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父母的关键认知
》
售價:NT$
225.0
《
第三帝国:一部新的历史(纳粹主义具有何种魔力?纳粹运动会卷土重来吗?一部全面揭示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黑暗的历史)
》
售價:NT$
490.0
《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德国历史上的反犹文化源自哪里?如何演化为战争对犹太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德国历史研究专家克劳斯·费舍尔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典范之作)
》
售價:NT$
440.0
《
粤港澳大湾区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精品案例:基于媒介化治理的思考
》
售價:NT$
445.0
《
大地的勇士
》
售價:NT$
340.0
《
中华老学·第十一辑
》
售價:NT$
380.0
《
债务之网:瑞士民商法的发展历史(1800-1900)
》
售價:NT$
345.0
《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3版)
》
售價:NT$
595.0
|
編輯推薦: |
《甲状旁腺外科诊治进展》是意大利著名甲状旁腺外科专家的经验总结,并由我国该领域知名教授共同翻译。本书共19章,涵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相关的历史、解剖结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的新进展,且译者在每章末对我国甲状旁腺疾病的发病现状和临床实践进行评述。适合内分泌内、外科医师,以及内科、肾脏科、泌尿科、妇产科和放射科专科医师阅读。
|
內容簡介: |
本书回顾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相关的历史、解剖结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涵盖面较广。由意大利该领域著名教授Guido Gasparri, Michele Camandona, Nicola Palestini 等几十名专家总结专业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有19 章,着重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进展、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新手术指征、微创手术的地位和表现、术中甲状旁腺素检测的应用价值和对再次手术的指导意义等内容进行全面、翔实的描述。此外,译者在每末均对我国的发病现状和临床实践进行了简短评述。
本书是我国首本较全面的甲状旁腺疾病专著,对于我国甲状旁腺外科和内分泌科医学事业的平衡发展、诊疗规范和临床科研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对内分泌内、外科医师,以及内科、肾脏科、泌尿科、妇产科和放射科专科医师提供指导与帮助。
|
關於作者: |
樊友本,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导,博士(MD,PhD)。先后毕业于原湖南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和上海交大医学院,分期到美国西南医学中心和匹兹堡医学中心作访问学者。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在甲状腺和旁腺肿瘤的诊治和研究取得较大成绩,其中腔镜辅助甲状腺和旁腺微创美容手术国内外相对领先,并发症极低;规模开展胸乳途径腔镜甲状腺手术,初步开展经口甲状腺手术,特别是国内外首创经单侧乳晕单孔单通道和经颏下腔镜甲状(旁)腺手术,使创伤更小、美容更佳;近年建立甲状旁腺亢进的6 5 1多科诊治,晚期疑难危重甲状腺癌的多科协作手术和诊治,取得较好疗效。多次到国内外交流和指导手术。
|
目錄:
|
第1章甲状旁腺的历史1O
wen的发现1
Sandstr.m的发现1
不朽的患者2
第2章甲状旁腺的外科解剖6
胚胎发育6
外科解剖7
异位甲状旁腺9
第3章甲状旁腺素的分泌和功能13
甲状旁腺素的功能13
甲状旁腺素和钙稳态14
血清中钙水平变化反应的敏感性与PTH的分泌15
成人的维生素D缺乏病16
第4章甲状旁腺素检测的临床应用20
术中PTH检测:规程20
第5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高钙血症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28
流行病学28
高钙血症的病因学28
高钙血症的诊断路径3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及病理学32
高钙血症的治疗34
第6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39
导言39
病理生理39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典型表现40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其他表现形式43
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44
血钙正常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45
实验室检查45
结论和治疗指征47
第7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51
确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检测54
鉴别诊断54
第8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60
药物治疗vs.手术治疗60
