如何影响这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的?
这18年来,民间的草根力量是这么样发出自己的呐喊的?
|
內容簡介: |
本书采取编年体的方式,每年一个篇章,每个篇章四五个主题,在讲述该年的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状况的同时,重点叙述其中演绎的各种典型的人、事、物,以清明上河图的方式展示18年来房地产的喧嚣和华丽的画面。和纯粹写故事的书不同,本书希望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的叙述中,进一步挖掘房地产发展表象背后的中外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更尽可能客观描述各种政治思潮和经济流派对政府决策、民众舆论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本书还将涉及民营经济、国有经济的相互博弈和茁壮成长的故事点滴。
|
關於作者: |
曹春尧
工科学士,1993年进入房地产行业,三年后开始独立操盘作业,1998年结合实战经验,写就《房地产营销策划》一书,该书重版七次,被许多公司和大学选为教课用书,获得了广泛好评。2000年开始在大学教授房地产,2005年又重返市场,历任沿海地产华东区副总经理、项目总经理,绿地集团事业部总监、集团总部产品总监等职。
|
目錄:
|
1998:房改妥协&香城兵败 1
最后的晚餐 2
增量改革 5
市场洗礼 7
1999:贵阳试点&上海联动 10
贵阳房改 10
二、三级联动 13
经适房战商品房 16
外销房断臂求生 18
2000:零售时代&市场力量 22
零售时代 22
地产营销 25
房屋银行 29
资本选择 33
2001:申奥入世&房产跳步 38
申奥入世 38
地产跳步 42
房地产销售管理办法 48
2002:开门见喜&春冬之辩 56
开门见喜 56
春冬之辩 61
2003:上海首富&18号文 70
非典调控 70
周正毅事件 75
121和18 78
物业管理 85
2004:中国年泡沫论&千亿房企起步 90
宏观调控 90
831大限 95
世博、奥运的张力 101
百亿军团 105
高房价引发泡沫论 110
2005:新旧国八条&绿地危机 115
新旧国八条 115
绿地危机 118
预售制度 122
冰火两重天 126
2006:7090 &黑马陨落 132
7090的尴尬 132
黑马陨落 138
新农村建设的歧路 145
个人合作建房 149
2007:股地联动&《物权法》诞生 158
股地联动 158
24号文 167
《物权法》的诞生 170
王石卖拐 176
2008:繁荣褪色&四万亿救市 182
繁荣褪色 182
四万亿救市 188
18亿红线 194
2009:地产疯狂&二次房改 199
地产疯狂 199
国进民退 205
地价之争 208
二次房改 211
2010:千亿房企&重庆模式 218
量化宽松 218
千亿房企 224
重庆模式 228
2011:退房潮来袭&保障房加速 238
退房潮来袭 238
保障房加速 245
房产税试点 249
2012:白银时代&万达广场 254
白银时代 254
万达广场 262
2013:长效机制&嘉诚跑路 268
长效机制 269
地产反腐 275
嘉诚跑路 279
海外扩张 285
2014:房企多元化&新型城镇化 292
QE退出 292
新型城镇化 297
一哥之争 301
2015:二胎政策&互联网 309
二胎政策 309
互联网 316
后记 325
参考书目 328
|
內容試閱:
|
1998 年两会前的两个月,忧心忡忡的朱镕基到深圳调研,安排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座谈,在邀请的企业中,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万科地产王石也在其中。
此时,1997 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像人们最初预料的那样有所缓解,相反 1998 年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加深,演化为全面的经济危机。自第一季度以来,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物价上升,投资收缩、外资流走、企业倒闭、失业者增多,生产滑坡,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得不下调预测和计划指标。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GDP 的降幅在 2%~ 15%之间。
同样,1997 年成功软着陆的中国经济刚刚喘口气,继而迅速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面临着又一次考验。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出现了自 1978 年以来从未有过的负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增长率,从 1994 年的 30.5% 跌到 1998 年的 6.8%;居民消费支出的年增长率,从 1994 年的 33% 跌到 1998 年的 6.3%; 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从 1993 年的 24.8%,跌到 1998 年的 14.2%。
20 世纪 90 年代前期的房地产热造成的恶果已经显现,到 1998 年时,
8783 万平方米的空置商品房压占了 6000 亿元资金,压占额相当于 1997 年国家财政收入的 70%。
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1998 年 3 月的两会上,朱镕基在记者会上说了一句话: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承诺在他任期内要激活经济,启动内需。
朱镕基提出,本届政府的任务,概括起来说是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一个确保,就是确保今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 8%,通货膨胀率小于 3%,人民币不能贬值。三个到位,一是确定用 3 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确定在 3 年内彻底改革金融系统,中央银行强化监管、商业银行自主经营的目标要在 20 世纪末实现;三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任务要在 3 年内完成。五项改革,是指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投资融资体制、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和财政税收制度改革。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基本上都涉及房地产行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