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編輯推薦: |
《民国书法》是目前我国第一部全面展示民国时期的书法家及其书法艺术成就,集文献、史料、鉴赏、典藏为一体的民国书法作品集。也是河南美术出版社精心打造、获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基金资助的重点图书。它是研究民国书法艺术以及书家的重要参考文献。
《民国书法》由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先生任主编并作序,民国书法史论专家孙洵先生撰写绪论。
并荣获第25届金牛杯金奖。
1.目前我国*部全面展示民国时期的书法家及其书法艺术成就,集文献、史料、鉴赏、典藏为一体的民国书法作品集。
2.图版清晰,豪华精装,尤其适合学习、欣赏、典藏之需。
3、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任主编,权威性强
|
內容簡介: |
《民国书法》是河南美术出版社精心打造、获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基金资助的重点图书。也是目前我国*部全面展示民国时期的书法家及其书法艺术成就,集文献、史料、鉴赏、典藏为一体的民国书法作品集。自2014年年初启动以来,面向全国各大博物馆、个人收藏机构等征稿,历时两年多,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先后到辽宁盘锦,西安,太原、北京、南京、济南、无锡、书家、上海等诸多博物馆以及各大收藏机构,共征集拍摄了民国时期的书法作品图片四千余张,涉及书家九百多位,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些作品和书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鉴别和取舍,根据其书法艺术成就、社会知名度以及征集作品的多寡几方面权衡,并邀请有关专家多次召开论证会和鉴定会,才*终确定了入选的书法作品和书家,确定了编辑体例、设计方案和出版规模,形成了今天我们呈献给读者的图书形式。对一些没有征集到作品,又确需选用的书家,我们也选用了一些已经出版过的图片资料,*终共遴选书家580位,包括前清遗老、军政要员,名人学者、书画名家等等,其中也不乏书法水平较高、名气不大的地方名家,在书家的选择中,我们坚持以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准为标杆,做到不厚此薄彼,同时也兼顾一定的地域性,精选书法作品950件,既有书家立身的代表之作,同时也挑选了一些读者不常见的作品,力求多角度展示书家的艺术成就。
《民国书法》由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先生任主编并作序,民国书法史论专家孙洵先生撰写绪论。
|
關於作者: |
陈振濂,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有多种专著出版。
|
目錄:
|
定义『民国书法』
民国书法概论
卷一
杨守敬
陆润庠
何维朴
吕海寰
史绪任
冯煦
吴昌硕
赵尔巽
曹鸿勋
汪洵
樊增祥
陈宝琛
张祖翼
高邕
沈曾植
陆恢
张謇
徐世昌
郑文焯
伊立勋
康有为
马吉樟
王垿
曹广权
陈修榆
魏戫
郑孝胥
曾熙
刘嘉琛
章梫
曹锟
杜肜
杨逸
华世奎
曹广桢
陈蜚声
杨锺羲
黄宾虹
罗振玉
郑沅
潘龄皋
李瑞清
王震
孟广慧
冯恕
赵熙
赵元礼
余觉
章炳麟
徐世泽
区大原
王禹襄
宝熙
唐驼
李毕
褚德彝
张伯英
刘春霖
傅增湘
梁启超
瞿启甲
常旭春
赵叔孺
袁希濂
赵云壑
许宝蘅
姚华
彭汉怀
萧退庵
索引
卷二
高振霄
陈云诰
靳志
丁佛言
陈曾寿
黄炎培
周承忠
胡汉民
陈含光
于右任
谭延闿
李叔同
王禔
贾景德
黄葆戊
赵恒惕
刘文玠
鲁迅
李健
孙智敏
叶恭绰
章士钊
杨天骥
邢端
阎锡山
马一浮
沈尹默
王蕴章
谢无量
杨仲子
符铸
王云
胡小石
谭泽闿
李振九
袁克文
马公愚
郑诵先
郭沫若
华士巽
吴湖帆
董作宾
溥儒
邓散木
陈玉璋
吴玉如
林散之
张大干
楚图南
武慕姚
王蘧常
秦咢生
沙孟海
陶博吾
萧娴
谢瑞阶
来楚生
费新我
舒同
白蕉
赵朴初
陆俨少
启功
谢上松
马良
尹溪石