手术治疗的替代方式60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切除甲状旁腺的适应证60
结论63
第9章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治疗的术前
甲状旁腺定位65
导言65
超声检查65
放射性核素甲状旁腺成像67
计算机断层扫描69
第10章甲状旁腺病理学79
导言79
正常甲状旁腺79
甲状旁腺病变的类型79
其他病理学检查和辅助诊断技术80
第11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甲状旁腺探查术84
导言84
外科手术技巧85
外科医师行甲状旁腺探查术的安全检查表90
并发症91
结论92
第12章微创内镜辅助下甲状旁腺切除术95
导言95
MIVAP的手术指征96
术前评估97
患者准备97
手术技术97
结果99
并发症99
第13章再次手术的外科技术101
导言101
适应证102
手术技术103
颈部入路103
颈外入路104
手术辅助技术105
第14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108
导言108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110
MEN2117
MEN4119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颌骨肿瘤综合征(HPTJT)120
FHH、ADMH和NSHPT121
FIHPT122
结论123
第15章甲状旁腺癌128
导言128
基因检测128
临床表现129
诊断129
内、外科治疗131
第16章甲状旁腺切除术后低钙血症135
导言135
实验室检查136
临床评估136
甲状旁腺切除术后骨饥饿综合征137
第17章透析前及经透析成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40
导言140
简要病理概述140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发病机制141
临床特点142
在肾衰竭中的血管钙化143
药物治疗143
肾移植后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46
第18章终末期肾病和肾移植后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手术指征150
难治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150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手术指征152
肾移植后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手术指征154
手术入路155
继发性和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手术治疗的
亮点和盲点156
手术效果、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持续存在以及复发、致残率和死亡率157
第19章原发性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患者须知163
|
內容試閱:
|
中文版序一
我和我所有的作者很荣幸地受到樊友本教授的邀请,来为Springer公司出版的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yperparathyroidism: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Updates中文版写序,供中国这个强大又迷人的国度的医务人员参考。
甲状旁腺一枚只有40~50 mg的小腺体, William Halsted曾指出:丢失如此微小的腺体会造成巨大的伤害,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对其探索的历史开始于
1849年,当时 Richard Owen(英格兰皇家外科医学院的教授兼博物馆管理员)在对一头死于与大象混战的印度犀牛进行尸检时,发现了一枚小小的、完整的黄色腺体附在甲状腺上静脉起点处。1953年,Cave指出Owen是发现甲状旁腺的第一人,因为虽然Remakand Wirchows在1855年就描述了疑似甲状旁腺的腺体,但Owen的文章在1852年就发表了。可以说,甲状旁腺的发现源于对犀牛的观察。
到1870年,第一位描述人类甲状旁腺疾病的是Ivar Sandstr.m,一位来自乌普萨拉的瑞典学生。他的这一发现长时间以来没有得到广泛认知,因为他的文章没有发表于当时最重要的杂志Wirchows Archives上。未发表的原因之一是Wirchows本人多年前已有相似发现,只是没有详细描述功能;其二是这个年轻人没有把他的研所所长名字放在文章里。因此,该原文只存在于瑞典,并且长时间无人知晓。但是如果你仔细阅读他的文章,会明显感到人类甲状旁腺的发现要归功于他:尽管甲状旁腺大体上与甲状腺通过一些软组织相连,但是它们通常是可以活动并且不受被膜限制的。很多腺体和甲状腺被膜间被脂肪组织明显隔开。每枚甲状旁腺由一条或多条起源于甲状腺下动脉的动脉分支提供血供。在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间隙中有很多脂肪细胞,有时可能由于脂肪细胞太多,甲状旁腺被脂肪细胞包裹,只能露出一部分甲状旁腺组织。
直到20世纪40年代,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几乎仍是一种未知的疾病,因为那些年在意大利最好的内科教材上关于该病的描述只有40行。如今,由于多频道生化分析器和甲状旁腺素检测的临床应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有所接触的专科医师都没能诊断出该病。有句箴言说道:你只能认出你所知道的。这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现中得到了印证。这些专科医师很多,包括内分泌科、肾脏科、泌尿科、骨科、风湿科、全科、放射科及妇科医师,以及心脏病、胃肠病和神经病学家。
本人有幸参加了2013年在佛罗伦萨举办的第四届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国际会议,听取了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刘建民教授介绍的有关中国该病情况的报告。他表明,该病正从明显症状型转为症状少甚至无症状型。
然而,我想要强调的是,在我个人实施了超过180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的经验中,很少有真正的无症状型,最多3例或4例。事实上,很多原以为无症状型的患者,都曾有神经系统症状病史(疲劳、抑郁、失忆),且这些症状在术后数月彻底消失。
颈部手术,尤其是甲状腺手术,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早期起源于欧洲,得益于 Theodore Kocher,后者在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医师。同时还应感激Billroth,一位最有名的维也纳外科医师,他摒弃了高死亡率及高并发症率的术式。
甲状旁腺手术的历史始于1925年,Mandl,同样是一位维也纳外科医师,成功地为一例名叫Albert Gahne的维也纳公交车售票员进行了手术,该患者由于骨质损伤而不得不依靠轮椅。毫无疑问,该诊治过程并不顺利。Mandl根据Erdheim的理论,认为该患者甲状旁腺功能缺如,然后将一名死于车祸者的甲状旁腺移植给他,不仅手术不成功,而且后来因为没有对移植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而受到批判。最终于 1925年 5月,他通过颈部探查术切除了一个巨大的甲状旁腺肿瘤,从而使患者在术后几周病情就得到了显著改善,可以借助拐杖行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患者术后因病情复发而死亡。最可能的解释是他患有甲状旁腺恶性肿瘤。
同时,在美国,甲状旁腺疾病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Charles Martell上尉的病例非常值得研究,他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和肾结石,出现体力下降。这位可怜的军人经历了 6次不成功的手术,3枚正常的颈部甲状旁腺被摘除。他通过几本书研究了该疾病,要求 Churchill和 Cope医师在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为
他做第7次手术,认为有纵隔内腺瘤的可能性。事实上,医师们确实从患者纵隔内移除了1枚腺瘤,但是几周后,在一次尝试取出肾结石的过程中,患者不幸死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痉挛危象。
很多年以来,甲状旁腺手术的金标准一直是范围自一侧胸锁乳突肌至对侧胸锁乳突肌的颈部切开术,探查双侧颈部,辨识所有的4枚腺体。近年来,由于出现了一些诸如核素扫描(衰减法或更好的双相技术)、超声探测之类的较可靠的定位技术,术中快速PTH检测顺利引入临床,使得外科技术的侵袭性更小,手术方式经历了很大的改变,不过仍需通过长期观察结果来验证其效果。实际上,多腺体疾病有其特殊性,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会导致治疗失败。最近在一篇美国外科医师协会杂志刊出的文章《关于双腺瘤的事实:发病率、定位和术中PTH检测》中报道,双腺瘤所占比例为13.5%,多腺体疾病为 17%,加在一起为 30.5%。这与我在我的患者中发现的结果类似。
在本书中,我们描述了当今常见的所有技术:开放、微创开放、内镜、侧方入路内镜、内镜辅助、机器人手术(锁骨下、腋下、耳后),并加以点评,希望能在各位处理疑难杂症时派上用处。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继发性及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近年来,其发病与透析治疗、肾移植后更长的生存时间息息相关。时至今日,尽管在引入了新的药物疗法后发病率有所降低,但恰到好处的手术依然非常重要。在本书中,除强调临床表现外,在手术章节,我将我个人900多例继发性及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的经验融入其中,描述了甲状旁腺次全切除、全切除 自体移植 冷藏或全切除的技术。
总的来说,本书在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均有所更新。它可以为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特别是内分泌科医师、肾脏科医师和外科医师提供帮助。
Guido Gasparri
中文版序二
近年来,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诊治领域内新理论、新观点以及诊疗技术不断涌现。目前,人们对甲状腺疾病的关注、了解和认识程度日渐提高,但对于甲状旁腺的生理、病理、临床危害和诊疗却仍然比较陌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甲状旁腺疾病是深受关注的问题,因为其危害不仅严重,而且常常较隐蔽,故呈现难发现、难诊断、难治疗的特点。虽然我国对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国内医师多对甲状旁腺疾病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迫切需要系统、全面、实用的著作指导临床实践。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初步建立了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外科医师行业队伍,努力履行行业协会的职能,这其中就包括引进国外权威的有代表性的专科论著。意大利 Turin大学外科部Guido Gasparri教授主编的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yperparathyroidism: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Updates是一部高质量、高水准的甲状旁腺疾病领域专著。鉴于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师对甲状旁腺疾病认识程度的现状,以及国内尚缺少甲状旁腺领域的权威著作,为了造福甲状旁腺患者,引进这部临床实践和手术技术相结合的参考书实属必要。