宋书升
李殿林
何维构
劳乃宣
盛宣怀
缪荃孙
陈重庆
李兆珍
张人骏
吴庆坻
柯劭态
陶睿宣
徐琪
汪树堂
瞿鸿机
王新桢
赵藩
方旭
林纾
陈三立
赵鹤龄
朱名照
溥良
宋伯鲁
严寅亮
葛明新
吴郁生
陈宗颖
江春霖
黄山寿
李正华
王以愍
陈伯陶
仇继恒
王同愈
陈衍
徐世光
朱孝臧
马龙潭
喻长霖
夏孙桐
裘廷梁
徐人骥
陈夔龙
袁世凯
冯国璋
梁鼎芬
吕景端
朱家宝
宋小濂
孙廷翰
秦树生
王士珍
朱益藩
杨士琦
吴观岱
沈卫
林开谟
恽毓鼎
叶潜
张运
麦信坚
铁良
徐坊
王龙文
黎元洪
杨了公
林狮鹤
曹秉章
叶尔恺
长尾甲
沈恩孚
齐白石
曹元忠
骆成骧
朱佩兰
段祺瑞
萧俊贤
刘大同
吴敬恒
唐玉书
肃亲王
庄蕴宽
蒋式瑆
孙中山
孙儆
周德馨
方文隽
方还
刘廷琛
林森
白水贞
张元济
朱寿朋
索引
……
卷三
|
內容試閱:
|
定义民国书法
陈振濂
讨论民国书法,是一个饶有兴致的命题。通常我们认为,民国书法是一个断代史的概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书法史,续到民国,在时序上完全是顺序而生。那么,中国五千年历史十几个朝代接续下来,到民国也就是一个断代史的含量而已。与宏观的五千年相比,民国书法史只是其中一个链、一个环节而已。它肯定比不过汉唐、宋元各代横跨三、四百年的断代,它充其量只有五十年(作为一个断代,它除了民国年号的38年之外,追溯其来由,或可再上溯清末从1895年到1911年这十几年,与38年合为50多年)。这样一个五十年的断代,怎能比拟于唐、宋各300一400年的历史?亦即是说,即使以每一断代论,民国前后这50年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在绝对体量上也完全无法比拟高攀之。即使是取近代概念的百年,相比之下,也还是一个非常弱的、常常被理解为不重要的所在。
但我们所拥有的史观,却据此得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近代书法史与民国书法史,是一个堪比浩瀚5000年古代史绝不逊色的极重要的所在。这50年书法所经历的变迁,诚可谓是历千年未有之奇变。它所遇到的很多历史疑问与时代挑战,都是几千年古代史所从未遇到的。仅仅用古代书法史的现成经验,根本无法解读、解释、解答这50年所遇到的新问题。而这些古代书法史未能解释的书法现象,正构成了我们今天的各个学术聚焦点。它构成了一系列思想命题:
1.书法的文化根基的变迁: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古诗文到语体文,以及标点符号的应用。
2.书法的行为方式的变更:从右起竖式到左起横式,从日常书写到技法表演。
3.书法的工具材料素材规定的变异:从毛笔字到钢笔字,从繁体字到简化字。
4.书法展现方式的变革:从书斋文雅到展厅竞技,从书写技法到视觉形式表达。
5.书法观念意识的变化:从习字(文化技能)到书法(艺术表现),从立足应用转向审美观赏。
古代书法有简体字吗?有展览会吗?有钢笔字吗?有标点符号吗?有书法的科班训练吗?有用写字来表演作秀吗?如果这些在今天看来十分普通、稀松平常的现象,在古代从未有过,那还不足以显示出民国书法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大时代?更进而论之,古代有书法结社参加协会吗?有书法报刊微信信息交流吗?有书法的科班高等教育吗?有书法投稿动辄数万件的评审吗?如果这些也都没有,那么今天我们就不可能从古人那里获得现成答案。但民国书法却不一样,由于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种种大文化大政治的环境转换,在这千古未有之奇变中,民国书法(包括前此的清末)却构成了一个新旧转型过程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孕育期、衔接期与发生期它背后的来源是古代书法的已有固定形态与模式;它所面对的是从未有过的、并无现成答案的新挑战新问题。