我与本书主译樊友本医师有过多次交流,对他对于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外科领域的执着追求精神较为赞赏。樊友本医师及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积极开展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此次,他组织国内行业队伍中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普通外科学、甲状旁腺病学、内分泌学专家翻译本书,并与本书译者多次研讨,对我国的发病现状和临床实践进行了简短评述。这对我国甲状旁腺外科和内分泌科医学事业的平衡发展、诊疗规范和临床科研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包含了甲状旁腺的历史、解剖、生理、病理和诊疗内容,特别是对原发性、继发性和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解剖、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术前定位和手术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并融入了对我国临床实践的思考,是一本质量较高、具有权威参考价值和临床实践指导作用的专著。我推荐这本书给大家,相信对甲状旁腺领域感兴趣的全科医师和内分泌科、肾内科、外科等专科医师都会从中受益。期待本书能够对诸位的日常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王 杉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会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外科教授
中文版序三
欣阅《甲状旁腺外科诊治进展》一书。甲状旁腺疾病系专业中的专业,目前国内多数普外科医师,乃至甲状腺外科医师都对此并不熟悉。曾有学者称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为外科医师之谜( the riddle of surgeon),指该病难发现、难诊断、手术时难寻找。 1925年,Mandl首次成功地从颈部切除 1个甲状旁腺腺瘤,治疗了患者的骨病。不久后,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治愈了 Martell船长的疾病。患者先后遭受 8次骨折, 6年间身高降低了近20cm,先后接受6次不成功的颈部手术,最后由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专家从纵隔切除了1个大腺瘤而康复。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血液自动分析仪的普遍应用,发现了大量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马萨诸塞州总医院于1985年单中心报道了1000例。针对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如何处理为宜,199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表了对其诊断、治疗的共识。我国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也于
2006年发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指南。近年来由于诊断水平,特别是定位诊断水平的提高,微创手术(开放或内镜辅助)迅速发展,美国耶鲁大学 Udelsman 医师甚至开展日间手术。我国该病的诊治情况与西方差距较大,诊疗病例逾百例的医院不是很多。周建平、田雨霖专家收集
1995~2004年国内期刊报道的病例总计为780例。我国的发病率为何与西方差距如此之大?是种族关系,还是普查、诊断水平关系?我的看法是两者兼有
该书对甲状旁腺的解剖、生理、病理等做了系统介绍,对原发性、继发性及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病理解剖、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术前定位、手术方法等做了详细介绍。
樊友本教授组织国内对该病比较熟悉,在一线工作,且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翻译该书,为国内第一部专门论述甲状旁腺疾病的专著,可以唤起普外科、内分泌科、甲状腺外科等专业医师对该病的关注,这无疑给该类患者带来了福音。
武正炎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甲乳外科学组首任组长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文版序四
甲状旁腺是最晚被发现的人体微小器官之一,直到 19世纪末,解剖学家才发现它的存在。 1928年,第一台甲状旁腺切除术得以成功开展。甲状旁腺的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治在近百年历史中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甲状旁腺疾病的发病率较其他内分泌疾病低,相当多的医师对于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掌握得不太全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甲状腺专业组暨上海交通大学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把甲状旁腺疾病诊治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成立了 6 5 1多科诊治机制,积极开展精准诊断和微创治疗,患者数从最初的每年20例,逐渐增加到60例,去年达到100例以上,成功率稳定在 95%以上。他们发现了一些误诊、漏诊病例,补救治疗了一些误治病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挽救了严重患者的生命。
国内关于甲状旁腺疾病的专著还很少见,广大医师急需相关专业书籍的指导。中国医师协会甲状腺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推进了中国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外科的专科发展和外科技术的进步。
该院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学科带头人樊友本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对于相关领域的现状和发展颇有心得,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甲状腺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组织该院多科协作专家及本协会全国经验丰富的专家,迅速联手翻译和点评本书,填补了该领域在国内的空白。希望他们群策群力洋为中用,并防止水土不服,为提高中国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治水平贡献力量。
田 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外科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管理协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文版前言
甲状旁腺是躲在颈部甲状腺后面的 4枚微小腺体,单枚正常大小为( 1~ 2)mm(3~4)mm(5~7)mm,重量为 10~70 mg(多为 35~40 mg)。其主要生理功能为持续内分泌甲状旁腺素到全身血液循环中,参与骨代谢,精准维持体内钙稳态。血钙浓度的轻微波动都会直接地或通过受体影响心血管、神经系统、肠肾骨等器官。
甲状旁腺疾病的发病率远低于甲状腺疾病或糖尿病,手术数量相对不多,容易被忽视,但它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小。该病发病部位隐匿,早期发病可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多不特异,如神经精神症状、骨质疏松,严重时表现为全身骨痛、容易骨折、骨囊肿、身材矮小,或者肾结石,患者散在于骨科、骨质疏松科、泌尿科、肾内科血透室,甚至神经科,极易导致误诊、漏诊。我院就有以下病例:①中年男性先后4处上下肢骨折,完成 4次骨科手术才得到甲状旁腺瘤正确诊治的病例。②老年男性因为双侧股骨颈骨折做髋关节置换术后才偶然被发现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病例。③ 3次激光碎石和手术取石的漏诊病例。④外院骨肿瘤穿刺经我院病理科会诊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所致骨棕色瘤病例,避免了骨科手术。⑤骨痛经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后迅速缓解病例。⑥长期便秘或失眠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后治愈病例。⑦发生原因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胰腺炎病例。另外,由于肾血液透析患者增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内、外科处理显得很重要,肾移植术后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也有发生。
我院甲状腺外科专业组自从 2004年组建以来,除了加强甲状腺疾病的规范化治疗以及开展多科协作、疑难危重和微创美容甲状腺手术外,十分重视甲状旁腺疾病的外科诊治,并与内分泌科、骨质疏松科、骨科、泌尿科、肾内科、胸外科6个临床科室,核医学科、超声科、放射科、病理科、检验科5个医技科室紧密协作,还购入甲状旁腺术中伽马射线探测仪、快速PTH检测仪以及内镜超声刀设备。专业组的建设、 6 5 1MDT的组建、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使我院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治水平迅速提高,手术数量逐年增加,去年达到130例,治愈成功率达到 98%左右,并发症率极低。在国内较早规模地采用内镜或开放手术微创靶向切除甲状旁腺腺瘤,术中采用伽马射线进行再次手术切除食管后甲状旁腺腺瘤,以及快速 PTH检测追加切除遗漏的甲状旁腺腺瘤。我们积极开展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基础和临床研究,外科发表相关英文文章2篇和中文文章 10篇,多次在国内外介绍经验。承担甲状旁腺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项目各 1项。
意大利 Turin大学外科部 Guido Gasparri教授等组织编写的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yperparathyroidism: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Updates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该书内容丰富,包含历史、基础研究介绍、遗传、胚胎、生理、病理生理、解剖、病理、快速PTH检测、影像、