民国书法(扩而为近代书法史)的价值与意义,正是在此中凸显出来。在这个领域中,图像资料即民国书家的作品是第一位的;而文献资料即关于传记、著作、论文、随笔丛札、期刊、报纸是第二位的。倘若再深入了解,则书法家之有官员、学者、遺老、商贾、军人、文学家富多彩的社会各阶层的覆就是盖面。又书法作品除篆隶楷草外,仍有对联、尺牍、中堂、横披、册页、扇面、碑志、匾额;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大小二篆颠张醉素,乃至于龟甲兽骨西北汉简敦煌残纸魏碑墓志这些,都是民国独有的书法形态。如果纵向看书法史,那么龟甲兽骨文字、西北汉简隶书、西域敦煌文书这些内容,在民国以前的书法中都未曾有过,因为当时还未有出土面世;即使是魏碑墓志摩崖造像记的流派新风,也是通过赵之谦、张裕钊、康有为、沈曾植、李瑞清、曾熙、陶濬宣、胡小石、萧娴、沙孟海等从清末带入民国书坛,在此之前的唐宋元明和清中期以前,其实也未曾有过。至于从书法形式上看,民国前后间,对联、匾额、手札、扇面为四大渊薮。对联书法在京沪广受欢迎,士子商贾、官僚遗老,人皆以书房有一付名家对联为荣,市场需求极大;而匾额书法则应因于厂肆市招,遂成街衢坊巷市?商铺一大风景,自然也是极受追捧。我最初很奇怪民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各色对联传世,后来想想,当时书法能走进千家万户市庶士子之书斋的,就是这个对联;而书法得以走进各色市场经济商贸活动的,也正是这个匾额招牌,故尔民国书法之社会性、普及性的体现,自有其特殊的形式管道除手札尺牍这些纯实用的样式之外,对联与匾额,相比之下,正是极其具有民国范、而为它时代所不及的。
在民国前后的书法名家大师中,有许多毫不逊于古人的修为与造诣,就笔墨论,吴昌硕追寻籀篆古意强项扞格而不失时尚,还惹得许多正统书法家曾激烈批评攻讦过;沈曾植以行草追魏碑方笔、还第一次关注汉简,表现出极其难能可贵的对新出土文物的先知先觉;白蕉踪迹二王有深入精髓之内美,举手投足间拂袖而拂魏晋风范,为隋唐以下奉二王为宗者所望尘莫及;其他如康有为、李瑞清、于右任、沈尹默乃至再后一代的沙孟海、林散之、陆维钊、王蘧常、蕭娴等等,皆能各擅胜场,引领风气,更可贵的是,不仅个人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还能引进新技法与新风格:如沈曾植于汉简、罗振玉于甲金文、李瑞清于摩崖、于右任于章草皆能提出一个时代独特的新解读从而施惠后学、泽被天下。没有这些新出土文物的刺激,唐宋元明清各代书法家是既无此意识也无此能力的。
时下我们正大声疾呼要新提倡自然的日常书写,以祛今日书法抖擞做秀、故作姿态之弊。而民国时期大量书法遗迹,正是这些书札便条尺牍册页记衣食住行晨昏朝夕,它们正是最典型的日常书写秦汉晋唐的书法,是正规严重的石刻碑志对比于日常书写;宋元明清的书法,是手卷中堂条幅的肆意挥洒对比于日常书写。民国时期,当然也有楹联匾额的对应于日常书写。但正因为其后钢笔字取代书法的日常书写一翼,书法被逼只能在条幅对联中堂手卷这些非日常的环境中存身,故尔解读民国书法,正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它是纯粹日常书写文化形态的最后一站,再往后到当代,伴随着学科教育、展厅文化诸多转型,书法终于摆脱、抛弃、遗忘了日常书写而走向纯粹艺术形态。以至于我们今天还要再费心费力去重新提倡日常书写既要重新提倡,自然就证明此前的衰落与消亡。换言之,以前信手拈来的常识,变成了今天必须特设的目标了。而民国书法,正在此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转折点与交接点的重要角色。
我在上世纪80年代,对近现代书法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曾写过一部25万言的《现代中国书法史》,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后来在编辑大学书法教材集成15册时,还不忘单列一册《近现代书法史》以证我认定的50年民国书法史其含量绝不逊于5000年古代书法史的观点。而在领导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硕士教学的十五年历程中,近现代书法篆刻史、近代中国绘画史学史,近代美术史等等,一直是我们竭力打造并驰誉全国的学术品牌。但其时颇感困扰的,即是现存作品资料的不全面不系统、还有文献资料的缺乏梳理。这次看到河南美术出版社下决心在原有的资料成果基础上再登新高,反复切磋往还,増益补漏,遂成目下这样一部三大册的资料总集。责任编辑来问学于予,遂深感学术进步一日千里,我辈未可有丝毫懈怠,有此巨纂,正足以造福学林嘉惠来者,不得不击节称赞之。故乐为之序。
|
|