4DCT、鉴别诊断、微创、MDT和随访表格等,对临床和科研教学极有帮助。我们在先后翻译《内分泌外科手术技术图谱》《甲状腺和头颈外科经验与教训》,并主编《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内镜手术学》之后,再次组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甲状旁腺多科诊治团队,同时邀请全国部分知名的甲状旁腺外科专家共同翻译本书,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进行简短评述,该书将对我国甲状旁腺外科和内分泌医学事业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非常感谢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田文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外科学组首任组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外科教授武正炎教授为
本书作序。本书的原作者意大利 Guido Gasparri教授也为本书专门发来中文版序。
由于时间紧迫、水平有限,译作难免疏漏,请广大读者指正。再次感谢为本书出版给予支持与帮助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管处。
樊友本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甲状腺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
ATA、AAES、国际
IAES 委员
英文版序
内分泌外科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而在其中的甲状旁腺外科更为专业化、多学科化。
笔者的好友 Guido Gasparri教授成功地以一种有趣且令人享受的方式展示出甲状旁腺疾病的方方面面。考虑到这项任务的艰难,尽管非常渴望成功,也绝非轻而易举。
通过外科医师、内分泌科医师和其他专科医师的通力合作,本书内容涵盖了从甲状旁腺手术的起源到现代治疗技术等各方面。在各章中笔者完整的阐述和最新参考文献的帮助,使得不同甲状旁腺疾病的胚胎学、解剖学和诊治特点清晰、全面。
本书强调了近年来内分泌外科领域取得的显著进步,从先导性工作到不同技术程序的标准化。另外,所有寻求甲状旁腺疾病治疗最新进展的临床工作者,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准确的信息,并得到指导。
本书最显著的特点是注重在如此复杂和精准的手术过程中向读者展示给予外科医师支持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进展。
感谢Gasparri教授和所有为本书殚精竭虑的优秀作者,是他们为每位外科医师提供了这部极具价值、易读且涵盖了最新进展的著作。
Francesco Corcione
意大利外科协会主席
2015年
9月于罗马
英文版前言
最早开展的对甲状旁腺的探索要追溯到 19世纪,但是对于它的功能和相关疾病的认识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仍停留在很低的水平。
1907年,William Halsted提到这4枚位于甲状腺旁边的小腺体,仍表示其太渺小以至于失去部分腺体也不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直到1925年才由维也纳的
Felix Mandl医师实施了第一例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手术。3年后, Barnes医院的 Isaac Olch医师在美国成功实施了第一例甲状旁腺切除术。在这些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进行手术治疗的尝试后,该疾病被描述为与单发、双发腺瘤或多腺体增生相关的疾病。直到20世纪 90年代末期当时已开始逐步接受微
创手术,仍开展传统的双侧颈部探查。
如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并非少见,这是仅次于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第三大内分泌疾病。分子学研究和基因检测将打开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的新纪元。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方面的研究也非常重要,因为其可能影响甲状旁腺素的外周作用和钙分泌的调节。钙敏感受体mRNA在正常和异常甲状旁腺组织中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亟须进一步研究。
另一个争议点是无症状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真实的发病率。对无症状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随访显示,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健康状态在各方面均有改善,尤其在机体疼痛、活动程度、情感和生理功能方面。
甲状旁腺手术中的自体移植和原位保留对纠正术后低钙血症的确切作用仍有待讨论。自体移植是一个很好的标准化技术,而原位保留的指征较少,需重新定义。
本书的目的在于提供给读者一个对原发性、继发性和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历史、外科解剖、流行病学、病理发生学、临床特征、内外科治疗(包括新技术)等方面的完整认识。编写本书主要是供内分泌外科医师阅读,同时也为内分泌科、内科、肾脏科、泌尿科、妇产科和放射科医师提供参考。
我们希望读者能发现书中所提内容与日常操作的联系,以及掌握微创手术、术中甲状旁腺素检测和再手术相关技术的要点。
Guido Gasparri
Michele Camandona
Nicola Palestini
2015年
9月于都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